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婚姻經得起急風暴雨嗎?
    警醒!2006年 | 7月
    • 婚姻經得起急風暴雨嗎?

      上帝使他們同負一軛,人就不可分開。——馬太福音19:6

      近年來,超級颶風襲擊全球很多地區,造成廣泛破壞,無數建築物的結構受到嚴峻的考驗。一些看似堅實穩固的房子,竟被暴風「連根拔起」,完全摧毀。

      現今,有另一場風暴刮起,給歷史悠久的婚姻制度帶來很大的衝擊。研究家庭史的學者絲特凡妮·孔茨說:「不論是禍是福,婚姻對個人也好,對社會也好,已不再佔重要地位了。」

      你看出這種趨勢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嗎?你是否覺得婚姻已失去在社會上的重要地位?如果情形果真如此,為什麼會這樣呢?人有希望享有或維持美滿的婚姻嗎?首先,讓我們看看婚姻制度為何岌岌可危。

      婚姻制度四面受襲

      打從人類歷史開始的時候,婚姻的基礎已受到破壞。當時,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顯出不良的特質和態度,種下了禍根,導致今天婚姻制度出現危機。亞當和夏娃為滿足一己私慾而犯了罪,於是「罪……進了世間」。(羅馬書5:12)聖經的歷史記載表明,他們犯罪之後不久,人「終日心裡所想的,都是惡事」。(創世記6:5)

      時至今日,世人的道德仍然十分墮落。破壞婚姻關係的一個不良心態是:為求滿足一己私慾而不顧一切。在崇尚新道德的現代社會裡,締結婚姻似乎已經過時,沒有實用價值。此外,各國政府也放寬律法,讓人更容易離婚。這樣一來,人不再像以往那樣,覺得婚姻破裂是什麼羞恥的事。

      性急的人凡事都要即時看到結果,立刻滿足慾望,對離婚的後果不是考慮不周,就是乾脆置之腦後。他們想立即解除束縛,重獲自由,再過獨身的生活,於是認為離婚會使他們活得開心。

      另外一些人飽受婚姻問題困擾,就向治療師和婚姻顧問求助,或者求教於這類權威撰寫的書籍。很遺憾,事實表明,某些現代婚姻「專家」的勸告,不但沒有鞏固婚姻,反而助長離婚。《婚姻的好處》(英語)一書指出:「人們一般渴望過著美滿的婚姻生活,可是這種理想現時受到沒完沒了的攻擊,也許這是人類有史以來婚姻制度首次受到這樣的攻擊。但令人驚訝的是,這種攻擊頗有成效,而且來自所謂的專家。他們有時候按個人見解,狠批婚姻制度,認為夫妻海誓山盟,廝守終生,既不切實際,又諸多約束。」

      觀念轉變

      人們對婚姻關係、結婚的動機也改變了看法。你很可能留意到,人們所重視的不再是夫妻忠貞不渝、相互扶持,而是滿足個人的慾望,甚至傷害配偶也在所不惜。英語《婚姻與家庭》雜誌說,這種利己型的婚姻觀念「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並於70年代越來越流行」。按照傳統觀念,結婚的理由包括尋找愛情,享有親密關係,培養共同興趣,忠於配偶和生兒育女,如今這些理由不那麼吸引人了。

      在很多地方,社會出現了新的意識形態,加速改變了人對婚姻的看法。首先,在很多國家,「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角色發生了變化。隨著婦女進入職場,夫妻雙雙在外工作的家庭數目有了明顯的增長。第二,非婚生子越來越為人接納,於是單親家庭的數目日增。第三,選擇同居而不結婚的人越來越多。(請參閱附欄「缺少了婚姻給人的安全感」。)第四,同性婚姻以及使其合法化的運動得到了廣泛的認可。這些流行風尚有沒有影響你對婚姻的看法呢?

      離婚率激增

      讓我們看看幾個國家的情況,想想離婚如此普遍,會怎樣侵蝕婚姻制度。美國最近一份報告指出,「1970至1996年間,美國離異夫妻的數目增長了四倍」。大致說來,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個的婚姻經不起急風暴雨,結果以離婚收場。當破壞婚姻的急風暴雨襲來,哪些人的婚姻最容易失敗呢?數據顯示,大約百分之60的婚姻破裂發生於結婚的頭十年內。

      其他國家的離婚率也直線上升。2004年,英國的英格蘭和威爾士的離婚總數高達15萬3490樁。在澳大利亞,約有百分之40的婚姻以離婚收場。2002至2003年間,韓國有16萬7100對夫妻離異,一年之內就增加了2萬1800樁。日本的離婚率直逼歐洲,每4樁婚姻中就有1樁失敗。日本紅十字會大學一位家庭專家評論:「過去,只有最不愉快的婚姻才會以離婚收場。如今可不同了,人只是因為要改變生活方式就選擇離婚。」

      在許多國家,存在已久的宗教組織和社會傳統發揮影響,有助於穩定婚姻關係。然而,隨著人越來越認同離婚,宗教和傳統已無法扭轉這種情況了。例如,羅馬天主教會一向認為婚姻是神聖的結合。可是到了1983年,教會放鬆了限制,不再堅持夫妻要廝守終生,天主教徒因而較易取得離婚。自那時起,越來越多的人解除婚約。

      顯然,維繫婚姻的紐帶已日漸鬆脫。不過,離婚的理由不是全都顯而易見的。事實上,婚姻失敗的個案增加,除了歸咎於社會架構崩潰外,還有一個隱藏的主要原因,可惜知道這個原因的人不多。

      幕後黑手

      聖經告訴我們,魔鬼撒但是自私自利的化身,世界在他隱形的操控下,日益腐化墮落。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撒但已經從天上被逐,來到地球附近,滿懷怨憤,怒氣沖沖,一心要製造禍患。他攻擊的其中一個目標就是要破壞上帝所立的婚姻安排,好發泄他惡毒的怨憤。(啟示錄12:9,12)

      耶穌曾提到撒但從天上被逐後的情形,說:「因為不法的事增加,大多數人的愛都會冷淡下來。」(馬太福音24:12)類似地,使徒保羅寫道:「那時候,人必專愛自己,貪愛錢財,自負,高傲,褻瀆,忤逆父母,忘恩負義,不忠貞,沒有親情,不願意達成協議,毀謗人,漫無自制,兇悍,不愛良善,出賣別人,剛愎自用,驕傲自大,愛享樂不愛上帝」。(提摩太後書3:2-4)無可否認,經文描述的人性弱點一向都在世上存在,但是現今許多人不得不承認,這些不良特性已滲透到整個社會。

      婚姻制度飽受衝擊,我們怎樣才能鞏固自己的婚姻?怎樣才能享有幸福的家庭?怎樣才能跟配偶永結同心?下一篇文章會解答這些問題。

      [第5頁的精選語句]

      「我們生活的社會,人們習慣把用不上的東西隨手丟棄,故此人際關係不受重視也是意料中事。」——家庭法律專家桑德拉·戴維斯

      [第4頁的附欄或圖片]

      「缺少了婚姻給人的安全感」

      許多男女未婚同居,但是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的一份報告指出,這種結合「缺少了婚姻給人的安全感」。一些情侶婚前就住在一起,想看看兩人是否合適。可是,試婚能減低錯配鴛鴦的機會嗎?能改善日後的婚姻關係嗎?根據《婚姻與家庭》雜誌的報導,證據顯示結果恰恰相反。雜誌說:「婚前曾同居的人對婚姻更不滿意……難題更多……婚姻破裂的風險更高。」

      [第5頁的附欄或圖片]

      長壽導致離婚

      今天,人的壽命都長了。這本是一件可喜的事,卻竟然給婚姻帶來壓力。過去很多婚姻因配偶死亡而結束,如今很多婚姻卻因夫妻反目而終止。請看看日本的例子,一些結婚多年的婦女患了一種古怪的疾病。根據《華盛頓郵報》,專家將這種病命名為「退休丈夫綜合症」。一個結婚已經40年的妻子憶述丈夫退休在家時,她想:「現在是跟他分手的時候了,以往他下班回家要侍候他已經夠受的了,現在他從早到晚呆在家裡,叫人怎樣受得了!」

  • 怎樣享有美滿的婚姻
    警醒!2006年 | 7月
    • 怎樣享有美滿的婚姻

      人要與妻子廝守,二人成為一體。——創世記2:24

      耶和華上帝創立了婚姻制度,讓一男一女共同生活,長相廝守。創世記2:18,22-24說:「耶和華上帝說:『人獨自生活不好。我要為他造個相配的助手。』耶和華上帝用那個人身上取來的肋骨造了一個女人,把她帶到人面前。那個人說:『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終於出現了。她要叫做「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所以人要離開父母,從此與妻子廝守,二人成為一體。」

      恆久美滿的婚姻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很多夫妻結婚五六十年了,仍然恩恩愛愛地生活在一起。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就是竭力鞏固婚姻,無私地關注配偶,「想得[配偶]的喜悅」。(哥林多前書7:33,34)這顯然不是一朝一夕的成果,但是,如果你甘願付出時間精力,你也能夠享有美滿的婚姻,與配偶白頭偕老。

      跟從聖經的勸告

      一個信譽良好的建築承辦商不會貿然動工建造,他必定首先仔細研究工程的藍圖。同樣,要享有美滿幸福的婚姻,我們也須看看上帝的話語怎樣說。聖經好像一幅「建築藍圖」,助人建造甜蜜的家。使徒保羅寫道:「聖經全都是上帝用聖靈啟示的,對於……糾正……盡都有益」。(提摩太後書3:16)

      夫妻雙方可以從耶穌對待門徒的方式學到很多相處之道。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耶穌和那些跟他在天上作王的門徒關係十分密切,聖經把他們之間的關係比作丈夫和妻子。(哥林多後書11:2)耶穌對門徒不離不棄,甚至在最艱難的時刻,他仍然「愛他們到底」。(約翰福音13:1)耶穌是一個富有同情心的領袖,總是顧及門徒的能力限度,體恤他們的軟弱,從來不對他們有過高的要求。(約翰福音16:12)

      耶穌總是溫溫和和,即使他的密友做了令他失望的事,他都沒有嚴厲地斥責他們,反而效法天父的謙卑和慈愛,幫助他們調整思想。(馬太福音11:28-30;馬可福音14:34-38;約翰福音13:5-17)只要你留意耶穌對門徒怎樣溫柔體貼,門徒又是怎樣以愛回報,你就能從中學到建立美滿婚姻的訣竅了。(彼得前書2:21)

      打好根基

      婚姻難免遇上暴風般的考驗,不過通過這些考驗,就可以看出你跟配偶的關係有多牢固。美滿的婚姻建基於互愛互敬,彼此忠貞不二。耶穌強調忠貞的重要性:「上帝使他們同負一軛,人就不可分開。」(馬太福音19:6)夫妻曾起誓要永遠忠於對方,所以經文指的「人」也包括他們在內。

      今天,人們往往為了一己方便就捨棄了對別人的忠誠。因此,有些人可能覺得對配偶從一而終,既耗費心機,又代價高昂,實在是個沉重的擔子。

      有什麼建議能幫助夫妻信守婚誓呢?使徒保羅寫道:「丈夫應該愛妻子,好像愛自己的身體。」(以弗所書5:28,29)由此可見,夫妻二人「結合」意味著要關心配偶的福利,就像關心自己的福利一樣。已婚的人需要調整思想,不再單單考慮「我」,而要考慮「我們」;不再考慮「我的」,而要考慮「我們的」。

      夫妻倆風雨同舟,共度患難,會令雙方處事更有智慧,生活更美滿幸福。箴言3:13說得一點不錯:「人找著智慧……就有福了。」

      使用防火材料

      要想房子屹立不移,就要用堅實的材料好好建造。同樣,婚姻也需要「耐久的材料」來建造,這樣,即使有猛烈的考驗來到,也無法破壞你對配偶的忠誠。要努力培養像金子一樣寶貴的美德,例如敬虔的智慧、慷慨大方、明辨是非的能力、敬畏上帝之心、和藹可親、無偽的信心,並珍視上帝的律法。

      要建造幸福美滿的婚姻,靠的不是物質資財或者世俗成就,而是人有怎樣的思想態度。上帝話語的真理就幫助人培養這種正確的思想態度。聖經說,「各人要時刻留意怎樣……建造」,這個勸勉對建造婚姻也很適用。(哥林多前書3:10)

      應付問題

      房子要保存得久,經常的維修是不可少的。如果丈夫和妻子彼此扶持,互敬互愛,向共同的目標邁進,他們就能結成牢不可破的關係。夫妻倆不會變得自私,也不會輕易動怒。

      怨恨和惱怒是婚姻的致命傷,能扼殺夫妻間的感情。使徒保羅勸勉男子,說:「你們做丈夫的,要愛妻子,不要發怒苦待 她們。」(歌羅西書3:19)這條原則對妻子也適用。如果配偶雙方都努力表現體貼、仁慈、諒解,他們就會得到幸福和滿足。當難題出現時,大發脾氣、彼此謾罵都無濟於事,反而會令爭端一發不可收拾。保羅敦促我們:「你們要以仁慈相待,存慈憐的心,彼此甘心寬恕」。(以弗所書4:32)

      一些消極的思想能叫人煩悶苦惱,例如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或認為配偶不欣賞自己,又或者被配偶激怒而心中不快,那該怎麼辦呢?要心平氣和地把你的感覺原原本本地告訴配偶。至於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何不用愛心來遮蓋呢?(彼得前書4:8)

      一個結了婚35年的丈夫,曾在婚姻中經歷過大大小小的困難。他指出,不管你對配偶有多惱怒,「千萬不要停止溝通」,他還交流他的一個心得,「千萬不要停止以愛相待」。

      美滿婚姻有望建成!

      要享有美滿幸福的婚姻,不是一蹴而就的。不過,只要配偶雙方齊心一意,努力在婚姻中實行上帝的教誨,就能融洽相處,琴瑟和諧。因此,務要留意自己的家庭是否環繞屬靈的事;並要信守婚誓,對配偶忠貞不二。能享有溫馨甜蜜的婚姻,夫妻倆的功勞自然不少,但最大的功勞無疑屬於創立婚姻的耶和華上帝。要記住耶穌所說的話:「上帝 使他們同負一軛,人就不可分開」。(馬太福音19:6)

      婚姻良助

      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的《家庭幸福的祕訣》一書,提供許多實用的建議,幫助人享有美滿幸福的婚姻。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已婚夫婦都同意,書中根據聖經提出的忠告幫助他們改善了夫妻關係。(請看本刊32頁。)

      [第9頁的附欄]

      美滿婚姻的建築材料

      ◼ 夫妻倆經常一起研讀聖經,向上帝禱告,求他幫助解決難題。(箴言3:5,6;腓立比書4:6,7;提摩太後書3:16,17)

      ◼ 惟獨跟自己的配偶交歡。(箴言5:15-21;希伯來書13:4)

      ◼ 提出難題或異議時,要開誠布公、和和氣氣。(箴言15:22;20:5;25:11)

      ◼ 說話要仁慈體貼,避免大發雷霆、絮絮不休、吹毛求疵。(箴言15:1;20:3;21:9;31:26,28;以弗所書4:31,32)

      ◼ 即使配偶看來沒有履行責任,你都盡力實踐聖經的教誨。(羅馬書14:12;彼得前書3:1,2)

      ◼ 努力培養聖經提到的各種屬靈美德。(加拉太書5:22,23;歌羅西書3:12-14;彼得前書3:3-6)

      [第7頁的圖片]

      聖經像一幅建築藍圖,助人建造甜蜜的家

      [第7頁的圖片]

      美滿的婚姻建基於互愛互敬彼此忠貞不二

      [第8頁的圖片]

      培養屬靈美德有助應付逆境

      [第8頁的圖片]

      婚姻關係要歷久常新有賴於夫妻倆共同的努力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