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翰看見得了榮耀的耶穌啟示錄偉大的高潮近了!
-
-
7.約翰在第一個異象就看見誰?為什麼這件事對我們至為重要,並且令人興奮?
7 在第一個異象中,約翰看見在天上得了榮耀的主耶穌基督光芒四射。既然啟示錄的預言跟這位在天上受任命的主的大日子有關,約翰在第一個異象就看見得了榮耀的主自然再適當不過。既然我們正生活在主的日子,正密切留意主的一切吩咐,那麼,還有什麼比知道主耶穌在天上得榮耀這件事更重要呢?擁護耶和華至高統治權的人確知:苗裔彌賽亞在撒但手下受盡考驗,飽受迫害,差不多兩千年前被蛇咬傷「腳跟」,在極度痛苦中死去;但他已經死而復生,如今在天上活著,並且獲賜權力去執行上帝的偉大旨意,為上帝的旨意帶來輝煌的結局。知道這一點,令擁護耶和華至高統治權的人多麼興奮!(創世記3:15)
8.耶穌已準備就緒,隨時可以採取什麼行動?
8 顯然,耶穌已登基作王,準備就緒,隨時可以行動。他已受耶和華委任做首席行刑官,要執行耶和華對這個邪惡舊制度的最後判決,並鏟除這個制度的神魔鬼撒但。此外,他要審判受膏基督徒所組成的會眾和他們的一大群同伴,也要審判世人。(啟示錄7:4,9;使徒行傳17:31)
9.(甲)約翰怎樣形容金燈台中得了榮耀的耶穌基督?(乙)跟聖殿相似的情景和耶穌身上的衣服顯示什麼?(丙)耶穌胸上束著金帶,這意味著什麼?
9 約翰一聽見後面的大聲音就轉過身來,看見以下景象:「我轉過身來,要看看是誰發聲跟我說話。我轉過來後,看見七個金燈台。」(啟示錄1:12)後來,約翰得知這七個金燈台象徵什麼,但引起他注意的卻是出現在燈台當中的那一位。「燈台當中有一位像人子的,穿著直垂到腳的衣服,胸上束著金帶。」(啟示錄1:13)約翰看見「人子」耶穌氣宇不凡、璀璨奪目,敬畏之心油然而生。耶穌帶著極大的榮耀出現在熠熠發光的金燈台中。這種情景跟聖殿相似,使約翰意識到耶穌就是偉大的大祭司,已蒙耶和華授權審判天下。(希伯來書4:14;7:21-25)他身穿長衣,威嚴莊重,跟大祭司的身份十分相稱。像古代猶太人的大祭司一樣,耶穌束上帶子——束在胸部遮護心臟的金帶。這意味著他會全心全意地執行耶和華上帝所委派的神聖任務。(出埃及記28:8,30;希伯來書8:1,2)
10.(甲)耶穌那潔白如雪的頭髮、如同火焰的眼睛顯示什麼?(乙)耶穌的雙腳像閃亮發光的精銅意味著什麼?
10 約翰繼續描述:「他的頭和頭髮都是白色的,有如白羊毛,好像雪一樣。他的眼睛如同火焰」。(啟示錄1:14)潔白如雪的頭髮顯示他壽命長久,充滿智慧。(參看箴言16:31)如同火焰的眼睛表明,他審查、察驗或發義憤時目光如炬,明察秋毫。約翰也注意到耶穌的雙腳:「腳像爐子裡燒得通紅的精銅,聲音彷彿多水的聲音。」(啟示錄1:15)在異象中,耶穌的雙腳像閃亮發光的精銅。這樣描述十分恰當,因為耶穌熱心為耶和華上帝奔走忙碌,在天父面前享有良好的地位。另外在聖經裡,金通常代表與上帝有關的神聖事物,銅有時則代表與人有關的事物。c耶穌的雙腳像精銅一樣發光,使我們想起他在地上時往來各處,傳講好消息。他的腳步多麼美好!(以賽亞書52:7;羅馬書10:15)
11.(甲)耶穌那閃閃生輝的雙腳使我們想到什麼?(乙)耶穌的聲音「彷彿多水的聲音」是什麼意思?
11 耶穌在地上時是完美的人,他發出的光芒無論是對天使還是對世人都清晰可見。(約翰福音1:14)他那閃閃生輝的雙腳也使我們想到,他正站在耶和華組織的聖地,擔任大祭司的尊位。(參看出埃及記3:5)他那如飛瀑般雄壯的聲音令人肅然起敬,難以忘懷。這樣的描述非常貼切,因為耶穌的頭銜是「上帝的話語」,他要「按正義審判天下」。(使徒行傳17:31;約翰福音1:1)
12.「兩刃的利劍」含有什麼意思?
12 「他右手拿著七顆星,口裡伸出一把兩刃的利劍。他的臉好像烈日發光。我看見他,就倒在他腳前,像死了一樣。」(啟示錄1:16,17上)七顆星是指什麼?耶穌稍後會親自解釋。但請注意從耶穌口裡伸出了什麼:「一把兩刃的利劍」。這跟他的身份多麼相稱!因為耶穌就是奉命要向耶和華的仇敵宣布最後判決的行刑官。判決從他口中發出後,所有惡人都會被處決。(啟示錄19:13,15)
13.(甲)耶穌滿臉榮光使我們想起什麼?(乙)我們從約翰對耶穌的描述得到什麼總體印象?
13 耶穌滿臉榮光使我們想起,摩西在西奈山上跟耶和華說話後,臉上也發出耀眼的光芒。(出埃及記34:29,30)請再想想差不多兩千年前,耶穌在三個使徒面前改變形貌時,「臉面好像太陽照耀,外衣燦爛如光」。(馬太福音17:2)如今,在一個關乎主的日子的異象中,耶穌的臉也放射出榮耀的光輝,是曾在耶和華面前的人所具有的光輝。(哥林多後書3:18)我們從約翰的描述得到的總體印象是:異象中的耶穌充滿榮耀。從潔白如雪的頭髮、如同火焰的眼睛、光彩奪目的面容,到閃閃生輝的雙腳,都充分顯示:「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裡」的耶穌實在輝煌無比。(提摩太前書6:16)約翰所見的異象如此逼真,令他不禁懍然生畏!這對他產生了什麼影響呢?約翰說:「我看見他,就倒在他腳前,像死了一樣。」(啟示錄1:17)
-
-
揭開神聖的祕密啟示錄偉大的高潮近了!
-
-
「首先的和末後的」
2.(甲)耶穌用什麼頭銜介紹自己?(乙)耶和華說「我是首先的,也是末後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丙)耶穌說自己是「首先的和末後的」,好讓人知道什麼?
2 我們對耶穌固然應該肅然起敬,卻不必過分懼怕。使徒約翰接著的記述表明,耶穌的話使他放下心來:「他用右手按著我,說:『不要害怕。我是「首先的和末後的」,是永活的。』」(啟示錄1:17下,18上)在以賽亞書44:6,耶和華名正言順地說自己是全能的獨一真神:「我是首先的,也是末後的,除我以外,沒有上帝。」a因此,耶穌雖然向約翰介紹自己是「首先的和末後的」,卻不是聲稱自己跟偉大的創造主耶和華有同等的地位,而是表明自己擁有這個頭銜,是上帝所賜的,也是他配得的。在以賽亞書,耶和華聲明自己是獨一無二的真神,是永活的上帝,除他以外,根本沒有別的上帝。(提摩太前書1:17)在啟示錄,耶穌用上帝所賜的頭銜介紹自己,好讓人知道他的復活是獨一無二的。
3.(甲)耶穌在什麼意義上是「首先的和末後的」?(乙)耶穌「有死亡和墳墓的鑰匙」是什麼意思?
3 耶穌確實是「首先的」,因為他是最先復活成為不死靈體的人。(歌羅西書1:18)他也是「末後的」,意即蒙耶和華親自復活成為不死靈體的最後一人。因此耶穌是「永活的」。他「永永遠遠活著」,在天上享有不朽不滅的生命,就像永不死亡的天父一樣。聖經稱他的天父為「永活的上帝」。(啟示錄7:2;詩篇42:2)對其他所有人來說,耶穌「就是復活,就是生命」。(約翰福音11:25)他對約翰所說的話,正是這個意思:「我曾經死過,現在卻永永遠遠活著,而且有死亡和墳墓的鑰匙。」(啟示錄1:18下)耶和華已授權耶穌復活死去的人。因此,耶穌可以說他有打開死亡和墳墓之門的鑰匙,能釋放困在其中的死人。(參看馬太福音16:18)
4.耶穌再次吩咐約翰做什麼?這樣做是為了造福誰?
4 接著,耶穌再次吩咐約翰把異象記錄下來:「你要把自己看見的事、現在的事和此後將要發生的事都寫下來。」(啟示錄1:19)約翰還會寫下什麼令人興奮的事,好讓我們從中獲得教益呢?
星與燈台
5.耶穌說「七顆星」和「七個燈台」象徵什麼?
5 約翰看見耶穌在七個金燈台當中,右手拿著七顆星。(啟示錄1:12,13,16)耶穌向約翰解釋說:「你看見在我右手上的七顆星和七個金燈台是個神聖祕密:七顆星象徵七群會眾的使者,七個燈台象徵七群會眾。」(啟示錄1:20)
6.「七顆星」是指誰?為什麼耶穌特別向他們發出信息?
6 「七顆星」就是「七群會眾的使者」。在啟示錄裡,「星」有時象徵天使,但耶穌根本不會叫凡人寫信給他們看不見的靈體。因此,「星」必然是指各群會眾中做監督或長老的人,他們被視為耶穌的使者。b耶穌向七顆星發出信息,是因為他們有責任督導耶和華的羊群。(使徒行傳20:28)
7.(甲)我們怎麼知道耶穌只對每群會眾的一位使者說話,並非指每群會眾只有一個長老?(乙)耶穌右手上的七顆星代表哪些人?
7 既然耶穌只對每群會眾的一位「使者」說話,這是指每群會眾只有一個長老嗎?不。早在保羅的日子,以弗所會眾的長老就不只一個,而是好幾個了。(啟示錄2:1;使徒行傳20:17)在約翰的日子,耶穌給七顆星的信要向各群會眾(包括以弗所會眾)宣讀,因此七顆星必然代表耶和華的受膏會眾裡各個長老團的所有成員。今天,監督也同樣要向會眾宣讀中央長老團的信,中央長老團是由耶穌所領導的受膏監督組成的。各群會眾的長老團都必須確保所督導的會眾切實聽從耶穌的勸告。這些勸告使所有跟會眾來往的人都能受益,而非只讓長老得益。(請看啟示錄2:11上)
8.所有長老都在耶穌的右手上是什麼意思?
8 鑑於耶穌是會眾的元首,說長老全都在他的右手上是恰當的。在耶穌的右手上,意思是受耶穌的管轄,聽他的指揮。(歌羅西書1:18)耶穌是總牧人,所有長老都是他手下的牧人。(彼得前書5:2-4)
9.(甲)七個燈台象徵什麼?為什麼燈台是適切的象徵?(乙)異象中的燈台可能使約翰想到什麼?
9 七個燈台象徵七群會眾,約翰在啟示錄所寫的話就是對他們說的。這七群會眾是: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拉、撒狄、非拉鐵非和老底嘉。為什麼用燈台去象徵會眾呢?因為基督徒,無論是個人還是整群會眾,都必須在這個黑暗的世界裡發出光來,「在人前照耀」。(馬太福音5:14-16)另外,燈台也是所羅門興建的聖殿裡的器具。會眾被稱為燈台可能使約翰想到,受膏基督徒所組成的每一群會眾,從比喻的意義來說都是「上帝的殿」,有上帝的靈住在裡面。(哥林多前書3:16)再說,耶和華為猶太人的聖殿所安排的事,其實預表他為偉大屬靈聖殿所安排的事:天上的至聖所是耶和華的居所,耶穌是大祭司,受膏基督徒會眾的成員是「有王權的祭司」。(彼得前書2:4,5,9;希伯來書3:1;6:20;9:9-1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