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結一致地追求永生的目標守望台1986年 | 8月15日
-
-
團結一致地追求永生的目標
「他們吸收關於你,獨一的真神,和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的知識,就是永生。」——約翰福音17:3,《新世》。
1.(甲)耶穌在什麼場合首次談及「永生」?(乙)誰可以追求這個目標?
他在夜間趁沒有人看見時悄悄來到。他便是尼哥底母。他對耶穌在公元30年五旬節在耶路撒冷所行的奇跡獲得很深印象。上帝的兒子對這個法利賽人提及聖經首次所載的「永生」一詞,並且接著說了這段感人的話:「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5,16)現在有一個多麼可貴的機會向可以救贖的人類世界打開!事實上,甚至高傲的法利賽人也可以謙卑自抑而達到這個目標。
2.(甲)在什麼環境之下耶穌再次談及「永生」?(乙)賜人生命的水向誰提出?
2 在此之後不久,耶穌從耶路撒冷前往加利利。他在撒瑪利亞的一個井旁停下來,門徒則往村裡購買糧食。一個婦人前來打水,耶穌對她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翰福音4:14)既然撒瑪利亞人受猶太人所鄙視,為什麼耶穌竟向這個婦人提出如此寶貴的希望呢?再者,正如耶穌知道,這個婦人有過五個丈夫,現今正與一個並非她丈夫的男子姘居。可是耶穌在這裡指出,賜人生命的真理之水是甚至人類世界中受人鄙視的人也可以獲得的,只要他們願意痛改前非便行了。——可參閱歌羅西書3:5-7。
3.(甲)耶穌向人推薦怎樣的「食物」?(乙)約翰福音4:34-36怎樣獲得應驗?
3 「永生」!耶穌的門徒回來請他進食時,他進一步發揮這個主題。他告訴門徒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作成他的工。」這工是什麼呢?耶穌說:「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收割的人得工價,積蓄五穀到永生。」這樣的一場收割甚至有希望在低微的撒瑪利亞人當中進行;正如聖經的記載表明,這件事後來果然發生。(約翰福音4:34-36;使徒行傳8:1,14-17)召集人得永生的工作一直延續到今日,但現在的田地乃是整個世界。耶穌基督的門徒在主工方面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馬太福音13:37,38;哥林多前書15:58。
「生命的恩賜」
4.關於守安息,耶穌怎樣回答猶太人?
4 一年過去了。現今是公元31年逾越節的時候。耶穌按照習慣前往耶路撒冷守節。但猶太人卻由於耶穌在安息日仁愛地施行醫病的奇跡而逼迫他。耶穌怎樣回答他們呢?他說:「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因此猶太人遂越發要殺死他。——約翰福音5:17,18。
5,6.(甲)耶穌接著描述什麼可貴的團結關係?(乙)從什麼方面說來耶穌「在自己有生命」?
5 可是,耶穌接著描述一項至為寶貴的團結——在他和天父之間的團結一致。他告訴當時的猶太人說:「父愛子,將自己所作的一切事指給他看,還要將比這更大的事指給他看,叫你們希奇。」他表示父已把異乎尋常的權柄賜給他,說:「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不至於定罪,是已經出死入生了。」——約翰福音5:20,24。
6 不錯,甚至由於遺傳的罪性而在上帝眼中「死去」的人也可以「聽見上帝兒子的聲音」而活過來。但怎會如此呢?耶穌解釋說:「因為父怎樣在自己有生命,就賜給他兒子也照樣在自己有生命。」「在自己有生命」這句話也可以譯作「在自己有生命的恩賜」。(約翰福音5:25,26,《參考聖經》注腳)因此耶穌能夠使人在上帝面前享有良好的地位。再者,他也能夠把在死亡裡沉睡的人復活過來而賜生命給他們。——約翰福音11:25;啟示錄1:18。
7.(甲)關於上帝,詩篇36:5,9告訴我們什麼事?(乙)耶和華怎樣獎賞他那緊守忠誠的愛子?
7 耶和華一向都在自己裡有生命。聖經論及他說:「在你那裡,有生命的源頭。」(詩篇36:5,9)但現在父已把他那緊守忠誠的兒子從死裡復活過來,作為「[在死亡中]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耶穌既然「在自己有生命」,他蒙上帝授權給他赦免人的罪,施行審判,將死者復活過來使他們有永生的希望。——哥林多前書15:20-22;約翰福音5:27-29;使徒行傳17:31。
喜樂的團結
8,9.(甲)我們可以怎樣繼續將目光集中在永生的目標之上?(乙)關於永生,上帝作了什麼安排?(丙)誰得以分享這些幸福?以什麼方式?
8 因此,耶穌的門徒猶大勸勉我們說:「[要]保守自己常在上帝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猶大書21)這是個多麼可貴的目標——永生!按照完美的造物主的旨意和他通過愛子所作的安排,人可以享有完美的生命。人不會再受到在現今這個制度裡為生存而掙扎的種種勞苦。在將臨的事物制度裡,憂傷、疾病、不法、腐敗和甚至死亡都不會再存在!——彌迦書4:3,4;哥林多前書15:26。
9 誰會見到這些應許實現?在什麼地方實現?一切對耶穌所獻的祭物懷具信心,並且以敬虔的行為去支持自己的信心的人。這些人懷著同一的信仰與普世的基督徒同工協調一致地團結起來。——雅各書2:24;以弗所書4:16。
10.(甲)在上帝的「管理」中什麼首先受到注意?(乙)然後這項「管理」著手處理什麼事?
10 按照上帝的美意,他「設立一項管理,……要將一切事物再次召集在基督裡,天上的事物和地上的事物。」(以弗所書1:8-10,《新世》)這便是上帝的家庭安排,始於把14萬4,000個與基督一同承受王國的人召集起來的時候。這些人「是從世人中買來的,作初熟的果子歸給上帝和羔羊[耶穌基督]。」他們有分參加「[屬天的]頭一次復活」,從而能夠與基督一同作君王和祭司一千年。然後上帝的管理開始召集「地上的事物」,最先召集的是「一大群人,……是從各邦國、各支派、各民族、各方言來的」。上帝的這些僕人會從「大患難」中出來而有希望在「新地」上享永生。——啟示錄14:1,4;20:4,6;7:4,9-17,《新譯》;21:1,4。
11.(甲)以弗所書1:11論及什麼寶貴的「合一」關係?(乙)約翰福音15:4,5怎樣對那些在這項「合一」關係中的人適用?
11 上帝手下受靈所膏的兒子——「天上的事物」——與耶穌和天父享有非常親密的關係。他們「奉派」與耶穌一同作王國的「後嗣」。(以弗所書1:11,《新世》)耶穌鼓勵他們與他保持合一,正如葡萄樹的枝子必與樹幹連接才能產生很多果子一般。除非他們與基督耶穌保持這種寶貴的團結,否則枝子就「什麼也不能作」。——約翰福音14:10,11,20;15:4,5,《新世》;約翰一書2:27。
『另外的羊』加入陣營
12.(甲)『另外的羊』與「小群」的關係如何?(乙)我們可以怎樣將約翰一書2:1-6應用在這兩群人的每一群之上?
12 可是,在過去50年間有數百萬其他與綿羊相若的人已與世俗的「山羊」分開,這些人又如何呢?(馬太福音25:31-40)這些人並不是耶穌手下蒙上帝賜予王國的「小群」,反之,身為『另外的羊』,他們加入「小群」的陣營,共同組成與天父和子團結合作的較大一群。(路加福音12:32;約翰福音10:16)使徒約翰指出,耶穌基督「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單為我們[意即屬於「小群」的人]的罪,也是為普天下人的罪。」因此,從人類世界中召集出來的『另外的羊』也可以與上帝和基督享有一種寶貴的團結關係。情形與約翰接著所說的話類似:「凡遵守主道的,愛上帝的心在他裡面實在是完全的。從此我們知道我們是在主裡面[「與他合而為一」,《新世》]。」「小群」首先有義務要跟從耶穌而行,然後『另外的羊』也有同樣的義務。——約翰一書2:1-6。
13.(甲)在約翰福音17:20,21耶穌為什麼事而祈求?(乙)什麼表明這項祈求並非僅限於對與基督同作後嗣的人適用?
13 因此今日兩群人,屬天的和屬地的階級,均『與父和子合而為一』——與他們齊心一意地執行上帝的工作。耶穌禱告說:「好使他們[團結一致],正如你,父啊,與我合而為一,我與你合而為一,使他們也可以與我們合而為一。」這種合一的意思並非僅限於一同承受天國,因為顯然耶穌的門徒並非成為『耶和華的肢體』或『與耶和華同作後嗣』。他們「合而為一」的意思是他們齊心一意,通力合作,與耶和華和基督同心同德,合力對人類世界作見證。——約翰福音17:20,21,《新世》。
14.屬天的階級以什麼特別的方式與基督合而為一?什麼使他們意識到這件事?
14 可是,屬於受膏的屬天階級的人現今在一種特別的方式上享有這種團結關係,因為他們已藉著基督將所獻的祭物的價值應用在他們身上而得以稱義得生命。因此,他們可以從靈而生,有希望與基督耶穌同作後嗣。他們承認自己已被上帝收納為子嗣,他們說:「聖靈[上帝使人重生的動力]親自和我們的靈[顯著的內心傾向]一同證明我們是上帝的兒女。」——羅馬書3:23,24;5:1;8:15-18,《新譯》。
15.有希望在地上享永生的人在現今和將來享有什麼福分?
15 至於那些希望在地上享永生的人,現在他們已被稱義成為上帝的朋友,正如古代的亞伯拉罕、喇合和其他人一般。在基督的千年統治期間,他們會逐漸進至屬人的完美地步。通過最後的考驗之後,「被造的萬物[會]得著釋放,脫離敗壞的奴役,得著上帝兒女榮耀的自由。」(羅馬書8:19-21,《新譯》;雅各書2:21-26)這樣,順服的人便會稱義在地上享永生。——可參閱約翰福音10:10;以賽亞書9:7;11:1-9;35:1-6;65:17-25。
16.(甲)「小群」和『另外的羊』在什麼事上表明他們是「合而為一」的?(乙)但是為什麼約翰福音3:3-5僅對「小群」適用?
16 以個別而言,屬於「小群」階級的人和大群『另外的羊』在上帝的工作上均表現同樣歡樂的熱心精神。(路加福音12:32;約翰福音10:16;提多書2:13,14)受膏階級餘下的分子當中大部分均年長得多,在基督徒的經驗上也較為豐富,但兩群人均表現同一的基督徒品格和聖靈的果子。(以弗所書4:24;加拉太書5:22,23)可是,正如耶穌在尚未談及永生之前即已向尼哥底母指出,兩者之間有一項差別。他說:「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上帝的國。」(約翰福音3:3-5)因此,受了浸而蒙上帝選召與耶穌一同承受王國的人經歷到一場屬靈的重生。(哥林多前書1:9,26-30)『另外的羊』則無需經歷這樣的重生,因為他們的目標是要作王國治下的臣民,在重建的地上樂園裡享永生。——馬太福音25:34,46乙;路加福音23:42,43。
受難紀念——與新約
17.(甲)為什麼所有追求永生目標的人都應當在3月24日與上帝的百姓聚集起來?(乙)關於1985年的耶穌受難紀念,我們留意到什麼事?
17 今年三月二十四日日落之後,普世的耶和華見證人聚集起來舉行1986年的耶穌受難紀念。當時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耶穌犧牲他那完美屬人的軀體和生命之血一事上。耶穌這樣行乃是為了洗雪他父的聖名和旨意以及救贖有罪的人類。(哥林多前書11:23-26)因此,在這個喜樂的場合,一切立志追求永生(不論在天上抑或在地上)的人在普世各地與上帝的百姓聚集起來。在1985年總共有779萬2,109人出席耶穌受難紀念。可是,領食紀念儀式中的餅和酒——象徵耶穌的屬人軀體和血——的人卻只有9,051人。為什麼人數這麼少?
18,19.(甲)耶穌在路加福音22章提及什麼約?(乙)每個約達成什麼目的?(丙)正如摩西所預表,耶穌怎樣擔任「中保」的角色?
18 請想想,當晚耶穌在設立紀念他死亡的儀式時說了些什麼話?將餅遞給門徒之後,他接著以同樣的方式將酒遞給他們,說:「這杯的意思是藉著我的血而立的新約,這血是要為你們傾倒出來的。」後來他進一步解釋將他們帶進新約中的原因,說:「你們是在我的試煉中始終跟從我的人;我現在與你們立約,正如我父和我立了約,去承受一個王國,使你們能夠在我的王國裡我的桌上吃喝,並且坐在寶座上審判以色列的十二支派。」——路加福音22:19,20,28-30,《新世》。
19 耶利米先知曾預言到新約,並且說藉著這個約耶和華會寬恕他百姓的過犯和罪惡,使他們能夠「認識耶和華」而與他締結最親密的關係。(耶利米書31:31,34)正如摩西是上帝與血統上的以色列人所立的律法之約的「中保」,同樣地耶穌成為上帝與屬靈的「以色列」所立的「更美之約的中保」。這樣行乃是為了要救贖那些被召與基督一同承受王國的人。這樣他們遂「得著所應許永遠的產業」。(加拉太書3:19,20;6:16;希伯來書8:6;9:15;12:24)特別在聖經所表明的這個意義上,基督耶穌成為『上帝與人之間的唯一中保』。——提摩太前書2:5,6。
20.(甲)誰可以領食受難紀念的象徵物?(乙)為什麼是如此?
20 那麼,誰可以領食受難紀念中的餅和酒呢?唯獨蒙上帝帶進新約裡的人;這個約是根據耶穌的祭物而訂立的。(詩篇50:5)約的目的是要使14萬4,000位與耶穌同作後嗣的人首先得以稱義而有權享有屬人的生命,然後犧牲這項生命權而被帶進屬天的王國裡。(羅馬書4:25;提摩太後書2:10,12)但是『另外的羊』又如何呢?
21.(甲)『另外的羊』以旁觀者的身分出席受難紀念怎樣得益不淺?(乙)受難紀念將注意集中在什麼事之上?這引起了什麼問題?
21 屬於『另外的羊』階級的人並不在新約之內,因此不會領食象徵物。可是,他們以尊敬的旁觀者的身分出席受難紀念而得益不淺。他們對屬靈的事的體會大為加深,正如耶穌在對天父所作的禱告中所說一般:「他們吸收關於你,獨一的真神,和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的知識,就是永生。」(約翰福音17:3,《新世》)要記著,受難紀念將注意集中在耶穌的肉體和血之上。基督所犧牲的肉體和血對所有追求永生的人均至為重要。對那些沒有被帶進新約裡,因此並不領食受難紀念象徵物的『另外的羊』來說,耶穌的肉體和血何以如此重要呢?讓我們在下一篇文章考慮這個問題。
-
-
人人都有機會獲得「生命的糧」守望台1986年 | 8月15日
-
-
人人都有機會獲得「生命的糧」
「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吃這糧,就必永遠活著。我所要賜的糧,就是我的肉,為世人之生命所賜的。」——約翰福音6:51。
1.今日人類面對什麼可悲的情況?
很久以來,人類世界一直賴麵包維持生命,這乃是世上最廣泛受人採用的食物。難怪有人稱之為生活必需品。但今日糧食短缺卻成為一個可悲的嚴重問題。目前飢餓和糧荒影響到地上四分之一的人口。不久之前加拿大多倫多的《環球郵報》說,「像戰爭一樣,饑荒是不受邊界限制的。」該報引用聯合國非洲急賑組的一位主管人員發出的警告,聲稱非洲正面對「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悲劇之一和最大的挑戰之一。」
2,3.(甲)糧食短缺是什麼徵象的一個特色?(乙)糧食的難題會怎樣獲得解決?(丙)我們除此之外還需要什麼?以賽亞書25:8提出什麼令人快樂的保證?
2 耶穌曾預言到表明他正臨在執掌王權的徵象,而糧食短缺是這徵象的特色之一。(馬太福音24:3,7,32,33;25:31,32;路加福音21:11)他的王國已近了,我們可以為此感覺多麼欣幸!不久這位榮耀的君王便會征服人類的一切仇敵,鏟除帶來種種苦難的政治和經濟不平。屆時所有人均會豐衣足食、其樂陶陶。——馬太福音6:10,11;24:21,22;但以理書2:44;箴言29:2。
3 在公義的政府管理之下,地球會有能力生產豐富的糧食,甚至能夠滿足遠超過目前世界人口的需要。(詩篇72:12-14,16,18)耶和華會為他的百姓擺設甘美的「筵席」。(以賽亞書25:6)但除此之外還需要另一件東西。隨著時間過去,人會仍然生病和死亡嗎?值得欣幸地,以賽亞書25:8接著論及耶和華說:「他[要]吞滅死亡直到永遠。主耶和華必擦去各人臉上的眼淚。」這件事會怎樣實現呢?
耶和華的慈愛恩賜
4.耶和華在埃及作了什麼仁愛的安排?
4 約瑟在埃及作糧政官時,當地的糧食很充裕。約瑟被法老立為糧政官之後明智地為預告的七年饑荒作妥準備,耶和華亦慈愛地予以祝福,所以埃及才會有充裕的糧食。(創世記41:49)當時人人都能夠飽足,而且還有剩餘。後來約瑟的父親雅各、約瑟的眾兄弟和他們的家眷下到埃及投歸約瑟,他們也從上帝的這項安排大大得益。無疑以色列人在當地開始熟悉以發酵的麵團製成麵包,因為看來這種食品是始源於埃及的。
5.(甲)耶和華怎樣在曠野裡維持以色列人的生活?(乙)誰與以色列人一同分享這個福分?為什麼?
5 後來耶和華為他的百姓作了進一步的慈愛安排。那是在數百萬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穿越西乃曠野的時候。這一大群人怎能夠在不宜人居的荒涼曠野中維持生活呢?雖然他們由於缺乏信心而觸怒耶和華,耶和華卻「敞開天上的門,降嗎哪像雨給他們吃,將天上的糧食賜給他們。」「[他]用天上的糧食,叫他們飽足」達40年之久。(詩篇78:22-24;105:40;出埃及記16:4,5,31,35)請也不要忘記並非以色列人才吃到嗎哪。當時有「許多外族人」也對耶和華懷具信心,因此跟隨以色列人離開埃及。耶和華也將嗎哪賜給他們。——出埃及記12:38,《現譯》。
6.(甲)人還有什麼更大的需要?為什麼?(乙)以色列人所獻的祭物強調什麼?這些祭物預表什麼?
6 可是,人類的需要並非僅限於實際『來自天上的糧食』而已。甚至吃過上帝施行奇跡供應的嗎哪的人後來也衰老死去,因為人所承受的有罪情況使死亡成為無可避免,無論人的飲食如何。(羅馬書5:12)以色列人所獻的祭物提供一個與上帝保持良好關係的方法,但是這些祭物同時也強調他們的罪性。它們「從來未能將罪完全除去」。再者,這些祭物預表耶穌所獻的「一個祭物」,這個祭物能夠「永遠」將罪除去。現在耶穌能夠從他在天上的崇高地位將祭物的裨益應用在人身上。——希伯來書10:1-4,11-13,《新世》。
「天上來的真糧」
7.(甲)我們必須按照什麼新的情況去看耶穌在約翰福音第6章所說的話?(乙)耶穌為什麼責備群眾?
7 現在讓我們回頭看看約翰福音第6章。耶穌在這裡所說的話並非第5章所載的話的連續。事情發生的場合已不同,因為兩者之間相隔有一年之久。現在已是公元32年。場合不再是在耶路撒冷一般自以為義的猶太人當中而是在加利利的平民當中。耶穌剛施行奇跡用五塊餅和兩條小魚餵飽了5000人。次日群眾跟著耶穌,希望再次有機會享用免費的食物。因此耶穌告訴他們:「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跡,乃是因吃餅得飽。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耶穌奉天父所差,來到世上把「存到永生的食物」供應給所有對他懷具信心的人。這乃是「天上來的真糧」,所產生的效果比古代以色列人所吃的實際嗎哪長久得多。——約翰福音6:26-32。
8.人怎樣才能獲得永生?
8 耶穌接著解釋這樣的「糧」所帶來的裨益,他告訴群眾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因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見子而信的人得永生,並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約翰福音6:35-40。
9,10.(甲)「生命的糧」怎樣與嗎哪不同?(乙)據約翰福音6:42-51說,耶穌為誰賜下他的肉?(丙)這些人怎樣『吃他的肉』?
9 崇尚物質的猶太人對耶穌的這段話提出異議。他們認為耶穌僅是約瑟和馬利亞的兒子而已。耶穌警告他們說:「你們不要大家議論。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裡來的;到我這裡來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然後他再一次說:「我就是生命的糧。你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還是死了。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叫人吃了就不死。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吃了這糧,就必永遠活著。我所要賜的糧,就是我的肉,為世人之生命所賜的。」——約翰福音6:42-51。
10 因此,耶穌犧牲他的肉體乃是為了「世人之生命」,而世人則是指整個可救贖的人類世界而言。世人中凡是以象徵性的方式吃這「糧」的——藉著對耶穌的祭物所具有的救贖能力懷具信心——便可以踏上永生的途徑。在這方面,在曠野裡與以色列人一同吃嗎哪的「許多外族人」預表耶穌手下大群『另外的羊』。在比喻性的意義上,這些人與「上帝的以色列」的受膏餘民一同吃耶穌的肉。他們憑著對耶穌的贖價祭物懷具信心而這樣行。——加拉太書6:16;羅馬書10:9,10。
11.耶穌進一步所說的什麼話使猶太人大為震驚?為什麼?
11 當時在加利利,耶穌的聽眾中有許多人對他所說的話大感震驚。因此,當耶穌仍在談及他的肉之際,他甚至進一步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裡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約翰福音6:53-55)這的確令人震驚!在猶太人看來,不但吃人肉是一件可憎的事,而且律法在利未記17:14說得很清楚:「無論什麼活物的血,你們都不可吃。」
12.(甲)耶穌在這裡強調什麼?(乙)什麼經文表明這件事並非僅對與耶穌同作後嗣的人適用?
12 當然,耶穌在這裡所強調的是:凡是想獲得永生的人必須對耶穌所獻的祭物懷具信心;這個祭物是耶穌後來藉著犧牲他那完美屬人的軀體和流出他的生命之血而獻上的。(希伯來書10:5,10;彼得前書1:18,19;2:24)從這項安排得益的並非僅限於與耶穌同作後嗣的人。反之這項安排也將渡過「大災難」的「大群人」包括在內,因為這些人已「用羔羊的血,把自己的衣袍洗潔白了」。他們對耶穌所獻的祭物懷具信心,這也從他們晝夜「事奉」上帝一事表明出來。由於這緣故,他們得以活著渡過地上有史以來最大的災難時期。類似地,喇合被上帝稱為公義,結果在約書亞毀滅耶利哥城時得以生還。——啟示錄7:9,10,14,15,《新譯》;約書亞記6:16,17;雅各書2:25。
「有生命在你們裡面」
13.(甲)將約翰福音5:26和約翰福音6:53比較,我們留意到什麼事?(乙)什麼類似的希臘文語法結構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約翰福音6:53所說的話?(丙)因此,「有生命在你們裡面」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對誰適用?
13 在約翰福音6:53,54,耶穌把「有生命在你們裡面」這句話當作「永生」的同義詞來用。因此,在這個場合,「有生命在你們裡面」這句話看來意思與耶穌在約翰福音5:26所用的同一個詞語含有不同的意思。在希臘文聖經的其他地方,有些詞語在語法結構上與「有生命在你們裡面」這句話相同。例如:「你們裡頭應當有鹽」(馬可福音9:50)以及「在自己身上受到應該受的報應」(羅馬書1:27,《新譯》)。a在以上的事例中,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當事人有能力將鹽或報應加於別人身上。反之,這裡所指的是內在的完備或豐滿。因此,從約翰福音6:53的上下文看來,「有生命在你們裡面」這句話的意思是最後得享完滿的生命。「小群」王國繼承者會在復活升天時經歷到這件事。『另外的羊』則會在千禧年的末了當他們通過考驗被稱義在地上樂園裡享永生時經歷到這件事。——約翰一書3:2;啟示錄20:4,5。
14.此外誰也會從『天上來的糧』得益?以什麼方式?
14 還有其他的人也能從「天上的糧」得益。耶穌論到『吃他的肉喝他的血』但卻死去的人說:「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我們獲知在死亡中沉睡的基督徒會在「號筒末次吹響」時復活,這件事發生於耶穌基督帶著王國的榮耀「呈現」的期間。(哥林多前書15:52;提摩太後書4:1,8,《新世》)但是在死亡中沉睡了的『另外的羊』又如何呢?馬大在拉撒路死去時所說的話值得我們留意,因為當時敬畏上帝的人所懷的希望僅是屬地的復活而已。馬大所說的話將她所懷的信念表明出來:「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拉撒路]必復活。」(約翰福音11:24)因此,我們這些生活在基督臨在時期的人可以希望「大群人」階級中忠心至死的人會早日在地上復活,藉此他們能夠再次領食「天上的糧」而有永生的希望。這是個多麼偉大的希望!耶穌本人的復活保證這個希望是肯確的!——哥林多前書15:3-8。
「與基督合而為一」
15.耶穌所說的「與我合而為一」這句話對誰適用?你為什麼這樣回答?
15 耶穌繼續說:「吃我肉、喝我血的人與我合而為一,我也與他合而為一。」(約翰福音6:56,《新世》)因此,凡是對耶穌所獻的祭物懷具信心而有希望『在自己裡面有生命』的人,這幾句話都對之適用。所有表現這種信心的人都可以與耶穌「合而為一」。當然,懷有屬地希望的「大群人」與基督「合而為一」的意思並不是與他同作後嗣,成為他的新婦階級的成員而有希望獲得與他相若的屬天復活。(羅馬書8:1,10;哥林多前書1:2;哥林多後書5:17;11:2;加拉太書3:28,29;以弗所書1:1,4,11;腓立比書3:8-11)可是,一切懷有屬地希望的人都能夠,而且也必須,實際與天父和他的愛子完全協調一致,認識和遵行『上帝完善的旨意』,正如「小群」所為一般。——羅馬書12:2,《新世》;可參閱約翰福音17:21。
16.(甲)所有對基督的祭物懷具信心的人以什麼重要的方式與耶穌「合而為一」?(乙)他們在宗旨和工作上的合一從什麼事上反映出來?
16 有鑒於此,基督的血和肉所具有的價值是今日所有懷具信心的人都可以自其得益的,所有願意接受的人都能夠以意義重大的方式與耶穌「合而為一」。所有人都必須成為耶和華上帝的宇宙大家庭的成員。在現今這個危險的「末世」,他們在信仰、宗旨和活動方面享有普世的團結。他們都對耶穌懷具信心而能夠執行一件比耶穌在地上時所成就的規模『更大的工作』。我們應當留意到,在現今努力執行耶和華的工作的人當中,數目已增至數百萬的「大群人」佔總數百分之99.7。(約翰福音14:12;羅馬書10:18)這種在宗旨和工作上的合一從他們在普世所作的偉大見證及對守望台社的建築計劃所作的全力支持足以見之。(詩篇110:3)至於人類世界中還會有多少人歸信而加入這項寶貴的團結,則待將來方能知曉。最近的報告表明普世有302萬4,131位活躍的見證人。
17.所有出席受難紀念的人都應當體會什麼要點?
17 我們希望有許多感興趣的人出席1986年的耶穌受難紀念。有數百萬『另外的羊』會和數目日減的數千位屬於「小群」階級的人一同出席——大家都深深體會到耶和華和基督所作的仁愛安排,承認基督的肉和血多麼重要。可是,所有人都應當清楚看出他們的地位。領食受難紀念的象徵物並不會予人永生。這些只是耶穌所獻的祭物的象徵而已。他的祭物首先應用在與「新約」有關的方面。被帶進這約的受膏者——而且僅限於他們——才應當領食象徵物。人要就在新約裡,要就不是。(哥林多前書11:20,23-26)人若不在新約裡,也沒有被耶穌帶進承受王國的約中,就不應當領食受難紀念的象徵物。但是他們仍然應當看出耶穌所犧牲的肉和血對他們多麼重要。(路加福音22:14-20,28-30)唯獨憑著這個祭物他們才能夠在地上獲得永生。
18.清楚明白耶穌的祭物所含的意義會為人帶來什麼快樂?
18 因此,我們出席受難紀念時應當清楚了解耶穌的祭物對人類所具有的重大意義。願屬於「小群」階級的人珍視他們所蒙受的選召,數目日增的大群『另外的羊』則由於有希望『在他們裡頭』享有完美屬地的生命而歡欣鼓舞,同時深深重視他們現今所享的寶貴權利——能夠與父、子和地上數目日減的受膏餘民合而為一。我們多麼高興現在人人都有機會獲得「生命的糧」!
[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