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快樂的上帝一同喜樂守望台2001年 | 5月1日
-
-
與快樂的上帝一同喜樂
「最後,弟兄們,你們要繼續歡喜,……仁愛和平的上帝就會跟你們同在。」——哥林多後書13:11。
1,2.(甲)為什麼許多人活得不快樂?(乙)喜樂是什麼意思?我們怎樣才能喜樂?
在這個黑暗的日子,許多人都看不出有什麼喜樂的因由。當自己或親人遭遇不幸時,他們也許跟古人約伯有同感,他說:「人為婦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難。」(約伯記14:1)在這個「難以應付的兇險時代」,基督徒也難免經歷種種壓力和緊張,耶和華的忠僕不時感到灰心,並不出奇。——提摩太後書3:1。
2 即使這樣,基督徒仍可在試煉之下保持喜樂。(使徒行傳5:40,41)要明白這怎麼可能,我們先看看喜樂是什麼意思。喜樂可說是「人經歷或期待得到的一種愉快之感」。a因此,我們數算一下目前的福分,也沉思未來上帝新世界的幸福,我們就能夠喜樂了。
3.為什麼我們可以說人人都有一些喜樂的因由?
3 其實,人人都有一些值得高興的事。做家主的如果失了業,自然很擔心,因為他要維持家人的生活。即使這樣,他仍可慶幸自己身體健康強壯。他找到工作之後,也能努力工作。一個基督徒女子也許染上惡疾。可是,她很感激好朋友和家人的支持,叫她能夠保持尊嚴,勇敢地面對疾病。所有真基督徒,不論環境如何,都可以因認識「快樂的上帝」耶和華和「那快樂的、獨一的掌權者」耶穌基督,而感到喜樂。(提摩太前書1:11;6:15)不錯,耶和華上帝和耶穌基督都是十分快樂的。雖然世上的情況跟耶和華的原意大相徑庭,但他們卻能夠保持喜樂。在保持喜樂方面,他們的榜樣給了我們不少教益。
他們沒有失去喜樂
4,5.(甲)人類的始祖反叛時,耶和華有什麼反應?(乙)耶和華怎樣對人類保持積極的態度?
4 在伊甸園裡,亞當夏娃享有完美的健康和頭腦。他們的工作富於成果,環境也十分理想。最好的是,他們能夠常與耶和華溝通。上帝要他們享有幸福的前途。可是,我們的始祖仍不滿足於這一切福分,竟然取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來吃。這個忤逆行動種下了禍根,叫他們的後代經歷今天種種不快樂的事。——創世記2:15-17;3:6;羅馬書5:12。
5 亞當夏娃雖然忘恩負義,可是耶和華卻沒有讓這件事奪去他的喜樂。他相信他們有些後代是會真心事奉他的。上帝深信這件事。因此,在亞當夏娃還沒有生下第一個孩子之前,上帝已經宣布要救贖他們順服的子孫了!(創世記1:31;3:15)在接著的許多世紀,大部分人都步亞當夏娃的後塵。可是,耶和華並沒有因為這麼多人不服從他,就捨棄人類。相反,他集中留意那些「叫[他]的心歡喜」的人。這些男女都愛戴上帝,努力取悅他。——箴言27:11;希伯來書6:10。
6,7.什麼因素有助於耶穌保持喜樂?
6 耶穌又如何?他怎樣保持喜樂呢?他本是天上一位大能的靈體,充分觀察過地上世人的一舉一動。人類雖有許多弱點,但耶穌仍然喜愛他們。(箴言8:31)後來,耶穌來到地上,實際「住在」世人當中,他對人類的看法並沒有改變。(約翰福音1:14)究竟什麼使上帝完美兒子對有罪的世人,懷有這麼積極的看法呢?
7 首先,耶穌對己對人的期望,都是合情合理的。他知道自己並不是要改變全世界。(馬太福音10:32-39)因此,即使只有一個誠懇的人接受王國信息,他也感到喜樂。雖然門徒的行為態度有時叫人失望,他卻看出他們內心是很想遵行上帝旨意的,因此深愛他們。(路加福音9:46;22:24,28-32,60-62)值得注意的是,耶穌對天父禱告時總結門徒所遵循的途徑,說:「他們也遵守了你的話語。」——約翰福音17:6。
8.請說明我們可以怎樣效法耶和華和耶穌,時刻保持喜樂。
8 在這方面,我們沉思耶和華上帝和基督耶穌的榜樣,無疑會得益不淺。如果事情的結果並不理想,我們可以更努力效法耶和華而不過度憂慮嗎?我們能夠更密切跟從耶穌的腳蹤,對目前的環境保持積極的看法,對己對人的期望都通情達理嗎?各地的熱心基督徒都珍視服事職務,讓我們看看怎樣把其中的原則應用在這方面。
以積極眼光看傳道
9.耶利米怎樣恢復喜樂?他的事例對我們有什麼幫助?
9 耶和華想我們喜樂地為他服務。我們是否喜樂,不該取決於事情的結果。(路加福音10:17,20)耶利米先知傳道多年,成果卻十分有限。當他只想到人民的惡劣反應時,他失去了喜樂。(耶利米書20:8)後來,他想到信息的美好一面時,喜樂就恢復過來了。耶利米對耶和華說:「耶和華……啊,我得著你的言語就當食物吃了;你的言語是我心中的歡喜快樂,因我是稱為你名下的人。」(耶利米書15:16)耶利米有幸傳講上帝的話語,叫他大感喜樂。我們也一樣。
10.即使目前地區反應不佳,我們仍怎可保持喜樂?
10 即使大部分人不願接受好消息,我們仍有理由喜樂地向人傳道。你還記得,耶和華深信有些人會真心事奉他。我們要像耶和華那樣,永不放棄希望,深信有些人必定會看出真相,接受王國的信息。不要忘記,人們的環境是會改變的。要是遇到意外或面對危機,連最自滿的人也可能會認真想想人生意義的問題。如果有人「自覺有靈性需要」,你可以幫助他嗎?(馬太福音5:3)你下次探訪地區時,說不定會遇到樂於聆聽好消息的人!
11,12.一個市鎮的情況怎樣?我們從中學到什麼?
11 地區裡的人也是會改變的。請想想一個例子。一個小鎮住了一些有兒女的年輕夫婦,他們的關係很密切。每逢耶和華見證人前來探訪,他們的反應都是: 「我們沒有興趣!」假如有人對王國信息表示興趣,鄰人就會立即勸阻他不要跟見證人接觸。不用說,在這裡傳道並不容易。可是,見證人卻沒有灰心放棄,他們繼續傳道。結果怎樣呢?
12 後來,鎮上的兒童都長大了,不少人在當地成家立室。有些青年看出他們的生活並不真正快樂,於是開始尋求真理。他們接受見證人所傳的好消息,從而找著了真理。因此,作過多年的努力之後,當地的小會眾終於開始增長了。請想想,這叫沒有放棄的王國傳道員感到多麼喜樂!願我們也鍥而不舍地宣揚王國的美好信息,為自己帶來喜樂!
同工的支持
13.我們感到灰心時,可從哪裡得著力量?
13 如果你面對越來越大的壓力,甚至遭受重大打擊,你能夠從哪裡得著安慰呢?耶和華有數百萬獻身給他的僕人,他們先向他禱告,然後尋求基督徒弟兄姊妹的幫助。耶穌在地上時,很重視門徒的支持。他在死前的晚上稱門徒為「在考驗中,緊緊跟我在一起」的人。(路加福音22:28)雖然門徒都不是完美的,但他們的忠貞卻令上帝的愛子感到安慰。我們也能從信徒同工得著力量。
14,15.一對夫婦得到什麼幫助,去面對兒子去世的打擊?你從他們的經歷學到什麼?
14 米歇爾和黛安這對基督徒夫婦就體驗到弟兄姊妹的支持是多麼可貴。他們那20歲的兒子喬納森是個生氣勃勃、前途美好的基督徒,可是卻患了腦瘤。醫生雖盡力挽救,他的病情卻繼續惡化,終於在一個傍晚不幸去世。米歇爾和黛安傷心欲絕。他們知道那天晚上舉行的服務聚會已快要結束,但由於需要安慰,於是請跟他們一起的長老陪他們到聚會所去。他們抵達時,會眾正在宣布喬納森的死訊。聚會完了,弟兄姊妹紛紛上前,圍著傷心流淚的父母,擁抱和安慰他們。黛安回憶說:「我們來到聚會所時,感到心如死灰,但弟兄給我們很大安慰,令我們振作起來!他們雖不能除去我們的痛苦,卻幫助我們忍受逆境!」——羅馬書1:11,12;哥林多前書12:21-26。
15 在逆境之下,米歇爾和黛安更親近他們的弟兄,夫婦間的關係也更密切。米歇爾說:「我更珍愛妻子。在傷心的時刻,我們彼此談論聖經真理,述說耶和華怎樣扶持我們。」黛安也說:「現在,我們對王國希望的體會,比以前更深了。」
16.我們主動讓弟兄知道我們的需要,為什麼是重要的?
16 不錯,在困難的時候,基督徒弟兄姊妹是「強化[我們]的良助」,叫我們保持喜樂。(歌羅西書4:11)當然,他們不能全知我們心裡所想的。因此,我們需要別人支持時,最好讓他們知道。這樣,無論弟兄給我們什麼安慰,我們都可表達衷心的感激,並且看為耶和華的幫助。——箴言12:25;17:17。
看看你的會眾
17.有個單親母親面對什麼困難?我們怎樣看這樣的人?
17 你越認識信徒同工,就會更賞識他們而樂於與他們交往。請看看你的會眾。你看見什麼呢?有單親的母親正吃力地教養孩子行走真理之道嗎?你有沒有想過她的好榜樣呢?試想像她所面對的問題。一個名叫珍妮的單親母親說出了幾個難題:寂寞、男同事的追求、經濟拮据,但最大的困難是照顧孩子的感情需要,因為每個孩子的個性都是不同的。珍妮也提及另一個難題:「由於沒有丈夫,我自然很想兒子擔起這頭家。要抗拒這個傾向並不容易。我也有一個女兒,我要記住不要把什麼心事都告訴她,以免加重她的負擔。」像世上許多敬畏上帝的單親母親一樣,珍妮要做全職工作,還得照顧家庭。她也教導孩子學習聖經,訓練他們傳道,帶他們參加聚會。(以弗所書6:4)耶和華天天看見這個家庭努力持守忠義,必然感到十分欣慰!我們當中有這些好榜樣,不是也叫我們內心感到喜樂嗎?的確是。
18,19.請說明我們可以怎樣加深對會眾各人的賞識。
18 請再看看你的會眾。你也許見到一些喪偶的人,他們忠心不二,「從沒有缺席」聚會。(路加福音2:37)他們有時會感到寂寞嗎?自然會。他們十分懷念逝去的配偶!可是,他們卻在耶和華的工作上保持忙碌,並且關心別人。他們穩定平衡、態度積極,有助於促進會眾的喜樂!一位從事全時服務逾30年的基督徒說:「最令我喜樂的,是見到年老的弟兄姊妹雖然經歷許多艱辛,仍舊忠貞不二地事奉耶和華!」不錯,我們當中年長基督徒所立的榜樣,會給年輕人很大鼓勵。
19 剛開始跟會眾交往的新人又怎樣?他們在聚會裡表達自己的信仰時,我們不是很鼓舞嗎?請想想他們學習聖經以來的進步。耶和華必然很喜悅他們。我們也一樣嗎?我們有沒有表示高興,稱讚他們的努力呢?
20.為什麼我們可以說,會眾各人都對會眾大有貢獻?
20 你是已婚、獨身,或是個單親父母嗎?你是個沒有父親(或母親)的孩子,或是喪偶的人嗎?你跟會眾交往已有多年,還是最近才開始的?可以肯定的是,你的忠心榜樣會給我們大家很大鼓勵。你唱王國詩歌,參與評論,在神治傳道訓練班裡演講,你的貢獻都增加了我們的喜樂。但更重要的是,這叫耶和華的心歡喜。
21.我們有許多理由要怎樣做?但這引起了什麼問題?
21 不錯,儘管這個時代禍患重重,我們仍能喜樂地敬拜我們快樂的上帝。我們有理由聽從保羅的勸勉:「要繼續歡喜,……仁愛和平的上帝就會跟你們同在。」(哥林多後書13:11)可是,如果我們遭遇天災、迫害或經濟困難,那又怎樣呢?在這樣的逆境下,我們還可以保持喜樂嗎?你看完下一篇文章之後,就可以作出結論。
[腳注]
a 見《洞察聖經》第2冊119頁,耶和華見證人出版。
-
-
喜樂地事奉耶和華守望台2001年 | 5月1日
-
-
喜樂地事奉耶和華
「要在主裡常常歡喜。我再說,要歡喜!」——腓立比書4:4。
1,2.一個弟兄一家雖然家財盡失,卻怎樣能夠保持喜樂?
詹姆斯是個年屆70的基督徒,住在塞拉利昂。他一生勤勤懇懇,努力工作,終於儲了足夠的錢購買一棟有四個房間的小平房,他無疑感到很高興!可是,詹姆斯一家搬進新屋之後不久,當地就爆發了內戰,他們的房屋完全被火焚毀。他們失去家宅,卻沒有失去喜樂。為什麼呢?
2 詹姆斯一家著重他們仍有的東西,而不是失去了什麼。詹姆斯解釋說:「在那段可怕的日子,我們照常舉行聚會,閱讀聖經,一起禱告,把僅餘的東西跟別人分享。我們注重與耶和華的寶貴關係,因此能夠保持喜樂。」這些忠心基督徒數算自己的祝福,深知最大的福分莫過於跟耶和華保持親密的關係,因此他們能夠「繼續歡喜」。(哥林多後書13:11)當然,要忍受這些不幸並不容易。可是,他們卻繼續因耶和華而喜樂。
3.有些早期基督徒怎樣保持喜樂?
3 早期基督徒也飽經憂患,不亞於詹姆斯一家的經歷。可是,使徒保羅卻對希伯來基督徒這樣寫道:「[你們]的財物被人劫掠,還是喜樂地 接受。」保羅接著解釋他們喜樂的因由:「因為你們知道自己有更好而長存的產業。」(希伯來書10:34)不錯,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懷有很大的希望。他們滿懷信心,期望獲得的獎賞是無人能夠奪去的,就是天上上帝王國裡永不衰殘的「生命的冠冕」。(啟示錄2:10)今天,我們的基督徒希望(不論是屬天還是屬地的)也能幫助我們在逆境下保持喜樂。
「在希望中要歡喜」
4,5.(甲)保羅勸勉羅馬的基督徒「在希望中要歡喜」,為什麼這個勸告很合時?(乙)什麼可以使基督徒忘記了自己的希望?
4 使徒保羅鼓勵羅馬的信徒同工「在[永生的]希望中要歡喜」。(羅馬書12:12)對羅馬的基督徒來說,這是個適時的忠告。保羅寫信給他們之後不及十年,猛烈的迫害就臨到他們身上了。羅馬皇帝尼祿甚至下令折磨一些基督徒至死。他們對上帝所應許的生命冠冕懷具信心,無疑強化他們熬過苦難。我們今天又如何呢?
5 作為基督徒,我們也預料會受迫害。(提摩太後書3:12)再者我們知道,人人的經歷也在乎「時間和不能預見的遭遇」。(傳道書9:11,《新世界譯本》)一宗意外,就可奪去我們親人好友的性命。一種不治之症,也可叫我們的雙親或密友一瞑不視。除非我們專注於王國的希望,否則,當考驗來到時,我們的靈性就可能受損了。因此,我們最好問問自己:「我有沒有『在希望中……歡喜』呢?我多常沉思這個希望呢?將臨的樂園對我很實在嗎?我想像自己在樂園裡嗎?我仍然熱切期待目前這個制度的終結來到,就像最初認識真理時一樣殷切嗎?」最後這個問題,值得我們認真想想。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我們健康良好、生活舒適,大致上不受戰亂、饑荒或天災所影響,我們就可能——至少在目前——忘記了人類迫切需要上帝的新世界。
6.(甲)保羅和西拉遭遇患難時,集中思念什麼?(乙)保羅和西拉的榜樣,怎樣鼓勵我們今天的人?
6 保羅也勉勵羅馬的基督徒「受患難要忍耐」。(羅馬書12:12)對保羅來說,受患難絕不是新事。有一次,他在異象裡看見一個人請他「跨到馬其頓來」,好幫助那裡的人認識耶和華。(使徒行傳16:9)保羅於是同路加、西拉和提摩太啟程往歐洲去。這些熱心的海外傳道員要面對什麼情況呢?是患難!保羅和西拉在馬其頓的腓立比城展開傳道之後,就遭受鞭打,然後被投入獄中。顯然,有些腓立比居民不但對王國信息不感興趣,而且加以猛烈反對。這樣的遭遇,有沒有使熱心的海外傳道員失去喜樂呢?沒有。他們被鞭打和監禁之後,「約在半夜,保羅和西拉禱告,唱歌讚美上帝 」。(使徒行傳16:25,26)當然,鞭打的痛楚不會叫保羅和西拉喜樂,但他們所注意的並不是這些苦楚。相反,他們以耶和華為念,沉思他怎樣祝福他們。保羅和西拉保持喜樂,在「患難[中]忍耐」,為腓立比等地的弟兄立下好榜樣。
7.為什麼我們也該在禱告裡感謝上帝?
7 保羅寫道:「禱告要堅持不懈。」(羅馬書12:12)你感到憂慮的時候,有沒有禱告呢?你禱告祈求什麼呢?你可能明確提及自己的難題,並且懇求耶和華幫助。但你也可以為所得的祝福表示感激。當難題出現時,想想耶和華怎樣恩待我們,有助於我們「在希望中……歡喜」。大衛一生飽經憂患,他卻寫道:「耶和華——我的上帝啊,你所行的奇事,並你向我們所懷的意念甚多,不能向你陳明;若要陳明,其事不可勝數。」(詩篇40:5)如果我們像大衛那樣,常常沉思耶和華的恩惠,就無法不喜樂了。
保持積極
8.什麼有助於基督徒在迫害之下保持喜樂?
8 耶穌鼓勵門徒,他們遭遇各樣考驗時,要保持積極的態度。他說:「人為我的緣故,責難你們,迫害你們,用各種邪惡的話撒謊攻擊你們,你們就快樂了。」(馬太福音5:11)我們有什麼理由要在這樣的環境下感到快樂呢?我們經得起反對,就證明耶和華的靈在我們身上了。使徒彼得告訴當日的基督徒同工說:「你們要是為了基督的名字受人責難,就快樂了,因為有榮耀的靈,就是上帝的靈,留在你們身上。」(彼得前書4:13,14)耶和華也會以他的靈幫助我們忍耐,叫我們保持喜樂。
9.有些弟兄為了信仰而下獄,什麼幫助他們尋得喜樂?
9 甚至在最困難的環境下,我們也能找著喜樂的理由。一個名叫阿道夫的基督徒就體驗到這點。在他的國家裡,耶和華見證人的工作多年來受到政府禁止。阿道夫和他的同工由於不肯放棄聖經信仰,受到逮捕和判處長期徒刑。獄中的生活十分艱苦,但阿道夫和他的同伴卻像保羅和西拉一樣,尋得感謝上帝的理由。他們發覺,監禁的經歷反而加強了他們的信心,也幫助他們養成了慷慨、體恤和弟兄之情等可貴的基督徒特質。舉例說,他們收到家裡寄來的包裹時,很樂於跟信徒同工分享。他們把這些額外供應,視為來自耶和華的福分,因為「各樣美善的恩賜、各樣完美的賞賜」,最終都是來自他的。這樣的善行,叫施與和收受的人都得到喜樂。這樣,他們的艱苦經歷不但沒有破壞他們的信心,反而使他們的靈性更為堅強!——雅各書1:17;使徒行傳20:35。
10,11.一個姊妹不斷受到盤問,又判處長期徒刑,她怎樣應付這些考驗?
10 艾麗也住在一個王國工作長期受禁止的國家裡。由於傳講基督徒的希望,她被當局逮捕。有八個月之久,她不斷受到盤問。最後她出庭受審,判監十年。在監獄裡,只有她一人是敬拜耶和華的。當時她只有24歲。
11 當然,艾麗並不想自己的年輕日子在監獄裡度過。既然無法改變自己的處境,她決定改變自己的觀點。因此,她把監獄看作自己的傳道地區。她說:「我有很多傳道工作可以做,幾年很快就過去了。」五年多之後,艾麗再次受到盤問。盤問她的官員意識到監禁並未能摧毀艾麗的信仰,於是對她說:「我們不能釋放你,因為你根本沒有改變。」艾麗堅決地回答說:「我的確 改變了!跟我下獄時比較,我現在的態度好多了,信心也比以前強得多!」她又說:「如果你們不肯釋放我,我就留下來,直到耶和華救我出獄好了。」五年半的監獄生涯,並未能奪去艾麗的喜樂!她學會在任何環境之下都怡然自得。你能夠從她的榜樣學到教訓嗎?——希伯來書13:5。
12.在困難環境下,什麼能使基督徒享有內心的安寧?
12 不要以為艾麗勇氣過人,所以能夠面對這樣的困難。談到判刑之前好幾個月的盤問,艾麗承認說:「我記得牙齒不斷打戰,覺得自己好像受驚的麻雀一樣。」可是,艾麗卻對耶和華有堅強的信心。她學會全心信賴耶和華。(箴言3:5-7)結果,她看上帝更真實了。她解釋說:「我每次進入盤問室時,內心都充滿了安寧的感覺。……情況越可怕,安寧的感覺就越深。」這種安寧是來自耶和華的。使徒保羅說:「什麼事都不要憂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和懇切祈求,連同感謝,把你們的呼籲告知上帝。這樣,上帝那超越一切意念的和平,就會藉著基督耶穌,守衛你們的心和你們的思考力。」——腓立比書4:6,7。
13.什麼使我們堅信有力量忍受患難?
13 艾麗已經出獄了。她雖然飽受艱辛,卻始終保持喜樂。她這樣做,不是憑著自己的力量,而是憑著耶和華所賜的力量。使徒保羅也一樣,他寫道:「所以,我反而非常樂於誇耀自己的軟弱,好讓基督的力量像帳幕一樣恆常覆蓋我。……因為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有力量。」——哥林多後書12:9,10。
14.請說明基督徒怎樣對困難抱積極看法,以及這樣做會有什麼結果。
14 你現在面對的壓力,也許跟我們這裡談及的不一樣。不論是什麼壓力,都不是好受的。例如,雇主可能對你的工作十分挑剔,但對其他宗教的雇員卻寬大得多。你也許無法轉換工作。那麼,你怎樣才能保持喜樂呢?你還記得阿道夫和他的同工。他們在獄中的經歷,幫助他們養成了一些重要的特質。如果你誠懇地努力滿足雇主的要求,即使他是個「難以取悅」的人,你也能養成耐心和恆忍等基督徒美德。(彼得前書2:18)再者,你可以成為更好的雇員,找到更好工作的機會也更大。現在,我們來討論另外一些方法,幫助我們在耶和華的工作上保持喜樂。
簡化生活,帶來喜樂
15-17.一對夫婦怎樣學會減輕壓力,即使壓力是無法完全消除的?
15 對於從事什麼世俗工作、在哪裡工作,你也許沒有什麼選擇餘地。但是,其他的事卻是你可以支配的。請想想以下的事例。
16 一對基督徒夫婦邀請一位長老到家裡吃飯。在交談中,弟兄和妻子透露,生活的壓力實在叫他們吃不消。他們兩人都要做很繁重的全職工作,而且目前也無法轉換工作。他們不知道自己還能夠支持多久。
17 他們向長老請教,長老回答說,「簡化生活好了」。怎樣做呢?這對夫婦每天都要花上三小時來回工作地點。長老很熟悉他們,於是提議他們遷到較近公司的地方居住,好減少每天的交通時間。他們可以把省下的時間用來照顧其他要事,或讓自己有多點休息。如果生活壓力令你失去喜樂,何不看看是否能夠作出若干調整,好減輕壓力呢?
18.我們作決定之前,為什麼要三思?
18 要減輕壓力,作決定之前就要三思。例如,有個基督徒打算蓋一幢房子。他從沒有蓋過房子,卻選擇了一個很複雜的設計。現在他看出,如果在選擇設計之前「步步謹慎」,就可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了。(箴言14:15)另一個基督徒願意替信徒同工的貸款作保。根據協議,借方如果無力償還,擔保人就有義務要代為還款。起初,一切都很順利,但後來借款人卻開始不按期還款。貸款人見情勢不妙,於是要求擔保人清還全部欠款。這叫擔保人大受壓力。在同意替人作保之前,他更仔細考慮所有因素,不是可以避免這件事發生嗎?——箴言17:18。
19.我們可以怎樣減輕生活的壓力?
19 我們感到疲累時,不要以為減少個人聖經研讀、傳道和聚會,就能減少壓力、恢復喜樂。其實,我們想得到耶和華的聖靈,享有聖靈所結的喜樂果實,就須參與這些活動。(加拉太書5:22)基督徒活動總是叫人安舒的,不會令人更疲勞。(馬太福音11:28-30)令我們勞累的原因,很可能是世俗的活動或消遣,而不是屬靈的活動。早一點上床睡覺,也有助於消除疲勞。多一點休息會很有益。已故的諾爾弟兄是耶和華見證人治理機構的成員,他常常告訴海外傳道員:「如果你感到灰心沮喪,首先要做的,就是休息一下。好好睡一晚之後,你會發覺許多問題都看來不難處理了!」
20.(甲)請概述我們怎能保持喜樂。(乙)你還想到什麼喜樂的理由?(參看第17頁附欄。)
20 基督徒有榮幸事奉「快樂的上帝」。(提摩太前書1:11)正如上文指出,我們即使遭遇嚴重難題,也能夠保持喜樂。願我們繼續注視王國的希望,調整自己的觀點,生活保持簡樸。這樣,不論處於什麼環境,我們都能聽從使徒保羅的話:「要在主裡常常歡喜。我再說,要歡喜!」——腓立比書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