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耶穌透露幸福的祕訣
    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一個女人給予耶穌的母親馬利亞特別的尊崇,耶穌糾正了她的看法

      第75章

      耶穌透露幸福的祕訣

      路加福音11:14-36

      • 靠著「上帝的手指」驅逐邪靈

      • 幸福的祕訣

      耶穌剛剛複述了跟禱告有關的內容。不過,禱告並不是耶穌在傳道期間唯一重複過的話題。耶穌在加利利施行奇跡時,曾有人說他這樣做是靠著邪靈的首領。現在,耶穌在猶地亞又遇到了同樣的指控。

      耶穌在這裡趕走了一個使人變成啞巴的邪靈,這讓人們感到十分驚訝。不過,反對耶穌的人又誣衊他說:「他驅逐邪靈是靠著邪靈的首領別西卜。」(路加福音11:15)還有一些人要耶穌顯個從天上來的神跡證明他的身分。

      耶穌知道這些人的想法,他的回答跟在加利利時的一樣。他跟他們推理說,一個國家如果分裂內訌就會滅亡,然後問:「如果撒但也分裂內訌,他的國怎能繼續存在呢?」接著,耶穌就直接告訴他們:「如果我驅逐邪靈是靠著上帝的手指,上帝的王國就已經臨到你們了。」(路加福音11:18-20)

      耶穌提到「上帝的手指」,這可能讓在場的人想起以色列民族早期的歷史。當時,法老宮中的人看到摩西施行的奇跡就呼喊說:「這是上帝的手指做的!」另外,兩塊寫有十誡的石版也是「上帝用手指」寫的。(出埃及記8:19;31:18)現在,耶穌也靠著「上帝的手指」(即神聖力量)驅逐邪靈和治好病人。確實,上帝的王國已經臨到在場的反對者了,因為上帝委任的君王耶穌正在他們當中施行奇跡。

      耶穌驅逐邪靈的事可以證明,他的力量比撒但強。情況就好比有人想制伏一個全副武裝守衛房子的壯漢,這個人就必須比壯漢更強壯才行。接著,耶穌複述了他以前講過的一個比喻。一個人身上的邪靈被趕走後,那個人沒有用美好的事物來填補,邪靈就帶了另外七個邪靈回來,結果那個人的處境就比之前更糟了。(馬太福音12:22,25-29,43-45)以色列國的情況就是這樣。

      有一個女人聽了耶穌的教導後很感動,就高聲說:「懷胎生你的和乳養你的有福了!」很多猶太女子都希望成為先知的母親,尤其是彌賽亞的母親。因此,這個女人可能覺得,耶穌是這麼優秀的老師,他的母親馬利亞一定非常幸福。耶穌卻糾正了這個女人,並告訴她什麼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耶穌說:「不是的。聽見上帝的話語又遵守的人才有福!」(路加福音11:27,28)耶穌從沒有表示過,馬利亞應該得到特別的尊崇。其實,真正讓人幸福的不是個人取得的成就或跟任何人的關係,而是忠貞地為上帝服務。

      接著,耶穌斥責了那些要看神跡的人,就像他在加利利時所做的一樣。他表明除了「約拿的神跡」,再沒有別的神跡給他們看了。約拿曾在魚腹中三天三夜,後來他勇敢地傳道,使尼尼微人悔改。因為這兩件事,約拿就成了憑證。耶穌說:「但你們看,這裡有一個比約拿更重要的人。」(路加福音11:29-32)此外,耶穌也是比所羅門更重要的人。所羅門有非凡的智慧,就連示巴女王也特地來聽他的智慧之言。

      耶穌還說:「人點了燈,不會把燈藏起來,也不會放在籃子下,而是放在燈台上。」(路加福音11:33)耶穌的意思可能是,教導眼前的這群人並在他們面前施行奇跡,就相當於把點亮的燈藏起來。這些人沒有把目光集中在正確的事上,結果看不出耶穌的教導和奇跡有什麼意義。

      耶穌剛剛趕走了一個啞巴身上的邪靈,讓他可以說話。人們本該因這件事讚美上帝,宣揚耶和華成就的事。可是,那些反對耶穌的人卻沒有這樣做。耶穌因此警告他們說:「所以你要警覺,恐怕你裡面的光原來是黑暗。你全身明亮,沒有一點黑暗,就會光輝燦爛,像燈光照耀你一樣。」(路加福音11:35,36)

  • 跟法利賽派的人一起吃飯
    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耶穌譴責法利賽派的宗教傳統和偽善

      第76章

      跟法利賽派的人一起吃飯

      路加福音11:37-54

      • 耶穌譴責虛偽的法利賽派

      耶穌在猶地亞的時候,應邀到一個法利賽派的人家裡吃飯,當時看來是白天。(路加福音11:37,38)吃飯前,法利賽派的人都遵照傳統洗手,一直洗到手肘。但耶穌卻沒有這樣做。(馬太福音15:1,2)這個儀式雖然沒有違反上帝的法典,但並不是上帝的要求。

      這個人看到耶穌沒有遵照傳統洗手,就感到很意外。耶穌察覺到了這一點,於是說:「你們法利賽派洗淨杯盤的外面,心裡面卻充滿貪婪和邪惡。不明事理的人啊!那造外面的,不也造裡面嗎?」(路加福音11:39,40)

      其實,飯前是否洗手並不是問題的關鍵,有沒有除去宗教偽善才是。法利賽派和其他人雖然遵照傳統洗淨了雙手,卻沒有洗去心中的邪惡。因此,耶穌勸告他們說:「要把心裡面的東西施與給人,你們的一切就都潔淨了。」(路加福音11:41)多麼有道理!施與應該出於愛並發自內心,而不是為了博取別人的讚賞。可是,有些人卻為了贏得稱讚而假裝正義。

      法利賽派的人不是沒有獻出自己的東西,但耶穌指出:「薄荷、芸香和其他做香料的植物,你們都交納十分之一,可是公正和愛上帝的心,你們反而漠視了!前一類的事你們必須去做,但後一類的事你們更不該漠視。」(路加福音11:42)上帝的法典規定,人要交納收成的十分之一。(申命記14:22)這個規定也適用於薄荷、芸香和其他用於烹調的香料。法利賽派一絲不苟地交納十分之一,連這些香料也沒有忽視,但法典中更重要的要求,比如處事公正和謙虛地與上帝同行,他們卻忽視了。(彌迦書6:8)

      耶穌繼續說:「你們法利賽派有禍了,因為你們喜愛會堂裡的前座,喜愛人在市集廣場上恭敬地向你們問好!你們有禍了,因為你們像不顯眼的墳墓,人們走在上面也不知道!」(路加福音11:43,44)人們走路的時候有可能被這樣的墳墓絆倒,結果在禮儀上變得不潔。耶穌用這件事強調,法利賽派的不潔很難察覺。(馬太福音23:27)

      一個精通上帝法典的人抱怨說:「老師,你這樣說,連我們也侮辱了。」不過,這些人需要意識到自己沒有好好幫助民眾。耶穌說:「你們精通法典的人也有禍了,因為你們叫人挑難挑的擔子,可是這些擔子,你們連一個指頭也不去碰一下!你們有禍了,因為你們為先知建造墳墓,其實那些先知是被你們祖先殺害的!」(路加福音11:45-47)

      耶穌說的擔子是指口頭傳統和法利賽派對法典的解釋。他們沒有給人減輕負擔,反而強迫人遵守他們的規定,結果加重了人們的負擔。從殺害亞伯開始,他們的祖先就不斷殺害上帝的先知。現在他們表面上敬重先知,為先知建造墳墓,但實際上他們的態度和行為卻跟他們的祖先一樣。這些人甚至還設法殺害上帝最偉大的先知。耶穌指出,上帝將追究這一代人的責任。這件事發生在大約38年後,也就是公元70年。

      耶穌繼續說:「你們精通法典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拿走了知識的鑰匙,自己不進去,連正要進去的人,你們也阻止!」(路加福音11:52)這些人本該幫助人明白上帝的話語,但他們竟然妨礙人認識真理。

      法利賽派和抄經士聽到耶穌的話有什麼反應呢?耶穌離開時,他們非常憤怒,開始針對他,不斷向他提出問題。他們這樣做不是想要向耶穌學習,而是想從他的話中找出把柄拘捕他。

  • 耶穌給出關於財富的勸告
    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一個富翁想到自己已經儲存了很多財物,就沾沾自喜

      第77章

      耶穌給出關於財富的勸告

      路加福音12:1-34

      • 富翁的比喻

      • 耶穌談到渡鴉和百合花

      • 「小群羊」將進入上帝的王國

      耶穌在那個法利賽派的人家裡吃飯時,有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外面等他。在加利利,耶穌也經歷過同樣的事。(馬可福音1:33;2:2;3:9)猶地亞的民眾與那些跟耶穌一起吃飯的法利賽派截然不同,他們非常渴望見到耶穌,聽他的教導。

      耶穌最開始說的一句話是特別對門徒說的:「要提防法利賽派的酵,就是虛偽。」耶穌以前也這樣警告過門徒,但剛才吃飯時發生的事讓他覺得,必須再次提醒他們。(路加福音12:1;馬可福音8:15)法利賽派的人可能會假裝虔誠,以此掩飾內心的邪惡,但他們的險惡面目應該被揭露出來。耶穌說:「小心掩蓋的事沒有不顯露的,祕密也沒有不被人知道的。」(路加福音12:2)

      聚集的人當中也許有不少是猶地亞人,他們從沒有聽過耶穌在加利利施行的教導。於是,耶穌複述了以前講過的要點。他勸勉所有人:「不要畏懼那些殺身體以後,不能再做什麼的。」(路加福音12:4)接著耶穌再次強調,跟隨他的人要相信上帝會照顧他們。他們也需要承認人子的地位並確信上帝能夠幫助他們。(馬太福音10:19,20,26-33;12:31,32)

      人群中有一個人卻只想著自己的事,他突然對耶穌說:「老師,請吩咐我的兄弟跟我分家業。」(路加福音12:13)法典說長子會繼承雙倍的財產,所以這件事本來不該引起什麼爭議。(申命記21:17)但這個人想得到的也許比法律規定的更多。耶穌明智地拒絕插手這件事。他問這個人:「朋友,誰委任我做你們兩人的審判官或仲裁人呢?」(路加福音12:14)

      耶穌接著警告所有人:「要小心提防各種貪婪,因為人不管多麼富有,他擁有的東西也不能給他生命。」(路加福音12:15)無論一個人擁有多少財富,他有一天還是會死去,什麼也帶不走。然後,耶穌用一個發人深省的比喻來強調這個要點,並說明得到上帝的認可才真正有價值。他說:

      「有一個富翁,田產豐饒,就在心裡盤算說:『我的收成沒有地方儲存了,怎麼辦呢?』他說:『這樣吧,我要把我這些倉房拆掉,建造更大的。我要把我的穀物和財物全都放在裡面。然後我會對自己說:「你積蓄了許多財物,夠多年享用,只管輕輕鬆鬆,吃喝快樂吧!」』可是上帝對他說:『不明事理的人,今天晚上你就會失去性命,你積存的要歸誰呢?』誰為自己積蓄財寶,在上帝眼中卻不富足,也是這樣。」(路加福音12:16-21)

      耶穌的門徒和其他在場的人都有可能掉進貪財的陷阱。生活的憂慮也可能讓他們分心,不能專心為上帝服務。於是,耶穌把一年半前他在登山寶訓裡提出的勸告又重複了一遍。他說:

      「不要再為生命憂慮吃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想想看,渡鴉不撒種也不收割,沒有糧倉也沒有庫房,上帝還是養活牠們。你們不是比飛鳥寶貴得多嗎?……你們想想百合花怎樣生長。百合花不勞碌,不紡紗,可是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最榮耀的時候,他穿戴的還不如這些花中的一朵呢!……你們不要再老是關心吃什麼、喝什麼,也不要再憂慮不安。……你們的天父知道你們需要這些東西。你們只要不斷追求他的王國,這些東西就會賜給你們了。」(路加福音12:22-31;馬太福音6:25-33)

      誰是耶穌說的追求上帝王國的人呢?耶穌指出有一群忠心的人會這樣做,他們數目不多,被稱為「小群羊」。後來上帝透露,他們的數目只有14萬4000。這些人有怎樣的希望呢?耶穌向他們保證:「你們的天父樂意把王國賜給你們。」這些人不會一心想著在地上積存財寶,因為這些財寶可能會有賊來偷。他們倒會全心尋求天上「取之不盡的財寶」。在天上,他們會跟基督一起做君王。(路加福音12:32-34)

  • 忠信睿智的管家要做好準備!
    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兩個人拿著點亮的燈,等候他們的主人回來

      第78章

      忠信睿智的管家要做好準備!

      路加福音12:35-59

      • 忠信睿智的管家必須做好準備

      • 耶穌帶來分裂

      耶穌剛剛解釋了,只有「小群羊」會在天上的王國裡做君王。(路加福音12:32)耶穌接著強調,一個人必須有正確的態度才能承受王國,他絕不該對這奇妙的獎賞抱有滿不在乎的態度。

      因此,耶穌告誡門徒要做好準備迎接他回來。他說:「你們要束上腰帶,點上燈,像奴隸等候主人參加完婚禮回來一樣。主人來到敲門,他們就馬上給主人開門。主人來到,看見奴隸警醒守望,那些奴隸就有福了!」(路加福音12:35-37)

      門徒不難明白,耶穌想要強調的態度是什麼。比喻中的奴隸都做好準備,等待主人回來。耶穌繼續說:「主人如果在第二更[大約晚上9點到午夜],甚至第三更[大約午夜到凌晨3點]才來到,看見奴隸準備好了,那些奴隸就有福了!」(路加福音12:38)

      這個比喻只是要鼓勵人勤奮工作嗎?不是的。因為耶穌接下來還提到了人子,也就是他自己。耶穌告訴門徒:「你們也要做好準備,因為在你們認為不大可能的時刻,人子就來了。」(路加福音12:40)在將來的某個時刻,耶穌會來到。耶穌期望所有跟隨他的人,尤其是「小群羊」,都能為那個時刻做好準備。

      彼得想弄清楚耶穌的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就問:「主啊,你這個比喻是只對我們說的,還是也對其他人說的?」耶穌沒有直接回答彼得,而是又說了一個相關的比喻:「誰是忠信睿智的管家,受主人委派管理全體家僕,在適當的時候把需要的食物分配給各人呢?他的主人來到,看見奴隸正這樣做,奴隸就有福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主人會委派他管理所有財物。」(路加福音12:41-44)

      頭一個比喻中的「主人」顯然是指耶穌,也就是人子。這樣,後一個比喻裡的「忠信睿智的管家」,理應跟將會承受王國的「小群羊」有密切的關係。(路加福音12:32)耶穌的話表明,「小群羊」中會有一些人「在適當的時候把需要的食物」分配給「全體家僕」。當時,耶穌正親自教導彼得和其他門徒,為他們提供滋養信心的食物。因此他們可以推斷出,在未來的某段時期,人子會來到,並通過一個安排餵養他的「全體家僕」,也就是為所有跟隨他的人提供滋養信心的食物。

      耶穌接著從另一個角度強調,門徒為什麼要保持警惕並留意自己的態度。這是因為人有可能會鬆懈下來,甚至開始惡待自己的夥伴。耶穌警告說:「可是奴隸如果心裡說,『主人不會這麼快回來』,還動手打其他的奴僕,又吃喝醉酒,奴隸的主人就會在他意料不到的日子,在他不知道的時刻來到,給他最嚴厲的懲罰,使他跟不忠的人有同樣的下場。」(路加福音12:45,46)

      之後,耶穌說他來是要「在地上點起火來」。的確,耶穌引起的爭論就像熊熊烈火,最終會將錯誤的道理和傳統燒成灰燼。這甚至會使原本應該關係親密的人互相對立,正如耶穌說的那樣:「父親對抗兒子,兒子對抗父親;母親對抗女兒,女兒對抗母親;婆婆對抗兒媳,兒媳對抗婆婆。」(路加福音12:49,53)

      之前這些話是耶穌特別對門徒說的。接著,他開始對民眾說話。民眾當中大部分人雖然看見很多證據,卻仍然拒絕承認耶穌就是彌賽亞。因此耶穌說:「你們看見西方有雲升起,就馬上說『暴風雨要來了』,結果真的是這樣。你們看見南風吹來,就說『熱浪要來了』,結果也真的是這樣。虛偽的人,你們知道怎樣觀察天地氣象,怎麼不知道觀察這個時代呢?」(路加福音12:54-56)很明顯,他們沒有做好準備接受彌賽亞。

  • 為什麼毀滅就在前頭?
    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耶穌在安息日治好一個女人,這激怒了會堂主管

      第79章

      為什麼毀滅就在前頭?

      路加福音13:1-21

      • 耶穌用兩場慘劇教導門徒

      • 耶穌在安息日治好了邪靈附身的女人

      耶穌一直通過各種方式,鼓勵人反思自己跟上帝的關係。他跟民眾在法利賽派的人的家外面說完話後,又有機會談論這個話題。

      有幾個在場的人跟耶穌說起一場慘劇,就是一些加利利人「在獻祭的時候被[羅馬總督]彼拉多殺害了」。(路加福音13:1)他們說的是什麼呢?

      這些加利利人也許是在一次抗議中被殺的。當時,有數以千計的猶太人聚集起來,反對彼拉多為了把水引到耶路撒冷而動用聖殿寶庫的錢來修建水道。彼拉多之所以能拿到這筆錢,可能是因為得到了管理聖殿的人的支持。提到這場慘劇的人可能以為,這些加利利人被殺是因為他們做過什麼邪惡的事。但耶穌並不認同這一點。

      耶穌問:「你們以為這些加利利人比其他加利利人更有罪,所以才這樣受害嗎?」耶穌告訴他們,不是的。接著他用這件事來警告猶太人:「其實你們不悔改,也會照樣滅亡。」(路加福音13:2,3)然後,耶穌提到另一場慘劇。這件事也許剛發生不久,說不定也跟修建水道有關。他問:

      「從前西羅亞的塔樓倒塌,壓死了18個人,你們以為他們比耶路撒冷其他居民更有罪嗎?」(路加福音13:4)民眾也許認為這些人是壞人,所以才會這樣死去。耶穌再次否定這種看法。他很清楚,「時間和無法預料的情況」也可能導致這樣的事發生。(傳道書9:11)不過,人們應當從這件事學到一個教訓。耶穌說:「其實你們不悔改,也會照樣滅亡。」(路加福音13:5)耶穌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強調要悔改呢?

      一棵長滿葉子但不結果實的無花果樹

      這跟他的傳道工作已經進展到哪個階段有關,他接著用比喻解釋這一點,說:「有一個人在葡萄園裡栽了棵無花果樹。他來找果實,但一個也找不到,就對葡萄園工人說:『我在這棵無花果樹上找果實,已經三年了,但一個也找不到。把它砍了吧!何必白佔土地呢?』葡萄園工人回答說:『主人,再多留它一年吧,我會在樹周圍挖坑施肥。將來如果結出果實就好,不然你再把它砍了吧。』」(路加福音13:6-9)

      在過去三年多裡,耶穌一直努力幫助猶太人培養信心,然而只有為數不多的人成為他的門徒。他們是耶穌努力工作後結出的果實。現在,耶穌的傳道工作已經進入第四年了。他付出更多努力在猶地亞和比利阿傳道教人,就好像在猶太民族這棵無花果樹的周圍挖坑施肥。他這麼做有什麼結果呢?只有少數猶太人有良好的反應。這個民族就整體而言都拒絕悔改,正走在通往滅亡的路上。

      不久後發生的一件事再次表明,大部分人的反應都很冷漠。在一個安息日,耶穌到會堂教導人。那裡有一個女人被邪靈附身18年,腰老是彎著,無法站直。耶穌憐憫她,就對她說:「婦人,你被治好了,不再虛弱了。」(路加福音13:12)耶穌把雙手放在她身上,她就立刻直起身來,開口讚美上帝。

      一個以色列人把自己的牛從棚裡牽出去

      會堂主管看見了就很生氣,說:「有六天應該工作,你們大可以在這六天來求醫,不該在安息日求醫。」(路加福音13:14)這個會堂主管沒有否認耶穌有能力治病。可是,他居然譴責在安息日來看病的人!耶穌的回答非常有力,他說:「你們這些虛偽的人,難道你們所有人不在安息日解開棚裡的牛驢,牽去喝水嗎?這個婦人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她被撒但捆綁了18年,難道在安息日不該解開她的枷鎖嗎?」(路加福音13:15,16)

      聽了耶穌的話,反對他的人都覺得羞愧。可是眾人因他所做的一切神奇的事都覺得高興。接著,耶穌複述了兩個有預言意義的比喻。這兩個比喻都跟王國有關,是他在加利利海邊的船上說過的。(馬太福音13:31-33;路加福音13:18-21)

  • 好牧人和羊圈
    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一個牧人打開門,一大群綿羊進了羊圈

      第80章

      好牧人和羊圈

      約翰福音10:1-21

      • 耶穌說了好牧人和羊圈的比喻

      耶穌繼續在猶地亞教導民眾。有一天,他用大家熟悉的綿羊和羊圈說了一個比喻。猶太人可能會想到大衛所寫一句話:「耶和華是我的牧人,我必一無所缺。他讓我在青翠的草場上躺臥。」(詩篇23:1,2)在另一篇詩中,大衛向所有以色列人發出邀請:「來吧,我們崇拜他,向他下拜,在造我們的耶和華面前跪下。因為他是我們的上帝,我們是他牧場的子民。」(詩篇95:6,7)一直以來,法典之下的以色列人都被比喻成一群綿羊。

      這些「綿羊」一直都在「羊圈」裡,意思是他們生來就遵守摩西法典。法典就好像羊圈的柵欄一樣,把以色列人跟不遵守法典的民族分開,使他們免受這些民族的墮落行為影響。不過,有些以色列人卻惡待上帝的羊群。耶穌指出:「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誰進羊圈不從門進去,倒從別處爬進去,誰就是賊,就是強盜。從門進去的,才是綿羊的牧人。」(約翰福音10:1,2)

      聽耶穌說話的人可能會想到那些自稱是彌賽亞或基督的人,因為這些人就像賊和強盜一樣。人們絕不應該跟隨這些騙子。他們應該跟隨「綿羊的牧人」。關於這個牧人,耶穌說:

      「看門的給他開門,綿羊也聽他的聲音,他按名字呼喚自己的綿羊,把牠們帶領出來。他把自己的綿羊全都帶出來後,他就走在前面,綿羊也跟隨他,因為認得他的聲音。綿羊絕不跟隨陌生人,反倒逃跑,因為不認得陌生人的聲音。」(約翰福音10:3-5)

      早些時候,身為「看門人」的施浸者約翰曾指出,耶穌就是以色列人應該跟隨的牧人。在加利利和猶地亞,已經有一些「綿羊」認出了耶穌的聲音。耶穌把他們「帶領出來」,是要帶到哪裡去呢?跟隨耶穌會有什麼前途呢?有些人聽了耶穌的比喻後可能會感到疑惑,因為他們「不知道他說的話是什麼意思」。(約翰福音10:6)

      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我就是綿羊進出的門。以前冒充我來的,全都是賊,都是強盜。綿羊不聽他們的。我就是門。誰從我這裡進去,誰就會得救,可以進出,也可以找到牧場。」(約翰福音10:7-9)

      顯然,耶穌在談的是一個新的安排。在場的人知道,耶穌這道「門」通往的不是已經存在了一千多年的法典之約。所以,耶穌的意思必定是,他「帶領出來」的綿羊會進入一個新的羊圈,也就是一個新的安排。這會帶來什麼結果呢?

      耶穌進一步解釋他擔任的角色,說:「我來了,是要綿羊得生命,而且是豐盛的生命。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綿羊犧牲生命。」(約翰福音10:10,11)之前,耶穌曾把門徒比作綿羊,並安慰他們說:「小群羊啊,不要害怕,你們的天父樂意把王國賜給你們。」(路加福音12:32)沒錯,這些組成「小群羊」的門徒將會被耶穌帶進新的羊圈,這樣他們就能「得生命」,而且是「豐盛的生命」。能成為「小群羊」的一員是多大的福分啊!

      耶穌繼續這個話題,說:「我還有另外的綿羊,不在這個羊圈裡,我必須把牠們帶來。牠們會聽我的聲音,並且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約翰福音10:16)既然「另外的綿羊」不在「這個羊圈裡」,那麼他們肯定在另一個羊圈裡,跟將會承受王國的「小群羊」不同。這兩個羊圈裡的羊將來會得到不同的獎賞。儘管如此,他們都會從耶穌將要成就的事得益。耶穌說:「父親愛我,是因為我犧牲生命。」(約翰福音10:17)

      人群中有很多人說:「他被邪靈附身,發瘋了。」但另一些人則表明,他們對耶穌說的話很感興趣,而且想要跟隨這位好牧人。他們說:「被邪靈附身的人不會說這些話。邪靈不能開盲人的眼睛吧?」(約翰福音10:20,21)他們說的顯然是先前耶穌治好一個生來就失明的人那件事。

  • 為什麼說耶穌跟天父是合一的?
    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猶太人拿起石頭想要打死耶穌,不過當這些人試圖抓住他時,他就逃脫了

      第81章

      為什麼說耶穌跟天父是合一的?

      約翰福音10:22-42

      • 「我跟父親是合一的」

      • 有人指控耶穌自命為神,耶穌反駁他們

      耶穌來到耶路撒冷過獻殿節。猶太人慶祝獻殿節,是為了紀念聖殿再次呈獻給上帝。一百多年前,耶路撒冷陷落,敘利亞王安條克四世在上帝聖殿的大祭壇上,建造了一座異教的壇。後來,一個猶太祭司的兒子奪回了耶路撒冷,並把聖殿再次獻給耶和華。此後,猶太人每年都會舉行慶祝活動,節期從基斯流月(相當於公曆11月中到12月中)二十五日開始。

      這時候是冬天,天氣寒冷。耶穌在聖殿的所羅門柱廊中走著,猶太人圍住他,對他說:「你要使我們一直困惑到什麼時候呢?你如果是基督,就直接告訴我們吧。」(約翰福音10:22-24)耶穌怎麼回應呢?他說:「我告訴你們了,但你們不信。」耶穌沒有直接告訴這些人他就是基督,像他告訴井旁的撒馬利亞女人那樣。(約翰福音4:25,26)不過,耶穌其實向他們透露過自己的身分,他曾說:「還沒有亞伯拉罕,就有我了。」(約翰福音8:58)

      耶穌希望人們親自對比一下他做過的事和關於基督的預言,從而認出他就是基督。因此,耶穌曾在其他場合吩咐門徒,不要告訴別人他是彌賽亞。現在,面對這些反對他的猶太人,耶穌清楚地說:「我奉我父親的名做的事,可以為我作見證。可是你們不信。」(約翰福音10:25,26)

      他們為什麼不相信耶穌就是基督呢?耶穌說:「可是你們不信,因為你們不是我的綿羊。我的綿羊聽我的聲音,我認識牠們,牠們也跟隨我。我賜給牠們永遠的生命,牠們永遠不會滅亡,沒有人能從我手中把牠們搶走。我父親賜給我的,比其他一切都更珍貴。」然後耶穌表明他跟天父的關係有多親密,說:「我跟父親是合一的。」(約翰福音10:26-30)耶穌當時在地上,而他的父親在天上,所以他的意思肯定不是自己跟天父是同一位。他們是合一的,意思是他們目標一致,團結一心。

      猶太人聽了耶穌的話就火冒三丈,再次拿起石頭要打死他。但耶穌毫不畏懼地說:「父親吩咐我做的很多好事,我都使你們看到了。你們為了哪一件事而拿石頭砸我呢?」他們說:「我們拿石頭砸你,不是因為你做了好事,而是因為你說了褻瀆的話。你不過是人,竟然自命為神。」(約翰福音10:31-33)既然耶穌從沒說過自己是神,他們為什麼這樣指控他呢?

      這是因為耶穌說過,他有能力做猶太人認為只有上帝才能做的事。例如,他說自己能賜給「綿羊」永遠的生命,這顯然是人無法做到的。(約翰福音10:28)不過猶太人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就是耶穌曾公開表明他的權柄來自天父。

      耶穌反駁他們說:「你們的法典上[詩篇82:6]不是寫著,『我說過,「你們是神」』嗎?……上帝的話語指責的人[以色列的審判官],上帝尚且把他們叫做『神』,何況我呢!父親使我成聖,派我到世人當中,我說我是上帝的兒子,你們竟然就說,『你說褻瀆的話』嗎?」(約翰福音10:34-36)

      的確,聖經甚至把那些不正直的審判官稱為「神」。既然如此,耶穌說他是上帝的兒子,猶太人又有什麼理由批評他呢?耶穌接著跟他們推理:「如果我不做我父親吩咐的事,你們就不要相信我。可是,如果我做這些事,你們就算不相信我,也該相信這些事,這樣你們就會知道,而且從此明白,父親跟我聯合,我也跟父親聯合。」(約翰福音10:37,38)

      猶太人聽了這番話就想抓住耶穌,但他再次逃脫了。他離開耶路撒冷,過了約旦河,到了大約四年前約翰起初給人施浸的地方。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