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王相爭要留意但以理的預言!
-
-
第十三章
二王相爭
1,2.為什麼我們應該關注但以理書第11章所載的預言?
兩個君王鬥得你死我活,誓要分出高下。多年來,雙方的勢力此消彼長。有時一王稱雄,一王雌伏,大家相安無事;有時戰事突然爆發,烽煙再起。在這齣戲劇中粉墨登場的角色,包括敘利亞王塞琉古一世尼卡托、埃及王托勒密·拉古斯、敘利亞公主兼埃及王后克婁巴特拉一世、羅馬皇帝奧古斯都和提比略,以及巴爾米拉女王芝諾比阿。在這場鬥爭的後期,納粹德國、共產集團國家、英美世界霸權、國際聯盟和聯合國都參與其事。這齣戲劇的結局是一件意想不到的大事,是以上任何政權都不能預見的。但在二千五百多年前,耶和華的天使已經把這個令人振奮的預言告訴但以理先知了。——但以理書第11章。
2 天使把未來兩個君王鬥爭不休的細節向但以理啟露出來,必定令他興奮莫名!這齣戲劇也跟我們有密切關係,因為兩個君王的權力鬥爭一直延續到我們的日子。歷史證實預言的前半部已應驗了;我們明白這點,就會更加深信預言的後半部也必定會實現。我們留意這個預言,就可以看清楚自己處於時間之流的什麼位置。這樣,我們會一方面耐心等候上帝搭救,一方面更決心在霸權鬥爭中嚴守中立。(詩篇146:3,5)因此,我們要仔細留意耶和華的天使對但以理所說的話。
攻擊希臘王國
3.在「米底亞人大流士元年」,天使輔助誰?
3 天使說:「米底亞人大流士元年[公元前539/前538年],我站起來給他力量,又如他的堡壘一樣。」(但以理書11:1)當時大流士已不在世了,但是天使提及他的統治作為預言信息的起點。這個大流士就是下令把但以理從獅子坑中拉上來的國王。大流士也下令所有臣民都必須敬畏但以理的上帝。(但以理書6:21-27)可是,天使站起來輔助的,並不是米底亞人大流士,而是天使的同伴、但以理同胞的首領——米迦勒。(參閱但以理書10:12-14。)當米迦勒跟米底亞-波斯的邪靈首領抗爭的時候,上帝的天使挺身輔助米迦勒。
4,5.預言提及的四個波斯王是誰?
4 上帝的天使繼續說:「看!還有三個王要為波斯站起來,第四個王積聚的財富比其他的王都多。他一旦因財富而強盛,就動員一切攻擊希臘王國。」(但以理書11:2)這些波斯統治者是誰呢?
5 頭三個王是居魯士大帝、岡比西斯二世和大流士一世。由於巴爾狄亞(可能是一個名叫高馬達的冒名篡位者)只統治了七個月,所以預言沒有談到這個人的短暫統治。公元前490年,第三個王大流士一世再次試圖進侵希臘。可是波斯人在馬拉松一敗塗地,於是波斯王退回小亞細亞去。雖然大流士重整旗鼓,打算再次進攻希臘,他卻在四年後逝世,未能落實這個計劃。他的遺志只好留給他的兒子兼繼承人薛西斯一世(就是「第四」個王)去執行。這個國王就是立以斯帖為王后的亞哈隨魯王。——以斯帖記1:1;2:15-17。
6,7.(甲)第四個王怎樣「動員一切攻擊希臘王國」?(乙)薛西斯大舉進侵希臘,結果如何?
6 薛西斯一世的確「動員一切攻擊希臘王國」。所謂「希臘王國」,是把當時各自獨立的希臘城邦總括來說。《米底亞和波斯的軍事外交成就》說:「薛西斯在野心勃勃的朝臣慫恿下,從海陸同時發動攻擊。」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歷史家希羅多德寫道:「其他軍事行動跟這次出征相比,都顯得微不足道。」據他的史書記載,波斯海軍「共有51萬7610人,步兵有170萬人,騎兵有8萬人,另外還有騎駱駝的阿拉伯人,駕戰車的利比亞人,估計有2萬人。所以,海陸大軍加起來,共計231萬7610人」。
7 公元前480年,薛西斯一世率領這支大軍向希臘發動總攻擊,預料一定能把希臘完全征服。波斯軍隊在溫泉關擊潰了希臘人的持久戰術後,洗劫了雅典。他們卻在薩拉米斯遭遇慘敗。公元前479年,希臘人在普拉蒂亞獲得另一場勝利。在接著的一百四十三年,有七個國王相繼在薛西斯一世以後登上波斯帝國的寶座,卻沒有一個曾進侵希臘。在此之後,希臘興起了一個雄才大略的國王。
大國一分為四
8.哪一個「大能的王」站起來?他怎樣「統治遼闊的領土」?
8 天使說:「必有一個大能的王站起來,統治遼闊的領土,任意而行。」(但以理書11:3)公元前336年,二十歲的亞歷山大「站起來」,成為馬其頓的國王。後來他果然成為「一個大能的王」——亞歷山大大帝。他繼承父王腓力二世的遺志,佔領了波斯在中東的各行省。他率領4萬7000名士兵渡過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高加米拉擊潰了大流士三世手下的25萬大軍。大流士倉皇逃走,被人殺死,波斯王朝遂告結束。至此,希臘成為了世界霸權,亞歷山大「統治遼闊的領土,任意而行」。
9,10.預言說亞歷山大的王國不會歸於他的後代,這件事怎樣應驗?
9 亞歷山大稱霸世界的日子並不長久,因為上帝的天使接著說:「他站起來以後,他的王國就瓦解,向天的四方分裂,並不歸他的後代,領土也比不上他先前統治的;因為他的王國要被連根拔起,歸給別人。」(但以理書11:4)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在巴比倫突然病逝,當時他還不夠三十三歲。
10 亞歷山大那版圖遼闊的帝國並不是由「他的後代」繼承。他的兄弟腓力三世阿勒斯厄斯在位不及七年,就在公元前317年給人謀殺了。要求殺死腓力三世的,正是亞歷山大的母親奧林匹婭斯。亞歷山大的兒子亞歷山大四世繼位,統治到公元前311年。那一年,他父親手下的將軍卡山得把他殺了。亞歷山大的私生子赫拉克勒斯試圖以父親的名義統治,卻在公元前309年給人暗殺了。這樣,亞歷山大的王朝就結束了,他的家族不能再統治他的「領土」。
11.亞歷山大的王國怎樣「向天的四方分裂」?
11 亞歷山大死後,他的王國「向天的四方分裂」。他手下的將軍各自為政,爭奪領土。獨眼將軍安提柯一世想一統山河,把亞歷山大的整個帝國都收歸己有。可是,他霸業未成,就在弗里吉亞的伊普瑟斯陣亡。到公元前301年,亞歷山大的四個將軍把故主所征服的遼闊領土瓜分了。卡山得統治馬其頓和希臘。利西馬科斯控制小亞細亞和色雷斯。塞琉古一世尼卡托佔據了美索不達米亞和敘利亞。托勒密·拉古斯則取得埃及和巴勒斯坦。就像預言所說一樣,亞歷山大版圖遼闊的帝國一分為四,成為四個希臘化的王國。
二王崛起,勾心鬥角
12,13.(甲)四個希臘化的王國怎樣減為兩個?(乙)塞琉古在敘利亞建立了什麼王朝?
12 卡山得掌權之後,只統治了幾年就去世了。公元前285年,利西馬科斯奪得了希臘帝國在歐洲的領土。公元前281年,利西馬科斯跟塞琉古一世尼卡托交戰時陣亡,塞琉古於是控制了小亞細亞大部分地區。公元前276年,亞歷山大一個將軍的孫子,安提柯二世,登上馬其頓的王位。過了一段時候,馬其頓成為羅馬的附庸,最後在公元前146年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
13 到這個時候,只有兩個希臘化的王國還能夠保存勢力,一個受塞琉古一世尼卡托統治,一個受托勒密·拉古斯管理。塞琉古在敘利亞建立了塞琉西王朝。他興建了安提阿城(敘利亞的新首都)和塞琉西亞港。後來使徒保羅曾在安提阿傳道教人。耶穌的門徒初次被人稱為基督徒,也是在安提阿這個地方。(使徒行傳11:25,26;13:1-4)塞琉古在公元前281年被人行刺身亡,但他的王朝卻一直延續到公元前64年。那一年,羅馬將軍龐培把敘利亞併入羅馬版圖,立為行省。
14.托勒密王朝何時在埃及建立起來?
14 四個希臘化的王國,統治得最久的是托勒密·拉古斯(托勒密一世)的王國。他在公元前305年稱王,他所建立的托勒密王朝統治埃及,直到公元前30年被羅馬征服為止。
15.在四個希臘化的王國中,哪兩個國王脫穎而出?他們開始了一場怎樣的鬥爭?
15 在四個希臘化的王國中,有兩大國王脫穎而出,一個是統治敘利亞的塞琉古一世尼卡托,另一個是統治埃及的托勒密一世。但以理書第11章描述「北方王」和「南方王」的長期鬥爭,就是從這兩個國王開始。耶和華的天使沒有提及國王的名字,因為自古至今南北兩王代表的身份和國家隨時間改變。天使省卻許多不必要的細節,只提及一些跟鬥爭有直接關係的統治者和事件。
鬥爭開始
16.(甲)兩個國王位於哪個民族的以北和以南?(乙)「北方王」和「南方王」最初由哪兩個國王擔任?
16 你聽!耶和華的天使描述這場鬥爭的起頭,說:「他[亞歷山大]手下的一個領袖,也就是南方王,將要強盛起來。另一個人[北方王]將要勝過南方王,必定統治遼闊的領土,比南方王統治的權柄更大。」(但以理書11:5)「北方王」和「南方王」這兩個名稱,是指位於但以理的民族以北和以南的國王。當時但以理的同胞已經獲釋,不用再在巴比倫做俘虜,回到猶大故土。最初的「南方王」是埃及的托勒密一世。後來亞歷山大的一個將軍戰勝了托勒密一世,「統治遼闊的領土」。這人就是敘利亞王塞琉古一世尼卡托。他成了「北方王」。
17.南北兩王開始鬥爭時,猶大地受誰統治?
17 在鬥爭的起頭,猶大地受南方王所管轄。大約公元前320年,托勒密一世鼓勵猶太人到埃及開拓殖民地,結果亞歷山大城有一個相當興旺的猶太殖民地建立起來。托勒密一世在城裡設立了一所遠近聞名的圖書館。托勒密王朝統治的埃及(南方王)一直管轄猶大地的猶太人,直到公元前198年為止。
18,19.後來敵對的二王怎樣「訂立公平的協議」?
18 關於南北二王,天使預告說:「若干年後,他們要彼此結盟。南方王的女兒要到北方王那裡,訂立公平的協議。可是她不能維持臂膀的力量。王站立不住,王的臂膀也不能存立。她和帶她來的人,還有生她的和使她有勢力一段時間的人都要受害。」(但以理書11:6)這個預言怎樣實現呢?
19 預言沒有提到安條克一世(塞琉古一世尼卡托的兒子兼繼承人),因為他沒有跟南方王打過什麼重要的仗。但是繼他作王的安條克二世,卻跟托勒密一世的兒子托勒密二世長年爭戰。安條克二世和托勒密二世分別成為北方王和南方王。安條克二世娶了萊奧迪西為妻,兒子稱為塞琉古二世。托勒密二世有一個女兒,名叫貝勒奈西。公元前250年,這兩個國王訂立了一個「公平的協議」。安條克二世為這次結盟付出的代價是,他休了元配萊奧迪西,另娶「南方王的女兒」貝勒奈西為妻。貝勒奈西給他所生的兒子成為敘利亞的王儲,萊奧迪西的眾子沒有機會繼承王位。
20.(甲)貝勒奈西的「臂膀」怎樣支持不住?(乙)貝勒奈西、「帶她來的人」和「使她有勢力」的人,怎樣都被交出來?(丙)安條克二世失去了「臂膀」(力量)後,誰成為敘利亞國王?
20 貝勒奈西的「臂膀」,意即支持她的力量,是她的父親托勒密二世。托勒密二世在公元前246年去世之後,她就失去丈夫的寵愛,「不能維持臂膀的力量」了。安條克二世遺棄了她,再次與萊奧迪西結合,並且另立萊奧迪西的兒子為王儲。萊奧迪西更設謀把貝勒奈西和她的兒子一併殺死。把貝勒奈西從埃及帶到敘利亞的侍從(「帶她來的人」),看來都有同樣的下場。萊奧迪西甚至把安條克二世也毒死了。這樣,「王的臂膀」,意即他的力量,也「不能存立」。因此,貝勒奈西的父親(「生她的」)和她的敘利亞丈夫(使她暫時「有勢力」的人)都死了。於是萊奧迪西的兒子,塞琉古二世,成為敘利亞的國王。托勒密王朝的下一個國王對這一切事有什麼反應呢?
國王為被害的姊妹復仇
21.(甲)誰是貝勒奈西的「根所發的芽」?他怎樣「站起來」?(乙)托勒密三世怎樣「衝著北方王的堡壘而來」,戰勝對手?
21 天使說:「從她的根所發的芽,必有一個人站起來繼位,來到軍隊這裡,衝著北方王的堡壘而來,攻擊他們,而且得勝。」(但以理書11:7)從貝勒奈西的父母(「她的根」)「所發的芽」,就是她的兄弟。他的父親死後,他繼位成為埃及法老托勒密三世,「站起來」做南方王。他立即著手為被害的姊妹復仇。萊奧迪西曾借兒子塞琉古二世的手殺死貝勒奈西母子,因此托勒密三世揮軍進攻敘利亞王塞琉古二世,「衝著北方王的堡壘而來」。托勒密三世攻下了安提阿的要塞,殺了萊奧迪西。然後他向東深入北方王的領土,劫掠巴比倫,再向印度進發。
22.托勒密三世把什麼帶回埃及去?為什麼有「若干年」,他「不再攻擊北方王」?
22 接著有什麼事發生呢?上帝的天使告訴我們:「他要帶著他們的神祇、鑄像、金銀寶器和俘虜回埃及去。若干年內,他不再攻擊北方王。」(但以理書11:8)在此之前二百多年,波斯王岡比西斯二世曾征服埃及,把埃及的「神祇、鑄像」帶回本國。托勒密三世洗劫波斯的故都書珊,奪回這些神像,當做「俘虜」帶回埃及去,也拿了許多「金銀寶器」作為戰利品。由於要敉平國內的反叛,托勒密三世「不再攻擊北方王」,沒有進一步傷害他。
敘利亞王報仇雪恨
23.北方王進攻南方王的王國之後,為什麼「回到本土」?
23 北方王有什麼反應呢?天使告訴但以理說:「後來北方王進攻南方王的王國,然後回到本土。」(但以理書11:9)敘利亞王塞琉古二世(北方王)奮力還擊。他進入南方埃及王的領土(「王國」),卻吃了敗仗。公元前242年左右,塞琉古二世帶著殘餘的軍隊「回到本土」,退回敘利亞的首都安提阿。塞琉古二世死後,他的兒子塞琉古三世繼位。
24.(甲)塞琉古三世有什麼遭遇?(乙)敘利亞王安條克三世怎樣「來到」南方王的領土,「好像洪水泛濫,湧流而過」?
24 聖經預告敘利亞王塞琉古二世的後代有什麼作為呢?天使告訴但以理說:「至於北方王的兒子,他們必鬥志激昂,聚集眾多的軍隊。一個兒子將要前來,而且一定來到,好像洪水泛濫,湧流而過。他必回去,鬥志激昂,直達他的堡壘。」(但以理書11:10)塞琉古三世在位不及三年,就給暗殺了。他的兄弟安條克三世繼承了敘利亞的王位。塞琉古二世的這個兒子召集大軍,要攻打南方王(當時是托勒密四世)。北方王敘利亞的新君戰勝了埃及,奪回塞琉西亞港、位於敘利亞谷地的行省、泰爾城、托勒密城和鄰近的鄉鎮。他擊敗了托勒密四世的軍隊,奪得猶大的許多城市。公元前217年春季,安條克三世離開托勒密城北上,回到他在敘利亞的「堡壘」。但形勢快要改變了。
形勢逆轉
25.托勒密四世在什麼地方跟安條克三世交戰?什麼「被交在」埃及的南方王「手裡」?
25 像但以理一樣,我們熱切期待傾聽耶和華的天使接著所說的預言:「南方王必發怒,要去跟北方王交戰。北方王必率領大軍站起來,大軍卻要被交在南方王手裡。」(但以理書11:11)南方王托勒密四世率領7萬5000名士兵北上,要跟敵人一決雌雄。北方王(敘利亞王安條克三世)興兵6萬8000人(「大軍」),跟南方王對抗。兩軍在離埃及邊境不遠的海岸城市拉斐亞交戰,結果「大軍……被交在南方王手裡」。
26.(甲)在拉斐亞之役,哪支「大軍」被南方王擄去?兩個王所立的和約定下什麼條件?(乙)托勒密四世怎樣「不利用優勢」?(丙)誰成為下一個南方王?
26 預言繼續說:「這支大軍必被擄去。南方王心高氣傲,令數以萬計的人倒下,卻不利用優勢。」(但以理書11:12)南方王托勒密四世殺死了1萬名敘利亞步兵和300名騎兵,把他們「擄」到死地,另外還擄去4000名士兵。戰役後兩個國王簽訂條約,讓安條克三世保留敘利亞的塞琉西亞港,卻要割讓腓尼基和敘利亞谷地給埃及。南方的埃及王打了勝仗,就「心高氣傲」,對耶和華尤其傲慢不敬。猶大仍舊受托勒密四世轄制。南方王雖然戰勝了敘利亞的北方王,卻沒有「利用優勢」、再接再厲,反而縱情作樂,結果比安條克三世早死很多年。他的兒子托勒密五世雖然年僅五歲,也不得不繼位,成為下一個南方王。
驍勇善戰的國王捲土重來
27.北方王怎樣在「若干年以後」捲土重來,要收復埃及奪去的土地?
27 由於安條克三世驍勇善戰,他被人稱為安條克大帝。天使論及他說:「北方王一定回來,結集大軍,比先前更多。過了若干年以後,他要率領大批軍隊和大量財物來到。」(但以理書11:13)埃及人在拉斐亞擊敗敘利亞人之後,過了十六年有多,北方王捲土重來的時間(「若干年」)才到。年幼的托勒密五世成為南方王之後,安條克三世率領「大軍」出征,「比先前更多」,要收復被埃及的南方王奪去的領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跟馬其頓王腓力五世攜手作戰。
28.年幼的南方王面對什麼難題?
28 南方王在自己國內也有麻煩。天使說:「這其間,有很多人站起來反抗南方王。」(但以理書11:14上)的確有許多人「站起來反抗南方王」。年幼的南方王不但面對安條克三世和馬其頓王聯軍的進攻,還要應付埃及國內的難題。當時監護幼主而攝政的是阿加索克利斯;他對埃及人作威作福,結果許多人憤而反抗。天使又說:「你本族人民當中的暴徒也隨勢而起,試圖叫異象實現;他們必定倒下。」(但以理書11:14下)連但以理的同胞也有些成為「暴徒」或革命分子。這些猶太人以為家鄉能夠擺脫外邦人的轄制,這樣的「異象」其實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最終只會失敗而「倒下」。
29,30.(甲)「南方王的軍兵」怎樣抵擋不住北方王的攻擊?(乙)北方王怎樣得以「站在榮美之地」?
29 耶和華的天使進一步預告說:「北方王要來築起土壘圍城,奪取設防的城。南方王的軍兵抵擋不了,連他精選的部隊也站立不住,再沒有立足的力量。來攻擊南方王的人任意而行,在這個人面前誰也站立不住。這個人要站在榮美之地,手中有能力滅盡敵人。」——但以理書11:15,16。
30 托勒密五世的軍隊(「南方王的軍兵」)抵擋不住北方王的攻擊。安條克三世在潘尼厄斯(凱撒里亞·腓立比)擊敗了埃及的斯科帕斯將軍和他手下一萬名「精選的部隊」,把他們趕到「設防的城」西頓裡去。安條克三世「築起土壘圍城」,在公元前198年攻下腓尼基人這個海港。既然南方埃及王的軍隊在他面前站立不住,他就「任意而行」。安條克三世接著向耶路撒冷揮軍進發,要攻打「榮美之地」猶大的首都。公元前198年,耶路撒冷和猶大從南方王(埃及)手中轉移到北方王(敘利亞)手裡。這樣,北方王安條克三世就開始「站在榮美之地」。他「手中有能力滅盡敵人」,把一切對抗他的猶太人和埃及人消滅。這個北方王能夠任意而行多久呢?
羅馬約束驍勇善戰的國王
31,32.為什麼北方王終於要跟南方王「訂立公平的協議」?
31 耶和華的天使這樣回答我們:「北方王立意傾盡全國的力量而來。他跟南方王訂立公平的協議,而且行動很有成效。有一個做女兒的被他所誤,結果站立不住,不再屬於北方王。」——但以理書11:17。
32 北方王安條克三世「立意傾盡全國的力量」征服埃及,結果卻要跟南方王托勒密五世「訂立公平的協議」。羅馬的干預使安條克三世不得不改變計劃。起初安條克三世跟馬其頓王腓力五世結盟,合力攻打年幼的埃及王,要奪取埃及的土地。托勒密五世的監護人向羅馬尋求庇護。羅馬於是趁機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展示自己的實力。
33.(甲)安條克三世跟托勒密五世訂立的和約有些什麼條件?(乙)克婁巴特拉一世嫁給托勒密五世,這樁婚姻原本有什麼目的?計謀為什麼失敗了?
33 在羅馬的壓力下,安條克三世只好跟南方王謀和。羅馬要求敘利亞交還從埃及奪得的領土,安條克三世卻計劃只是名義上把土地交還。他所用的方法是,把自己的女兒克婁巴特拉一世(「一個做女兒的」)嫁給托勒密五世。他把幾個行省,包括「榮美之地」猶大,當做女兒的嫁妝送給埃及。可是,當婚禮在公元前193年舉行時,敘利亞王並沒有實際把這些行省交給托勒密五世。這是一樁政治婚姻,目的是要使埃及臣服於敘利亞之下。可是這個計謀沒有成功,因為克婁巴特拉一世支持丈夫,「不再屬於北方王」。後來安條克三世跟羅馬人開戰,埃及站在羅馬一方。
34,35.(甲)北方王轉到哪些「沿海地區」?(乙)羅馬怎樣令北方王不能再「侮辱」自己?(丙)安條克三世怎樣身亡?誰成為下一個北方王?
34 天使接著透露北方王遭遇挫敗,說:「他[安條克三世]轉到沿海地區,奪取很多地方。有一個將軍[羅馬]要洗雪自己所受的侮辱,不再讓他[安條克三世]侮辱自己。將軍[羅馬]要叫他自取其辱。於是他[安條克三世]轉回本地的堡壘去,終必絆跌倒下,無處可尋。」——但以理書11:18,19。
35 「沿海地區」就是指馬其頓、希臘和小亞細亞一帶。公元前192年,希臘爆發戰事,安條克三世趁機進侵希臘。羅馬看見敘利亞王企圖擴充領土,大感不悅,於是正式向他宣戰。在溫泉關之役,安條克三世在羅馬人手中吃了敗仗。公元前190年,他在馬格尼西亞之役再次戰敗。大約一年後,他不得不放棄希臘、小亞細亞和托羅斯山脈以西的所有領土。北方王敘利亞被迫向羅馬繳交巨額罰款,並且從此受羅馬轄制。安條克三世既被逐出希臘和小亞細亞,艦隊又幾乎全軍覆沒,只好「轉回本地的堡壘去」,頹然返回敘利亞。羅馬人叫這個國王「自取其辱」。公元前187年,安條克三世在波斯劫掠埃利邁斯一座廟宇期間身亡。這樣,他「絆跌倒下」,兒子塞琉古四世繼位,成為下一個北方王。
鬥爭持續
36.(甲)南方王怎樣試圖繼續鬥爭?但他有什麼遭遇?(乙)塞琉古四世怎樣喪命?誰接續他作王?
36 南方王托勒密五世本應獲得幾個行省,作為妻子克婁巴特拉的嫁妝。他設法把這幾個行省弄到手,但目的未達已經被人毒死。托勒密六世繼位。塞琉古四世又怎樣?他急需一筆錢去向羅馬繳納巨額罰款。有人說耶路撒冷的聖殿裡儲存大量財富,於是他派財政大臣赫利奧多羅斯去奪取。赫利奧多羅斯想篡位,於是把塞琉古四世殺了。可是,帕加馬(別迦摩)王歐邁尼斯和他的兄弟阿塔羅斯,卻把被殺國王的兄弟安條克四世立為國君。
37.(甲)安條克四世怎樣妄圖顯示自己比耶和華上帝更有能力?(乙)安條克四世褻瀆耶路撒冷的聖殿,引發了什麼事件?
37 新的北方王安條克四世妄圖消滅耶和華的崇拜安排,好顯示自己比上帝更有能力。他公開蔑視耶和華,把耶路撒冷的聖殿獻給宙斯(又稱朱庇特)。聖殿院子裡本來有一座大祭壇,祭司天天在壇上給耶和華獻上燔祭。可是,在公元前167年12月,上帝的祭壇上築了一座異教祭壇。十天之後,有人在異教祭壇上獻祭給宙斯。這種褻瀆聖殿的罪行使猶太人大感憤慨,於是他們在馬加比家族率領下奮起反抗。安條克四世跟猶太人打了三年仗。公元前164年,猶大·馬加比在褻瀆聖殿的周年紀念日,把聖殿重新呈獻給耶和華,從而創立了奉獻節(哈努卡節)這個節日。——約翰福音10:22。
38.馬加比家族的統治怎樣結束?
38 馬加比家族很可能在公元前161年跟羅馬簽訂條約,後來在公元前104年建立王國。但他們跟北方王敘利亞之間的衝突持續下去。最後,羅馬不得不介入。羅馬將軍龐培在公元前63年進攻耶路撒冷,圍城三個月之後把城攻下。公元前39年,羅馬元老院委任以東人希律為猶地亞王。希律在公元前37年結束馬加比家族的統治,接管了耶路撒冷。
39.探討但以理書11:1-19的預言對你有什麼益處?
39 關於二王相爭的預言,我們看見起頭的部分怎樣詳細應驗,實在大感振奮!我們回顧了天使把預言傳給但以理後五百多年的歷史,也看出哪些統治者擔任北方王和南方王。獲知這些事叫人多麼興奮!可是,兩個王的鬥爭仍然持續,經過耶穌基督在地上的日子,直到我們的日子還沒有結束。這其間,兩個王的身份屢次轉變,由不同的政權擔任。我們把歷史發展跟預言裡引人入勝的細節仔細比較,就能夠看出這兩個鬥爭不休的國王分別代表誰了。
-
-
二王相爭要留意但以理的預言!
-
-
[第228頁的附欄或圖片]
但以理書11:5-19的列王
北方王 南方王
但以理書11:5 塞琉古一世 尼卡托托勒密一世
但以理書11:6 安條克二世 托勒密二世
(妻子萊奧迪西) (女兒貝勒奈西)
但以理書11:7-9 塞琉古二世 托勒密三世
但以理書11:10-12 安條克三世 托勒密四世
-
-
二王改換身份要留意但以理的預言!
-
-
第十四章
二王改換身份
1,2.(甲)安條克四世為什麼肯向羅馬的要求屈服?(乙)敘利亞在什麼時候成為羅馬的行省?
敘利亞王安條克四世進侵埃及,自立為埃及王。羅馬應埃及王托勒密六世之請,派大使拉蓋烏斯·波皮利烏斯·拉埃納斯前往埃及。他率領實力雄厚的艦隊南下,奉羅馬元老院之命,要求安條克四世不再以埃及王自居,並且撤離這個國家。敘利亞王和羅馬大使在亞歷山大近郊的埃萊夫西斯會面。安條克四世要求有點時間跟謀臣商討,但是拉埃納斯在王四周的地上劃了個圓圈,吩咐他在踏出界線之前就要答覆。安條克四世大受屈辱,只好順應羅馬的要求,在公元前168年返回敘利亞。這樣,敘利亞北方王和埃及南方王的對峙遂暫告一段落。
2 羅馬在中東取得霸主地位,對敘利亞繼續發號施令。由於這緣故,安條克四世在公元前163年去世之後,雖然塞琉西王朝的其他國王繼續統治敘利亞,他們卻不再是「北方王」了。(但以理書11:15)最後,敘利亞在公元前64年成為羅馬的行省。
3.羅馬在什麼時候完全控制埃及?過程怎樣?
3 安條克四世死後,有一百三十多年時間,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繼續是「南方王」,直到最後一個女王克婁巴特拉七世,情況才有所改變。(但以理書11:14)在公元前31年的亞克興角之役,羅馬統治者屋大維擊敗了克婁巴特拉和她的羅馬情人馬可·安東尼的聯軍。克婁巴特拉在次年自殺身亡,埃及於是成為羅馬的行省,不再是南方王了。到公元前30年,羅馬已完全控制敘利亞和埃及。現在我們應當認為北方王和南方王由其他政權擔任嗎?
新王派出「橫徵暴斂的人」
4.為什麼我們理當認為有另一個政權成為北方王?
4 公元33年春季,耶穌基督告訴門徒:「你們一見那引致荒涼的可憎之物,就是通過預言者但以理所說的,站在聖處,……到時,在猶地亞的就應該開始逃到山上去。」(馬太福音24:15,16)當時耶穌引用但以理書11:31的預言,警告門徒要留意將有一個「引致荒涼的可憎之物」出現。最後一個擔任北方王的敘利亞君主是安條克四世。耶穌這個關於北方王的預言,卻是在安條克四世死後逾一百九十五年才說出的。當時必然已有另一個政權成了北方王。這是哪一個政權呢?
5.誰站起來取代安條克四世成為北方王?
5 耶和華上帝的天使預言說:「必有一個人站起來繼位[繼承安條克四世],叫橫徵暴斂的人走遍華美的王國。過了沒多少日子,他就喪命,既不是死於人的憤怒,也不是死於戰爭。」(但以理書11:20)這個「站起來」的人就是羅馬第一個皇帝屋大維,又稱為凱撒·奧古斯都。——見第248頁「一王備受尊崇,一王遭人藐視」。
6.(甲)「橫徵暴斂的人」在什麼時候奉命走遍「華美的王國」?這件事有什麼重要性?(乙)為什麼聖經可以說奧古斯都去世,「既不是死於人的憤怒,也不是死於戰爭」?(丙)當時北方王改由誰擔任?
6 奧古斯都統治的「華美的王國」,包括「榮美之地」——羅馬的猶地亞行省。(但以理書11:16)公元前2年,奧古斯都派出「橫徵暴斂的人」,下令要人民登記。這次人口調查很可能是為了抽稅和徵兵而做的。由於這個命令,約瑟和馬利亞前往伯利恆登記,結果耶穌在聖經預言的地點誕生。(彌迦書5:2;馬太福音2:1-12)公元14年8月,「過了沒多少日子」,離下令人民登記的時候不算很久,奧古斯都就逝世了,享年七十六歲。他去世不是由於「人的憤怒」(被人行刺),也不因「死於戰爭」,而是死於疾病。果然有不同的國家當上了北方王!當時的北方王就是羅馬帝國的皇帝。
「受藐視的人站起來」
7,8.(甲)誰站起來代替奧古斯都成為北方王?(乙)為什麼奧古斯都·凱撒勉強地把「王國的尊嚴」賜給他的繼承人?
7 天使繼續預言說:「必有一個受藐視的人站起來繼位[繼承奧古斯都]。人不把王國的尊嚴加在他身上,他卻趁人安然無慮,就乘虛而入,用油滑的手段奪得王國。洪水一般的軍兵,因他而被沖沒,終於破滅;契約的領袖也被除滅。」——但以理書11:21,22。
8 「受藐視的人」是提比略·凱撒。他是奧古斯都第三個妻子利維婭的兒子。(見第248頁「一王備受尊崇,一王遭人藐視」。)奧古斯都認為這個繼子人品不佳,十分討厭他,不想讓他成為下一個凱撒。無奈其他有資格繼承王位的人一一死去,奧古斯都才勉強把「王國的尊嚴」賜給提比略。奧古斯都在公元4年把提比略收為子嗣,並立他為王儲。奧古斯都死後,五十四歲的提比略(受藐視的人)「站起來」掌權,成為羅馬皇帝,也成為北方王。
9.提比略怎樣「用油滑的手段奪得王國」?
9 《新不列顛百科全書》說:「提比略跟元老院玩弄政治手腕。[奧古斯都死後]差不多一個月,他也不許元老院把他立為皇帝。」他對元老院說,除了奧古斯都之外,沒有人能夠肩負統治羅馬帝國的重任。他請求元老院恢復共和政體,把治國的大權授予一群人而不是一個人。歷史家威爾·杜蘭特說:「元老院不敢把他的話當真,於是跟他彼此恭維,直到最後他接受權力為止。」杜蘭特又說:「雙方都虛情假意、裝模作樣。提比略根本就是想維持元首制,不然他一定有辦法推辭不做元首的。元老院對他又怕又恨,但卻不想恢復古時那種共和政體,在理論上由各個議會行使主權。」這樣,提比略「用油滑的手段奪得王國」。
10.「洪水一般的軍兵」怎樣「破滅」?
10 至於「洪水一般的軍兵」(即四周各國的軍隊),天使預告他們會「因他而被沖沒,終於破滅」。提比略成為北方王的時候,他的姪兒格馬尼庫斯·凱撒負責指揮駐萊茵河的羅馬部隊。公元15年,格馬尼庫斯率軍攻打日耳曼民族英雄阿米尼烏斯,獲得若干成功。可是,他取得的有限勝利卻是用很大代價換來的,於是提比略停止跟日耳曼人打仗。他改變策略,在日耳曼各部族之間策動內戰,阻止他們團結起來。在外交政策上,提比略一般著重防衛,盡力鞏固邊防。這種政策相當成功。這樣,「洪水一般的軍兵」受他控制而「破滅」。
11.「契約的領袖」怎樣「被除滅」?
11 此外,「契約的領袖也被除滅」。耶和華上帝曾經同亞伯拉罕立約,要使地上萬族得福。契約應許亞伯拉罕將有一個苗裔造福全人類,這個苗裔就是耶穌基督。(創世記22:18;加拉太書3:16)公元33年的猶太曆尼散月十四日,耶穌在耶路撒冷羅馬總督的官邸裡,站在本丟·彼拉多面前。猶太祭司指控耶穌犯了謀反叛君的大罪。但耶穌告訴彼拉多說:「我的王國不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我的王國實在不是從這裡來的。」耶穌是完全無辜的,但是猶太人為了阻止羅馬總督釋放他,竟然呼喊說:「你要是釋放這個人,就不是凱撒的朋友。誰自命為王,誰就是說冒犯凱撒的話了。」他們要求把耶穌處死,又說:「除了凱撒,我們沒有王。」提比略在位的時候擴大「冒犯君主罪」的應用範圍,幾乎任何侮辱凱撒的言行都算犯了這種大罪。彼拉多根據這條法律把耶穌交出來,釘在苦刑柱上,於是耶穌就「被除滅」了。——約翰福音18:36;19:12-16;馬可福音15:14-20。
暴君玩弄「計策」
12.(甲)誰跟提比略結盟?(乙)提比略怎樣「靠著一個小族而興盛強大」?
12 天使繼續預告提比略的事說:「因為眾人跟他結盟,他就欺騙人,靠著一個小族而興盛強大。」(但以理書11:23)羅馬元老院的成員在憲法上跟提比略「結盟」,他也在表面上依賴他們的支持。但提比略其實是騙人的,「靠著一個小族而興盛強大」。這個小族就是駐守在羅馬城牆附近的禁衛軍。有一支軍隊駐紮在附近,可以對元老院起阻嚇作用,同時也防止人民有任何反抗王權的叛亂行動。因此,提比略靠著大約一萬名禁衛軍而保持「強大」。
13.提比略在哪一方面比他的列祖有過之無不及?
13 天使繼續預言說:「他趁人安然無慮,就進攻美好的省份,做他列祖和列祖之祖都沒有做過的事。他把掠物、擄物、財物散在眾人當中,又用計策謀取設防的要塞,卻只能維持一段時間。」(但以理書11:24)提比略疑心極重,他在位期間曾多次下令處死他所懷疑的人。提比略統治的後期非常暴虐,主要原因是禁衛軍司令塞揚努斯慫恿提比略。最後,塞揚努斯本人也引起提比略的疑心而遭殺身之禍。提比略殘害人民,比他的列祖有過之無不及。
14.(甲)提比略怎樣把「掠物、擄物、財物」散在羅馬的各行省中?(乙)提比略去世時,大家對他有什麼看法?
14 可是,提比略卻把「掠物、擄物、財物」散在羅馬的各行省中。他去世時,國內的人民都豐衣足食,賦稅輕省。他慷慨援助經濟欠佳的地區,嚴懲欺壓百姓、徇私舞弊的士兵官員。由於權力管得緊,結果治安很好;由於交通設施有所改善,商業欣欣向榮。提比略留意使羅馬城內外的政務都公正和穩定。他改善法律,並深化奧古斯都·凱撒推行的改革,提高社會和道德標準。可是,提比略喜歡玩弄「計策」,工於心計。據羅馬歷史家塔西佗說,他這個人巧言令色,善於裝假。公元37年3月他去世的時候,大家都把他視為暴君。
15.公元1世紀末、2世紀初,羅馬的國勢怎樣?
15 提比略死後,繼任北方王的羅馬皇帝包括蓋約·凱撒(卡利古拉)、克勞狄一世、尼祿、韋斯巴薌、提圖斯、圖密善、內爾瓦、圖拉真、哈德良。《新不列顛百科全書》說:「奧古斯都之後的皇帝多半繼續推行他的施政方針和建築計劃,只是較少創意,較為鋪張罷了。」同一本著作指出:「公元1世紀末、2世紀初,羅馬的繁華和人口都達到巔峰。」雖然當時羅馬帝國的邊境有若干戰事,預言卻指出,它跟南方王的首次交鋒要到公元3世紀才應驗。
攻打南方王
16,17.(甲)誰成為但以理書11:25所提及的北方王?(乙)誰成為南方王?過程怎樣?
16 上帝的天使繼續預言說:「他[北方王]要動員力量,立定心意,率領大批軍隊攻打南方王。南方王也鬥志激昂,率領極大極強的軍隊迎戰。他[北方王]站立不住,因為有人用計策謀害他,吃他佳肴的人要打倒他。他的軍隊好像被洪水沖去,必有很多人被殺倒下。」——但以理書11:25,26。
17 屋大維吞併埃及,把埃及立為羅馬行省之後大約三百年,羅馬皇帝奧勒利安成了北方王。與此同時,羅馬殖民地巴爾米拉的女王塞蒂米亞·芝諾比阿則成為南方王。a(見第252頁「巴爾米拉的戰士女王芝諾比阿」。)公元269年,巴爾米拉軍隊佔領了埃及,聲稱這樣做是要確保埃及臣服羅馬。芝諾比阿想使巴爾米拉成為主宰東方的城市,統治羅馬東部的各行省。奧勒利安警覺到芝諾比阿的野心,於是「動員力量,立定心意」,出兵征討這個女王。
18.北方王奧勒利安皇帝和南方王芝諾比阿女王的鬥爭有什麼結局?
18 南方王(以芝諾比阿為首的政權)也「鬥志激昂」,派出扎布達斯和扎拜兩名大將,「率領極大極強的軍隊迎戰」。可是奧勒利安攻下了埃及,然後向小亞細亞和敘利亞進軍。芝諾比阿在埃梅薩(今稱霍姆斯)吃了敗仗,於是退回巴爾米拉去。後來奧勒利安圍攻這城,芝諾比阿奮力抵抗,卻勞而無功。她帶著兒子打算逃到波斯去,卻在幼發拉底河被羅馬人擄獲。公元272年,巴爾米拉人開城投降。奧勒利安饒了芝諾比阿一命,並在公元274年羅馬的盛大凱旋遊行中,以她為最珍貴的戰利品。其後芝諾比阿再嫁成為羅馬貴婦,從此度過餘生。
19.奧勒利安怎樣「因為有人用計策謀害他」而喪命?
19 奧勒利安本身卻「站立不住,因為有人用計策謀害他」。公元275年,他率兵攻打波斯人,在色雷斯等待機會渡過海峽,進入小亞細亞。當時「吃他佳肴的人」謀害他,把他「打倒」。原來奧勒利安發現祕書厄洛斯瀆職,打算懲罰他。不料厄洛斯先下手為強,偽造了一份名單,聲稱國王要把名單上的軍官通通處死。軍官看見這份名單,就合謀把奧勒利安暗殺了。
20.北方王的「軍隊」怎樣「被洪水沖去」?
20 奧勒利安皇帝雖然死了,北方王的功業卻沒有就此結束。其他羅馬統治者繼任北方王。有一段時期,東西方各有一個羅馬皇帝。在這些人統治之下,北方王的「軍隊好像被洪水沖去」一般,潰敗「四散」b,「很多人被殺倒下」,不能阻止日耳曼各部落從北方入侵。公元4世紀,哥特人衝破了羅馬的北面邊防,此後各蠻族相繼入侵。公元476年,日耳曼民族領袖奧多亞塞推翻了最後一個在羅馬執政的皇帝。到公元6世紀初,西方的羅馬帝國已經瓦解,日耳曼民族的列王在不列顛、高盧、意大利、北非、西班牙各自統治。東方的羅馬帝國則延續到公元15世紀。
廣大帝國分裂
21,22.君士坦丁在公元4世紀促成了什麼改變?
21 羅馬帝國經過多個世紀才完全瓦解。耶和華的天使沒有就這個悠長的過程,提出許多不必要的細節,反而繼續預告北方王和南方王接下來的活動。可是,我們簡略回顧一下羅馬帝國的若干發展,可以幫助我們看出較後時期兩個敵對的國王分別是誰。
22 公元4世紀,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正式認可叛道的基督教。公元325年,他甚至在小亞細亞的尼西亞召開教會會議,親自出席主持。後來君士坦丁從羅馬遷到拜占廷(又稱君士坦丁堡)居住,把這個城立為新國都。羅馬帝國一直只由一個皇帝統治,直到狄奧多西一世在公元395年1月17日逝世,情況才有所改變。
23.(甲)狄奧多西死後,羅馬帝國怎樣分裂?(乙)東羅馬帝國在什麼時候結束?(丙)1517年,誰統治埃及?
23 狄奧多西死後,羅馬帝國被他的兩個兒子瓜分。霍諾留統治西部;阿卡狄烏斯統治東部,以君士坦丁堡為國都。不列顛、高盧、意大利、西班牙和北非等行省屬於西部領土。馬其頓、色雷斯、小亞細亞、敘利亞和埃及等行省則屬於東部帝國。公元642年,埃及首府亞歷山大城被薩拉森人(阿拉伯人)攻陷,於是埃及成為哈里發轄下的行省。1449年1月,君士坦丁十一世成為東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土耳其人在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領下攻陷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就結束了。1517年,埃及成為土耳其的行省。可是,古代南方王的這塊領土,後來卻受西方另一個帝國所統轄。
24,25.(甲)據有些歷史家說,什麼事件標誌著神聖羅馬帝國的成立?(乙)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最後落在誰手上?
24 在西羅馬帝國,天主教的羅馬主教崛起。教宗利奧一世特別值得注意,因為他在公元5世紀,以維護教宗制度而為人所知。後來教宗更僭妄地為西部帝國的皇帝加冕。公元800年的聖誕節,教宗利奧三世為法蘭克國王查理大帝(查理曼)加冕,把他立為西羅馬帝國的新皇帝。這次加冕典禮恢復了羅馬的皇帝制度。有些歷史家更說,這標誌著神聖羅馬帝國的成立。從那時起,東羅馬帝國和西方的神聖羅馬帝國共存,兩者都以基督教國家自居。
25 後來,查理曼的繼承人大多昏庸無能。有一段時期甚至沒有人做皇帝。與此同時,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佔據了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地區,自稱為意大利國王。公元962年2月2日,教宗若望十二世為奧托一世加冕,立他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這個帝國的首都設於德意志,皇帝和大部分人民都是德意志人。五個世紀後,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取得了「皇帝」的稱號。神聖羅馬帝國未消亡以前,大部分的皇帝都出自這個家族。
二王身份再次清楚顯露
26.(甲)神聖羅馬帝國怎樣滅亡?(乙)誰崛起成為北方王?
26 1805年,拿破侖一世在德意志連連告捷。他拒絕承認神聖羅馬帝國的存在,令這個帝國遭受致命打擊。皇帝弗蘭茨二世無法維護自己的王位,於是在1806年8月6日宣布放棄羅馬皇帝的地位,只以奧地利皇帝的身份統治自己的國家。羅馬天主教教宗利奧三世和法蘭克國王查理曼共同創立的神聖羅馬帝國,經過一千零六年之後終於滅亡。1870年,羅馬成為意大利王國的首都,不再受梵蒂岡所管轄。次年,威廉一世自稱凱撒(皇帝),德意志帝國於是成立。這樣,現代的北方王——德國——就踏上世界舞台了。
27.(甲)埃及怎樣成為英國保護的國家?(乙)誰成為南方王?
27 但誰是現代的南方王呢?歷史表明英國在17世紀起成為帝國。為要截斷英國的商貿路線,拿破侖一世在1798年征服了埃及。在接著爆發的戰爭中,英國同奧斯曼帝國聯手,迫使法國退出埃及(鬥爭起頭的南方王)。到19世紀,英國在埃及的勢力越來越強。1882年之後,埃及在實際上已淪為英國的附庸。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4年爆發時,埃及是土耳其的領土,當時受哈蒂夫(埃及總督的稱號)所統治。可是,土耳其在大戰中支持德國,於是英國廢除了代表土耳其統治的哈蒂夫,宣布埃及是英國保護的國家。英國和美國關係越來越深,結果成為英美世界霸權。這兩個國家共同擁有南方王的身份。
[腳注]
a 由於「北方王」和「南方王」是頭銜,因此可以指任何統治勢力,包括國王、女王或國家集團。
-
-
二王改換身份要留意但以理的預言!
-
-
[第248-251頁的附欄或圖片]
一王備受尊崇,一王遭人藐視
一個統治者把充滿紛爭的共和國轉變成世界帝國,另一個統治者使國家的財富在23年內增加了二十倍。前者去世時備受尊崇,後者去世時卻大受藐視。這兩個羅馬皇帝在位的時候,正是耶穌在地上生活和傳道的日子。這兩個人究竟是誰?為什麼一個備受尊崇,一個遭人藐視?
「找到的羅馬是一座磚瓦的城市,留下的羅馬是一座大理石的城市」
公元前44年,尤利烏斯·凱撒被人行刺身亡,當時他姊妹的孫兒蓋約·屋大維年僅十八歲。年輕的屋大維是尤利烏斯·凱撒的養子,也是他指定的首要繼承人,因此他立即前往羅馬,要繼承凱撒的權位產業。可是,他在羅馬遇到一個強大敵手——凱撒最重要的助手馬可·安東尼。安東尼認為自己才是凱撒的首要繼承人。這種情勢引發了不少政治陰謀和權力鬥爭,延續了十三年之久。
公元前31年,屋大維擊敗了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和她的情人馬可·安東尼的聯軍。這時,屋大維才成為人所公認的羅馬帝國統治者。次年,安東尼和克婁巴特拉自殺身亡,屋大維隨即把埃及納入羅馬版圖。這樣,希臘帝國最後剩下來的部分也消亡了,羅馬成為新的世界霸權。
尤利烏斯·凱撒由於獨攬大權,結果被人暗殺。屋大維謹記這一點,小心避免重蹈覆轍。當時許多羅馬人都贊成共和政體,屋大維不想開罪他們,於是利用共和國作為幌子,去遮掩君主政體的事實。他不但不肯接受「國王」和「獨裁官」的頭銜,還宣布打算把所有行省的管轄權交給羅馬元老院,自己則辭去各個職位。這個策略果然奏效。元老院感恩之餘,力勸屋大維保留職位,並且讓他繼續統轄一部分行省。
除此之外,元老院在公元前27年1月16日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Augustus)的稱號,意即「崇高、神聖」。屋大維不但接受這個頭銜,還把一個月份改以他自己為名,並且從2月撥出一天加進8月(August)裡。這樣,8月的日子就跟以尤利烏斯·凱撒(Julius Caesar)為名的7月(July)一樣了。屋大維於是成為羅馬帝國的第一個皇帝,從此稱為凱撒·奧古斯都(意即「至尊者」)。後來他也接受了「大祭司長」的頭銜。公元前2年(耶穌誕生那年),元老院授予他「國父」的稱號。
同年,「凱撒·奧古斯都頒布法令,要在世人所住的全地進行登記。……於是所有人都啟程,各歸各城去登記」。(路加福音2:1-3)由於這個法令,耶穌在伯利恆出生而應驗了聖經的預言。——但以理書11:20;彌迦書5:2。
奧古斯都執政期間,政治廉明、貨幣穩定。他也建立了有效的郵政制度,大事修建道路與橋梁。他重組軍隊,創建常設的海軍,並且成立了一支精銳的皇家衛隊,稱為禁衛軍。(腓立比書1:13)在他獎掖之下,有不少偉大作家湧現,維吉爾和賀拉斯是其中的佼佼者。雕刻家也創作了許多優美作品,後世把當時的藝術特色稱為古典風格。奧古斯都完成了尤利烏斯·凱撒未能竣工的多座建築物,並且修復了許多廟宇。他所引進的「羅馬和平」(Pax Romana)維持了二百多年。奧古斯都在公元14年8月19日去世,享年七十六歲,死後被奉為神明。
奧古斯都自詡他「找到的羅馬是一座磚瓦的城市,留下的羅馬是一座大理石的城市」。他絕不想羅馬恢復以前共和國時期那種充滿紛爭的情況,因此打算細心培訓下一個皇帝。可是在繼位人方面,他卻沒有什麼選擇可言。他的外甥、兩個外孫、女婿和一個繼子都相繼去世,只剩下最後一個繼子提比略去繼承他的皇位。
「一個受藐視的人」
奧古斯都死後不及一個月,羅馬元老院推舉五十四歲的提比略做皇帝。提比略在位直到公元37年3月去世為止。因此,耶穌在地上公開傳道期間,羅馬的皇帝就是提比略。
提比略的統治功過參半。他的優點之一是節儉,不浪費奢華。結果帝國在他治下相當繁榮,國庫也有能力應付各種天災人禍的打擊。值得稱讚的是,提比略有自知之明,曉得自己只是個凡人。他不接受許多尊稱,通常鼓勵人崇拜奧古斯都而不是崇拜他自己。他沒有像奧古斯都和尤利烏斯·凱撒一樣,以自己的名字為月份命名,也不讓別人用這種方法尊崇他。
可是提比略功不抵過。他疑心極重,待人虛偽。他在位期間曾多次下令殺人,受害者不少是他以前的朋友。他擴大冒犯君主罪的應用範圍,不但指煽動叛亂的行為,還包括說話對皇帝不敬。猶太人很可能根據這條法律,迫羅馬總督本丟·彼拉多處死耶穌。——約翰福音19:12-16。
提比略在羅馬城牆之北興建碉堡兵營,好把禁衛軍集結在羅馬附近。既然羅馬的元老院對他形成威脅,禁衛軍在羅馬城附近不但能迫使元老院就範,也可以防止人民造反。提比略也獎勵人告密,結果在他統治的後期,國內人人自危。
提比略去世的時候,大家都認為他是暴君。他一去世,羅馬人民都額手稱慶,元老院則不肯奉他為神。綜觀以上所述和其他理由,我們可以看出聖經的預言已應驗在提比略身上,這個「受藐視的人」果然興起,成為預言裡的「北方王」。——但以理書11:15,21。
你能辨識要義嗎?
• 屋大維成為羅馬第一個皇帝的經過怎樣?
• 奧古斯都的政府有什麼成就?
• 提比略有些什麼功過?
• 提比略怎樣應驗了有關「受藐視的人」的預言?
[圖片]
提比略
[第252-255頁的附欄或圖片]
巴爾米拉的戰士女王芝諾比阿
「她皮膚黝黑、皓齒色澤如珠、明眸閃耀若火,但樣子甜美動人,足以消弭剛陽之氣。她聲音嘹亮悅耳、見識不讓鬚眉、學問廣博宏贍,拉丁語、希臘語、敘利亞語、埃及語無不通曉。」以上是歷史家愛德華·吉本的話。他所讚譽的,就是敘利亞巴爾米拉城的戰士女王芝諾比阿。
芝諾比阿的丈夫奧登納圖斯是巴爾米拉的貴族。他曾為羅馬帝國擊敗波斯,所以在公元258年獲授羅馬執政官的榮銜。兩年後,羅馬為了表揚奧登納圖斯擊敗波斯王沙普爾一世的功績,皇帝加列努斯賜給他「全東方總督」的稱號。後來奧登納圖斯更自封為「王中之王」。奧登納圖斯的事業越來越成功,勇敢精明的芝諾比阿實在功不可沒。
芝諾比阿立志創建帝國
公元267年,奧登納圖斯的事業正如日方中,他和王儲卻突然遇刺身亡。芝諾比阿見兒子年紀尚輕,於是接手掌管國務。她貌美如花、志向遠大、精明能幹,一向隨丈夫出征,而且精通幾種語言,因此臣民都很敬重擁戴她。芝諾比阿好學不倦,身邊全是博學之士。比方說,哲學家兼修辭學家卡修斯·朗吉努斯素負盛名,稱為「活的圖書庫、會走的博物館」。他也是芝諾比阿的謀臣之一。作家理查德·斯通曼在《巴爾米拉城及其帝國——芝諾比阿反叛羅馬》中說:「奧登納圖斯死後五年,芝諾比阿已在她的人民心目中奠定了東方霸主的地位。」
芝諾比阿的領土位於波斯和羅馬之間。波斯曾被芝諾比阿夫婦挫敗,羅馬則國勢日衰。關於當時羅馬帝國的情勢,歷史家J.M.羅伯茨說:「公元3世紀,羅馬的東西邊境都戰亂頻仍,國家重新爆發內戰,爭奪皇位的事件此起彼落。這段時期竟先後有二十二個皇帝執政(僭用帝號的還不計在內)。」另一方面,敘利亞女王在國內卻地位鞏固、獨攬大權。斯通曼指出:「她掌握兩個帝國[波斯和羅馬]之間的均勢,雄心萬丈,要建立一個凌駕兩者的第三帝國。」
公元269年,芝諾比阿擴張勢力的時機到了。當時埃及有一個人起來反叛羅馬, 企圖自立為王。芝諾比阿的軍隊迅速攻進埃及,把叛軍擊潰,佔領了這個國家。她自立為埃及女王,更以自己的名字鑄造錢幣。到這個時候,她統治的國土西達尼羅河,東及幼發拉底河。芝諾比阿在一生的這個階段,成為聖經預言裡的「南方王」。——但以理書11:25,26。
芝諾比阿的首都
芝諾比阿加強首都巴爾米拉城的防衛,美化城內的環境,使巴爾米拉成為羅馬世界的大都會之一。據估計,當時巴爾米拉有超過十五萬人口。城內富麗堂皇的公共大樓、廟宇、花園、石柱和紀念碑觸目皆是,城牆據稱長達21公里。主要街道的兩旁建有柱廊,由大約1500條科林斯式柱子排列而成,每條石柱超過15米高。城裡擺放了很多英雄和慈善家的全身像或半身像。公元271年,芝諾比阿也為自己和亡夫立像。
太陽神殿是巴爾米拉最宏偉的建築物之一,也是全城最重要的廟宇。芝諾比阿本人崇拜的神很可能也跟太陽神有關。可是,公元3世紀的敘利亞居民信奉許多不同的宗教。芝諾比阿統治的領域,有人自稱信奉基督教或猶太教,也有人崇拜太陽和月亮。芝諾比阿對不同的宗教有什麼看法呢?作家斯通曼說:「任何習俗只要看來適合人民,英明的統治者就不會漠視。……芝諾比阿希望把各方神明都結集在巴爾米拉這一邊。」芝諾比阿看來尊重各種不同的宗教。
芝諾比阿出眾的性格叫許多人都欽佩她。她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她曾經代表但以理所預告的一個政權。可是,她的統治不到五年就完了。公元272年,羅馬皇帝奧勒利安擊敗了芝諾比阿,把巴爾米拉劫掠一空,徹底摧毀。羅馬饒了芝諾比阿的性命。據說她後來嫁給羅馬元老院的一個議員,終其餘生不問世事。
你能辨識要義嗎?
• 芝諾比阿的性格怎樣?
• 芝諾比阿有什麼成就?
• 芝諾比阿對宗教持怎樣的態度?
[圖片]
芝諾比阿女王向士兵訓話
[第246頁的附欄或圖片]
但以理書11:20-26的列王
北方王 南方王
但以理書11:20 奧古斯都
但以理書11:21-24 提比略
但以理書11:25,26 奧勒利安 芝諾比阿女王
聖經預告羅馬帝國崩潰, 德意志帝國 英國,
結果建立了 隨後是英美世界霸權
[圖片]
提比略
[圖片]
奧勒利安
[圖片]
查理曼小雕像
[圖片]
奧古斯都
[圖片]
17世紀的英國戰艦
[第230頁的整頁圖片]
[第233頁的圖片]
奧古斯都
[第234頁的圖片]
提比略
[第235頁的圖片]
奧古斯都下令要人民登記,於是約瑟和馬利亞到伯利恆去
[第237頁的圖片]
正如聖經預告,耶穌「被除滅」而死
[第245頁的圖片]
1.查理曼2.拿破侖一世3.威廉一世4.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士兵
-
-
敵對的兩王進入二十世紀要留意但以理的預言!
-
-
第十五章
敵對的兩王進入二十世紀
1.據一位歷史家說,誰是19世紀歐洲的領袖?
歷史家諾曼·戴維斯說:「19世紀的歐洲朝氣蓬勃、活力十足,這種情形是前所未見的。」他又說:「歐洲在科技、經濟、文化、國際關係方面,都有空前的強勢。」戴維斯說:「在歐洲『強勢的世紀』,起初當領袖的是英國,……在接著的幾十年,領袖則是德國。」
「存心作惡」
2.在19世紀末,哪兩個強國成為「北方王」和「南方王」?
2 在19世紀末,德意志帝國是「北方王」,英國則是「南方王」。(但以理書11:14,15)耶和華的天使說:「這兩個王存心作惡,不斷同桌說謊。」他繼續說:「卻始終一事無成,因為終結會在期限來到。」——但以理書11:27。
3,4.(甲)誰成為德意志帝國的第一個皇帝?他組成什麼同盟?(乙)威廉皇帝採取什麼政策?
3 1871年1月18日,威廉一世成為德意志帝國的第一個皇帝。他委任俾斯麥為宰相。俾斯麥想專心鞏固新帝國的勢力,於是刻意避免跟其他國家發生衝突。德國跟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結盟,稱為三國同盟。但這個新北方王不久就跟南方王發生利益衝突了。
4 威廉一世和他的繼承人腓特烈三世在1888年去世,二十九歲的威廉二世接著登上國位。威廉皇帝登位後,隨即迫使俾斯麥辭職,轉而採取強硬政策,要在世界各地擴張德國的勢力。一位歷史家說:「在威廉二世治下,[德國]變得傲慢自大、窮兵黷武。」
5.二王怎樣同坐一「桌」上?他們在桌上說什麼?
5 1898年8月24日,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在荷蘭海牙召開和平會議,當時國際氣氛十分緊張。這次會議和後來在1907年舉行的會議,決定在海牙設立常設仲裁法院。德意志帝國和大不列顛都做了這個法庭的成員國,在表面上擺出贊成和平的姿態。兩國同坐一「桌」,似乎關係友好,其實「存心作惡」,利用外交手腕「同桌說謊」,根本無法促進真正的和平。德、英兩國在政治上、商業上、軍事上懷有很大野心,到頭來卻「一事無成」,因為耶和華上帝預告的「期限」一到,這兩個王的終結就來到了。
「反對聖約」
6,7.(甲)北方王怎樣「回本地去」?(乙)對於北方王擴張勢力,南方王有什麼反應?
6 上帝的天使繼續說:「北方王要回本地去,帶著大量的財物,又存心反對聖約。他的行動很有成效,一定能回到本地去。」——但以理書11:28。
7 威廉皇帝回到古代北方王的「地」(意即在地上的情況)。他怎樣回復以往的形勢呢?他確立君主專權,好讓他擴張德意志帝國的領土和勢力。他極力在非洲和其他地方建立殖民地。威廉二世為了向英國的海上霸主地位挑戰,於是著手建立強大的海軍。《新不列顛百科全書》說:「德國的海上軍力本來微不足道,但在十多年間,已經到了僅次於英國的地步。」英國為了保持霸主地位,不得不擴充海軍。英國還跟法國締結協約,並且跟俄國達成類似的協議,於是組成了三國協約。至此歐洲分為兩個軍事陣營,一邊是三國同盟,一邊是三國協約。
8.德意志帝國怎樣獲得「大量的財物」?
8 德意志帝國採取對外擴張政策,結果有「大量的財物」落入德國手中,因為它是三國同盟的盟主。奧匈帝國和意大利都是天主教國家,因此三國同盟也受教宗支持。但南方王的三國協約卻大部分是非天主教國家,所以並不蒙教宗垂青。
9.北方王怎樣存心「反對聖約」?
9 耶和華的子民又怎樣呢?很久以來,他們一直向人宣布,「眾國族的指定時候」會在1914年結束。a(路加福音21:24)那一年,上帝的王國在天上建立起來,由大衛王的繼承者耶穌基督掌權。(撒母耳記下7:12-16;路加福音22:28,29)早在1880年3月,《守望台》已經指出,上帝王國的統治跟「眾國族的指定時候」(《和合本》譯「外邦人的日期」)結束有關。北方王德國卻存心「反對[王國的]聖約」。威廉皇帝非但不承認上帝王國的統治權,反而力圖實現統治世界的野心,而且他的行動相當「有成效」。可是,他這樣做,種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禍根。
王在戰爭中「氣餒」
10,11.第一次世界大戰怎樣開始?這場大戰怎樣在「期限」來到時爆發?
10 天使預告說:「期限到了,他[北方王]就回來,並且攻打南方。可是,後來的情況跟起初的情況不同了。」(但以理書11:29)1914年,上帝指定結束外邦管轄地球的「期限」到了,於是上帝把自己的王國在天上建立起來。同年6月28日,奧地利大公弗蘭茨·斐迪南和他的妻子,在波斯尼亞的薩拉熱窩被塞爾維亞恐怖分子暗殺。這件事觸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11 威廉皇帝慫恿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報復。奧匈帝國得到德國保證支持,就在1914年7月28日向塞爾維亞宣戰。但俄國表示支持塞爾維亞,於是德國向俄國宣戰。法國既然在三國協約中是俄國的盟友,就表示支持俄國。德國隨即向法國宣戰。德國為了較易攻下巴黎,就進侵比利時。但英國早就保證維護比利時的中立立場,於是英國向德國宣戰。其他國家也捲入這場戰爭,意大利則轉而加入協約國的陣營。在大戰期間,英國使埃及成為它保護的國家,好防止北方王截斷蘇伊士運河和進侵埃及——古代南方王的領土。
12.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情形怎樣「跟起初的」不同?
12 《世界圖書百科全書》說:「雖然協約國陣容和軍力都十分強大,德國卻幾乎贏了這場大戰。」在以前的二王鬥爭中,身為北方王的羅馬帝國一向得勝,但這次「的情況跟起初的情況不同了」。北方王吃了敗仗。天使透露原因說:「必有基提的船來攻打他,他就氣餒。」(但以理書11:30上)「基提的船」是什麼呢?
13,14.(甲)上來攻打北方王的「基提的船」主要是什麼?(乙)第一次世界大戰延續下去,怎樣有更多基提的船加入?
13 在但以理的日子,基提就是塞浦路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久,英國吞併了塞浦路斯。再者,據《宗德范圖解聖經百科全書》說,基提這個名字「經引申後泛指西方,特指以航海業著稱的西方」。《新國際譯本》把「基提的船」譯作「西方海岸的船隻」。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基提的船主要是指英國的艦隊,而英國正好位於歐洲西岸對開。
14 大戰延續下去,英國海軍有更多基提的船加入而力量大增。1915年5月7日,德國U-20潛艇在愛爾蘭南岸對開的海面,擊沉了客輪「盧西塔尼亞號」,罹難者包括128名美國人。後來德國把潛艇戰的戰場擴展到大西洋。於是美國總統威爾遜在1917年4月6日向德國宣戰。在美國戰艦和軍隊增援之下,當時的南方王——英美世界霸權——全力同敵對的北方王作戰。
15.北方王何時變得「氣餒」?
15 由於英美世界霸權聯手攻擊,北方王就「氣餒」,在1918年11月承認戰敗。威廉二世退位逃到荷蘭去,於是德國成為共和國。可是,北方王還不至於一蹶不振。
行動「很有成效」的北方王
16.據預言說,北方王對戰敗有什麼反應?
16 「他[北方王]要回來,發怒攻擊聖約,行動很有成效。他必回來,對離棄聖約的人另眼相看。」(但以理書11:30下)天使這樣預告,事情也果然照他所說的發生。
17.什麼形勢導致希特勒崛起?
17 1918年,大戰結束之後,勝利的協約國迫使德國簽訂喪權辱國的和約。德國人民發覺和約的條件十分苛酷,而新的共和國從起頭就元氣不足。德國在極度窮困之下掙扎求存多年,還遇上大蕭條,失業人數達六百萬之巨。到30年代初,阿道夫·希特勒崛起的時機成熟了。他在1933年1月成為總理,次年更自任為納粹黨所謂第三帝國的總統。b
18.希特勒怎樣「行動很有成效」?
18 希特勒一掌權,就立即對「聖約」發動惡毒攻擊。當時代表聖約的,就是耶穌基督的受膏弟兄。(馬太福音25:40)在攻擊忠貞的基督徒方面,他的確行動「很有成效」。許多基督徒都飽受他的殘酷迫害。希特勒在經濟上和外交上相當成功,因此在這方面也「很有成效」。區區幾年,他已經使德國成為世界舞台上不容忽視的強國。
19.希特勒爭取誰的支持?
19 希特勒「對離棄聖約的人另眼相看」。這些人是誰呢?顯然是一般基督教會的領袖們。這些人自稱同上帝有立約關係,其實已不再是耶穌基督的門徒了。希特勒成功號召「離棄聖約的人」支持他。例如,他跟羅馬的教宗簽訂了政教協定。1935年,希特勒設立了教會事務部,其中一個目的是要使福音派教會受到國家所控制。
王興起「軍兵」
20.北方王運用什麼「軍兵」?用來攻打誰?
20 希特勒不久就發動戰爭,正如天使準確地預告說:「必有軍兵興起,從他那裡出去。他們要冒瀆恍如堡壘的聖所,又廢去獻祭的常例。」(但以理書11:31上)「軍兵」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北方王用來跟南方王作戰的軍事力量。1939年9月1日,納粹黨的「軍兵」侵入波蘭。兩天後,英法兩國幫助波蘭,向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於是爆發。波蘭很快就失守了。此後不久,德國軍隊佔領了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世界圖書百科全書》說:「到1941年年底,納粹德國已操縱整個歐洲大陸了。」
21.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北方王怎樣開始節節失利?結果怎樣?
21 雖然德國跟蘇聯簽訂了《友好合作邊界條約》,希特勒卻在1941年6月22日進侵蘇聯地區。這個行動使蘇聯轉而支持英國。德軍起初連連大捷,後來卻遭遇蘇軍頑強抵抗。1941年12月6日,德軍在莫斯科被蘇軍擊敗。次日,德國的盟友日本突然轟炸夏威夷的珍珠港。希特勒獲知這件事之後對助手說:「現在我們不可能戰敗了。」12月11日,他貿然向美國宣戰。但是他低估了蘇聯和美國的力量。希特勒東面要應付蘇軍的攻擊,西面則要阻止英軍和美軍的進迫。他受到兩面夾攻,不久就處於下風,德軍開始節節敗退。最後,希特勒自殺身亡,德國在1945年5月7日向盟軍投降。
22.北方王怎樣「冒瀆……聖所,又廢去獻祭的常例」?
22 天使說:「他們[納粹黨的軍兵]要冒瀆恍如堡壘的聖所,又廢去獻祭的常例。」在古代的猶大,聖所是耶路撒冷聖殿的一部分。可是,後來猶太人棄絕了耶穌,於是耶和華也棄絕猶太人和他們的聖殿。(馬太福音23:37-24:2)自從公元1世紀以來,耶和華的聖殿一直是屬靈的殿。殿的至聖所在天上,屬靈的院子則在地上,有大祭司耶穌的受膏弟兄在院子裡服務。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大群人」跟受膏的餘下分子一起崇拜上帝。聖經說這些人也在上帝的「殿宇」裡事奉他。(啟示錄7:9,15;11:1,2;希伯來書9:11,12,24)北方王在他控制的地區裡,冒瀆聖殿在地上的院子,無情地迫害受膏的餘下分子和他們的同伴。迫害十分猛烈,連「獻祭的常例」也被廢去,意即基督徒不能公開地讚美耶和華的名,藉此獻上屬靈的祭物。(希伯來書13:15)可是,忠貞的受膏基督徒和「另外的綿羊」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飽受殘害、備嘗痛苦,卻鍥而不舍地向人傳道。——約翰福音10:16。
「可憎之物」「設立起來」
23.在公元1世紀,「可憎之物」是什麼?
23 第二次世界大戰行將結束之際,正如上帝的天使預告,有另一種形勢出現了。「那使地荒涼的可憎之物必設立起來。」(但以理書11:31下)耶穌也提過「可憎之物」。公元66年,猶太人反叛羅馬,於是羅馬派遣大軍前來耶路撒冷鎮壓叛亂。當時的「可憎之物」就是羅馬軍隊。c——馬太福音24:15;但以理書9:27。
24,25.(甲)現代的「可憎之物」是什麼?(乙)「可憎之物」在什麼時候「設立起來」?經過怎樣?
24 在現代,「設立起來」的「可憎之物」是什麼呢?這就是「可憎」的冒牌上帝王國——國際聯盟。聖經也把這個組織比作一隻鮮紅色的野獸。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這隻野獸落入無底深淵裡,不再以世界和平組織的身份存在。(啟示錄17:8)可是,「野獸」卻要「從無底深淵上來」。這件事發生在1945年10月24日。當時聯合國正式成立,擁有五十個成員國,包括前蘇聯在內。這樣,天使所預告的「可憎之物」——聯合國——就設立起來了。
25 在兩次世界大戰裡,德國都是南方王的主要敵人,是預言裡的北方王。誰是下一個北方王呢?
-
-
敵對的兩王進入二十世紀要留意但以理的預言!
-
-
[第268頁的附欄或圖片]
但以理書11:27-31的列王
北方王 南方王
但以理書11:27-30上 德意志帝國 英國,隨後是
(第一次世界大戰) 英美世界霸權
但以理書11:30下,31 希特勒的第三帝國 英美世界霸權
(第二次世界大戰)
[圖片]
美國總統威爾遜與英王喬治五世
[圖片]
許多基督徒在集中營裡飽受迫害
[圖片]
教會的領袖們支持希特勒
[圖片]
斐迪南大公遇刺時乘坐的汽車
[圖片]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士兵
[第257頁的圖片]
1945年,在前蘇聯的雅爾塔,英國首相丘吉爾、美國總統羅斯福、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就佔領德國、成立波蘭新政府、開會設立聯合國等計劃達成共識
[第258頁的圖片]
1.斐迪南大公2.德國海軍3.英國海軍4.「盧西塔尼亞號」5.美國宣戰書
[第263頁的圖片]
德國戰時的盟友日本轟炸珍珠港後,希特勒深信自己定能戰勝
-
-
互相角逐的兩王末日近了要留意但以理的預言!
-
-
第十六章
互相角逐的兩王末日近了
1,2.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北方王的身份怎樣改變了?
論到美國和俄國的政治氣候,法國哲學家兼歷史家亞歷克西·托克維爾在1835年說:「一個以自由作為行動綱領,一個靠奴役作為統治手段。兩國的方針迥異,卻看來憑著上天神祕莫測的安排,有一天要分別掌握世界一半人口的命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這個預測有沒有實現呢?歷史家J.M.羅伯茨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世界的命運看來已有了定局:世界由兩大南轅北轍的權力集團所支配,其中一方基於俄國,另一方則基於美國。」
2 在兩場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是南方王英美世界霸權的主要敵手,因此是預言裡的北方王。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卻分裂為二。西德成為南方王的盟友,東德卻依附另一個強大的政治勢力——以蘇聯為首的共產國家集團。這個政治集團成了北方王,成為英美聯合勢力的強敵。南北兩王的競爭演變為一場冷戰,從1948年延續到1989年。以前是北方王的德國曾「反對聖約」,「攻擊聖約」。(但以理書11:28,30)共產集團又怎樣對待聖約呢?
真基督徒倒下卻得勝
3,4.「作惡背約的人」是誰?他們跟北方王有什麼關係?
3 上帝的天使說:「他[北方王]向作惡背約的人說油滑的話,引誘他們叛道。」然後又說:「認識自己上帝的人民卻要得勝,行動很有成效。民間洞悉真理的人叫很多人領悟訓誨。有一段日子,他們由於刀劍、火焰、俘擄、劫掠,就必倒下。」——但以理書11:32,33。
4 「作惡背約的人」無疑是指有名無實的教會領袖。這些人以基督徒自居,所作所為卻羞辱了基督教的名聲。沃爾特·科拉茨在《蘇聯的宗教》一書中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政府設法爭取各教會支持,在物質和精神上協助政府保衛祖國。」戰後,雖然這個北方王推行無神政策,教會領袖卻試圖與政府保持戰時的友好關係。這樣,教會跟世界打成一片,比以前有過之無不及。在耶和華眼中,這的確是可憎的叛道行為。——約翰福音17:16;雅各書4:4。
5,6.「認識自己上帝的人民」是誰?在北方王統治下,他們有什麼遭遇?
5 可是,「認識自己上帝」而且「洞悉真理」的真基督徒又怎樣呢?生活在北方王統治下的基督徒雖然順服「在上的當權者」,卻沒有跟這個世界打成一片。(羅馬書13:1;約翰福音18:36)他們留意把「凱撒的東西」「償還給凱撒」,同時把「上帝的東西」「償還給上帝」。(馬太福音22:21)由於這緣故,他們的忠貞大受考驗。——提摩太後書3:12。
6 因此,真基督徒雖然「倒下」,卻又「得勝」。他們倒下,是因為受到猛烈的迫害,有時候甚至殺身成仁。可是,他們卻是得勝的,因為他們當中絕大多數人都能夠保持忠貞。他們像耶穌一樣戰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33)再者,他們從沒有停止傳道。即使被關在監獄或集中營裡,他們也照樣向人作見證。他們的傳道工作「叫很多人領悟訓誨」。耶和華見證人雖然在北方王統治的大部分國家裡大受迫害,他們的數目卻有增無減。由於「洞悉真理的人」盡忠職守,在北方王統治的國家裡有數目日增的人加入「大群人」的行列。——啟示錄7:9-14。
耶和華的子民受到熬煉
7.生活在北方王治下的受膏基督徒怎樣獲得「一點幫助」?
7 天使說:「他們[上帝的子民]倒下的時候,卻得到一點幫助。」(但以理書11:34上)南方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得勝,為生活在敵對君王治下的基督徒帶來了一定的舒解。(參閱啟示錄12:15,16。)同樣,飽受新北方王迫害的基督徒,也不時獲得一點舒解。隨著冷戰逐漸平息,許多國家的領袖看出,虔誠的基督徒並沒有對國家構成威脅,於是在法律上認可他們。除此之外,受膏的基督徒也獲得大群人的幫助。數目日增的大群人不但踴躍響應受膏者努力傳講的信息,還給他們不少幫助。——馬太福音25:34-40。
8.有些人怎樣「用油滑的手段」混入上帝子民的行列?
8 在冷戰的歲月,並不是所有聲稱想事奉上帝的人都懷有純正的動機。天使警告說:「必有很多人用油滑的手段混入他們當中。」(但以理書11:34下)有不少人表示對真理有興趣,卻不願意獻身事奉上帝。還有些人則看來接受好消息,卻其實是政府的密探。來自一個國家的報告說:「這些奸詐無恥之徒當中,部分根本毫不諱言自己是共產黨員。他們混進主的組織,裝出十分熱心的模樣,甚至獲委任在會眾裡擔任要職。」
9.為什麼耶和華容許奸細混進組織裡,使有些忠心基督徒「倒下來」?
9 天使繼續說:「有些洞悉真理的人倒下來,直到終結的時候,這樣眾人就受到熬煉,得以洗淨潔白,因為要等期限到了,事才完結。」(但以理書11:35)混進組織的奸細使有些忠貞分子落在當局手中。耶和華為了精煉和潔淨他的百姓,容許這些事發生。正如耶穌「從所受的苦學了服從」,這些忠心基督徒也從信心所受的考驗學會忍耐。(希伯來書5:8;雅各書1:2,3;參閱瑪拉基書3:3。)他們因考驗而受到「熬煉」和「洗淨」,最後變得「潔白」。
10.「直到終結的時候」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10 耶和華的子民會倒下和受到熬煉,「直到終結的時候」。當然,他們預料自己總會受人迫害,直到這個邪惡事物制度的終結。可是,北方王侵擾上帝的子民,到了「期限」就使上帝的子民洗淨潔白。所以,但以理書11:35所說的「終結的時候」,必然跟熬煉上帝子民所需的時期幾時結束有關。這其間,上帝的子民要忍受北方王的攻擊。看來到了耶和華所定的期限,他們就不再倒下了。
北方王妄自尊大
11.天使說北方王對耶和華的至高統治權有什麼態度?
11 天使進一步論及北方王說:「這個王任意而行,自高自大,要超越所有的神,又說驚人的話冒犯萬神之神[,不肯承認耶和華的至高統治權]。他必定成功,直到降怒完畢,因為已成定局的事必然實現。他不顧他列祖的神,也不顧婦女的願望和其他的神,反而妄自尊大,要超越所有人。」——但以理書11:36,37。
12,13.(甲)北方王怎樣「不顧他列祖的神」?(乙)北方王「不顧婦女的願望」;這些「婦女」是誰?(丙)北方王把榮耀歸給哪個「神」?
12 北方王就像預言所說一樣,「不顧他列祖的神」,例如一般基督教的三位一體之神。共產集團鼓吹無神論,不承認任何神。這樣,北方王自立為神,「妄自尊大,要超越所有人」。有些國家,例如北越,曾甘願像婢女一樣受北方王所支配。北方王卻「不顧婦女的願望」,「任意而行」。
13 天使繼續預言:「他在位上把榮耀歸給堡壘之神,用金銀寶石和各樣寶物,把榮耀歸給他列祖所不認識的神。」(但以理書11:38)事實上,北方王所信賴的是現代的科學軍國主義,即「堡壘之神」。他向這個「神」尋求庇護,甚至不惜把巨量財富獻在這個神的祭壇上。
14.北方王怎樣「行動很有成效」?
14 「他靠外邦的神攻擊最森嚴的堅壘,行動很有成效。誰承認他,他就叫誰多得榮耀,立他們統治很多人,他又為代價分地。」(但以理書11:39)北方王倚賴代表軍國主義的「外邦的神」,行動「很有成效」,在「最後的日子」成為軍事強國。(提摩太後書3:1)誰附和他的理念,他就給予誰政治和經濟上的支持,有時候甚至出兵相助。
在終結的時期,二王「互相推撞」
15.南方王怎樣跟北方王「互相推撞」?
15 天使告訴但以理:「在終結的時期,南方王要跟他互相推撞。」(但以理書11:40上)在「終結的時期」,南方王有沒有跟北方王「互相推撞」呢?(但以理書12:4,9)的確有。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當時的北方王(德國)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和平條約。這件事無疑是對北方王的「推撞」,令他懷恨在心,決意要報復。南方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取得勝利之後,不但把令人生畏的核子武器瞄準他的敵手,還設立了一個跟北方王敵對的強大軍事同盟,稱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英國一個歷史家論到北約所發揮的作用說:「西方社會認為蘇聯是對歐洲和平的最大威脅,而北約就是他們用來『圍堵』蘇聯的主要工具。這個組織四十年來一直肩負著圍堵蘇聯的使命,成績是有目共睹的。」在冷戰的歲月裡,南方王所發動的「推撞」也包括高科技的間諜活動,以及外交和軍事挑釁。
16.北方王對南方王的推撞有什麼反應?
16 北方王有什麼反應呢?「北方王要帶著馬車、騎兵和很多的船,勢如暴風攻擊他。他必進入各地,好像洪水泛濫,湧流而過。」(但以理書11:40下)在最後的日子,北方王擴張勢力的野心是昭然若揭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信奉納粹主義的「王」勢如洪水泛濫,越過自己的疆界侵略四鄰的國家。大戰結束之後,繼而興起的「王」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帝國。冷戰期間,北方王在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借傀儡政府之手發動戰爭和叛亂,藉此打擊他的對頭。北方王也極力迫害真基督徒,限制他們的活動,卻無法禁絕他們的工作。他發動軍事和政治攻勢,使不少國家地區受他所控制。這正是天使所預告的事:「他也要進入榮美之地[耶和華子民的屬靈產業],很多地方都被推翻。」——但以理書11:41上。
17.北方王一心要擴張領土,卻受到什麼限制?
17 可是,北方王並不能達到征服世界的目標。天使預言說:「以東、摩押,還有亞捫人的中堅分子卻能逃離他的手。」(但以理書11:41下)在古代,以東、摩押和亞捫位於南方王(埃及)和北方王(敘利亞)的領土之間。在現代,這些國族所代表的,是北方王始終未能納入自己勢力範圍的國家和組織。
埃及不能逃脫
18,19.南方王在什麼方面受到敵手的影響?
18 耶和華的天使繼續說:「他[北方王]不斷伸手攻打各地,埃及地也不能逃脫。他掌管金銀寶藏和埃及的所有寶物。利比亞人和埃塞俄比亞人都追隨他的腳蹤。」(但以理書11:42,43)北方王不斷擴張勢力範圍,連南方王「埃及」也不免受到影響。例如,南方王在越南吃了一場丟臉的敗仗。「利比亞人和埃塞俄比亞人」又怎樣呢?這些國族是古代埃及的近鄰,正好預表現代「埃及」(南方王)的鄰國。這些國家偶爾也「追隨」北方王的「腳蹤」,加入他的陣營。
19 北方王有沒有掌管「埃及」的「寶藏」呢?南方王運用自己資財的方式,確實大受北方王所支配。南方王由於對敵手心存忌憚,於是撥出巨量軍費去維持強大的海陸空三軍。北方王可說是在這方面「掌管」或控制南方王使用財富的方式。
最後一擊
20.天使怎樣描述北方王所發動的最後攻擊?
20 北方王和南方王在軍事、經濟或其他方面的長期對抗,現在全都行將結束了。耶和華的天使透露未來還有一場衝突要發生,說:「從日出之處和北方傳來的消息叫他[北方王]驚惶。他必大為震怒,要去殺盡滅絕很多人。他在大海和榮美之處的聖山中間豎立他那宮殿似的帳幕。他終必來到盡頭,並沒有人幫助他。」——但以理書11:44,45。
21.關於北方王,什麼事是我們還沒有知道的?
21 蘇聯在1991年12月解體,北方王大受打擊。但以理書11:44,45的預言應驗時,誰會是北方王呢?是前蘇聯的其中一個成員國嗎?還是像以前曾屢次發生的一樣,有另一個國家崛起成為北方王呢?既然有更多國家正加緊發展核子武器,這種發展會引發新一輪的軍備競賽,並且顯示新北方王的身份嗎?這些問題的答案,日後自然會顯露出來,我們最好不要妄自猜測。到北方王發動最後一擊的時候,凡是根據聖經洞悉世事的人,都會清楚看出這個預言怎樣應驗。——見「但以理書第11章的列王」,284頁。
22.北方王所發動的最後攻擊引起了什麼疑問?
22 可是,我們確實知道北方王快要採取什麼行動。「從日出之處和北方傳來的消息」推使他發動攻擊,「要去殺盡滅絕很多人」。這場攻擊以誰為對象呢?究竟什麼「消息」觸發這場攻擊呢?
叫他驚惶的消息
23.(甲)哈米吉多頓臨到之前,必定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發生?(乙)「從太陽升起之處而來的列王」是誰?
23 我們且先看看啟示錄怎樣敘述偽宗教世界帝國大巴比倫的末日。在「上帝全能者大日子的戰爭」哈米吉多頓臨到之前,純真崇拜的大仇敵大巴比倫「要被火完全燒掉」。(啟示錄16:14,16;18:2-8)大巴比倫的毀滅由一件事所預表:天使把上帝的第六碗憤怒,倒在象徵性的幼發拉底河上。河水隨即乾了,「為那從太陽升起之處而來的列王準備道路」。(啟示錄16:12)這裡所說的「列王」是誰呢?就是耶和華上帝和耶穌基督!——參閱以賽亞書41:2;46:10,11。
24.耶和華會採取什麼行動,使北方王驚惶?
24 啟示錄以生動的筆觸,描述大巴比倫遭受毀滅的經過,說:「你看見的十隻角[在終結的時期統治的列王],還有野獸[聯合國],都會憎恨娼妓,要摧毀她,使她赤身,又會吃掉她的肉,用火把她完全燒掉。」(啟示錄17:16)世上的統治者為什麼要毀滅大巴比倫呢?因為「上帝把念頭放進[他們]的心裡,要[他們]實行他的意念」。(啟示錄17:17)這些統治者也包括北方王在內。北方王聽到「從日出之處」傳來消息,很可能是指耶和華採取行動,把念頭放進各國領袖的心裡,要他們把宗教大娼妓一舉毀滅。
25.(甲)北方王特別以誰為泄憤對象?(乙)北方王要在什麼地方「豎立他那宮殿似的帳幕」?
25 但是北方王的烈怒要向一個特別的對象發泄。天使說北方王要「在大海和榮美之處的聖山中間豎立他那宮殿似的帳幕」。在但以理的日子,大海就是地中海,聖山則是上帝聖殿的故址錫安山。因此,在預言應驗的時候,忿怒若狂的北方王會對上帝的子民發動攻擊。在屬靈的意義上,位於「大海」和「聖山」之間的地方,代表耶和華手下受膏僕人的屬靈產業。受膏僕人已從遠離上帝的人「海」裡出來,有希望跟耶穌基督一同在天上的錫安山作王統治。——以賽亞書57:20;希伯來書12:22;啟示錄14:1。
26.正如以西結的預言表示,「北方傳來」的消息可能來自什麼方面?
26 與但以理同時代的以西結,也預告上帝的子民會在「末後的日子」遭受攻擊。他說攻擊是由瑪各的歌革(魔鬼撒但)發動的。(以西結書38:14,16)從象徵的意義來說,歌革來自哪個方向呢?耶和華通過以西結回答說:「從北方的極處。」(以西結書38:15)無論歌革的攻擊有多猛烈,也無法把耶和華的子民消滅。耶和華為了要消滅歌革的大軍,於是通過一次巧妙的行動,引發這場驚天動地的決戰。因此,耶和華對撒但說:「我必用鉤子鉤住你的腮頰,……將你……帶出來。」「我必……使你從北方的極處上來,帶你到以色列的山上。」(以西結書38:4;39:2)因此,從「北方傳來」、使北方王勃然大怒的消息,必然是來自耶和華的。至於這個「從日出之處和北方傳來的消息」到底是怎樣的消息,自然完全由上帝決定,將來自見分曉。
27.(甲)為什麼歌革要慫恿列國,包括北方王,大舉攻擊耶和華的子民?(乙)歌革的攻擊會演變成什麼局面?
27 至於歌革,他對上帝的子民發動全面的攻擊,是由於「上帝的以色列」興旺繁榮的緣故。「上帝的以色列」有「另外的綿羊」中的「大群人」階級跟他們作伴,他們都不再屬於歌革的世界。(加拉太書6:16;啟示錄7:9;約翰福音10:16;17:15,16;約翰一書5:19)歌革根本看不起這群「從列邦招聚出來,得了[屬靈]牲畜財物」的人。(以西結書38:12,聖經新譯本)歌革覺得基督徒的屬靈產業彷彿是個「無城牆的鄉村」,可以讓他隨意掠奪,於是傾盡全力,要鏟除他們,免得基督徒妨礙他控制全人類。但是他勞而無功。(以西結書38:11,18;39:4)地上的列王,包括北方王,對耶和華的子民發動全面攻擊時,他們就「來到盡頭」了。
王「來到盡頭」
28.關於北方王和南方王的未來,我們確知什麼?
28 北方王發動的最後攻擊,並不是以南方王為對象的。因此,北方王不會在他的死敵手中遭遇末日。同樣,南方王也不是被北方王所消滅。南方王並「不是被人手」所毀滅的,而是被上帝的王國所粉碎。a(但以理書8:25)事實上,地上所有的王都會在哈米吉多頓大戰被上帝的王國鏟除;顯然這就是北方王的下場。(但以理書2:44)但以理書11:44,45所記述的,是引發這場最後決戰的各事。難怪北方王來到盡頭的時候,「並沒有人幫助他」!
-
-
互相角逐的兩王末日近了要留意但以理的預言!
-
-
[第284頁的附欄或圖片]
但以理書第11章的列王
北方王 南方王
但以理書11:5 塞琉古一世尼卡托 托勒密一世
但以理書11:6 安條克二世 托勒密二世
(妻子萊奧迪西) (女兒貝勒奈西)
但以理書11:7-9 塞琉古二世 托勒密三世
但以理書11:10-12 安條克三世 托勒密四世
但以理書11:20 奧古斯都
但以理書11:21-24 提比略
但以理書11:25,26 奧勒利安 芝諾比阿女王
羅馬帝國瓦解
但以理書11:27-30上 德意志帝國 英國,接著是
(第一次世界大戰) 英美世界霸權
但以理書11:30下,31 希特勒的第三帝國 英美世界霸權
(第二次世界大戰)
但以理書11:32-43 共產國家集團 英美世界霸權
(冷戰)
但以理書11:44,45 仍未興起b 英美世界霸權
[腳注]
b 但以理書第11章的預言並沒有提及在不同的時期,成為北方王和南方王的政權的名字。直到事情開始發生,我們才知道預言指的是哪個政權。再者,既然兩王的鬥爭是時斷時續的,有時兩者的角逐暫時中止,一方稱霸,另一方卻無甚作為。
[第271頁的整頁圖片]
[第279頁的圖片]
南方王的「推撞」包括高科技的間諜活動和軍事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