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渴望被愛警醒!2006年 | 3月
-
-
渴望被愛
很久以前,在現今土耳其境內的一座城市裡,住著一個名叫利亞的姑娘。利亞相貌平平,妹妹拉結卻風姿綽約、美麗動人。
拉結遇到一個男子,男子十分愛她。為娶拉結,男子甚至願意為她的父親工作七年。然而在婚禮那天晚上,父親卻用利亞替換了妹妹。我們不知道利亞對於父親的陰謀有何感想,但她一定知道,如此做法絕非婚姻的理想開端。
新婚丈夫一發現真相,立刻提出了抗議。父親辯解說,本地的習俗是先嫁大女兒。結果,利亞被父親用欺詐手段嫁給了一個男子,這個男子的初戀情人卻是與利亞同配一夫的妹妹。利亞看到妹妹得享丈夫許多的寵愛,必定黯然神傷。利亞沒有浪漫的戀愛經歷,至於婚禮,即便有些幸福的回憶,恐怕也是聊以自慰。利亞必定渴望像拉結那樣被人愛著,無奈卻事與願違;她很可能自覺沒人愛也沒人疼。a
今天很多人對利亞的處境多多少少都能感同身受。我們人人都有強烈的需要,就是想去愛別人,也為人所愛。也許我們渴望擁有深愛我們的配偶,我們也渴求感受來自父母、孩子、手足、朋友的愛。像利亞一樣,我們可能看到別人有人疼愛,而自己卻得不著愛。
從嬰孩時期我們就聽到許多浪漫的故事,俊男美女墮入愛河,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愛被歌手淺吟低唱,也為詩人歌頌讚美。然而,一名探究愛這個題材的研究員指出:「幾乎沒有一項活動或事業像愛一樣,起頭讓人抱有如此大的希望和期待,但到頭來卻往往叫人失望。」事實的確如此,往往是關係越親密苦惱越大,得到的不是長久的快樂,而是深遠的痛苦。在有些國家,約有百分之40的婚姻以離婚收場,還有不少夫妻雖然沒有離婚,卻也同床異夢。
在許多地方,單親以及不健全的家庭數目日增,孩子也因而受到連累。但其實,孩子尤其需要一個溫暖、愛心洋溢的家庭,這樣,他們在感情上才能得到滿足,才有安全感。那麼,愛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我們怎樣才能學到這一寶貴的品質呢?下面的文章會探討這些問題。
[腳注]
-
-
真愛為何難尋?警醒!2006年 | 3月
-
-
真愛為何難尋?
關於羅曼蒂克的愛,世上並不缺乏建議。醫生和顧問予人指導;電視上的訪談節目也常常探討這個問題。
網絡上有無數的網站宣稱能夠予人關於愛的啟迪,上面可能說,你在該網站上能夠發掘「令人著迷、叫人難以置信的祕密」,可以師從「職業媒人」、「人際關係專家」和「愛情顧問」,更不用說還有精神治療師、心理學家和占星家了。
愛的主題使人買下許許多多的書籍和雜誌,其中一些許下不著邊際的承諾。譬如,有一本書聲稱會透露祕訣,「如何讓所有人都愛上你」。另一本書則表示要教你如何「在一個月之內找到完美的伴侶」。如果你嫌一個月的時間太長,還有一本書聲稱,你能在「不到90分鐘的時間之內」使某人永遠愛你。
這些承諾大都需要人付出代價,不少人更要付出雙重代價。他們付出金錢尋求指引,然後,當這些所謂的忠告露出破綻、事情發展不能盡如人意時,他們又要付出情感的代價。這樣的例子可以說比比皆是。
然而,有一本書提出的建議卻從不會叫人失望。不僅如此,書中對這個話題的討論誠實坦率,從未做出嘩眾取寵的聲稱,從不許下脫離現實的承諾。儘管此書寫於很久以前,其中的勸告卻永不過時。這本書的作者擁有無可匹敵的智慧以及無與倫比的愛心。饋贈給我們的這本獨特的書就是聖經,也許你已經有一本了。無論我們處於何種際遇,生於何種背景,聖經都能給予我們所需的關於愛的指引,而且完全免費。
聖經能使我們跟人人都相處融洽嗎?不是的。不管我們多麼努力,有些人就是不喜歡我們,而真正的愛是不能強迫的。(雅歌8:4)儘管需要付出時間和努力,但通過跟從聖經的指引,我們會有更多機會跟別人培養出親密的關係。關於愛的這個方面,下篇文章將會討論。但首先考慮一下,為何現今真愛變得如此難尋?
愛「會冷淡下來」
耶穌針對「這個制度的末期」說出了偉大的預言,準確地預見我們這個時代的社會狀況和發展趨勢。他說,這個世界會以愛的相反面,就是不法的事和戰爭作其標記!他還說,很多人「彼此出賣,彼此憎恨,」而且「大多數人的愛都會冷淡下來」。(馬太福音24:3-12)你豈不同意,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冷漠了,甚至在家裡也難有真正的愛了?
除了耶穌的話之外,使徒保羅也詳盡地描摹了「最後的日子」的社會狀況。他寫道,人會變得「專愛自己,貪愛錢財,自負,高傲,褻瀆,忤逆父母,忘恩負義,不忠貞,沒有親情,不願意達成協議,毀謗人,漫無自制,兇悍,不愛良善,出賣別人,剛愎自用,驕傲自大,愛享樂不愛上帝」。(提摩太後書3:1-4)在許多地方,這些特徵已經變得相當普遍了。
試想想以下問題:你會被驕傲、毫無感恩之心、不忠貞、有可能毀謗或背叛你的人所吸引嗎?你會喜歡專愛自己或者貪圖錢財和享樂的人嗎?由於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容許貪婪和私慾來左右他們的人際關係,他們對別人所表現的關注可能都是出於私心。聖經對此提出智慧的勸告:「你要避開這樣的人。」(提摩太後書3:5)
請也留意,生活在最後的日子的人會「沒有親情」,或者如另一個聖經譯本所說,他們會「缺乏對家人的正常感情」。可悲的是,越來越多的孩子就在這樣的家庭裡長大。通常這些年輕人對於愛的認識來自媒體,但媒體對於愛的描述正確嗎?能夠促成更好的人際關係嗎?
虛幻抑或現實?
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媒體的影響。一個研究員寫道:「我們的流行文化出現了一個深入民心的模式,就是以童話故事的形式描寫性、愛、浪漫情懷等題材。這種文化無孔不入,滲進了電影、電視、書刊、雜誌、電台音樂、唱片、廣告,甚至新聞裡,打從我們年幼的時候起,就無情地俘擄了我們。」她繼續寫道:「大眾傳播媒介對性、愛和浪漫情懷的刻畫,大都激起或強化了脫離現實的期望,叫大多數人無法完全擺脫。這使我們對自己、對現實中的配偶都不滿意。」
的確如此,絕少書刊、電影和歌曲能夠準確闡明什麼是愛。畢竟這些媒體的目標主要是娛樂人而非教育人。結果,作家就批量生產幻想與浪漫相結合的作品來讓自己發財。可悲的是,人很容易把幻想和現實混為一體。因此,當跟戀人或配偶的關係比不上小說人物的情感關係時,人們常常覺得大失所望。那麼,怎樣區別幻想與現實呢?怎樣辨明媒體虛構的浪漫和真正的愛情呢?請考慮以下一些對照。
童話色彩的愛與真正的愛情
不論書刊也好,電影也好,戲劇也好,愛情故事的演繹方法或許不同,但基本的套路是大同小異的。英語《作家》雜誌指出:「許多描寫浪漫愛情的作品都很老套。這是有原因的。一個男子遇上一個女子,然後失去了她,最終又得回這個女子——不論故事發生的背景或時代如何,這是一個屢試不爽而又令觀眾百看不厭的模式。」讓我們進一步分析一下這個模式。
男子遇上女子:英俊的王子遇上了漂亮的女子,然後雙雙墮入愛河。一個名成利就的作家向那些想寫愛情小說的人建議說:「從男女主人翁第一次目光相遇,就要讓讀者清楚看出,這一對兒彼此相屬。」
一見鍾情的觀念反映了一種想法,就是真愛只是一種感覺,是一種無法抗拒的感情:一旦遇上了命中注定的那一位,就把你俘擄了。這樣的愛產生於剎那之間,幾乎不需要付出努力,也不需要深入的了解。然而,真愛並非只是感覺而已。感情固然是要有的,但是真愛還需要適當的滋養和維繫,也受著道德標準和價值觀所支配。這樣,人際間這種最深刻的關係才能越來越緊密。(歌羅西書3:14)
此外,認識另外一個人是需要時間的。以為自己一眼就發現了完美的伴侶,不過是幻想而已,幻想往往破滅而導致失望。不僅如此,假使你很快就認定自己找到了真愛,或許會對負面的證據視而不見。在洶湧的激情影響之下產生的強烈直覺不會幫助你選擇一個合適的配偶,所以要慢慢來。事實上,無數研究表明擇偶不智會給人的工作表現、身心健康甚至壽命帶來負面的影響。
男子失去女子:一個邪惡的伯爵綁架了這個漂亮的女子,然後逃離了城堡。王子踏上了尋找女子的危險旅程。美國愛情小說作家協會的一位發言人說:「愛情故事的主要情節必須涉及兩個人相愛,幾經波折,愛情才會開花結果。」讀者們都知道,在大多數的小說裡有情人終成 眷屬。障礙往往都來自兩人以外,但終究會被克服。
在現實生活中,問題往往既來自外界,也發生在兩人之間。問題可能源自金錢、工作、親戚或朋友。當一個人達不到另一個人的期望時,問題也會產生。在小說人物身上,缺點往往是微不足道的,現實生活卻常常並非如此。此外,真愛也不會讓我們毫不費力地就克服種種考驗,或者克服觀點、背景、願望和個性方面的差異。其實愛還包含了合作、謙卑、溫和、耐心和堅忍,這些特質不是自自然然或輕而易舉就會有的。(哥林多前書13:4-7)
男子尋回女子:王子救回美麗的公主,把伯爵流放了。兩人結婚,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一位愛情小說的編輯向練筆者建議說:「你需要這樣一個圓滿的結局。……兩人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樣的結局讓讀者覺得滿足。」這就是為何愛情小說幾乎從不對主人翁的婚後生活做任何描述的原因。婚後兩人的感情或許會受到意見不和,以及其他許多難題的試煉。離婚率統計顯示,許多婚姻最後都沒能通過這些試煉。
的確如此,童話故事裡的愛情相對來說比較輕鬆;真愛卻需要付出努力。明白二者之間的差別,你就能免受幼稚、脫離現實的期望所傷害,也不會因倉促做出承諾而後悔。下一篇文章會探討如何培養真正而又不自私的愛,以及如何為人所愛。
[第5頁的精選語句]
付出的愛少,得到的愛也少
[第7頁的精選語句]
童話故事裡的愛情相對來說比較輕鬆;真愛卻需要付出努力
[第6頁的附欄或圖片]
愛情小說的男女主角
在美國,愛情小說每年的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大約一半的平裝本小說以愛情為主題。根據美國愛情小說作家協會發表的統計數據,女性約佔愛情小說讀者的百分之90,她們最希望看到的男主角的三大特徵是身形矯健、儀表堂堂、才智過人,最喜歡的女主角的三大特徵則是天資聰穎、個性爽朗、魅力難擋。
[第6,7頁的圖片]
絕少媒體能夠準確闡明什麼是愛
-
-
真愛如何尋得警醒!2006年 | 3月
-
-
真愛如何尋得
怎樣才能尋得愛並為人所愛呢,而且並不單單是在浪漫的男女之愛方面?通過積財致富?或者修飾儀表?
由於受廣告的誤導和媒體的影響,人無論男女常常都以為這些方法可助人尋得真愛。誠然,關注自己的外表是很自然也很適當的,但是再美麗的外表也會衰敗,並不能讓兩人長相廝守。財富也不能換取真愛。真正助人尋得真愛的方法就是向人表現不自私的愛。耶穌教導我們說:「要常向人施與,你們就必蒙施與。」(路加福音6:38)簡單來說,如果你想得到愛,就得付出愛。
那我們該怎麼做呢?在上帝聖靈的指引下,使徒保羅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表明愛是積極的,愛主要不是通過感情,而是通過會對人做什麼和不做什麼而被顯明出來。保羅說:「愛是長久忍耐、和藹仁慈的。愛不嫉妒,不吹噓,不自大,不罔顧規矩,不求自己的利益,不輕易動怒,不計較別人所加的傷害,不因不義而歡喜,只因真理而高興。愛能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希望,凡事忍耐。」(哥林多前書13:4-7)
儘管你屢次失言或冒犯了某人,他還是對你親切友善,仍然接納你,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若有人真誠地關心你,不輕易生氣,即使情勢不易仍然樂於寬恕、以誠相待,無疑你會被這樣的一個人所吸引吧?
所以,就用這種方式待人吧。耶穌說:「在一切事上,你們希望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得怎樣待人。」(馬太福音7:12)表現愛心並非總是容易的,但的確值得我們努力。這樣做的一個好處是,你會更為家人、朋友、配偶或未來的配偶所愛。此外,你也會因為做了正確的事而感到快樂,就是你為別人付出了自己。是的,「施與比接受更快樂」。(使徒行傳20:35)
向最高權威學習愛
耶和華上帝就是愛,他是表現真愛的最高權威。(約翰一書4:8)耶和華既是愛的化身,誰願意學習真愛,他都會樂於施教。且讓我們看看,以下聖經原則怎樣幫助我們愛別人,也為人所愛。
「要敏於聆聽,不急於說話」。(雅各書1:19)一份調查了兩萬多對夫婦的報告表明,最幸福的人就是那些配偶善於聆聽的。良好的溝通在兩人的關係中至關重要。一位社會學的教授寫道:「如果你想在一段關係中感受孤獨,那麼就跟一個對你的經歷和感受一無所知的人在一起吧。還有更糟的,就是這個人知道你正經歷什麼,卻無法理解你為何如此痛苦。」她補充說,即使兩個人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如果配偶善解人意,了解你的觀點,知道某些事會給你造成什麼影響,那麼這些差異也就無足輕重了」。
你們的溫情太少,請「開闊心胸」。(哥林多後書6:12,13)我們開闊心胸,更多地關愛別人,也能讓自己受益。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一份刊物指出:「許多研究顯示,有社會支持的人,就是那些跟家人、朋友和周圍的人都關係愉快的人,生活得更幸福,健康問題更少,壽命也更長。」
「要彼此關注,激發愛心,促進善行。」(希伯來書10:24,25)我們會受我們的交往圈子所影響。與那些真正表現基督徒愛心的人在一起,你會直接感受到這一特質,並且學會如何在你的生活中表現同一特質。耶和華見證人努力在他們中間表現這樣的愛心,因為他們知道這是耶穌真門徒的顯著標誌。(約翰福音13:35)熱烈歡迎你參加耶和華見證人的聚會。
如果你覺得沒有人愛自己,不要灰心或嚴苛地批評自己。謹記耶和華已看到你的情況。你還記得這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提到的利亞嗎?耶和華顧念她,她就成了六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的母親,這可是一份豐厚的福分啊!因為在那個時代,兒女一般被認為是寶貴資產。此外,利亞所有的兒子都成為以色列部族的祖先。(創世記29:30-35;30:16-21)上帝仁愛的關注必定令利亞滿心欣慰!
在聖經所應許的新世界裡,不會有人再感覺不被關愛。相反,真愛會彌漫整個人類社會。(以賽亞書11:9;約翰一書4:7-12)通過培養聖經所教導的愛,也就是聖經的作者耶和華上帝所表現出來的愛,我們現在就可以表明我們願意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新世界裡。是的,真正的快樂並不僅僅在於為人所愛,也在於向人表現無私的愛心。(馬太福音5:46-48;彼得前書1:22)
[第8頁的精選語句]
施與比接受更快樂。——使徒行傳20:35
[第8頁的圖片]
如果你想得著愛,那就先表現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