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拉維1999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
山雨欲來
60年代初期,馬拉維的國家主義浪潮日益高漲。馬拉維跟英國達成協議,在1964年中期,大選之後,馬拉維會獲得完全自治。與此同時,班達醫生成為殖民地內部的總理。大選之前,政府把1963年12月30日至1964年1月19日定為選民自願 登記的日子。
這時馬拉維的耶和華見證人才發現,自己已被迫捲入一場鬥爭裡。《舊金山考察家報》(美國出版)後來把這場鬥爭描述為「一場宗教戰爭。……這是一場單方面的戰爭,是暴力與信仰的角鬥」。耶和華見證人並不是宣戰的一方。他們聽從聖經的教訓,對世俗統治者表現尊重,而且忠實納稅。(路加福音20:19-25;羅馬書13:1-7)可是,既然耶穌基督說他的跟從者「不是世界的一部分」,耶和華見證人嚴守中立,絕不介入列國的戰爭和政治事務裡。——約翰福音17:16;使徒行傳5:28,29。
選民登記的熱潮席捲全國,但見證人行使公民應有的權利,不 登記成為選民。可是黨官員一留意到他們嚴守中立,猛烈的迫害就爆發了。他們用盡辦法要迫使見證人改變初衷,購買黨員證。在這段期間,分社接獲報告,有百多間王國聚會所和千多個弟兄的住宅被焚毀或拆掉。數以百計的農田和糧倉被人付之一炬。令人難過的是,許多耶和華見證人的家庭因此變成一貧如洗、無家可歸。有些見證人逃到鄰近的莫桑比克。許多人慘遭毒打,其中包括周遊監督肯尼恩·欽巴扎在內。欽巴扎弟兄經歷了這次虐待之後,不出幾年就死了;顯然他的死跟當時所受的重創有密切關係。
在試煉下保持忠誠
弟兄姊妹在迫害下保持忠誠的例子很多。例如,有兩位姊妹住在離布蘭太爾不遠的地方,她們合共有11個兒女需要照顧。她們的丈夫對政治勢力屈膝,買了黨員證。現在姊妹也遭受壓力,要迫她們購買黨員證。她們斷然拒絕。黨官員告訴她們,他們會在第二天回來,看看她們有沒有改變主意。不出所料,第二天早上有一大群人前來抓住她們。由於拒絕購買黨員證,她們被人帶到公眾廣場,這些人揚言要強姦她們,後來只是把她們痛打一頓。兩位姊妹始終站穩立場。她們獲准回家,但第二天又被帶到廣場去。這次她們被人脫光衣服,在群眾面前遭受毒打。雖然這樣,兩位姊妹仍舊不肯妥協。
迫害她們的人於是改變策略。他們說:「我們打了電話給你們的辦事處,跟約翰松、麥勒基和馬法班納通過話。他們說,你們應該各自買黨員證,因為他們自己已經買了,[馬拉維]其他所有耶和華見證人也買了。在全個國家,只有你們兩個還沒有買黨員證。現在你們最好快點買。」兩位姊妹回答說:「我們惟獨事奉耶和華。如果分社的弟兄購買黨員證,這件事並不會影響我們。即使你們殺了我們,我們也絕不妥協!」(可參看羅馬書14:12。)最後,他們釋放了兩個姊妹,讓她們回家。
這兩位謙卑忠信的姊妹連寫讀能力都沒有,但她們深愛耶和華和他的律法。詩篇56:11正好道出她們的堅定立場:「我倚靠上帝,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
設法闡明自己的立場
嚴重事件接二連三地發生,社方設法促請官方制止這些迫害。弟兄聯絡總理辦事處,班達醫生同意在1964年1月30日跟他們會面。這次,傑克·約翰松根據羅馬書13章解釋耶和華見證人的中立立場。總理看來對他們的話頗有好感。約翰松弟兄離開時,班達醫生還向他致謝。
但僅四天之後,姆蘭杰地區有一群見證人遇襲。埃拉頓·姆瓦尚德慘遭謀殺。有人向一位年長姊妹莫娜·姆維瓦烏拉射了一支箭,箭穿過她的頸項;她倒在地上,無人理會。異乎尋常的是,這位姊妹竟然活過來;她的口供終使不法之徒繩之以法。分社聽到這宗駭人事件之後,立即發緊急電報給總理辦事處。
結果,1964年2月11日,哈羅德·蓋伊、亞歷山大·馬法班納陪同傑克·約翰松第二次跟班達醫生和兩個官員會面。不過,這次會面的氣氛卻跟上次完全兩樣。班達醫生一面舉起手上的電報,不停揮動,一面說:「約翰松先生,你給我發這樣的電報究竟是什麼意思!」弟兄心平氣和地向總理解釋見證人的中立立場,同時重申他們會服從馬拉維的律法。可是總理和兩位同僚卻認為耶和華見證人故意挑起紛爭,激怒攻擊他們的人。這次會面的結果令人失望。官方把國內的混亂情況歸咎於耶和華見證人。他們甚至恐嚇約翰松弟兄,聲言要把他立即驅逐出境。然而,看來最令班達醫生生氣的,是兩名官員的顢頇無能;他們無法提出充分證據,證明耶和華見證人挑起爭端。
值得注意的是,在姆瓦尚德弟兄被殺後的一次聆訊中,代理法官埃梅祖盧說,他找不到證據,證明政府聲稱耶和華見證人挑激攻擊者一事有什麼根據。法官說:「我找不到任何挑激別人的證據。誠然,耶和華見證人決心傳揚自己的信仰,力圖使人成為信徒;但他們也敏於履行自己的公民責任;政府要求他們做的事,他們都一一遵從。……惟一的例外是,他們不肯加入任何政黨。」
選民登記的緊張慢慢平息下來,總理向國民呼籲,要維持國家的和平與安寧。他說:「不要為難那些歐洲人、警察、印度人,甚至耶和華見證人。原諒他們好了!」1964年7月,尼亞薩蘭在異常興奮的氣氛下成為獨立的共和國,並易名為馬拉維。迫害終於停止;但暴民已奪去了耶和華手下八個僕人的性命。
-
-
馬拉維1999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
情況急轉直下
基思·伊頓和妻子安妮上了一個簡短的語言課程之後,就被派從事區務工作。起初,他們很高興獲得肯尼恩·欽巴扎一家的仁愛協助。年紀輕輕的馬伊巴每逢跟伊頓弟兄一起傳道,他總愛為伊頓弟兄拿見證袋。
1967年4月,帕隆貝區的坦博村舉行環務大會,伊頓弟兄負責主持這個大會。他從電台聽到一個令人不安的廣播。班達醫生指控耶和華見證人蓄意挑激黨官員和青年運動分子(稱為馬拉維青年先鋒隊和馬拉維青年團)。電台廣播還聲言見證人不但自己拒絕購買黨員證,還游說別人同樣行。
像在1964年一樣,政府再次大力推行黨員證。雖然購買黨員證是自願的,但在黨官員看來,拒絕購買黨員證就等於藐視政府。後來有人說,購買黨員證是「國民對[班達醫生]建設馬拉維的功勞表示感激的方法」。耶和華見證人在這個問題上的堅定立場觸怒了黨官員,於是他們再向弟兄施加壓力,務要迫使他們妥協。分社再次接獲弟兄姊妹被騷擾、毆打的報告。
有一次,政黨官員請馬爾科姆·維戈探訪瓊貝會眾的一個弟兄。這個弟兄由於拒絕購買黨員證而被捕入獄。維戈弟兄進入會客室之前先作了一個默禱。顯然,起初這些官員希望維戈弟兄會對他們說,守望台社清楚告訴屬下成員,購買黨員證是不對的。可是,維戈弟兄卻強調,社方並沒有指定每個人應該怎樣做,相反,人人都要在這個問題上自行作出決定。政黨官員對這個回答感到不滿,於是想找維戈弟兄的把柄。他們像發連珠炮似的向維戈弟兄提出許多刁難的問題;維戈弟兄還沒有回答完一個問題,另一個官員已提出第二個問題了。他們盤問維戈弟兄兩小時之後,終於把被捕的弟兄釋放。他始終沒有購買黨員證。
工作受禁制!
1967年9月,馬拉維大會黨舉行年會,使情勢進一步惡化。年會通過一項決議,說「[我們]堅決宣布耶和華見證人教派在本國為非法團體。」理由是什麼?決議繼續說:「這個組織危害國家的穩定、和平與安寧,這種穩定是國家順利運作所不可少的。」然後,總理在黨大會的閉幕講詞中宣告說:「耶和華見證人到處惹起麻煩。由於這緣故,黨大會昨天通過決議,我們應當禁止耶和華見證人在本國活動。我可以肯定告訴你,當局必定會很快就處理這個問題。」
耶和華見證人真的對馬拉維的安定和平構成威脅嗎?絕沒有!一位旁觀者後來把馬拉維的耶和華見證人譽為「模範公民」,他們「一絲不苟地納稅,照顧有病的人,並努力掃除文盲」。不過,政府的確「很快就處理這個問題」。不久,政府頒發了一項行政法令,正式禁止見證人活動,生效日期是1967年10月20日。報章以大字標題宣告:「馬拉維禁止『危險』教派活動」。雖然報章說政府採取這個行動是因為耶和華見證人「對馬拉維政府不利」,顯然真正的理由是他們拒絕購買黨員證。耶和華見證人只是按著自己那基於聖經的信念,決心「以上帝為統治者,服從他而不是服從人」。——使徒行傳5:28,29。
有備無患
禁令實施之前,分社弟兄看出政府會採取某些行動打擊耶和華見證人。雖然當時他們沒有料到政府會全面禁止見證人活動,他們卻採取了若干防備措施。社方在國內不同地區舉行特別聚會,向環務及區務監督提出訓示和鼓勵。此外,社方還就外勤傳道、書刊供應和投遞信件等事項提出實用的指導方針。情況開始惡化時,這些訓示對弟兄姊妹非常有用。
這些建議慢慢傳到各群會眾,所有弟兄姊妹都仔細跟從。他們不再使用社方的各式表格。他們只把會眾的報告寫在白紙上,由信使帶到分社辦事處。聚會時間也按各群會眾的情況而更改。有一群會眾決定在星期日早上5時半,趁村裡其他人還在夢中的時候舉行聚會。至於傳道工作,沒有任何禁令能夠阻止耶和華見證人傳講王國的好消息。情形就好像在使徒的日子一樣,我們的忠心弟兄姊妹所採取的立場是:「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使徒行傳4:20。
禁令頒布前不久,分社辦事處從一個可靠消息來源獲悉,政府憲報 準備公布禁止耶和華見證人活動。弟兄知道這件事之後,迅速把所有重要檔案、文件和設備搬到不同弟兄的家裡。大批書刊也從分社運到全國各地的會眾去。為了保護這些寶貴的靈糧,有一群會眾把兩個大油桶載滿書刊,埋在地裡供日後使用。警方終於在11月來到分社,把社方的物業充公。我們只有那麼少書刊、檔案和設備,看來令他們頗感意外。
驅逐海外傳道員
不出所料,政府下令外國海外傳道員必須離開馬拉維。不過,這些海外傳道員離開之前,都設法盡力鼓勵當地親愛的弟兄姊妹。許多弟兄姊妹的家園被不法之徒摧毀,環務監督芬利·姆維尼里是其中一個受害者。馬爾科姆·維戈探訪這些弟兄姊妹,鼓勵他們。維戈弟兄報導說:「我們抵達時,看見姆維尼里弟兄站在那裡,望著變成焦土的家園。他所表現的精神使我大受激勵,因為當時他的願望不是重建家園,而是立即著手鼓勵環裡其他受害的弟兄姊妹。他並沒有因為個人遭受的損失而變得意志消沉。」
傑克·約翰松前往北部的利隆圭,探望三千名被扣留的弟兄姊妹。他有機會跟許多人交談,鼓勵他們。這些弟兄姊妹仍舊意志高昂。事實上,他離開時反覺得自己受到鼓勵;他說這的確是個強化信心的經歷。後來有個官員告訴約翰松弟兄,禁令導致了令人尷尬的局面。姑且只提及禁令所造成的一個影響,官員指出,目前要是利隆圭的電力供應發生故障,恐怕永遠都難修理好了,因為最好和最可靠的工人通通在監獄裡!
八位外籍的海外傳道員都不是自願離開馬拉維的。他們知道自己並沒有做過什麼錯事。夏普夫婦和約翰松夫婦直接被解到機場,在警察監視下登上飛機。其他兩對夫婦則被帶到布蘭太爾的奇奇里監獄,在那裡過了幾晚,馬爾科姆和基思在一個牢房裡,琳達·路薏絲和安妮在另一個牢房裡。然後,警察把他們解往機場,遣送到毛里求斯去。最後,社方改派維戈夫婦和約翰松夫婦到肯尼亞,伊頓夫婦到羅得西亞。
海外傳道員懷著沉重的心情,離開馬拉維親愛的弟兄姊妹。可是,馬拉維的見證人並非孤立無援。全國有405群會眾,每群會眾都有屬靈的長老、仁愛的監督。(以賽亞書32:2)當地的工作由亞歷斯·馬法班納負責照料。自那時起,津巴布韋(當時叫羅得西亞)開始督導馬拉維的傳道工作。接著幾年,津巴布韋在哈拉雷的分社作出安排,讓馬拉維的環務監督和其他弟兄前往津巴布韋,出席區務大會和特別課程。然後,這些忠心的弟兄把環務、區務大會的節目向國內的各群會眾轉述。
暴行的新浪潮
可是,禁令公布之後,黨官員、馬拉維青年先鋒隊和青年團的成員帶頭發起另一場恐怖的迫害浪潮。雖然有時警方和法庭對見證人表現同情,他們卻無力制止這些暴行,因為在馬拉維耶和華見證人已被列為非法團體。
迫害日趨嚴重,見證人的王國聚會所、住宅、糧倉,以及全國各地耶和華見證人的生意都紛紛被摧毀。在一些地方,攻擊者甚至駕著卡車前來,把見證人的東西搬走。若以金錢來衡量,這些東西也許沒有多大價值,但對我們在馬拉維的弟兄姊妹來說,這是他們擁有的一切 資產了。
此外,馬拉維各地都報導見證人被人毆打。我們親愛的姊妹受到尤其痛苦的迫害。許多基督徒女子被人強姦、殘害、毒打。喪心病狂的攻擊者任何人都不放過。年老的、年輕的,甚至懷孕的女子,也無法逃過這些殘酷待遇,結果有些姊妹流產。成千上萬的人再次要逃離家園。許多人在灌木叢暫時棲身,其他人則逃到鄰近的莫桑比克,在該地暫時避難。到1967年11月,這場對耶和華見證人發動的殘害浪潮至少再奪去五個人的性命。
對禁令的反應
甚至最殘酷的毒打也無法阻嚇耶和華見證人。極少見證人妥協。薩姆森·庫姆尼瓦的住宅和所有傢具都被毀去,全部衣服被人撕碎,但他的信心卻絲毫沒有受損。他滿懷信心地說:「我清楚知道 自己不是孤軍作戰,因為耶和華保護了我。」撒但曾譏誚說:「人……情願捨去一切所有的,保全性命。」這些忠心男女的堅強信心無疑回答了撒但的這個譏誚,為耶和華大大增光。——約伯記2:4。
這場迫害甚至使馬拉維一些心地忠實的人醒覺過來。這種發展跟耶穌基督的預言完全吻合。耶穌警告門徒他們會遭受迫害,甚至被人拉到統治者面前,但最後他說了以下這句富於鼓勵的話:「這就讓你們有機會作見證。」——路加福音21:12,13。
有一段時間,一名不信的丈夫極力反對見證人妻子的活動。但這場迫害使他清楚看出事情的真相。禁令下了不到兩個星期,一天早上一群暴民來到他家裡;他們知道這個人不是見證人,於是喊著要找他的妻子。起初他不肯開門,但暴民恐嚇要把他們連人帶屋付之一炬。他迫於無奈,只好讓他們進來。他們很快把他鎖住,命令他購買黨員證。那時,他開始意識到妻子所信的,的確是純真的宗教。他拒絕在當天就購買黨員證。結果他和妻子都被人痛打一頓。但這件事發生之後,他立即開始研讀聖經。次年,他獻身給耶和華,跟妻子一起成為耶和華的僕人。
不論在馬拉維本土還是在國外,人們都對這些發生在無辜基督徒身上的事表示關注。有些人說:「現在連上帝的子民也不准在我們的國家工作,我們知道世界末日一定近了!」1968年2月《守望台》和《儆醒!》 雜誌(英語版,其中一篇刊於漢語版《守望台》1968年8月15日刊)刊出文章報導馬拉維的情況,這些文章在全世界掀起了強烈的回應。數以千計的信件排山倒海似的寄到馬拉維。許多公眾人士義憤填膺,敦促馬拉維政府立即採取行動制止這些暴行。有些郵局要增派人手才能處理大批突然湧至的信件。這件事引起了國際間持續的強烈反應,最後總理不得不下令停止這場迫害。稍後,班達醫生甚至宣稱,沒有人會被迫購買黨員證。他說:「我要人民甘心樂意,自動自覺地更換黨員證,而不是被迫的。」於是,又一個迫害浪潮開始逐漸平息。我們的弟兄有機會重返家園,繼續執行宣揚王國的重大工作。可是,既然禁令還沒有解除,弟兄們改用較不引人注目的方法去執行他們的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