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太教——通過聖經與傳統尋求真神人類尋求真神
-
-
將近4000年前,猶太人的祖宗亞伯蘭從蘇美爾的迦勒底人繁華都市吾珥遷居迦南地。上帝曾論及這塊土地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創世記11:31-12:7)聖經在創世記14:13將他稱為「希伯來人亞伯蘭」,但後來他的名字改為亞伯拉罕。(創世記17:4-6)猶太人的世系開始於亞伯拉罕和他的兒子以撒及孫兒雅各,雅各後來更名為以色列。(創世記32:27-29)以色列有12個兒子,分別成為以色列族12支派的創立人。其中之一是猶大,『猶太人』一詞便源於猶大這個名字。——列王紀下16:6。
6 後來,『猶太人』一詞被用來稱呼所有以色列人而不是僅指猶大的子孫。(以斯帖記3:6;9:20)由於猶太人的家譜在公元70年羅馬人把耶路撒冷夷為平地時全部被毀,今日的猶太人誰也無法確定自己是出自哪個支派。可是,數千年來,古代的猶太宗教經歷到若干發展和改變。今日猶太教受到以色列共和國的猶太人和散布世界各地的海外猶太人所信奉。這個宗教以什麼為根據呢?
摩西、律法和一個國家
7.上帝對亞伯拉罕起了什麼誓?原因何在?
7 公元前1943年,b上帝揀選了亞伯蘭作為他的特別僕人,後來上帝更對亞伯蘭起了一個嚴肅的誓,因為他忠貞不二地甘願把自己的兒子以撒獻作祭物,雖然這項獻祭行動並沒有完全執行。(創世記12:1-3;22:1-14)上帝在誓言中說:「耶和華說:『你既行了這事,不留下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我便指著自己起誓說:……我必賜大福給你;……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種子」,《新世》)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後來上帝也對亞伯拉罕的兒子和孫子重申這個誓言,一直延續至猶大和大衛的家系。認為有一位身為個體的上帝直接與人類交往——這種嚴格的一神觀念在上古世界是獨一無二的。這種一神信仰構成了猶太宗教的基礎。——創世記22:15-18;26:3-5;28:13-15;詩篇89:3,4,28,29,35,36。
8.摩西是誰?他在以色列擔任什麼角色?
8 為了實現對亞伯拉罕所作的應許,上帝與亞伯拉罕的子孫訂立一個特別的約,藉此為一個國家的產生奠下基礎。這約是通過偉大的希伯來領袖摩西——上帝和以色列人之間的居間者——而設立的。摩西究竟是誰?為什麼他對猶太人如此重要?聖經的出埃及記告訴我們,摩西(在公元前1593年)出生於埃及,父母是以色列人,當時他們與其他以色列人一同為奴。摩西是「主所特選」的使者,為要帶領上帝的子民進入應許之地迦南以得享自由。(申命記6:23;34:10,英文《塔納克聖經新譯本》)摩西不但是上帝賜給以色列人的律法之約的居間者,而且還擔任他們的預言者、法官、領袖和歷史家的角色。——出埃及記2:1-3:22。
9,10.(甲)上帝通過摩西授予人的律法是什麼?(乙)十誡牽涉到生活的什麼方面?(丙)律法的約為以色列人帶來什麼義務?
9 以色列所接受的律法由十誡和600多條律法所構成,它們可說是日常行為準則和指南的大全。(參看第211頁的附框。)這些律法牽涉到俗事和聖事——身體和道德方面的規條以及對上帝的崇拜。
10 律法的約可說是一套宗教憲法,把族長們的信仰的形式和內容規劃出來。結果,亞伯拉罕的後代成為一個獻身事奉耶和華的國家。這樣,猶太的宗教遂開始具有明確的形式,猶太人則成為一個為了崇拜和事奉上帝而組織起來的國家。在出埃及記19:5,6,上帝應許他們說:「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因此,以色列人會為了達成上帝的旨意而成為上帝的『選民』。可是,這約的應許是否會實現端視乎他們是否「聽從我的話」。這個獻了身的國家如今對上帝負有義務。由於這緣故,後來(在公元前第八世紀)上帝可以對猶太人說:「耶和華說:你們是我的見證,我所揀選的僕人。」——以賽亞書43:10,12。
設有祭司、預言者和君王的國家
11.祭司制度和王權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11 以色列人仍在曠野向應許之地進發之際,上帝把摩西的長兄亞倫的家系立為祭司團。一個可搬運的巨大帳幕(會幕)成了以色列人崇拜和獻祭的中心。(出埃及記26-28章)過了相當時候,以色列人抵達應許之地迦南,並且奉上帝之命加以征服。(約書亞記1:2-6)最後,有一個王國在地上建立,出自猶大支派的大衛在公元前1077年登基為王。在他的統治之下,王權和祭司制度均在新的國家中心耶路撒冷確立起來。——撒母耳記上8:7。
12.上帝對大衛作了什麼應許?
12 大衛死後,他的兒子所羅門在耶路撒冷建造了一間華美的聖殿去代替會幕。由於上帝和大衛立了一個約,規定他的家系會執掌王權直至永遠,一般人均意識到有一位受膏的君王——彌賽亞——會有一天從大衛的家系興起。預言表示,通過這位彌賽亞君王,即應許的「種子」,以色列和地上萬族均可得享完美的統治。(創世記22:18,《新世》)這個希望由此生根,猶太宗教所具有的彌賽亞特徵遂更加明朗化。——撒母耳記下7:8-16;詩篇72:1-20;以賽亞書11:1-10;撒迦利亞書9:9,10。
13.上帝任用誰去糾正悖逆的以色列人?試舉例說明。
13 可是,猶太人容許自己受到迦南人和周遭其他國家的偽宗教所影響。結果,他們違反了與上帝的立約關係。為了糾正他們和引導他們改過自新,耶和華差遣一系列的預言者,把他的信息告訴人民。是故,預言成了猶太宗教的另一獨有特色,並且在希伯來文聖經中佔了頗多篇幅。事實上,希伯來文聖經中有18本書以預言者的名字為名。——以賽亞書1:4-17。
14.事實怎樣證明以色列的預言者所言不虛?
14 這些預言者中的佼佼者包括以賽亞、耶利米、以西結。他們都異口同聲提出警告,由於國人崇拜偶像,耶和華所施的懲罰行將來臨。懲罰果然在公元前607年臨到。由於以色列人變節叛道,耶和華容許當時的世界霸權巴比倫傾覆耶路撒冷,摧毀其中的聖殿,把國人擄去為奴。事實證明預言者的宣告千真萬確。在公元前第六世紀的大部分歲月裡,以色列人都流亡國外,共達70年之久。這是有史籍可稽的事實。——歷代志下36:20,21;耶利米書25:11,12;但以理書9:2。
15.(甲)一種新的崇拜方式怎樣在猶太人當中形成?(乙)猶太會堂對於在耶路撒冷進行的崇拜有什麼影響?
15 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居魯士(古列)擊敗了巴比倫,並且允許猶太人歸回故土,在耶路撒冷重建聖殿。雖然有一批餘民響應呼召,但大多數猶太人卻仍然受巴比倫社會所影響。後來他們更受波斯文化所影響。結果,許多猶太人在中東和地中海一帶地方定居。在每個猶太社區都有一種新的崇拜方式出現,包括每個鎮邑的猶太會堂(意即猶太人的聚集中心)。自然,這種安排削弱了在耶路撒冷重建聖殿的必要。散處各方的猶太人現在真的是海外遺民了。——以斯拉記2:64,65。
猶太教披上希臘外衣出現
16,17.(甲)在公元前第四世紀,有什麼新的影響席捲地中海沿岸一帶?(乙)誰成為傳播希臘文化的工具?怎樣傳播?(丙)猶太教以什麼姿態在世界舞台上出現?
16 到了公元前第四世紀,猶太社會處於動盪不定的情況,以致被席捲地中海沿岸一帶的非猶太文化浪潮所淹沒。浪潮從希臘發出,猶太教也受到影響而以披上希臘外衣的新姿態出現。
17 公元前332年,希臘元帥亞歷山大大帝以快如閃電的手法征服了中東,在進入耶路撒冷時大受猶太人歡迎。c亞歷山大的繼承者秉承他的希臘化計劃,以希臘的語言、文化和哲學向帝國全境灌輸。結果,希臘與猶太的文化遂混雜起來而導致令人驚訝的結果。
18.(甲)為什麼把希伯來文聖經翻譯為希臘文《七十人譯本》是必需的?(乙)希臘文化的什麼方面對猶太人影響特別大?
18 僑居海外的猶太人開始說希臘語而不再說希伯來語。因此,在公元前第三世紀初期,第一本希伯來文聖經的希臘文譯本開始著手翻譯。這部譯本稱為《七十人譯本》。不少外邦人都藉著這部譯本得以熟悉和尊重猶太人的宗教,有些人甚至改信猶太教。d另一方面,猶太人也熟諳希臘思想,有些甚至成為哲學家。對猶太人來說,這是一件前所未見的新事。例證之一是公元第一世紀亞歷山大城的斐洛(Philo),他試圖從希臘哲學的角度去解釋猶太教,彷彿這兩件事在表達最高的真理方面殊途同歸一般。
19.一個猶太作家怎樣描述希臘文化與猶太文化的交流時期?
19 在這段時期中,希臘與猶太文化彼此交流,猶太作家戴蒙特(Max Dimont)概述這個時代說:「吸收了柏拉圖的思想、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和歐幾里得的科學之後,猶太學者遂以新的工具去解釋摩西五經。……他們著手以希臘的理性去補充猶太的啟示。」許多事情發生於羅馬的統治之下,後來羅馬人併吞了希臘帝國,然後在公元前63年攻佔了耶路撒冷。在羅馬統治下所發生的事甚至為更重大的改變鋪路。
羅馬統治下的猶太教
20.公元第一世紀的猶太人在宗教上的情形如何?
20 公元第一世紀的猶太教處於一個獨特的階段。戴蒙特聲稱,當時這個宗教處於「希臘思想和羅馬武力之間」的夾縫中。由於在政治上飽受壓迫,以及對有關彌賽亞的預言的解釋,尤其是對但以理的預言的解釋,猶太人懷著熱切的期望。當時猶太人分為多個派系。法利賽人強調口傳律法(可參看第221頁的附框)過於在聖殿獻祭。撒都該人則強調聖殿和祭司制度的重要性。此外還有艾賽尼派、奮銳黨和希律黨人。他們在宗教上和哲學上各持己見。猶太教的領袖稱為拉比(夫子、老師);由於熟悉律法,他們威望日隆而成為新型的屬靈領袖。
21.什麼事件對公元第一、二世紀的猶太人有重大影響?
21 可是,內在和外在的分裂繼續在猶太教中發生,尤以在以色列國中為然。最後,反抗羅馬的叛變在公元70年爆發。羅馬軍隊圍困耶路撒冷,將城徹底摧毀,把聖殿付諸一炬,夷為平地,城內居民則驅散各地。最後,羅馬人下令絕對禁止猶太人進入耶路撒冷。既然沒有聖殿、沒有土地,猶太人又被驅散到羅馬帝國全境各處,猶太教若要繼續生存,就必須有新的宗教表現才行。
22.(甲)失去耶路撒冷的聖殿對猶太教有什麼影響?(乙)猶太人怎樣劃分聖經?(丙)塔木德是什麼?它怎樣發展起來?
22 聖殿毀滅之後,撒都該人銷聲匿跡,法利賽人所提倡的口傳律法遂成為新拉比式猶太教的重心。發憤研讀、禱告和敬虔的善工取代了在聖殿的獻祭和朝聖。因此,猶太教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及文化背景之下奉行。拉比把口傳律法記錄下來,加上撰寫的注釋,然後注釋之上又加注釋,凡此種種遂構成了所謂的塔木德(Talmud)。——請參看第220-1頁的附框。
23.在希臘思想影響之下,猶太人所著重的東西發生了什麼改變?
23 這些彼此各異的影響產生了什麼結果呢?戴蒙特在《猶太人、上帝與歷史》一書中聲稱,雖然法利賽人繼續高舉猶太理念和宗教的火炬,但「火炬本身卻是希臘哲學家所點燃的。」雖然塔木德有頗大部分極力強調墨守法規,它的比喻和解釋卻充分反映出希臘哲學的影響。例如,塔木德試圖以猶太人的術語表達靈魂不死這種希臘宗教觀念。不錯,在新拉比時代,對塔木德——當時已成為教法主義和希臘哲學的混合物——的崇敬在猶太人當中逐漸高漲;到了中世紀,塔木德受猶太人的尊崇已超過了聖經本身。
中世紀的猶太教
24.(甲)在中世紀的猶太人當中,有哪兩個主要的社會出現?(乙)它們對猶太教有什麼影響?
24 在中世紀(約公元500至1500年)時代出現了兩個各有特色的猶太人社會——塞法提系猶太人和德系猶太人(前者興於伊斯蘭教治下的西班牙,後者則盛行於中歐和東歐)。兩個社會均產生了不少拉比學者,他們的著作和思想構成了猶太宗教解釋的基礎,直至今日。饒有趣味的一點是,今日猶太教所流行的習俗和宗教儀式有許多其實是在中世紀開始的。——可參看第231頁的附框。
25.天主教會對歐洲的猶太人終於作出什麼反應?
25 在12世紀,多個國家都爆發了排猶運動。正如以色列作家埃班(Abba Eban)在《我民——猶太人的故事》一書中解釋:「在任何國家,……凡是全面受天主教會影響的國家,其中發生的事都是一樣:駭人的折辱、嚴刑拷打、屠殺和驅逐。」最後,在1492年,再度落入天主教統治下的西班牙也步別國後塵,下令驅逐所有猶太人出境。因此到了15世紀末葉,猶太人差不多已從西歐全境被逐,流亡到東歐和地中海附近諸國。
26.(甲)什麼事在猶太人當中導致失望?(乙)有什麼主要分歧開始在猶太人當中形成?
26 在多個世紀的反對和迫害期間,曾有許多人以彌賽亞自居,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當中興起。他們都受到某種程度的接納,但結果卻叫人失望。到了17世紀,猶太人需要有新的激勵使他們恢復勇氣擺脫這段黯淡的時期。到18世紀中期,看來有一件能令心灰意冷的猶太人振作起來的事出現了。它便是哈西德派(可參看第226頁的附框)。這是神祕主義和宗教興奮的混合,在日常的崇拜和活動之中表現出來。與此迥異的是,大約在同一時候,德籍猶太裔哲學家門德爾松(Moses Mendelssohn)卻提出另一個解決方法。這便是哈斯卡拉運動,意即理性運動。這項運動導致歷史上所謂的「現代猶太教」。
從「理性運動」至猶太復國主義
27.(甲)門德爾松對猶太人的態度有什麼影響?(乙)為什麼許多猶太人捨棄了有一位個人彌賽亞來臨的希望?
27 據門德爾松(1729-86年)聲稱,猶太人若擺脫塔木德的規限,轉而附和西方文化,就會受人接納。在他的日子,他成為最受外邦世界尊重的猶太人之一。可是,19世紀重新爆發暴力的排猶運動,其中尤以信奉「基督教」的俄國為甚。理性運動的信徒大感失望,於是有許多人轉而致力於為猶太人在政治上尋得一個庇護所。他們反對有一位個人彌賽亞帶領猶太人返回以色列的主張,並且開始謀求以其他方法建立猶太國。正如一位權威人士說,猶太復國主義的觀念就此形成。這可說是「猶太彌賽亞主義……的世俗化」。
28.二十世紀的什麼事件對猶太人的態度深具影響?
28 納粹所策動的大屠殺(1935-45年)奪去了六百多萬歐洲猶太人的性命;這個慘劇給予猶太復國運動所需的最後激勵,使之在普世各地贏得很多人的同情。1948年,以色列國建立,從而實現了復國主義者的夢想。這件事把我們的注意帶到今日的猶太教之上,促使我們問道:現代的猶太人究竟相信什麼?
-
-
猶太教——通過聖經與傳統尋求真神人類尋求真神
-
-
[第211頁的附欄或圖片]
指導崇拜與行為的十誡
千百萬的人都聽過十誡一詞,但很少人讀過十誡。因此,我們把其中的主要經文錄出。
▪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
▪ 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造什麼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在公元前1513年的遠古,這條禁人崇拜偶像的誡命是並世無兩的。]
▪ 不可妄稱耶和華——你上帝的名。[或作,不可指著耶和華你上帝的名起假誓。]……
▪ 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
▪ 當孝敬父母。……
▪ 不可殺人。
▪ 不可姦淫。
▪ 不可偷盜。
▪ 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
▪ 不可貪戀人的房屋、……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出埃及記20:3-17。
雖然只有為首的四誡直接與宗教信仰和崇拜有關,其他誡命卻表明正當的行為與人和創造者保持適當關係一事息息相關。
[圖片]
儘管有上帝所賜的獨特律法,以色列人卻仿效異教的鄰國崇拜牛犢(比布魯斯的金牛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