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拉維1999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
到莫桑比克尋求庇護
弟兄從贊比亞返回馬拉維後,再次受到惡毒的迫害。馬拉維根本沒有他們立足的地方。他們惟有再次逃亡,但這回卻逃到莫桑比克去。當時莫桑比克仍然在葡萄牙人的統治下。莫桑比克當局仁慈地收容弟兄。住在馬拉維南部的弟兄逃過姆蘭杰附近的邊境,來到卡里科的難民營。許多弟兄都一直住在那裡,直至1986年為止。
從馬拉維西部邊界——代扎和恩切烏之間——前往莫桑比克也非常方便。弟兄只需橫過一條充當邊界的大道,就可以尋得庇護了。莫桑比克這個地區的難民營設於姆蘭蓋尼附近,大部分弟兄都逃到那裡。
因此,卡里科和姆蘭蓋尼附近的難民營成了3萬4000多名男女孩童的家。在長老帶領下,由上帝人民組成的整群會眾跋涉到難民營去。馬拉維當局下令,任何人都不可向他們提供交通工具。
耶和華手下這些僕人在難民營裡安頓下來後,就展開新的生活。起初,他們的物質相當貧乏,一切都得從頭做起。然而,不用多久,一排一排的房子蓋好了,難民營也保持得十分整潔。為了增補社方和世俗機構的糧食配給,許多弟兄都自行種植作物。有些弟兄售賣他們的手製品,或到附近的村子打零工。雖然弟兄在物質方面比較貧乏,卻因為不缺生活的必需品而感到知足。(提摩太前書6:8)至於靈性方面,他們就十分富足了!
在營裡組織起來
肯尼迪·阿利克·迪克、莫里斯·馬布馮貝、威拉德·馬坦戈,以及後來的其他長老,共同組成了營裡的督導委員會。他們孜孜不倦地照料弟兄的靈性需要,因此深得弟兄的敬重和愛戴。這些忠貞的長老把聖經的這個勸告緊記在心:「務要牧養上帝的羊群。」(彼得前書5:2)他們在營裡安排了許多屬靈活動。他們留意使見證人的家庭在每天起頭都吸收一些屬靈的資料,討論當日的經文。《守望台》研究班、公眾演講,甚至大會,都得以經常舉行。所有難民弟兄都意識到,這些屬靈供應是不可或缺的。
起初,所有聚會都集中在難民營的中央平台上舉行。數千人聚集在那裡聆聽聖經的訓示,也聽到有關營裡不同職責的指示。後來,社方鼓勵各群會眾興建自己的王國聚會所, 以便舉行聚會。最後,這些難民營組織了五個環。
見證人在馬拉維的工作受禁制以前,督導委員會的弟兄和其他弟兄曾從海外傳道員獲得許多有益的訓練。這有助於他們把營裡的弟兄組織起來。總體來說,難民營的運作跟大型的區務大會差不多。弟兄設立了不同的部門去照料各種需要, 例如清潔和分配食物, 當然也包括保安在內。
雖然馬拉維大部分的耶和華見證人已流亡到國外,可是,迫害我們的人仍然不肯罷休。敵人偶爾越過邊界,前往邊界附近的難民營,襲擊住在那裡的弟兄。因此,為了保護耶和華的百姓,弟兄不得不採取一些特別的保安措施。
督導委員會委任一組弟兄當招待和警衛,把守住難民營的所有入口。巴特森·朗韋負責督導姆蘭蓋尼難民營的招待弟兄。他的工作任務牽涉到要經常在營裡四處往來,巡視站崗的弟兄。每天從早到晚(上午7時至晚上7時),營裡的弟兄都可以看見朗韋弟兄忠心地執行任務,保護基督徒弟兄姊妹。因此,曾在姆蘭蓋尼難民營住過的弟兄,都會記得朗韋弟兄為他們所作的忠心服務。
馬拉維的弟兄暫時流亡到莫桑比克,不但能夠逃過迫害,還有助他們裝備自己,好應付前頭的考驗和試煉。弟兄之間的情誼變得更為深厚,他們比以往更全心仰賴耶和華。勒蒙·卡布瓦齊後來成為周遊監督,他回憶說:「流亡國外利弊參半。我們在物質方面非常貧乏,但在靈性方面卻受到悉心的照顧。由於我們住得這麼近,因此能夠真正彼此認識,相親相愛。我們返回馬拉維之後,這種關係對我們大有幫助。」
苦難重臨!
不幸的是, 弟兄逃過兇徒毒手的時間相當短暫。1975年6月,莫桑比克取得獨立,國家主義的精神頓時彌漫全國。該國的新領導人並不了解耶和華子民的中立立場。由於拒絕在這件事上妥協,弟兄被迫從姆蘭蓋尼越過邊界返回馬拉維,再次落在迫害者的手裡。
-
-
馬拉維1999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
那些被迫返回馬拉維的弟兄後來越過該國東南面的邊界,前往莫桑比克米蘭熱附近的難民營,跟那裡的弟兄會合。可是,難題並沒有這樣就完全解決。例如,菲代西·恩達拉馬在米蘭熱從事環務探訪工作,直至那裡的難民營在80年代末期給解散為止。當游擊隊士兵襲擊難民營的時候,他的妻子不幸遇害。雖然這樣,這位性情溫和的弟兄卻繼續熱心地事奉耶和華。
-
-
馬拉維1999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
[第194頁的圖片]
姆蘭蓋尼附近的納齊波利難民營,其中有見證人為家人蓋建的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