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你應該相信輪迴嗎?
    守望台1997年 | 5月15日
    • 上帝的個性與業的法則

      甘地指出,「業的法則是無可變更、無法逃避的。所以,真神根本無需插手干預。他制定業的法則後,就撒手不管了。」甘地對這個說法深感不安。

      反過來,復活的應許表明,上帝非常關注受造眾生的福利。上帝必須記得個別死者的所有細節,才能叫死人在地上的樂園復生。上帝的確關心我們每一個人。——彼得前書5:6,7。

  • 你應該相信輪迴嗎?
    守望台1997年 | 5月15日
    • 儘管這樣,輪迴的信仰卻在印度得到發揚光大。印度教的哲人為罪惡猖獗、人間苦難等普遍難題大傷腦筋。他們問道:『這些情形又怎可能跟創造者主持正義的觀念一致呢?』在這些哲人看來,上帝主持正義的觀念跟人間許多無妄之災和不平有所抵觸。他們試圖解決兩者之間的矛盾,結果想出了「業的法則」,也就是因果報應的法則——「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他們還訂出一個詳細的『善惡結算表』,說明今生的功過會招致來生什麼賞罰。

      「業」的意思就是「行為」。據稱印度教徒的行為如果符合社會準則、宗教標準,就是善業; 行為要是傷風敗俗, 就是惡業。印度教徒每次輪迴轉世,他生前的行為(業)就發揮決定性的作用。哲學家尼基拉南達說:「人人生來都有自己的品格藍圖。身體特徵雖然得自遺傳,品格卻取決於前生的行為。人[因此]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創造自己的未來。」印度教徒的最高目標,就是從輪迴轉世的循環過程獲得解脫,與梵(最高實在)合一。印度教徒相信,只要嚴守社會公認的行為規範,同時努力修行,最後他們就能與梵合一,獲得解脫。

      由此可見,輪迴的信仰是以靈魂不死的主張為根據的,再用業的法則形成進一步的發展。現在讓我們看看,上帝靈示的話語聖經對這些見解有什麼論述。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