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們要有基督的思想態度守望台2009年 | 9月15日
-
-
你們要有基督的思想態度
你們彼此都要有基督耶穌的思想態度。——羅馬書15:5
1.為什麼我們應該力求養成基督的思想態度?
耶穌基督發出親切的呼召:「到我這裡來吧」。又說:「[要]向我學習,因為我性情溫和,心裡謙卑。這樣,你們的生命就會得享安舒。」(馬太福音11:28,29)耶穌的話充分反映出他以愛待人的思想態度。他是上帝的兒子,大有能力,卻待人溫柔和藹,充滿憐恤之情,對困苦的人尤其是這樣。試問誰比耶穌更值得我們效法呢?
2.關於耶穌的思想態度,我們會看看哪幾方面?
2 本文和下兩篇文章會談談,我們怎樣才能有基督的思想態度,在生活中不斷反映「基督的思想」。(哥林多前書2:16)關於耶穌的思想態度,我們會集中看看五方面:溫和謙卑、待人仁慈、服從上帝、勇敢無懼、對人有始終不渝的愛。
效法耶穌,培養溫和的性情
3.(甲)關於謙卑,耶穌給門徒上了怎樣的一課?(乙)門徒軟弱的時候,耶穌怎樣做?
3 上帝的完美兒子耶穌甘願來到地上,為有罪和不完美的人服務,包括那些要殺死他的人。可是,耶穌始終保持喜樂,顯出自制力。(彼得前書2:21-23)要是我們因別人的過失或缺點而蒙受影響,就該「定睛注視」耶穌的榜樣。這樣,我們就能像他那樣保持喜樂,表現自制力。(希伯來書12:2)耶穌叫門徒跟他一起負軛,向他學習。(馬太福音11:29)他們可以學到什麼呢?他們看出,耶穌性情溫和。儘管門徒屢次犯錯,耶穌還是對他們很有耐性。耶穌在犧牲前的那個晚上親自為門徒洗腳,藉此教他們要「心裡謙卑」。這一課讓他們一生受用。(請讀約翰福音13:14-17)後來,彼得、雅各和約翰沒有「切切守望」,耶穌卻體恤他們的軟弱。耶穌問:「西門,你睡著了嗎?」又說:「你們要切切守望,不斷禱告,免得受到引誘。心靈固然是熱切的,肉體卻軟弱了。」(馬可福音14:32-38)
4,5.關於該怎樣看別人的弱點,我們從耶穌身上學到什麼?
4 假設某個同工爭強好勝、小氣易怒或不大理會「忠信睿智的奴隸」和長老所提出的勸告,你會有什麼反應呢?(馬太福音24:45-47)在撒但的世界裡,別人顯出屬肉體的特徵,我們也許覺得是平常事,願意包容;但對於弟兄的弱點,我們卻可能覺得容不下、受不了。要是我們對同工的缺點看不順眼,就應該問問自己:「我怎樣才能反映『基督的思想』,並在這方面不斷進步呢?」要記住耶穌所立的榜樣。他儘管看到門徒在屬靈方面的弱點,卻沒有生他們的氣。
5 請想想使徒彼得的一個經歷。耶穌叫彼得下船,從水上走到他那裡。起初,彼得確實能在水上行走。不料他看著暴風,害怕起來,就往下沉。耶穌看見了,有什麼反應呢?他沒有冒火,也沒有斥責彼得:「這是你應得的教訓!誰叫你信心動搖!」相反,耶穌馬上伸手抓住彼得,對他說:「你的信心太小了,為什麼要懷疑呢?」(馬太福音14:28-31)如果有弟兄看來缺乏信心,我們會不會伸出援手,強化他的信心呢?耶穌待彼得溫溫和和的,確實值得我們效法。
6.關於追求顯赫的地位,耶穌給使徒什麼勸勉?
6 彼得也曾跟其他使徒多次爭論誰最大。有一次,雅各和約翰求耶穌讓他們在王國裡坐在他左邊和右邊。彼得和別的使徒聽見了,就感到惱怒。耶穌明白,使徒之所以有這樣的態度,是因為他們在一個階級觀念很重的社會中長大。於是,耶穌叫他們來,說:「你們知道,列國的人有統治者轄制他們,也有大臣掌權管理他們。你們中間可不要這樣。誰想在你們中間為大,就得做你們的僕人;誰想在你們中間為首,就得做你們的奴隸。」接著耶穌請門徒效法他,說:「正如人子來到,不是要受人服事,而是要服事人,並且獻出生命,作為許多人的贖價。」(馬太福音20:20-28)
7.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怎樣做,促進會眾的團結?
7 我們仔細想想耶穌謙卑自抑的思想態度,就能在弟兄中「行事為人像後輩」。(路加福音9:46-48)我們這樣做,能促進和睦團結。正如一個有很多兒女的父親希望家庭和和氣氣,耶和華也很希望所有兒女都「團結同住」,融洽相處。(詩篇133:1)耶穌求天父使真基督徒全都團結合一,並說:「世人就知道是你差我來的,也知道你愛他們,正如你愛我一樣。」(約翰福音17:23)由此可見,我們團結一致,就能表明自己是基督的門徒。要保持團結,我們對別人的弱點就必須有基督的看法。耶穌樂意寬恕人,也教我們明白,我們惟獨寬恕人的過錯,才會蒙天父寬恕。(請讀馬太福音6:14,15)
8.我們從那些事奉上帝多年的同工身上可以學到什麼?
8 有些弟兄姊妹效法基督已經很多年,我們效法他們的信心,就能得益不淺。他們像耶穌那樣體諒別人的缺點。他們也明白,自己像基督那樣憐恤別人,不但能「承擔不堅強的人的軟弱」,促進團結,也能強化整群會眾,使大家一同反映基督的思想態度。保羅的話表達了他們對弟兄姊妹的心聲。保羅對羅馬的基督徒說:「但願賜人忍耐和安慰的上帝,使你們彼此都有基督耶穌的思想態度,好使你們齊心一意、一口同聲榮耀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羅馬書15:1,5,6)不錯,我們同心同德地崇拜耶和華,就會為他帶來讚美。
9.為什麼我們需要聖靈幫助,才能好好地效法耶穌?
9 耶穌表明,「心裡謙卑」跟溫和息息相關,而溫和是聖靈果實所包含的一種特質。因此,我們想好好地效法耶穌,就不但要仔細留意他的榜樣,也要得到耶和華的聖靈幫助才行。我們應該求上帝賜予聖靈,並努力培養聖靈果實的各種特質,就是「愛心、喜樂、和平、堅忍、仁慈、良善、信心、溫和、自制」。(加拉太書5:22,23)我們效法耶穌,像他那樣為人謙卑、性情溫和,就會令天父耶和華喜悅。
耶穌待人仁慈
10.耶穌怎樣體現仁慈的特質?
10 仁慈也是聖靈果實的一種特質。耶穌始終如一地待人仁慈。他歡迎那些真心尋找他的人,仁慈地對待他們。(請讀路加福音9:11)耶穌這麼仁慈,我們可以學到什麼呢?仁慈的人和藹可親,有同情心,待人有恩。耶穌就是這樣的。他憐憫群眾,「因為他們被人剝削,四處流離,好像綿羊沒有牧人一樣」。(馬太福音9:35,36)
11,12.(甲)請舉例說明,耶穌不但心裡憐恤別人,還付諸行動。(乙)你從這個事例學到什麼?
11 耶穌不但心裡同情和憐恤別人,還付諸行動。請看看耶穌怎樣對待一個婦人。這個婦人患了血崩足足十二年,她知道按照摩西律法的規定,誰接觸了她,誰在禮儀上就是不潔淨的。(利未記15:25-27)她也許聽過很多人讚揚耶穌,知道耶穌怎樣待人處事,所以深信耶穌不但能夠治好她,而且一定願意這樣做。她心裡不斷說:「我只摸摸他的外衣就可以痊癒。」她鼓起勇氣,摸了摸耶穌的外衣,隨即發覺自己痊癒了。
12 耶穌察覺到有人摸他,就環顧四周,要看做這件事的是誰。婦人知道自己違反了律法,害怕受人斥責,就顫抖起來,上前伏在耶穌面前,把真相全都告訴他。耶穌有沒有把這個飽受惡疾煎熬的婦人訓斥一頓呢?非但沒有,反而親切地說:「女兒,你的信心使你痊癒了。平平安安地去吧」。(馬可福音5:25-34)婦人聽到這麼仁慈的話,想必如釋重負,感到無比寬慰!
13.(甲)耶穌待人的態度跟法利賽派有什麼不同?(乙)耶穌怎樣對待小孩?
13 基督跟鐵石心腸的法利賽派截然不同,他從不濫用權力,把重擔加在別人身上。(馬太福音23:4)他總是仁慈體貼,耐心地教導人認識耶和華的道。他跟門徒有深厚的感情,始終如一地關愛他們,是他們的真朋友。(箴言17:17;約翰福音15:11-15)連小孩都很喜歡親近耶穌,顯然耶穌也很喜歡跟小孩在一起。他無論多忙,都會抽時間跟小孩共處。有一次,有人把小孩帶到耶穌那裡,要耶穌摸這些小孩,門徒卻加以阻止,因為他們仍然像當日的宗教領袖那樣心存驕傲的態度。耶穌看見了,就很不高興,對門徒說:「讓小孩到我這裡來,不要制止他們,因為上帝的王國是屬於這樣的人的。」然後,耶穌用小孩做樣板,說:「我實在告訴你們,誰不像小孩一樣接受上帝的王國,就絕不能進去。」(馬可福音10:13-15)
14.長輩的真摯關懷對孩子有什麼益處?
14 請想想,那些小孩長大以後,想起耶穌基督曾「用臂膀摟著」他們、祝福他們,會有什麼感受呢?(馬可福音10:16)同樣,會眾的小孩長大以後,想起長老和其他人怎樣真摯無私地關懷他們,心裡也會暖洋洋的。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幼得到會眾的真摯關懷,就可以體會到耶和華的靈與他的子民同在。
在不仁慈的世界裡待人仁慈
15.別人態度不仁慈,為什麼我們不該感到意外?
15 今天,很多人覺得生活太忙,連自己也顧不了,還說什麼待人仁慈呢?無論是上學、上班、搭乘交通工具,還是傳道,耶和華的子民天天都要面對世界的精神。別人態度不仁慈,可能令我們感到失望,但我們不該感到意外。耶和華通過保羅提醒我們,在這段難以應付的「最後的日子」,真基督徒會接觸到一些「專愛自己」「沒有親情」的人。(提摩太後書3:1-3)
16.我們怎樣做,就能鼓勵會眾的人像基督那樣待人仁慈?
16 可是,置身在真基督徒會眾中卻令人十分舒暢,當中的融洽氣氛跟冷酷不仁的世界形成強烈的對照。我們效法耶穌,就可以盡一分力,使會眾彌漫著友愛和諧的氣氛。該怎樣著手呢?在會眾裡,有些弟兄姊妹可能身體不好,有些可能身處逆境,需要我們幫助和鼓勵。在這段「最後的日子」,基督徒面對的難題也許會越來越多。這些難題跟1世紀的基督徒所面對的大同小異。因此,不論古今,基督徒都需要互相幫助,比如聽從保羅的勸勉,「安慰憂鬱的人,支持軟弱的人,以堅忍待所有人」。(帖撒羅尼迦前書5:14)要這樣做,就得像基督那樣待人仁慈。
17,18.怎樣做就是效法基督待人仁慈?
17 基督徒應該仁慈地對待弟兄姊妹,像耶穌那樣對待他們。不論同工是認識多年的還是初次認識的,我們都會真誠地關心他。這都是我們應盡的本分。(約翰三書5-8)耶穌主動關心別人,憐恤他們,總是令人感到安舒,我們也該這樣做。(以賽亞書32:2;馬太福音11:28-30)
18 我們自發自願地關心別人,為別人著想,就是待人仁慈。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做得到的。要留意別人有什麼需要,找機會向對方行善。要主動!保羅勸我們不僅要「彼此以溫情相待,存弟兄之愛」,也要「帶頭互相尊重」。(羅馬書12:10)這意味著要效法基督,待人親切仁慈,像他那樣顯出「無偽的愛心」。(哥林多後書6:6)保羅談到基督所懷的這種愛,說:「愛是長久忍耐、和藹仁慈的。愛不嫉妒,不吹噓,不自大」。(哥林多前書13:4)千萬不要對弟兄姊妹懷恨在心,倒要聽從這個勸勉:「你們要以仁慈相待,存慈憐的心,彼此甘心寬恕,就像上帝藉著基督甘心寬恕了你們一樣。」(以弗所書4:32)
19.我們像基督那樣待人仁慈,就會產生什麼好結果?
19 我們盡力培養仁慈這種特質,時時處處都像基督那樣對人和藹仁慈,就必得享厚福。我們這樣做,耶和華的靈就會在會眾裡發揮作用,暢行無阻,使大家結出聖靈的美好果實。我們以耶穌為學習的模範,並幫助別人這樣做,就能一起快快樂樂、團結和睦地崇拜上帝,令他的心歡喜。因此,讓我們努力不懈地效法耶穌,像他那樣待人溫溫和和、仁慈體貼。
-
-
像基督那樣甘願服從、勇敢無懼守望台2009年 | 9月15日
-
-
像基督那樣甘願服從、勇敢無懼
要鼓起勇氣來!我已經戰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33
1.耶穌對上帝的服從有多徹底?
耶穌基督在地上時一直遵行上帝的旨意,從沒有反叛天父,連想也沒有想過。(約翰福音4:34;希伯來書7:26)可是,對耶穌來說,要在人世間服從上帝可真不容易。耶穌一開始執行傳道職務,撒但和敵視耶穌的人就千方百計要令他背棄忠義。他們為求達到目的,時而說歪理,時而加迫害,時而設圈套。(馬太福音4:1-11;路加福音20:20-25)這些仇敵使耶穌在精神、感情、身體上大受痛苦,最後甚至把他釘在苦刑柱上,置他於死地。(馬太福音26:37,38;路加福音22:44;約翰福音19:1,17,18)耶穌儘管飽受磨難,還是「服從至死」。(請讀腓立比書2:8)
2,3.耶穌備嘗艱辛,卻始終服從上帝,我們從中學到什麼?
2 耶穌在人間的經歷讓他對服從有了新的體驗。(希伯來書5:8)我們也許會想,在事奉耶和華方面,耶穌還有什麼要學的呢?耶穌畢竟跟耶和華共處了億萬年,跟他親密無間,在創造萬物期間是他的「好工匠」。(箴言8:30)可是,耶穌降世為人之後,卻有另一番體驗。他儘管備嘗艱辛,卻始終信心堅定,忍耐到底,由此證明自己是完全忠義的。上帝的兒子耶穌跟天父的感情不斷加深。我們從耶穌的經歷可以學到什麼呢?
3 耶穌誠然是完美的,卻沒有憑一己之力應付考驗。他能夠十全十美地服從上帝,是因為他不斷祈求上帝幫助。(請讀希伯來書5:7)同樣,我們想始終如一地服從上帝,就必須有謙卑的態度,經常祈求上帝幫助。基於這個原因,使徒保羅勸勉基督徒:「基督耶穌懷有怎樣的精神,你們也要懷有怎樣的精神。」耶穌「謙卑自抑,服從至死」。(腓立比書2:5-8)耶穌以行動證明,人儘管生活在邪惡的世界裡,仍能服從上帝。完美的耶穌當然做得到,但我們這些不完美的人又怎樣呢?
雖不完美,仍能服從上帝
4.上帝賦予我們自由意志,這意味著什麼?
4 上帝創造亞當和夏娃,賦予他們智力和自由意志。我們是他們的後代,也有自由意志。這意味著什麼呢?我們可以決定行善還是作惡,也就是說,我們有自由選擇服不服從上帝。須知道,自由帶來責任。我們享有很大的自由,但同時也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們選擇行善還是作惡,是生死攸關的事,也影響到我們身邊的人。
5.我們每個人都要在哪方面掙扎奮鬥?怎樣才能奮鬥成功?
5 我們生來就不完美,不是自然而然就喜歡服從。說實在的,服從上帝的律法有時並不容易。保羅也有這樣的感覺,常常要掙扎奮鬥。他說:「我看出身上另有一種律法,跟我思想的律法交戰,把我擄去,要我聽命於身體裡罪的律法。」(羅馬書7:23)要是我們不用犧牲,不用受苦,不用調整,服從就當然容易得多。要是「肉體的慾望、眼睛的慾望」跟服從上帝的思想交戰,我們會怎樣做呢?我們有這些不良的慾望,除了因為身心不完美,也因為受到「世界的靈」影響。不良的慾望可以十分強烈,牽制著我們的心。(約翰一書2:16;哥林多前書2:12)要抵抗這些慾望,在考驗或引誘來到之前 就必須培養敬虔的心,預備妥當,並立定心意,不論發生什麼事,都服從耶和華。(詩篇78:8)聖經記載了很多人的榜樣,他們能夠始終服從上帝,是因為他們養成一顆敬虔的心。(以斯拉記7:10;但以理書1:8)
6,7.請說說,研讀聖經怎樣有助於我們明智地作決定。
6 要培養敬虔的心,預備妥當,就得勤懇地研讀聖經和聖經書刊。假設你遇到以下情況:今晚是你固定用來研讀聖經的時間。你剛剛求耶和華賜予聖靈,幫助你把學到的聖經知識實踐出來。明天晚上,電視將播放一齣電影,你打算觀看。這齣電影獲得觀眾的好評,但當中有些色情和暴力的鏡頭。
7 你思考保羅在以弗所書5:3提出的這個勸勉:「淫亂和各種不潔的事,或是貪心的事,在你們當中連提也不該提,才合聖民的體統。」你也想起保羅在腓立比書4:8的話。(請讀)你沉思這些受聖靈啟示的勸勉時,要問問自己:「我任由自己的心靈和頭腦受這類電影熏染,還可說是效法耶穌,絕對服從上帝嗎?」你會怎樣做?你會不會想,看完了再算呢?
8.為什麼我們必須在道德和屬靈方面緊守崇高的標準?
8 我們也許以為自己的靈性夠堅強,抵得住不良交往的影響,不會受暴力、色情的娛樂這類交往所腐化,於是在道德和屬靈方面降低標準。要是我們這樣做,就不對了。我們必須保護自己和兒女,免受撒但的精神所毒害。電腦用戶會採取一切必需的行動,保護電腦免受電腦病毒入侵,因為電腦病毒可以損毀檔案,擾亂電腦的運作,甚至控制整台電腦,再入侵其他電腦。電腦尚且要好好保護,何況我們自己呢?我們不是更要保護自己,提防「魔鬼的奸計」嗎?(以弗所書6:11)
9.為什麼我們要下定決心,天天都服從耶和華?
9 我們幾乎每天都要選擇,按不按照耶和華的標準處事。我們必須服從上帝,按照他的正義原則生活,才有希望得救。我們效法基督服從上帝,甚至「服從至死」,就表明自己有真實無偽的信心。我們忠心耿耿地事奉耶和華,必蒙他獎賞。耶穌保證:「忍耐到底的人,必然得救。」(馬太福音24:13)要忍耐到底,就必須培養真正的勇氣,像耶穌那樣勇敢剛強。(詩篇31:24)
耶穌是勇氣的完美典範
10.我們可能承受哪些壓力?我們該怎樣應付?
10 環顧四周,人們行事處處反映出世界的精神,我們必須有勇氣抵抗才不會受玷污。面對道德、社會、經濟、信仰方面的壓力,基督徒有可能偏離耶和華的正義標準。不少基督徒受家人反對。在一些國家,教育界大力鼓吹進化論,比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無神論的思想也越來越流行。我們面對這些威脅,絕不能坐以待斃,反而要積極抵抗,好保護自己。我們看看耶穌的榜樣,就知道該怎樣做。
11.為什麼說,沉思耶穌的榜樣能增強我們的勇氣?
11 耶穌對門徒說:「在世上你們有患難,可是要鼓起勇氣來!我已經戰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33)基督從沒有隨波逐流,也沒有讓世界妨礙自己執行傳道的任務,或使自己降低行事為人的標準,在崇拜上帝方面鬆懈下來。我們應該效法基督。耶穌在禱告中提及他的門徒,說:「他們不屬於世界,正如我不屬於世界一樣。」(約翰福音17:16)我們仔細看看基督勇敢無懼的榜樣,深入地思考一番,就能鼓足勇氣,跟世俗保持分離。
耶穌怎樣勇敢無懼
12-14.請說說耶穌怎樣顯出勇氣。
12 耶穌在地上執行神聖職務期間,顯出非凡的勇氣。他進了聖殿,勇敢地「把聖殿裡做買賣的人全都趕出去,又推倒兌錢商的桌子和賣鴿子的人的凳子」。他是上帝的兒子,確實有權這樣做。(馬太福音21:12)耶穌在犧牲前的晚上,挺身保護門徒,勇敢地上前對捉拿他的士兵說:「如果你們找的是我,就放這些人走吧。」(約翰福音18:8)彼得一時衝動拔劍傷人,耶穌吩咐他把劍收回鞘裡,可見耶穌信靠的是耶和華,而不是武器。(約翰福音18:11)
13 耶穌勇敢地揭發當日宗教導師的謬誤,指責他們假仁假義,說:「抄經士和法利賽派啊,你們這些虛偽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在人面前把天上王國的門關起來」。又說:「律法上更重大的事,就是公正、慈悲、忠信,[你們]漠視了……你們洗淨杯盤的外面,裡面卻充滿劫掠和漫無節制的事。」(馬太福音23:13,23,25)耶穌的門徒要有同樣的勇氣,因為他們也會遭受虛偽的宗教領袖迫害,甚至被殺。(馬太福音23:34;24:9)
14 面對邪靈,耶穌也無所畏懼。有一次,他遇見一個受邪靈控制的人。這個人力氣很大,從沒有人能綁住他,就是用鎖鏈也鎖不住。耶穌非但沒有被這個人嚇倒,反而把他身上的許多邪靈趕出去。(馬可福音5:1-13)今天,上帝沒有賜基督徒驅趕邪靈的異能。然而,我們傳道教人時,還是要跟撒但對抗爭戰,因為他弄瞎了不信的人的心眼。(哥林多後書4:4)我們作戰的武器跟耶穌的一樣,「不是血肉之軀所用的武器,而是靠著上帝大有能力的武器,能推翻根深蒂固的事物」。根深蒂固的事物就是難以破除的錯誤宗教觀念。(哥林多後書10:4)耶穌的榜樣給我們很大的教益,讓我們知道該怎樣運用屬靈的武器。
15.耶穌的勇氣出於什麼?
15 耶穌的勇氣不是匹夫之勇,而是出於信心的。我們也要跟他一樣。(馬可福音4:40)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有真信心呢?看看耶穌的榜樣就知道答案。耶穌對聖經有透徹的了解,也全心相信聖經。耶穌揮舞的不是實際的劍,而是上帝的話語這把聖靈的劍。他常常引用聖經作為教導的依據。他提出教誨之前,常常用這句話開頭:「經上記著說」。a
16.我們怎樣做,就能增強信心?
16 我們做基督的門徒,難免會遭受種種考驗,因此要增強信心,好經得起考驗。怎樣增強信心呢?我們必須天天研讀聖經,經常參加基督徒聚會。聖經真理是信心的基礎,因此要將真理深印在腦海裡。(羅馬書10:17)也要沉思所學的知識,讓這些知識銘刻在心上。惟獨有活的信心,我們才能勇敢行動。(雅各書2:17)還有,我們必須求上帝賜予聖靈,因為信心是聖靈果實所包含的特質。(加拉太書5:22)
17,18.一個年輕姊妹在學校裡怎樣顯出勇氣?
17 真信心確實能給人勇氣,姬蒂的親身經歷足以說明這點。這個年輕的姊妹從小就知道,在學校裡不該以好消息為恥,一直很想切切實實地向同學作見證。(羅馬書1:16)每年,她都盡量留意機會向同學傳講好消息,但始終沒有勇氣開口。她十八九歲時轉了校。她說:「我以往錯失了很多機會,這次一定要抓緊機會作見證。」姬蒂求上帝幫助她像基督那樣勇氣十足,懂得應變,也求上帝賜她一個作見證的好機會。
18 在開學的那一天,老師叫同學輪流介紹自己。有些同學說,自己有信仰卻不算虔誠。姬蒂看出,自己所求的好機會到了。輪到她介紹自己的時候,她自信地說:「我是個耶和華見證人,在崇拜和道德方面都聽從聖經的指引。」她繼續說話,有些同學白眼看她,有些卻留心聽,還提出問題。老師也表示讚賞,甚至說姬蒂敢於表達自己的信仰是個好榜樣。姬蒂想到自己效法耶穌,勇敢地作了見證,感到十分欣喜。
像基督那樣信心十足,勇敢無懼
19.(甲)我們怎樣做才能有真信心?(乙)想令耶和華歡喜,我們就該怎樣做?
19 使徒知道,他們必須有信心,才能勇敢行動。他們對耶穌說:「求你加強我們的信心。」(請讀路加福音17:5,6)只是相信上帝存在,不等於有真信心。我們必須跟耶和華建立深厚的情誼,全心信靠他,就像小孩親近並信賴慈愛的爸爸一樣,這樣才能有真信心。所羅門在聖靈啟示下說:「我兒,要是你心存智慧,我的心就很歡喜。要是你的嘴說正直的話,我的內心深處也會歡躍。」(箴言23:15,16)同樣,要是我們勇敢地謹守正義的原則,耶和華的心就很歡喜。知道這一點,實在使我們勇氣大增。因此,讓我們繼續效法耶穌,勇敢無懼地持守正義之道!
[腳注]
-
-
基督的愛感動我們以愛待人守望台2009年 | 9月15日
-
-
基督的愛感動我們以愛待人
耶穌既然愛世上屬於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約翰福音13:1
1,2.(甲)為什麼說,耶穌是愛的典範?(乙)本文會談談,基督徒可以在哪幾方面以愛待人?
耶穌是愛的完美典範。他的教導、言談品行、捨命救贖世人的偉舉,以至他所做的一切,都反映出他對人類的愛。耶穌直到死前那一刻,仍然關愛身邊的人,尤其是他的門徒。
2 耶穌以身作則,為門徒定下崇高的標準,讓門徒知道該怎樣以愛待人。耶穌的榜樣激勵我們要像他那樣愛所有人,尤其是屬靈的弟兄姊妹。這篇文章會談談會眾的長老可以怎樣效法耶穌,用愛心對待做了錯事的人,甚至是犯了嚴重過錯的人;也會談談耶穌的愛怎樣感動基督徒向受災、患病、處境困難的同工伸出援手。
3.儘管彼得犯了嚴重的過錯,耶穌還是怎樣待他?
3 在耶穌犧牲生命的前夕,使徒彼得三次不認自己的主。(馬可福音14:66-72)後來彼得悔改回頭,正如耶穌預告的那樣。耶穌不但寬恕彼得,還委以重任。(路加福音22:32;使徒行傳2:14;8:14-17;10:44,45)關於怎樣對待犯了嚴重過錯的人,我們從耶穌身上學到什麼?
對待犯過者,要有基督的思想態度
4.在什麼情況下,我們尤其須要有基督的思想態度?
4 我們須要有基督的思想態度,才能應付不同的艱難情況,其中之一是家裡或會眾裡有人犯了嚴重的過錯。這樣的事可能令我們倍感傷痛。撒但制度的末日越近,世界的靈對人的影響就越大,人心也越腐敗,這實在很可悲。基督徒處身於撒但的世界,不論老少,都有可能沾染世人罔顧道德的壞習氣,久而久之就不再堅定地行走永生的窄路。公元1世紀,有些人被基督徒會眾開除了,有些人則受到責備。類似的事也在今天的基督徒會眾裡發生。(哥林多前書5:11-13;提摩太前書5:20)長老處理這些事的時候,要是像基督那樣用愛心對待犯過的人,說不定能使對方醒悟過來,痛改前非。
5.在對待犯過者方面,長老該怎樣效法基督?
5 長老必須像耶穌一樣,時時刻刻都謹守耶和華的正義標準。他們這樣做,也反映出耶和華的溫和、仁慈和愛心。要是犯過的人衷心悔改,因自己的過犯而「心碎」或「心靈傷痛」,長老「要用溫和的態度」糾正對方就不那麼困難。(詩篇34:18;加拉太書6:1)要是犯過的人態度囂張,沒什麼悔意,甚至執迷不悟,那麼長老該怎麼辦呢?
6.對於犯過的人,長老必須避免怎樣做?為什麼?
6 長老根據聖經提出勸告,犯過者要是不肯接受,或試圖推卸責任,長老和別的人就可能感到氣憤。他們知道犯過者所造成的傷害,可能按捺不住,衝口說出內心的感覺,對犯過者的行為和態度表示不滿。但請記住,發怒對己對人都沒有益處,也不能反映「基督的思想」。(哥林多前書2:16;請讀雅各書1:19,20)耶穌雖然毫不含糊地警誡當日的人,卻從沒說過任何帶惡意或刺痛人的話。(彼得前書2:23)相反,耶穌的態度讓犯過的人明白,耶和華仍然打開大門,只要他們悔改,就會蒙天父接納。事實上,耶穌到世上來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拯救罪人」。(提摩太前書1:15)
7,8.處理司法事件時,長老應該謹記什麼?
7 有時會眾的長老必須對某些人施行管教。關於怎樣對待受管教的人,我們從耶穌的榜樣學到什麼呢?要記住,會眾的長老必須按照聖經的指示,對犯過者採取司法行動,這樣做才可以保護上帝的羊群,也可以使受管教的人悔改回頭。(哥林多後書2:6-8)可惜有些人毫無悔意,會眾不得不把他們開除。但令人欣慰的是,被開除的人當中有不少後來回頭歸向耶和華,返回上帝的羊群。長老像基督那樣對待犯過的人,就能為對方鋪平道路,日後犯過的人醒悟過來,想回頭歸向耶和華,就不會覺得是難事。長老根據聖經提出的勸告,犯過的人不一定通通都記得,但長老怎樣顧及他的尊嚴,怎樣對他顯出愛心,他卻一定不會忘記。
8 因此,長老必須體現「聖靈的果實」所包含的各種特質,尤其是愛心,他們要像基督那樣以愛待人。就算面對棘手的情況,長老也要這樣做。(加拉太書5:22,23)無論如何,長老都不該急於下決定,把犯過的人逐出會眾。長老應該向犯過的人表明,他們希望對方回頭歸向耶和華。長老這樣做,犯過的人日後想重投會眾的懷抱就容易多了。事實上,不少犯過的人都悔改回頭。他們對耶和華和那些「作為恩賜」的人都滿懷感激之情。(以弗所書4:8,11,12)
在末期像基督那樣以愛待人
9.請舉例說明,耶穌怎樣以切合實際的方式向門徒顯出愛心。
9 路加記載了一個顯著的事例,表明耶穌以切合實際的方式向人顯出愛心。基督知道,日後羅馬軍隊一定會圍困耶路撒冷,把這座城毀滅,到時城裡的人會無法逃生。出於愛心,耶穌提醒門徒:「你們看見耶路撒冷被安營的軍隊包圍,就知道城快要荒涼了。」門徒該怎樣做呢?耶穌預先提出明確的指示:「到時,在猶地亞的,要逃到山上去;在城裡的,要出來;在鄉下的,不要進城,因為這是伸張正義的日子,要使經上所記的話全都應驗。」(路加福音21:20-22)公元66年,包圍耶路撒冷的羅馬軍隊突然撤退,聽從耶穌指示的人就離開了耶路撒冷。
10,11.為什麼說,思量早期基督徒逃離耶路撒冷的事例,能幫助我們為將臨的「大患難」做好準備?
10 基督徒逃離耶路撒冷期間,必須彼此以愛相待,正如基督用愛心對待他們一樣。想必他們要把各自所帶的東西拿出來,彼此分享。耶穌的預言不只跟這座古城的毀滅有關,還會有更大規模的應驗。他預告:「到時必有大患難,這樣的患難,從世界的起頭直到現在都沒有發生過,將來也絕不會再發生。」(馬太福音24:17,18,21)在「大患難」來到之前,以至在「大患難」期間,我們可能會經歷艱辛,缺衣少食。我們有基督的思想態度,就能互相扶持,一同熬過艱苦的日子。
11 在那段日子,我們一定要像基督那樣對人懷有無私的愛。關於這一點,保羅勸勉說:「我們各人都應該取悅別人,讓別人得到好處,受到強化。因為連基督也沒有取悅自己……但願賜人忍耐和安慰的上帝,使你們彼此都有基督耶穌的思想態度」。(羅馬書15:2,3,5)
12.我們現在就要培養怎樣的愛?為什麼?
12 同樣,蒙耶穌所愛的彼得也勸勉基督徒要培養「真摯的弟兄之情」,並「服從真理」。基督徒應該「從心裡熱切地彼此相愛」。(彼得前書1:22)我們現今比以往更需要培養這些特質,像基督那樣待人。上帝的子民四面受壓,而壓力會越來越大。世界的經濟體系正搖搖欲墜,這清楚表明誰都不該把信心建立於任何人或世俗組織。(請讀約翰一書2:15-17)隨著這個制度的末日臨近,我們要越發親近耶和華,在會眾裡培養真正的友誼,彼此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保羅勸告說:「要彼此以溫情相待,存弟兄之愛,帶頭互相尊重。」(羅馬書12:10)彼得也強調這點,說:「最重要的是要熱切地彼此相愛,因為愛能遮蓋許多罪。」(彼得前書4:8)
13-15.天災過後,有些弟兄姊妹怎樣效法基督以愛待人?
13 眾所周知,世界各地的耶和華見證人都效法基督,把愛心化作行動。2005年,美國南部的廣泛地區受到風暴和颶風蹂躪。耶穌的榜樣感動很多耶和華見證人參與賑災行動。有兩萬多個弟兄姊妹響應呼籲,甘願放棄穩定的工作,離開舒適的家園,去幫助受災的信徒同工。
14 有一個地區,風暴捲起的巨浪形成10米高的水牆,洶湧的海浪滾進內陸,達80公里遠。水退之後,風暴吹襲過的地區滿目瘡痍,三分之一的住房和別的建築物被摧毀了。不同國家的見證人都甘願獻出自己的技能,帶備工具和建築材料遠赴災區,任何工作他們都樂意做。兩個孀居的親姐妹把衣物和用品放進小貨車,開車到3000公里外的災區去幫忙。妹妹至今還在災區,一面做正規先驅,一面為當地的賑濟委員會服務。
15 耶和華見證人的志願人員為災區的弟兄姊妹和其他人重建或修葺了5600多所房屋。志願人員愛心洋溢,眾志成城,受災的見證人有什麼感受呢?由於住所被毀,一個姊妹只好以活動房屋車為家。房屋車內空間狹小,煮食的爐子很破舊,車頂還有漏洞。志願人員給她蓋了一所樸實無華的房子。姊妹站在舒適整潔的新居前,感動得掉下淚來,心裡實在很感激耶和華和賑災的同工。儘管新的住所已經蓋好,許多受災的見證人卻繼續棲身於臨時住處,在那裡住上一年或更長的時間。他們為什麼這樣做呢?為的是讓志願人員住在新蓋的房子裡。由此可見,不論是賑災的還是受災的,弟兄姊妹都效法基督以愛相待。
對待病人,要有基督的思想態度
16,17.我們怎樣對待患病的人,就表明自己有基督的思想態度?
16 不是每個人都經歷過巨大的天災,但幾乎人人都要應付自己或家人的病痛。耶穌對待病人的態度,是我們應該學習的。他充滿愛心,看見患病的人,就憐憫他們。群眾帶著很多病人來見耶穌,他「把身體不好的人全都治好」了。(馬太福音8:16;14:14)
17 今天,基督徒沒有治病的異能。雖然他們不能像耶穌那樣行奇跡治病,卻效法耶穌憐恤患病的人。怎麼看出這點呢?舉例說,如果有信徒患病,會眾的長老就會謹記馬太福音25:39,40(請讀),實踐其中的原則。他們多留意病人的需要,安排弟兄姊妹給予病人所需的幫助,就表明他們有基督的思想態度。a
18.兩個姊妹怎樣做,對病危的姊妹體現真摯的愛?她們的善行產生了什麼結果?
18 當然,我們不一定要做長老才可以向人行善。44歲的雪琳得了癌症,醫生說她頂多能活十天。兩個基督徒姊妹莎倫和妮科萊特知道雪琳病重垂危,又知道她丈夫因照顧妻子而身心疲憊,就甘願獻出自己,夜以繼日地看護她。雪琳不是像醫生所說頂多活十天,而是活了六個星期。兩個姊妹懷著愛心照顧雪琳,直到她離世為止。莎倫說:「照顧一個你明知不會康復的同工,的確令人心酸,但耶和華賜力量給我們,使我們堅強起來。這次經歷使我們跟耶和華更親近,我們倆的關係也更親密。」雪琳的丈夫說:「這兩個親愛的姊妹既仁慈又體貼,讓我和雪琳得到所需的幫助。她們顯出衷心的關懷,態度十分積極。有她們的幫助,忠貞的雪琳在面對人生最後一次考驗的時候,就可以感到舒服些。她們大大減輕我的負擔,緩解了我身心的勞累。她們捨己忘私的行為,使我更信賴耶和華,更愛整個弟兄團體。」
19,20.(甲)關於基督的思想態度,我們已看過哪五方面?(乙)你決心怎樣做?
19 在這三篇文章裡,我們從五方面看過耶穌的思想態度,也談過我們怎樣做,就能養成基督的思想態度,像他那樣行事為人。讓我們效法耶穌,「性情溫和,心裡謙卑」。(馬太福音11:29)讓我們盡力以仁慈待人,即使對方的過失和弱點顯而易見也要顯出仁慈。讓我們服從耶和華的一切規定,勇敢無懼,即使面對考驗也這樣做。
20 最後,讓我們像基督那樣愛所有弟兄姊妹,並愛他們到底。這種愛標明我們是耶穌的真門徒。(約翰福音13:1,34,35)聖經說:「你們要常存弟兄之愛。」(希伯來書13:1)總要愛你的弟兄,要堅持不懈!要下定決心,用你的一生來讚美耶和華並幫助別人。你盡心竭力地這樣做,就必蒙耶和華賜福。
[腳注]
a 請看《守望台》1987年4月15日刊《不要僅是說:「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