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他到死也不會捨棄忠義
    信心的榜樣
    • 約伯拄著拐杖,抬頭向天仰望,他全身布滿毒瘡

      信心的榜樣 | 約伯

      他到死也不會捨棄忠義

      他孤身一人頹坐在地上,從頭頂到腳跟都長滿了毒瘡,疼痛難忍。他垂著頭,弓著背,無力地用手趕著嗡嗡作響的蒼蠅。這個男人心裡悲痛,坐在一堆灰燼中,只能用瓦片刮他潰爛的皮膚。他突然之間失去了一切,彷彿從高空跌入谷底。親戚、朋友和鄰居都躲著他。周圍的人都對他冷嘲熱諷,連小孩也取笑他。他以為就連他的上帝耶和華也不再賜福給他,反而攻擊他。不過,他想錯了。(約伯記2:8;19:18,22)

      這個人就是約伯。關於約伯,上帝說:「地上沒有其他人像他那樣正直忠義。」(約伯記1:8)即使過了多個世紀,上帝仍將約伯視為正義的人,是一個值得我們效法的榜樣。(以西結書14:14,20)

      你正面對艱難的處境或遭遇不幸的事嗎?那麼,你可以從約伯的經歷得到安慰,也可以更加明白人可以怎麼保持忠義。忠義是崇拜上帝的人都需要培養的重要特質。保持忠義意味著人即使在逆境中,仍然完全信賴上帝並緊緊遵守上帝的旨意。讓我們繼續看看約伯的經歷吧。

      天上的對話

      約伯的經歷是上帝的一名忠僕摩西寫下的。摩西可能是在約伯去世後寫下這個經歷的。摩西受到上帝指引,不僅記錄了發生在約伯身上的事,還向我們透露一些在天上發生的事。

      故事的開頭告訴我們,約伯的生活原本很快樂,也非常充實。他住在一個叫烏斯的地方,很可能是在阿拉伯北部。約伯在烏斯是個有名望的人,他非常富有、受人敬重;也扶助有危難的人,救濟困苦的人。約伯和他的妻子有十個孩子。更重要的是,約伯非常虔誠地崇拜上帝。他和他的遠親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約瑟一樣,都努力做讓耶和華高興的事。約伯身為家族的首領,也執行祭司的任務,經常為兒女們獻祭給上帝。(約伯記1:1-5;31:16-22)

      故事講到這裡,場景突然轉移到天上。在天上發生的這些事情,是約伯無從得知的。耶和華上帝和他忠心的天使齊聚一堂,邪惡的天使撒但也來了。耶和華知道,撒但鄙視約伯,對他的忠義表示不屑。耶和華卻讚賞約伯,說世上沒有其他人像約伯那樣正直忠義。撒但提出質疑,說:「約伯敬畏上帝,難道是無緣無故的嗎?你不是圍上了籬笆,保護他和他的家,以及他擁有的一切嗎?」撒但將忠義的人視作眼中釘。這些人全心愛戴耶和華,就更加突顯撒但是個無情無義的叛徒。因此撒但斷言,約伯崇拜上帝必定是出於自私的理由,要是他失去一切,就會咒罵上帝!(約伯記1:6-11)

      約伯不在場,自然不知道在天上的這段對話。不過,耶和華信任約伯,讓約伯證明撒但是錯的。上帝允許撒但奪去約伯擁有的一切,但是不准他傷害約伯的性命。於是,撒但迫不及待地開始他惡毒的行動。一天之內,災禍接二連三地降臨在約伯身上。先是牛驢被搶走,緊接著羊群全都死了,然後駱駝也都沒了,約伯在轉眼間失去了所有的牲畜,連照顧牲畜的僕人也死了。有人告訴約伯,其中一場災禍是「上帝從天上降火」造成的,他所說的火可能是指閃電。約伯瞬間失去僕人和財物,變得一貧如洗。他還沒有回過神,更可怕的災禍就來到了。約伯的兒女們在大兒子家的時候,一陣突如其來的狂風把房子吹倒。約伯的十個兒女全都死了!(約伯記1:12-19)

      約伯經歷的痛苦是我們很難想像的。約伯悲慟地撕裂衣服,剃去頭髮,跪倒在地上。撒但在攻擊約伯時,狡猾地讓他以為災殃來自上帝。約伯覺得,既然自己擁有的一切都是耶和華賜下的,那麼這一切耶和華也都能收回。雖然約伯遭遇這一連串的災禍,他卻沒有咒罵上帝,跟撒但預期的完全相反。約伯說:「願耶和華的名繼續受到讚美。」(約伯記1:20-22)

      約伯和他的妻子以及兒女們享受快樂的生活;在天上,撒但來到耶和華和忠心的天使們當中

      約伯並不知道撒但在上帝面前指控他

      「他一定會當面咒罵你!」

      約伯的反應讓撒但十分憤怒。撒但不肯就此罷休,他又來到耶和華和天使們面前。耶和華再次稱讚約伯,因為約伯面對撒但一連串的攻擊仍保持忠義。撒但反駁說:「人都只關心自己,寧可放棄一切來保住自己的性命。現在,要是你伸手傷害他的骨和肉,他一定會當面咒罵你!」撒但聲稱,如果約伯疾病纏身,他就一定會咒罵上帝。耶和華很信任約伯,就容許撒但用疾病打擊約伯,但不准他殺死約伯。(約伯記2:1-6)

      很快地,撒但使約伯染上了惡疾,就像文章開頭描述的一樣。想想看,約伯的妻子多麼痛苦啊!她要承受失去十個孩子的椎心之痛,又要看著丈夫忍受疾病的煎熬,自己卻束手無策。她痛苦地對約伯大喊:「你還要堅守忠義嗎?你咒罵上帝,死了算了!」約伯聽到自己的愛妻說出這樣反常的話,只能無奈地勸妻子不要失去理智。不過,約伯沒有咒罵上帝,也沒有說出對不起上帝的話。(約伯記2:7-10)

      約伯的這段經歷的確讓人難過。他的故事是真實的,也跟你我有關。撒但惡毒的指控不僅針對約伯,也針對我們所有人。你還記得撒但說的話嗎?他說:「人都只關心自己,寧可放棄一切來保住自己的性命。」撒但斷言沒有人會保持忠義。他認為你根本不愛上帝,為了自保,你肯定會毫不猶豫地背叛上帝!換句話說,撒但認為你跟他一樣自私自利。不過,我們人人都有機會證明撒但大錯特錯。(箴言27:11)現在,讓我們看看約伯還面對什麼挑戰。

      虛偽的安慰者

      有三個認識約伯的人,聖經說他們是約伯的朋友,分別叫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他們聽到約伯的事,就去烏斯探望他。他們遠遠地就看見了約伯,但根本認不出是他。約伯因疾病受盡折磨,皮膚也發黑,彷彿變了一個人。那三個人放聲大哭,把塵土揚起,讓土落在頭上,表現一副悲痛的模樣。他們跟約伯一起坐在地上整整七天七夜,卻一句話也沒有說。不要誤以為這三人這麼做是為了安慰約伯,因為他們知道約伯很痛苦,但沒有想去了解他的情況,所以他們不是真的關心約伯。(約伯記2:11-13;30:30)

      最後,約伯不得不開口打破沉默。他詛咒自己出生的日子,言語間流露內心的苦楚。他的話也顯示,他覺得這一切災禍都是來自上帝的,這讓他感到非常痛苦。(約伯記3:1,2,23)儘管約伯繼續對上帝保持忠義,但他很需要得到幫助和安慰。可是約伯很快就會發現,那三個人說的話根本不能安慰他,他們什麼都不說倒比較好。(約伯記13:5)

      以利法先開始說話。他比約伯還年長許多,可能是他們當中年紀最大的。後來,比勒達和瑣法也陸續說話,紛紛附和以利法。他們說了一堆諸如上帝神聖不可侵犯、會懲惡揚善之類的話。這些話乍聽之下都很有道理,但其實都帶著惡意。以利法說上帝是正義的,會懲治惡人。以利法按照自己的推理,暗示約伯遭遇災禍,必定是因為約伯做了惡事。(約伯記4:1,7,8;5:3-6)

      約伯根本不能接受這種說法,他極力為自己辯護。(約伯記6:25)這三人認為,約伯一定是被他們說中事實才會有這樣的反應。他們就更加肯定約伯在背地裡做了壞事,才遭到這些災禍。以利法指責約伯,說他任意妄為、邪惡殘暴,沒有絲毫敬畏上帝的心。(約伯記15:4,7-9,20-24;22:6-11)瑣法訓斥約伯,要約伯別再做壞事,也不要享受罪中之樂。(約伯記11:2,3,14;20:5,12,13)比勒達說的話更是殘忍刻薄,他說約伯的兒女們一定是做了什麼不可告人的事,才會罪有應得,死於非命。(約伯記8:4,13)

      以利法指責約伯,約伯為自己辯護;比勒達、瑣法和以利戶在一旁觀看

      約伯的三個朋友沒有安慰他,反而加深他的痛苦

      約伯的忠義受到質疑

      這三個觀點扭曲的人除了沒有安慰約伯,還說出了更離譜的話。他們不僅懷疑約伯對上帝的忠義,還質疑忠義本身是否有價值。以利法講述了一個詭異的經歷,他說自己聽到一個隱形靈體說話。以利法受到這個邪靈的話影響,斷定上帝「連[自己]的僕人也不信任,甚至挑他天使的錯」。人如果受到這個想法毒害,就會覺得自己根本不能取悅上帝,結果喪失信心。比勒達則聲稱上帝對約伯的忠義根本不屑一顧,因為在上帝眼裡,人跟蛆蟲沒有什麼兩樣。(約伯記4:12-18;15:15;22:2,3;25:4-6)

      你曾經安慰過極度痛苦的人嗎?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約伯的三個朋友是很好的反面教材。我們從他們身上學到,在安慰別人的時候要避免說哪些話。他們闊論高談,說了很多扭曲事實的話。這三個人沒有考慮到約伯的感受,說的話一點也不仁慈。a另外,他們對約伯一點都不友善,完全沒有用約伯的名字稱呼他。在安慰情緒低落的人時,我們應該鼓勵對方,幫助他加強對上帝的信心,讓他看出並深信上帝是良善、正義的,也富有憐憫之心。假設約伯和他的三個朋友互換角色,約伯一定會安慰他們。(約伯記16:4,5)但這三個人不斷質疑約伯的忠義,約伯有什麼反應呢?

      約伯堅守忠義

      在這段漫長的對話開始前,約伯早已痛苦不堪。約伯說自己就像一個「絕望的人」,難免會說話「魯莽急躁」。(約伯記6:3,26)約伯有這樣的表現是可以理解的,他的話讓我們看出他內心的痛苦絕望,也顯示出他不了解事情的全貌。這些災禍發生得太過突然,看來不像意外,其中一個又是從天而降的。結果,約伯誤以為這些災禍都是耶和華降下的。約伯按照他有限的知識,作出了錯誤的結論。

      雖然如此,約伯的話顯示他對耶和華有堅強的信心。我們能從約伯的話看出這點,並從中得到鼓勵。約伯在談到上帝創造奇妙萬物時,說出當時的人不可能知道的事情。例如,約伯說上帝「把大地懸在虛空之上」,這是幾千年後人們才發現的科學知識。b(約伯記26:7)約伯能知道這些事,一定是上帝向他透露的。另外,約伯堅信即使自己失去生命,上帝仍會記得他,深切地思念他,並且讓他復活。他和其他忠於上帝的人都有相同的信念。(約伯記14:13-15;希伯來書11:17-19,35)

      那麼,關於忠義的爭論又如何?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都堅稱人的忠義在上帝眼中根本一文不值。約伯會接受這樣的說法嗎?絕不會!約伯堅信上帝重視人的忠義。他信心十足地說:「[耶和華]會知道我為人忠義。」(約伯記31:6)約伯的這三個朋友表面上是來安慰他,實際上卻是用歪理質疑他對上帝的忠義。面對這樣的攻擊,約伯說了一段強而有力的話為自己辯護,讓那些人無言以對。

      約伯明白,自己的日常行為會顯示他是否是個忠義的人,因此他為自己的言行辯護。例如,他避開一切偶像崇拜;他尊重別人,對人仁慈;他也按照崇高的道德標準生活,忠於自己的妻子。最重要的是,他全心全意崇拜獨一的真神耶和華。因此,約伯能滿懷信心地說:「我到死也不會捨棄對上帝的忠義!」(約伯記27:5;31:1,2,9-11,16-18,26-28)

      約伯站在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面前為自己辯護

      約伯堅守忠義

      效法約伯的信心

      關於忠義,你跟約伯有一樣的看法嗎?約伯的經歷表明,人表現忠義不只是說說而已,還要全心崇拜上帝,服從他的指示,按照他的標準生活,就算面對艱難的情況也不例外。如果我們這麼做,就能像約伯一樣,讓耶和華上帝高興,也能證明上帝的仇敵撒但說謊。約伯的信心多麼值得我們學習!

      不過,約伯的故事尚未結束。約伯太過專注於為自己辯護,結果忽略了維護上帝的名聲。約伯需要受到幫助和糾正,以上帝的觀點看事情。而且,約伯還深陷在傷痛之中,急需真正的安慰。那麼,耶和華會怎麼幫助約伯這個信心堅定、堅守忠義的人呢?下篇文章會繼續約伯的故事。

      a 諷刺的是,以利法認為自己和同伴對約伯說的話都很仁慈,可能是因為他們說話時都是輕聲細語的,沒有提高嗓門。(約伯記15:11)不過,就算說話的腔調是溫和的,說出來的話本身卻可以是十分尖刻的。

      b 根據已知的資料,大約3000年後,人們才提出科學理論,說明地球沒有任何物體支撐。人們從太空拍攝地球的照片後,才實際看到約伯早在幾千年前就描述的事實。

  • 耶和華撫平了他的傷痛
    信心的榜樣
    • 約伯疾病纏身,皮膚發黑

      信心的榜樣 | 約伯

      耶和華撫平了他的傷痛

      約伯和他的三個朋友都不再說話了,他們四周或許只有阿拉伯沙漠暖風吹拂的沙沙聲。約伯在一連串的辯論後,已經無話可說,筋疲力竭了。他瞪著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看看他們還敢說些什麼。這三人轉臉不看約伯,心裡充滿挫敗感。他們唇舌巧辯,說的話看似聰明,實際上卻空洞、惡毒。(約伯記16:3)這些話非但沒有使約伯動搖,反而讓他更加決心緊守忠義。

      約伯已經失去了財富、十個兒女和大家的敬重,最後自己也惡疾纏身。他的皮膚發黑、結痂、爬滿蛆蟲,就連他呼出來的氣都帶有一股惡臭。約伯或許覺得自己唯一剩下的,就只有對上帝的忠義了。(約伯記7:5;19:17;30:30)不過,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卻攻擊約伯,說他罪大惡極。這令約伯怒火中燒,一心想證明他們的指控是錯的。約伯的話終於讓這三人無言以對。他們有如洪水般奔湧而來的苦毒言詞總算枯竭了,不過,約伯的痛苦依舊,急需得到安慰。

      另外,約伯的想法也產生了偏差。他除了需要安慰,還需要受到糾正,可是他沒有從那三個朋友得到任何幫助。你是否曾經和約伯一樣,渴望得到幫助和安慰?你曾經被假朋友傷害過嗎?如果你有過類似的經歷,相信你可以從耶和華幫助約伯的方式得到安慰,也能從約伯的反應學到很多。

      一個說話仁慈又直言不諱的朋友

      這時,故事中突然出現了一個新人物——以利戶。約伯和那三個人說話時,以利戶一直在旁邊安靜地聽著。不過,這些長輩說的話卻讓以利戶越聽越氣憤。

      以利戶對約伯感到又急又氣。他聽出約伯在受到攻擊時,只顧著「證明自己是對的,沒有證明上帝是對的」,需要受到糾正。但以利戶也知道約伯說的話都是發自內心的。他看出約伯很痛苦,也對約伯的遭遇深感同情,很想安慰他。然而,那三個假裝安慰約伯的朋友不停地攻擊他的信心和忠義,踐踏他的尊嚴。更過分的是,他們扭曲事實,竟然宣稱上帝是邪惡的!怪不得以利戶會看不下去,火冒三丈,「有一肚子的話要說」。(約伯記32:2-4,18)

      以利戶總算等到發言的機會,他說:「我年紀輕,你們年紀大,因此我尊重你們,克制自己,不敢向你們說出我的想法。」他還說:「年長的不一定有智慧,年老的不一定能明辨是非。」(約伯記32:6,9)以利戶說的一點也沒錯。他對約伯說話的方式與那三個年長的人截然不同,他讓約伯放心,說自己不會向他施加壓力、不會貶低他。以利戶給約伯尊嚴,親切地用約伯的名字稱呼他,並承認約伯的確受了委屈。a以利戶尊敬地說:「約伯啊,現在請聽我說。」(約伯記33:1,7;34:7)

      以利戶仁慈地對待約伯,給他尊嚴;他在跟約伯說話的同時,約伯的三個假朋友在一旁觀看

      以利戶仁慈地對待約伯,給他尊嚴,親切地用約伯的名字稱呼他

      以利戶接下來的話十分坦率。首先,他對約伯說:「你的話,我都聽見了……你說:『我是純潔的,沒有過錯。我是清白的,沒有罪過。上帝卻找理由打擊我。』」以利戶不希望約伯被錯誤的想法給蒙蔽。他雖然是幾個人當中最年輕的,卻一語道破問題的核心,說:「你堅信自己是對的,竟然說:『我比上帝更正義!』……但你說得不對。」(約伯記33:8-12;35:2)以利戶理解約伯為什麼會感到憤怒,他知道約伯遭遇不幸,又被三個虛偽的朋友傷害。不過,以利戶也提醒約伯:「你要當心,不要讓暴怒使你充滿惡意。」(約伯記36:18)

      以利戶強調耶和華富有憐憫之心

      以利戶還做了件很重要的事,就是為耶和華上帝辯護。他用短短的幾句話,有力地道出一個真理:「上帝不可能作惡,全能者絕不會做不對的事!……全能者絕不會顛倒是非。」(約伯記34:10,12)以利戶提醒約伯,耶和華是公正的上帝,也富有憐憫之心,並沒有因為約伯說話魯莽就懲罰他。(約伯記35:13-15)同時以利戶沒有裝作自己什麼都懂,相反,他謙卑地說:「上帝的偉大,我們無法領悟。」(約伯記36:26)

      雖然以利戶直言不諱,但他仍以尊重仁慈的態度對待約伯。他告訴約伯一個美好的希望,就是耶和華有一天會讓約伯恢復健康。耶和華會對他的忠心僕人說:「他的肉要比年輕時更細嫩,他要恢復青春活力。」另外,以利戶沒有一味地訓斥和責備約伯。他用仁慈的態度請約伯回答自己的問題。他對約伯說:「你只管說吧,因為我想證明你是對的。」(約伯記33:25,32)不過,約伯什麼都沒有說,或許以利戶對待約伯的方式,讓約伯放下戒備,不用再為自己辯護。感受到以利戶的關懷,約伯說不定還感動地流下淚來。

      我們能從以利戶和約伯身上學到很多。首先,以利戶讓我們知道怎樣給人勸告和安慰。如果我們的朋友犯下嚴重的錯誤,或踏上危險的道路,我們身為真朋友就該毫不猶豫地給他們勸告。(箴言27:6)我們在幫助朋友的時候也要仁慈體貼,讓他們受到鼓勵,就算他們說話不理智也要這樣做。再來,約伯讓我們學到,在受到糾正的時候,要顯出謙卑的態度,不要把勸告當作耳邊風。其實,我們都需要受到提醒和糾正。接受勸告關係到我們的生命。(箴言4:13)

      暴風中的回應

      以利戶對約伯說話時多次提到風、雲、雷聲和閃電。以利戶說:「要留心聽上帝隆隆的聲音。」接著,他提到了暴風。(約伯記37:2,9)以利戶正說話的時候,很有可能天氣起了變化,有一場暴風正在醞釀。最後,狂風大作,暴風來臨。這時,讓人驚奇的事情發生了,耶和華的聲音從暴風中傳出!(約伯記38:1)

      能夠親耳聽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講大自然的奧妙,是多大的殊榮!

      約伯記在接下來的幾章記錄了耶和華對約伯的回應,讀到這些內容讓我們感到安心舒暢。耶和華的話彷彿一股強勁的真理之風,把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的空虛謬論都吹走了。不過,耶和華暫時沒理會這三個人,他現在最關心的是約伯。他就像慈父教導孩子一樣糾正約伯。

      耶和華知道約伯內心的痛苦。耶和華看到自己的兒女受苦時,總會為他們感到傷心難過,對約伯也一樣。(以賽亞書63:9;撒迦利亞書2:8)不過,耶和華也知道約伯因為無知,對事情有了錯誤的看法,結果承受更多痛苦。因此,耶和華問了約伯很多問題,藉此糾正約伯的想法。他先問約伯:「我奠定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呢?如果你認為自己知道,就告訴我吧。」耶和華接著說他創造萬物時,天使全都因他的奇妙作為喝彩。(約伯記38:2,4,7)當然,約伯對這些都一無所知,無從回答。

      約伯抬頭看天空,聽耶和華在暴風中給他的回應

      耶和華從暴風中回應約伯,懷著愛心糾正約伯的想法

      然後,耶和華開始談到他創造的萬物,彷彿在給約伯上一堂自然課。耶和華談論的領域非常廣泛,包括天文、地理、生物、物理。耶和華特別提到約伯可能見過的動物,例如獅子、渡鴉、石山羊、野驢、野牛、鴕鳥、馬、隼鳥、大鷹、河馬以及鱷魚。能夠親耳聽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講大自然的奧妙,是多大的殊榮!b

      人的渺小與耶和華的厚愛

      耶和華為什麼提到這麼多自然界的事物呢?因為他想幫助約伯學會謙卑。約伯以為上帝待他不公,感到憤憤不平,但這樣的想法只會徒增痛苦,使他和仁愛的上帝疏遠。因此,耶和華一再問約伯,自己創造天地萬物的時候,約伯在哪裡,還問他能否養活、控制或馴服耶和華造的生物。在上帝創造的萬物中,約伯連最簡單的也不能完全了解和掌控,那麼他怎麼有資格審判上帝呢?顯然,耶和華的想法和做事方式比約伯高超得多。

      約伯沒有為自己辯解,也沒有為自己魯莽的話找藉口

      耶和華對約伯說的話流露出濃濃的關愛。耶和華彷彿在說:「約伯,我的孩子啊,如果我能創造和照顧這一切,難道我不能照顧你嗎?我真的會拋棄你,奪走你的孩子、財產和健康嗎?能夠撫平你的傷痛,讓你重獲一切的,不就只有我嗎?」

      在這段和上帝的對話中,約伯只說了兩次話。他沒有為自己辯解,也沒有為自己魯莽的話找藉口。他謙卑地承認有很多事情是自己不明白的,也為自己說過的話感到懊悔。(約伯記40:4,5;42:1-6)約伯顯出無比的信心,在經歷了那麼多不幸後,他仍舊信賴上帝,願意接受上帝的糾正。我們呢?我們自己受到糾正的時候,會不會像約伯那樣,謙卑地接受呢?我們都需要別人的勸告。我們接受勸告,就是在效法約伯的信心。

      約伯的三個假朋友被耶和華責備

      耶和華接下來所做的事一定給約伯很大安慰。耶和華對三人中最年長的以利法說:「你和你的兩個朋友讓我很氣憤,因為你們談論我,不像我的僕人約伯說的那麼正確。」(約伯記42:7)耶和華的意思是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說的每句話都是錯的,約伯說的都是對的嗎?並不是。c耶和華這麼說,是考慮到他們的處境各有不同。約伯經歷一連串的災禍,內心痛苦不堪,還受到這三個人的攻擊,所以有時說話魯莽急躁是情有可原的。然而以利法和其他兩個人並沒有處於困境。他們對上帝的信心不足,結果自以為是,說出傷人的話。他們不僅攻擊正義的約伯,還誣衊上帝,聲稱上帝是冷酷、邪惡的。

      因此,耶和華要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為自己的話付出代價。他們必須獻上七頭公牛和七隻公羊。這是很大的代價,因為後來上帝在摩西法典裡規定,要是大祭司犯了罪,牽累整個民族,大祭司就要獻公牛做贖罪祭。(利未記4:3)而且,在法典裡,公牛是所有祭物中最昂貴的。另外,耶和華不僅要求這三人獻祭,還說他們必須請約伯為他們禱告,否則就不會接受他們的祭物。d(約伯記42:8)約伯看到耶和華為自己主持公道,內心一定感到很安慰。

      「我的僕人約伯會為你們禱告。」(約伯記42:8)

      雖然那三個人傷害了約伯,但耶和華相信約伯會原諒他們,為他們禱告。約伯果然沒有讓耶和華失望,他服從了上帝的指示,用行動證明自己是個緊守忠義的人。(約伯記42:9)這比約伯為自己所做的辯護更有力量,也讓他得到耶和華的厚福。

      「耶和華充滿溫情」

      耶和華充滿溫情,憐憫約伯。(雅各書5:11)耶和華讓約伯恢復健康。想想看,當約伯看到自己的皮膚果然像以利戶說的那樣「比年輕時更細嫩」時,他有什麼感覺!約伯的親朋好友也都來探望約伯,因他的遭遇而同情他、安慰他,也給他禮物。耶和華賜給約伯更多的財富,是之前的雙倍。至於約伯最大的傷痛——喪失兒女的痛楚,又怎麼辦呢?約伯和妻子又生下十個兒女,這想必讓他們得到一些安慰。約伯的壽命也被延長,他繼續活了140年,見到四代兒孫。聖經說:「他過著心滿意足的生活,飽享長壽之後去世了。」(約伯記42:10-17)在未來,約伯和愛妻會跟他們的兒女,包括被撒但奪走性命的那十個,在地上的樂園裡重聚。(約翰福音5:28,29)

      為什麼約伯能得到這些厚福呢?聖經在雅各書5:11告訴我們答案,那就是約伯在考驗下「忍耐」。約伯經歷的考驗是我們大多數人難以想像的。經文用「忍耐」這個詞,讓我們知道約伯不僅僅是熬過這些患難,他還一直對耶和華有堅強的信心和愛,沒有動搖。約伯沒有因為遭遇災禍變得憤世嫉俗。他願意原諒那些故意傷害他的人。他沒有失去對未來的希望,也沒有捨棄對他來說最寶貴的東西,也就是對上帝的忠義。(約伯記27:5)

      我們都需要「忍耐」這個寶貴的特質。撒但一定會試圖讓我們灰心難過,就像他打擊約伯那樣。不過,我們如果繼續信賴上帝,有謙卑的態度,願意原諒別人,堅守忠義,就能像約伯一樣在未來得到上帝賜下的厚福。(希伯來書10:36)但願我們都效法約伯的信心,挫敗撒但的詭計,使我們仁愛的天父耶和華歡喜!

      a 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對約伯說的話加起來,足足有九章。可是,他們從沒有用約伯的名字稱呼他,對約伯一點都不友善。

      b 耶和華說這段話時,時而具體、寫實,時而抽象、詩意,之間的轉換非常自然。(例如,約伯記41:1,7,8,19-21)耶和華不論用哪種方式說話,目的都是要讓約伯更加敬畏偉大的創造主。

      c 其實,使徒保羅曾引用以利法說的一句話。(約伯記5:13;哥林多前書3:19)以利法說的這句話本身並沒有錯,但以利法錯在把這句話用在約伯身上。

      d 聖經沒有提到耶和華要求約伯也為妻子獻上祭物。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