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福音浪跡天涯守望台2004年 | 8月15日
-
-
為福音浪跡天涯
據說,喬治·博羅18歲已懂得12種語言。兩年後,他已能翻譯20種語言,文筆「瀟灑典雅」。
1833年,這位曠世奇才應邀前往倫敦,接受英國國內外聖經協會的面試。博羅當時30歲,雖然付不起路費,卻不甘放棄如此難得的機會,竟徒步從家鄉諾里奇出發,走了180公里前往倫敦,全程只用了28小時!
聖經協會給他一個艱巨的任務:六個月內學會滿語,也就是當時中國某些地區通用的語言。博羅向協會要求一本語法書,但會方只能給他一部滿語的《馬太福音》,以及一部滿語法語對照的詞典。儘管如此,不到十九個星期,倫敦的聖經協會已收到他的信,說他「憑著上帝的幫助」已經「精通滿語」了。更不可思議的是,據說在同一段時期裡,他竟修訂了《路加福音》的納瓦特爾語(一種墨西哥土話)譯本。
聖經滿語譯本
滿族人所用的文字,是仿照回紇(或稱回鶻)式蒙古文的字母創製而成的。17世紀,這種文字成為中國朝廷所用的文字。雖然後來使用滿語的人越來越少,英國國內外聖經協會仍然渴望發行聖經的滿語譯本。1822年,協會曾撥款印製550本《馬太福音》。譯者是俄國外交部的斯捷潘·利波夫特索夫,曾在中國居住20年。譯本在聖彼得堡印刷,但分發了沒多少部,餘下的就給一場洪水浸壞了。
不久,《希臘語經卷》其餘部分的翻譯工作展開了。1834年,一份古老的聖經抄本被發現,其中包含《希伯來語經卷》的大部分經文,許多人因此對聖經的興趣大增。誰能擔起重任,不但修訂已有的聖經滿語譯本,還把其餘經卷譯成滿語呢?英國國內外聖經協會選上了喬治·博羅,要求他盡快完成這個任務。
前往俄羅斯
博羅到了聖彼得堡後,就埋頭深造滿語,務求能校對和修正聖經的譯文。翻譯聖經到底是艱苦的工作,有時候他更要一天用上13小時協助製作印版。這部《新約》出版後贏得好評,有人更形容滿語譯本是「一部瑰麗的東方典籍」。1835年,譯本印行了一千本。博羅本來打算把譯本運進中國去分發,卻遭俄國政府反對,因為恐怕滿清政府會認為那是有害的傳教活動,以致損害兩國的友好關係。俄國政府表明,就算他身上「只有一部聖經滿語譯本」,也不准他跨越中俄邊界。
事隔十年,譯本才有少量分發出去。到了1859年,滿漢對照的馬太福音及馬可福音譯本面世。但到了那個年頭,懂滿語的人都寧願用漢語了,因此把聖經全書翻成滿語的計劃就不了了之。事實上,當時滿語已是一種垂死的語言,快要被漢語取回主導的地位。1912年,民國成立,兩種語言的主次地位正式逆轉。
-
-
為福音浪跡天涯守望台2004年 | 8月15日
-
-
[第28頁的圖片]
《約翰福音》滿語譯本,1835年出版。圖見約翰福音的頭幾句,文字自左而右直寫
[鳴謝]
From the book The Bible of Every Land, 18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