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我看見主了!」
    信心的榜樣
    • 「我好把他帶回去」

      耶穌的遺體已經被放入墓穴。安息日一過,馬利亞和一些婦女就去買了香料,準備用來抹耶穌的遺體。(馬可福音16:1,2;路加福音23:54-56)她們天沒亮就起床,朝墓穴走去。也許她們在路上會想:要怎麼把墓穴門口那塊沉重的大石頭挪開呢?(馬太福音28:1;馬可福音16:1-3)她們沒有因此退縮,而是懷著堅強的信心做自己能做的,把剩下的交給耶和華。

      馬利亞可能走在最前頭。她到了墓穴前,突然停住了,一臉驚訝——墓穴門口的石頭被移走了,裡面的遺體不見了!馬利亞立刻跑去見彼得和約翰。她說話的時候可能上氣不接下氣:「有人把主從墓穴裡移走了,我們不知道他們把主放在哪裡。」彼得和約翰聽到後就衝向墳墓,發現屍體果然不見了,他們只好各自回家去了。a(約翰福音20:1-10)

      馬利亞回到墓穴後,一個人在那裡徘徊。清晨,墳墓四周靜悄悄的,馬利亞望著空蕩蕩的墓穴,忍不住哭了起來。她在墓穴門口停住腳步,向裡面張望,還是不能相信主已經不在了。這時馬利亞嚇了一跳,竟然有兩個身穿白衣的天使坐在墓穴裡!他們對馬利亞說:「你為什麼哭呢?」馬利亞愣了一下,把她對使徒們說的話又重複了一遍:「有人把我的主移走了,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哪裡。」(約翰福音20:11-13)

      馬利亞一轉身,看到一個陌生的男人站在那裡,她以為他是那裡的園丁。那個男人輕聲說:「婦人,你為什麼哭呢?你找誰呢?」馬利亞回答:「先生,如果是你把他移走的,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哪裡,我好把他帶回去。」(約翰福音20:14,15)想想看,馬利亞區區一個弱女子怎麼能搬得動一個大男人的遺體呢?但這不是馬利亞擔心的事,她只想盡一切可能做點什麼。

      末大拉人馬利亞在耶穌墓穴的入口,一個男人站在她身後。

      「我好把他帶回去」

      我們感到痛苦不堪,被難題壓得喘不過氣時,不要把目光專注在困難上,因為這樣只會讓我們感到害怕,越來越沒有力氣。要向末大拉人馬利亞學習,盡力做自己能做的,把剩下的交託給上帝,我們就可能發現自己所做的比想像的更多。(哥林多後書12:10;腓立比書4:13)更重要的是,我們這樣做能讓耶和華高興。馬利亞的確讓耶和華感到高興,耶和華也用意想不到的方式獎賞了她。

      「我看見主了!」

      站在馬利亞面前的人並不是什麼園丁,他曾經是一個木匠,後來是一位老師,他就是馬利亞親愛的主。不過馬利亞沒有認出他來,轉身要走。馬利亞很難想像事情的真相:耶穌已經復活成為大能的靈體了。耶穌此刻已化成人形,但樣貌與犧牲前不同,而且有好幾次就連很熟悉他的門徒也沒有認出他來。(路加福音24:13-16;約翰福音21:4)

      耶穌怎樣讓馬利亞認出他呢?他用馬利亞熟悉的那種方式叫了她一聲:「馬利亞!」馬利亞認出了她親愛的老師,她立刻轉過身,用希伯來語喊道:「拉波尼!」這是她對耶穌一貫的稱呼,意思是「老師」。馬利亞的喜樂難以言表,她拉住耶穌不想讓他離開。(約翰福音20:16)

      耶穌知道馬利亞的想法,就對她說:「別拉住我了。我升上去見父親的時候還沒有到呢!」耶穌說這句話的語氣肯定非常溫和,臉上帶著微笑,也許還輕輕地推開她的手。現在還不是耶穌去見天父的時候,他在地上還有事情要做,他希望馬利亞幫助他。耶穌對馬利亞說:「你去找我的弟兄,對他們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親,也是你們的父親,見我的上帝,也是你們的上帝。』」(約翰福音20:17)馬利亞肯定聚精會神地聽著耶穌給她的吩咐。

      馬利亞受到耶穌的重託去傳達主已經復活的好消息,這是多大的榮幸啊!而且馬利亞還是耶穌復活後最先見到他的人之一。想像一下,馬利亞興奮地、迫不及待地去見耶穌的門徒,她氣喘吁吁地說:「我看見主了!」當時的場景肯定讓馬利亞和在場的人難以忘懷。馬利亞滔滔不絕地把耶穌告訴她的所有事都講了出來。(約翰福音20:18)馬利亞說的話印證了其他去過墓穴的婦女對使徒們說的話,而且還補充了一些細節。(路加福音24:1-3,10)

      使徒們聚集的時候,末大拉人馬利亞衝進來,興奮地對他們說:「我看見主了!」

      「我看見主了!」

  • 「我看見主了!」
    信心的榜樣
    • a 天使告訴那些婦女基督已經復活的時候,馬利亞顯然不在場。因為如果她在場,她肯定會告訴彼得和約翰,自己見到了天使,也會告訴他們遺體為什麼不見了。(馬太福音28:2-4;馬可福音16:1-8)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