-
在伯大尼西門的家裡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
-
許多人已經抵達耶路撒冷準備守逾越節。他們提早到達,以便在節日前先行潔淨禮。也許他們曾觸摸過屍體,或做過其他令他們成為不潔的事。因此他們會遵照指定的步驟先潔淨自己,希望能夠以蒙悅納的方式守逾越節。這些預先抵步的人齊集在聖殿裡,他們當中有許多人紛紛猜測耶穌是否會前來守逾越節。
當時耶路撒冷充滿了與耶穌有關的爭論。眾所周知,宗教領袖們一直想捉拿耶穌,將他處死。事實上,他們下令任何人若知道耶穌的蹤跡,便要通知他們。這些領袖在近月來已三次——在住棚節、獻殿節及耶穌使拉撒路復活之後——企圖殺害他。因此,人們不禁納罕,耶穌會再次公開露面嗎?他們彼此問道:「你們的意思如何,他不來過節嗎?」
-
-
基督凱旋進入耶路撒冷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
-
基督凱旋進入耶路撒冷
次日清晨,即尼散月9日星期日,耶穌與門徒離開伯大尼,朝著橄欖山向耶路撒冷進發。不久,他們行近位於橄欖山上的伯法其。耶穌吩咐兩個門徒說:
「你們往對面村子裡去,必看見一匹驢拴在那裡,還有驢駒同在一處;你們解開,牽到我這裡來。若有人對你們說什麼,你們就說:『主要用牠。』那人必立時讓你們牽來。」
雖然門徒起初看不出這些吩咐跟應驗聖經的預言有什麼關係,後來他們卻意識到這是應驗了聖經的話。撒迦利亞先知曾預言上帝所應許的君王會騎著驢,不錯,「就是騎著驢的駒子」,進入耶路撒冷。所羅門王也曾類似地騎著驢的駒子前往受膏。
門徒於是進入伯法其,把驢和驢駒子牽走。有些站在一旁的人說:「為什麼做這事?」門徒遂告訴他們牲畜是給主用的,他們就讓門徒把驢牽走,帶給耶穌。門徒將自己的外袍放在驢和驢駒子的背上,耶穌則騎在驢駒子上。
耶穌騎著驢駒子向耶路撒冷進發。圍觀的群眾越來越多。大多數人將外袍鋪在路上,也有些人從樹上砍下樹枝來,鋪在路上。他們喊道:「奉主[耶和華]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處有榮光。」
群眾中有些法利賽人對這些歌頌的話大感不滿,於是對耶穌抱怨說:「夫子,責備你的門徒吧!」但耶穌回答說:「我告訴你們,若是他們閉口不說,這些石頭必要呼叫起來。」
耶穌行近耶路撒冷的時候,他見到城就為之哀哭,說:「巴不得你在這日子知道關係你平安的事;無奈這事現在是隱藏的,叫你的眼看不出來。」由於耶路撒冷蓄意忤逆,它必須自食其果,正如耶穌預言說:
「你的仇敵[提多將軍手下的羅馬大軍]必築起土壘,周圍環繞你,四面困住你,並要掃滅你和你裡頭的兒女,連一塊石頭也不留在石頭上。」耶穌所預言的毀滅果然在37年之後,即公元70年,臨到耶路撒冷之上。
在耶穌說這番話之前幾個星期,群眾中有許多人親眼目擊耶穌使拉撒路復活過來。他們仍不斷向人談及這個奇跡。因此,當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時,全城都哄動起來。「這是誰?」人們想知道。群眾不住的說:「這是加利利拿撒勒的先知耶穌。」法利賽人看見這一切事發生,便嗟嘆自己束手無策,因為他們說:「世人都隨從他去了。」
耶穌每逢上耶路撒冷,都照例到聖殿裡教訓人。有好些瞎子和瘸子來見他,他一一將他們醫好!祭司長和文士目睹耶穌所行的一切奇事,又聽見小孩在聖殿裡喊道:「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他們十分惱怒,於是對耶穌說:「這些人所說的,你聽見了嗎?」
耶穌回答說:「是的。經上說『你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了讚美』的話,你們沒有念過嗎?」
耶穌繼續教訓人,並且視察聖殿地區內的一切情況。不久天晚了,他和12個門徒便離開聖殿,回到大約3公里外的伯大尼去。他在那裡——很可能是在他的朋友拉撒路家中——度過了星期日的晚上。馬太福音21:1-11,14-17;馬可福音11:1-11;路加福音19:29-44;約翰福音12:12-19;撒迦利亞書9:9。
-
-
再次前往聖殿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
-
耶穌和門徒繼續前行,不久便到達耶路撒冷。他在前一天下午曾到聖殿視察,如今他再次前往聖殿。可是,今日他卻採取行動了,正如他在三年前——公元30年——前來守逾越節時所採取的行動一般。耶穌把那些在聖殿裡做買賣的人趕出去,並且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售賣鴿子之人的凳子。他甚至不許人拿著器具從殿裡經過。
耶穌譴責那些在聖殿裡兌換銀錢及售賣牲畜的人,說:「經上不是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嗎?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這些人與盜賊無異,因為上聖殿的人必須購買獻祭所需的牲畜,於是只好光顧這些商人,他們便乘機謀取暴利。耶穌把這種買賣視為像勒索或敲詐一樣。
祭司長、文士和百姓的首領聽見耶穌所做的事,便再次密謀要殺他。這足以證明他們的確怙惡不悛。然而,他們卻不知道怎樣除滅耶穌,因為民眾都留心傾聽他的教訓。
前來守逾越節的人除了血統上的猶太人之外還有些外族人,他們是改信猶太教的歸信者。有幾個希臘人——看來是歸信者——到腓力那裡去,請求謁見耶穌。腓力於是將事情告訴安得烈,也許想詢問一下這樣的會面是否適當。這時耶穌看來仍在聖殿裡,希臘人能夠在那裡看見他。
耶穌深知他在世的日子只剩下幾天了,所以他設了一個比喻去描述自己的處境:「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一粒麥子的價值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如果麥子在泥土裡「死了」,終止了它作為一粒種子的生命,那又如何呢?它便會萌芽,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更長成為一根麥稈而結出許多、許多麥粒來。同樣,耶穌只是一個完美的人。但他若忠於上帝而死去,他便會為許多與他懷有同一自我犧牲精神的人打開得永生的途徑。因此耶穌說:「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耶穌顯然並非只是想到自己而已,因為他接著解釋說:「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跟從耶穌而服事他的人會獲得多麼奇妙的獎賞!他們能夠與基督一起在王國裡共事而受天父所器重。
耶穌想到即將臨到他身上的莫大苦楚和屈辱的死亡便接著說:「我現在心裡憂愁,我說什麼才好呢?父啊,救我脫離這時候。」將要臨到他身上的事,如果可以避免就好了!可是不然,正如他說:「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耶穌完全順服上帝的安排,包括要他犧牲自己的性命一事在內。
-
-
第三次聽見上帝的聲音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
-
第三次聽見上帝的聲音
耶穌在聖殿裡的時候,為了自己將要面對的死亡深感苦惱。他最關心的是天父的名聲會受到什麼影響,因此他禱告說:「父啊,願你榮耀你的名!」
就在這時候,有響亮的聲音從天上發出,宣告說:「我已經榮耀了我的名,還要再榮耀。」
站在周圍的群眾都大感困惑,有些人說:「有天使對他說話。」另一些人則認為是打雷。但其實說話的是耶和華上帝!然而,這並非上帝第一次在與耶穌有關的場合發言。
三年半之前,施浸者約翰在耶穌受浸時聽見上帝論及耶穌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然後,在前一個逾越節之後不久,耶穌在雅各、約翰和彼得面前變了形貌,當時他們聽見上帝宣告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如今,在耶穌死前四天,即尼散月10日,人們第三次聽見上帝發言。但這次耶和華發言的方式使大群人都能夠聽見他的聲音!
耶穌解釋說:「這聲音不是為我,是為你們來的。」這件事證實耶穌的確是上帝的兒子及應許的彌賽亞。耶穌繼續說:「現在這世界受審判,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耶穌忠信的一生在實際上證明世界的王魔鬼撒但的確配被「趕出去」而受處決。
耶穌接著論及他行將經歷的死亡所要導致的結果,說:「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他的死亡絕非一項失敗;相反,他可以藉此吸引別人歸附他,使他們得享永生。
但群眾卻提出異議說:「我們聽見律法上有話說,基督是永存的,你怎麼說『人子必須被舉起來』呢?這人子是誰呢?」
儘管見到很多證據,包括聽見上帝親自發言在內,大部分人仍然不相信耶穌是真正的人子及應許的彌賽亞。然而,耶穌再次指出自己就是「光」,正如六個月前他在住棚節所為一般。他鼓勵聽眾說:「你們應當趁著有光,信從這光,使你們成為光明之子。」說完這話之後,耶穌隨即離開聖殿,躲藏起來,看來是由於當時他的生命正岌岌可危的緣故。
猶太人對耶穌缺乏信心正好應驗了以賽亞的預言。他曾指出,『這百姓瞎了眼,硬了心,因此不肯回轉過來得醫治。』以賽亞在異象中看見耶和華的天庭,也看見耶穌在未降世為人以前與天父一起所享的榮耀。然而,猶太人卻應驗了以賽亞所寫下的話,頑梗不化地否認證明這位就是應許的解放者的許多證據。
在另一方面,甚至有許多官長(看來是猶太最高法庭猶太公會的成員)也信了耶穌。其中兩人是尼哥德慕和亞利馬太人約瑟。可是這些官員至少在當時仍未公開宣告自己的信仰,因為他們害怕會被逐出會堂而失去自己的地位。這些人錯過了多大的機會!
耶穌繼續指出:「信我的,不是信我,乃是信那差我來的。人看見我,就是看見那差我來的。……若有人聽見我的話不遵守,我不審判他。我來本不是要審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我所講的道在末日要審判他。」
耶和華對人類世界的摯愛促使他差遣耶穌來到地上,使信他的人可以得救。因此,人是否得救有賴於他們是否服從上帝吩咐耶穌所說的話。審判會在「末日」——在基督的千年統治期間——進行。
耶穌在結論中說:「因為我沒有憑著自己講,惟有差我來的父已經給我命令,叫我說什麼,講什麼。我也知道他的命令就是永生。故此,我所講的話正是照著父對我所說的。」
-
-
一個重大日子開始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
-
星期一晚上,耶穌離開耶路撒冷,回到位於橄欖山東面山麓的伯大尼。過去兩天,他把握機會在耶路撒冷執行他最後的服事職務。
-
-
一個重大日子開始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
-
不久,耶穌和門徒抵達耶路撒冷,他們照例到聖殿去,耶穌在那裡開始教訓人。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無疑想到耶穌在前一日把兌換銀錢的人從聖殿逐出的事,於是質問他說:「你仗著什麼權柄做這些事?給你這權柄的是誰呢?」
耶穌回答說:「我也要問你們一句話,你們若告訴我,我就告訴你們我仗著什麼權柄做這些事。約翰的洗禮是從哪裡來的?是從天上來的?是從人間來的呢?」
祭司和長老於是彼此商議怎樣回答耶穌。「我們若說『從天上來』,他必對我們說:『這樣,你們為什麼不信他呢?』若說『從人間來』,我們又怕百姓,因為他們都以約翰為先知。」
領袖們不知如何回答,只好對耶穌說:「我們不知道。」
耶穌於是對他們說:「我也不告訴你們我仗著什麼權柄做這些事。」
-
-
以葡萄園的比喻揭發反對者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
-
以葡萄園的比喻揭發反對者
耶穌在聖殿裡。宗教領袖們質問他憑著什麼權柄做事,但他駁倒了他們,使他們無言以對。在他們仍然感到困惑之際,耶穌進一步問他們:「你們認為怎樣?」然後他用一個比喻去表明他們其實是怎樣的人。
耶穌說:「有一個人,他有兩個兒子。他去對大兒子說:『孩子,你今天到葡萄園去工作吧。』他說:『我不想去。』但後來他改變主意,就去了。父親又照樣去吩咐小兒子。小兒子說:『父親,我會去的。』後來卻沒有去。」耶穌問道:「這兩個兒子,那一個聽父親的話呢?」
「大兒子,」他的反對者回答說。
耶穌接著解釋:「我實在告訴你們:稅吏和娼妓比你們先進上帝的國。」稅吏和娼妓在實際上有如起初不願事奉上帝,後來卻像大兒子一般感到懊悔,於是轉而事奉他。在另一方面,宗教領袖們則像小兒子一般。他們雖然自稱事奉上帝,但正如耶穌指出:「[施浸者]約翰來到你們那裡,指示你們行義路,你們不信他;稅吏和娼妓卻信了他。你們看見了之後,還是沒有改變心意去信[他]。」
耶穌接著表明,宗教領袖們的不妥不是僅在於忽略了事奉上帝而已。他們其實是惡人。他說:「有一個家主,栽種了一個葡萄園,四面圍上籬笆,在園子裡挖了一個壓酒池,蓋了一座瞭望台,然後把園子租給佃戶,就遠行去了。到了收成的時候,園主派了僕人到佃戶那裡,收取應該納給他的果子。佃戶卻抓住他的僕人,打傷一個,殺了一個,又用石頭打死一個。於是園主再派其他的僕人去,人數比前一次更多,但佃戶也是同樣對待他們。」
「家主」耶和華上帝派到「葡萄園」「佃戶」那裡的「僕人」就是眾先知。佃戶則是以色列國的首領代表。聖經表明,上帝的「葡萄園」便是以色列國。
由於「佃戶」惡待及殺害「僕人」,耶穌解釋說:「最後,他[葡萄園的主人]派了自己的兒子去,說:『他們必尊敬我的兒子。』佃戶看見他的兒子,就彼此說:『這是繼承產業的;來,我們殺了他,佔有他的產業吧!』於是他們抓住他,把他推出葡萄園外殺了。」
耶穌這時遂向宗教領袖們問道:「那麼,葡萄園的主人來到的時候,會怎樣對待那些佃戶呢?」
他們回答說:「他會毫不留情的除掉那些惡人,把葡萄園租給按時繳納果子的佃戶。」
這樣,宗教領袖們便不自覺地定了自己的罪,因為在耶和華那有如「葡萄園」的以色列國裡,「佃戶」把他們也包括在內。耶和華期望從這些佃戶收取的果子就是要他們對自己的兒子——真正的彌賽亞——懷具信心。既然他們沒有產生這樣的果子,耶穌遂警告說:「經上[詩篇118:22,23]記著:『建築工人所摒棄的石頭,成了房角的主要石頭;這是主[耶和華]所作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這話你們沒有念過麼?因此我告訴你們,上帝的國要從你們那裡取去,賜給那結果子的外族人。誰掉在這石頭上,就必摔碎;這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必把他壓得粉碎。」
文士和祭司長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耶穌正談及他們,於是合謀要殺死這位合法的『繼承者』。由於這緣故,以一個國家而言,他們會失去作王國統治者的特權。上帝會產生一個由新的『葡萄園佃戶』所組成的國家,一個能夠產生適當果子的國家。
由於宗教領袖們害怕群眾——後者認為耶穌是先知——他們沒有試圖在這個場合殺害他。馬太福音21:28-46,新譯;馬可福音12:1-12;路加福音20:9-19;以賽亞書5:1-7。
-
-
婚宴的比喻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
-
婚宴的比喻
耶穌用兩個比喻將文士和祭司長揭發出來之後,他們決心要殺死他。但耶穌對他們的譴責並非至此為止,他接著對他們設了另一個比喻,說:
「天國好比一個王為他兒子擺設娶親的筵席,就打發僕人去,請那些被召的人來赴席,他們卻不肯來。」
耶和華上帝就是比喻裡的王,他替他的兒子耶穌基督擺設了娶親的筵席。耶穌的新婦——14萬4000位受膏的跟從者——最後會在天上與他結合。王的臣民就是在公元前1513年被帶進律法之約中的以色列人,他們享有成為一個『祭司王國』的機會。當時他們首次接獲邀請參加婚宴。
然而,直至公元29年秋季耶穌和門徒(王的僕人)開始從事宣揚王國的工作時,首次的呼召才向被邀的人發出。但那些在公元29至33年期間接獲呼召的以色列人卻不願赴席。於是上帝給這個受邀請的國家另一次機會,正如耶穌解釋說:
「王又打發別的僕人,說:『你們告訴那被召的人,我的筵席已經預備好了,牛和肥畜已經宰了,各樣都齊備,請你們來赴席。』」向被邀的人發出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呼召的時間開始於公元33年的五旬節,當時上帝將聖靈傾澆在耶穌的跟從者身上。這項呼召一直延續至公元36年。
可是,大部分以色列人依然對呼召不屑一顧。耶穌說:「那些人不理就走了;一個到自己田裡去;一個做買賣去;其餘的拿住僕人,凌辱他們,把他們殺了。」耶穌繼續說:「王就大怒,發兵除滅那些兇手,燒毀他們的城。」這件事發生於公元70年,當時耶路撒冷被羅馬大軍夷為平地,兇手也被殺戮淨盡。
然後耶穌解釋與此同時有什麼事發生:「於是[王]對僕人說:『喜筵已經齊備,只是所召的人不配。所以你們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見的,都召來赴席。』」僕人就遵囑而行,於是「筵席上就坐滿了客」。
從城外的大路上召聚賓客赴宴一事開始於公元36年。在未受過割禮的非猶太人當中,首先被召的乃是羅馬的百夫長哥尼流及其家眷。這件召聚非猶太人去取代那些先前拒絕赴宴的人的工作一直延續到現今這20世紀。
婚筵在20世紀才坐滿賓客。耶穌敘述在此之後有什麼事發生,說:「王進來觀看賓客,見那裡有一個沒有穿禮服的,就對他說:『朋友,你到這裡來怎麼不穿禮服呢?』那人無言可答。於是王對使喚的人說:『捆起他的手腳來,把他丟在外邊的黑暗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
沒有穿禮服的人預表基督教國中的假基督徒。上帝從沒有將這些人正式視為屬靈的以色列人,也沒有以聖靈膏他們成為王國的後嗣。因此他們會被丟在外邊的黑暗裡遭受毀滅。
耶穌結束他的比喻說:「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不錯,以色列國中有許多人均接獲邀請成為基督新婦的成員,但只有少數血統上的以色列人被選上。事實證明在獲得屬天獎賞的14萬4000位賓客中,大部分都是非以色列人。馬太福音22:1-14;出埃及記19:1-6;啟示錄14:1-3。
-
-
他們陷害耶穌不遂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
-
他們陷害耶穌不遂
耶穌在聖殿裡教訓人,剛向他的宗教仇敵講完三個比喻,將他們的邪惡揭發出來。法利賽人勃然大怒,於是商議要從耶穌的話找出把柄,將他逮捕。他們策劃了一項陰謀,打發門徒與希律的黨徒一起去見耶穌,希望設法找他的錯。
這些人說:「夫子,我們知道你是誠實人,並且誠誠實實傳上帝的道,什麼人你都不徇情面,因為你不看人的外貌。請告訴我們,你的意見如何?納稅給凱撒可以不可以?」
耶穌絕沒有被他們恭維的話所愚。他意識到他若說:『不,納這稅是不合法或不對的,』他便犯了企圖顛覆羅馬政府的罪了。然而,由於猶太人不滿受制於羅馬,如果他說:『不錯,你們應當納稅,』猶太人就會恨他。因此他回答說:「假冒為善的人哪,為什麼試探我?拿一個上稅的錢給我看!」
他們就拿一個銀錢給他。他問道:「這像和這號是誰的?」
他們回答說:「是凱撒的。」
「這樣,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上帝的物當歸給上帝。」眾人聽見耶穌這麼機巧得體的回答,都大感驚訝,於是便離開他走了。
撒都該人一向聲稱沒有復活這回事,現在眼見法利賽人陷害耶穌不遂,便去見耶穌,問他說:「夫子,摩西說:『人若死了,沒有孩子,他兄弟當娶他的妻,為哥哥生子立後。』從前,在我們這裡有弟兄七人,第一個娶了妻,死了,沒有孩子,撇下妻子給兄弟。第二、第三,直到第七個,都是如此。末後,婦人也死了。這樣,當復活的時候,她是七個人中哪一個的妻子呢?因為他們都娶過她。」
耶穌回答說:「你們所以錯了,豈不是因為不明白聖經,不曉得上帝的大能嗎?人從死裡復活,也不娶也不嫁,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樣。論到死人復活,你們沒有念過摩西的書荊棘篇上所載的嗎?上帝對摩西說:『我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上帝不是死人的上帝,乃是活人的上帝。你們是大錯了。」
群眾再次對耶穌的答覆感到詫異。有些文士甚至承認說:「夫子!你說得好。」
法利賽人看見耶穌堵住了撒都該人的口,於是便聚集起來,要進一步試探他。他們當中一個人問道:「夫子,律法上的誡命,哪一條是最大的呢?」
耶穌回答說:「第一要緊的就是說:『以色列啊,你要聽,主——我們上帝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更大的了。」事實上,耶穌補充說:「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
一位文士同意說:「夫子說,上帝是一位,實在不錯;除了他以外,再沒有別的上帝;並且盡心、盡智、盡力愛他,又愛人如己,就比一切燔祭和各樣祭祀好的多。」
耶穌見文士的回答很有見地,就對他說:「你離上帝的國不遠了。」
直至當時,耶穌已一連三天——星期日、星期一及星期二——在殿裡教訓人。群眾很樂於聽他的教訓,但宗教領袖們卻密謀要殺害他;可是,他們的計謀一直未能得逞。馬太福音22:15-40;馬可福音12:13-34;路加福音20:20-40。
-
-
耶穌譴責他的反對者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
-
耶穌譴責他的反對者
耶穌徹底挫敗了他的宗教反對者,以致他們不敢再向他提出任何問題。於是他採取主動將他們的愚昧暴露出來。他問他們說:「論到基督,你們的意見如何?他是誰的子孫呢?」
法利賽人回答說:「是大衛的子孫。」
雖然耶穌並沒有否認大衛是基督或彌賽亞的屬人祖先,他卻問道:「這樣,大衛被聖靈感動[載於詩篇第110篇],怎麼還稱他為主,說:[耶和華]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把你仇敵放在你的腳下。大衛既稱他為主,他怎麼又是大衛的子孫呢?」
法利賽人無話可說,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基督(受膏者)到底是誰。法利賽人看來相信彌賽亞只是大衛屬人的後代,但其實彌賽亞曾一度在天上,因此居於比大衛優越的地位而是大衛的主。
耶穌轉過來向群眾和門徒說話,警告他們要提防文士和法利賽人。既然這些人負責將上帝的律法教導人,「坐在摩西的位上」,耶穌便囑咐人說:「凡他們所吩咐你們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但是他補充說:「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能說,不能行。」
他們是偽君子。耶穌譴責他們的口吻與他數月前在法利賽人家裡進膳時所用的類似。他說:「他們一切所做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見。」然後他舉出例子去說明這點:
『他們將佩戴著作為護身符的經文匣做闊了。』猶太人所用的經文匣是一些比較小巧的匣子,用來戴在額上或手臂上,裡面裝有律法的四個片段:出埃及記13:1-10,11-16;申命記6:4-9;11:13-21。可是,法利賽人卻故意將這些匣子做得大一點,藉此使人以為他們對律法十分熱心。
耶穌也指出他們將「衣裳的繸子做長了」。上帝在民數記15:38-40吩咐以色列人在衣服的邊上做繸子,但法利賽人卻將繸子做得比任何人的更長。他們所做的一切事都是為了要沽名釣譽!耶穌宣告說:『他們喜愛最顯要的位置。』
可惜的是,耶穌自己的門徒也受到這種出人頭地的慾望所影響。因此他勸戒他們說:「你們不要受拉比的稱呼,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夫子;你們都是弟兄。也不要稱呼地上的人為父,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也不要受[領袖]的稱呼,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領袖],就是基督。」他們必須摒棄好為首的慾望!耶穌勸告他們:「你們中間誰為大,誰就要作你們的用人。」
接著他向文士和法利賽人宣布一連串的災禍,並且再三稱他們為假冒為善的人。他指責他們「把天國的門關了」,並且「侵吞寡婦的家產,假意做很長的禱告」。
耶穌說:「你們這瞎眼領路的有禍了!」他譴責法利賽人缺乏屬靈的價值觀,這由他們所作的武斷區別足以見之。例如他們說:「凡指著殿起誓的,這算不得什麼;只是凡指著殿中金子起誓的,他就該謹守。」他們將聖殿裡的金子看得比崇拜處所的屬靈價值更為重要,由此顯示他們在辨別是非的能力上是瞎眼的。
然後,耶穌再次像在較早時候所為一般,譴責法利賽人雖在獻十分之一的瑣細香料方面一絲不苟,但卻將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等,完全忽視了。
耶穌把法利賽人稱為「瞎眼領路的,蠓蟲你們就濾出來,駱駝你們倒吞下去」。他們從酒裡濾出蠓蟲來,並非僅因為這是昆蟲,而是因為蠓蟲在禮儀上是不潔的。然而,他們卻忽略了律法上較重要的事;在相比之下,他們彷彿吞下了一隻駱駝一般。從禮儀上說來,駱駝也同樣是不潔的動物。馬太福音22:41-23:24;馬可福音12:35-40;路加福音20:41-47;利未記11:4,21-24。
-
-
完成在聖殿的服事職務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
-
完成在聖殿的服事職務
耶穌最後一次在聖殿露面。事實上,他三天之後便會受審而被處決,至此他在地上的公開服事職務便完成了。現在他繼續嚴詞斥責文士和法利賽人。
他一連三次高聲說:「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首先,他宣告他們有禍是因為他們洗淨「杯盤的外面,裡面卻盛滿了勒索和放蕩」。因此他吩咐他們說:「先洗淨杯盤的裡面,好叫外面也乾淨了。」
他接著再宣告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因為他們試圖以外表的虔誠去掩飾內心的不潔和腐敗。他說:「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
最後,他們的偽善從他們建造及粉飾先知們的墳墓以炫耀自己的善行一事顯露出來。然而,正如耶穌透露,他們是「殺害先知者的子孫」。事實上,任何膽敢揭露他們偽善的人均有喪命之虞!
接著耶穌以最嚴厲的措詞斥責他們,說:「你們這些蛇類、毒蛇之種啊,怎能逃脫[磯漢拿]的刑罰呢?」磯漢拿是耶路撒冷城外用來傾卸垃圾的山谷。耶穌藉此表示,由於文士和法利賽人蓄意跟隨他們那邪惡的途徑,他們會遭受永遠的毀滅。
論到耶穌所派出的代表,他說:「有的你們要殺害,要釘[苦刑柱];有的你們要在會堂裡鞭打,從這城追逼到那城,叫世上所流義人的血都歸到你們身上,從義人亞伯的血起,直到你們在殿和壇中間所殺的巴拉加[在歷代志下稱為耶何耶大]的兒子撒迦利亞的血為止。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一切的罪都要歸到這世代了。」
由於撒迦利亞勇敢地抨擊以色列的領袖,他們便「同心謀害撒迦利亞,就照王的吩咐,在耶和華殿的院內用石頭打死他」。可是,正如耶穌預言,以色列人必定要償還所有這些義人所流的血。這件事終於在37年之後,亦即公元70年,發生在以色列人身上。當時羅馬大軍摧毀了耶路撒冷,有超過一百萬猶太人喪生。
耶穌想到這場可怕的災劫,不禁感到痛心。他再一次宣告說:「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看哪,你們的家成為荒場留給你們。」
然後耶穌補充說:「從今以後,你們不得再見我,直等到你們說:『奉[耶和華]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那日便是基督在他屬天的王國裡臨在作王的時候,屆時眾人會以信心的眼看見他。
接著耶穌走到一處可以望見聖殿的銀庫及看到眾人投錢入庫的地方。他看見有錢的人投入許多錢幣。但隨後有一位窮寡婦來到,將兩個價值很微的小錢投入銀庫裡。
耶穌叫了門徒來,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門徒必然對此感到摸不著頭腦,於是耶穌解釋說:「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裡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耶穌說完這話之後,便離開聖殿而不再復返了。
門徒當中的一個對聖殿的宏偉壯麗讚嘆不已,說:「夫子,請看,這是何等的石頭!何等的殿宇!」真的,據報這些石頭長逾11米、闊逾5米、高逾3米!
耶穌回答說:「你看見這大殿宇嗎?將來在這裡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不被拆毀了。」
耶穌說完這話之後,便和門徒越過汲淪谷,登上橄欖山。從那裡他們可以俯瞰宏偉壯麗的聖殿。馬太福音23:25-24:3;馬可福音12:41-13:3;路加福音21:1-6;歷代志下24: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