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能戰勝疾病嗎?警醒!2007年 | 1月
-
-
困阻重重
人類對生態環境的行為,可能會減慢消除疾病的進程。舉個例,科學家相信人對生態系統所造成的破壞,會引發一些新的、可怕的疾病。在《新聞週刊》(英語)的一篇專訪裡,野生動物基金會的會長瑪麗·珀爾指出:「從20世紀70年代中以來,有超過30種新疾病湧現,其中包括愛滋病、伊波拉病、萊姆病、非典型肺炎等。當中大部分相信是由野生動物傳染給人的。」
除此之外,人比以往也少吃了新鮮水果和菜蔬,多吃了糖、鹽和飽和脂肪,再加上少運動和養成了一些損害健康的不良習慣,結果便有許多人患上心血管病。此外,吸煙的人也有增無減,導致全球每年因吸煙而死亡或出現嚴重健康問題的人,多達數百萬。另一方面,每年在交通意外中死亡或嚴重受傷的人,數目也達二千多萬。戰爭和其他形式的暴力事件,也導致無數人死亡或終生殘障。還有的是,因酗酒或濫用藥物而令健康受損的人,數以百萬計。
事實就是:無論疾病的成因是什麼,無論醫學科技多麼昌明,有些病依然令許多人受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每一天,全球有超過1億5000萬人受抑鬱病所折磨,2500萬人受精神分裂症之苦,3800萬人被癲癇症折騰」。此外,感染愛滋病、腹瀉、瘧疾、麻疹、肺炎、結核病的人,每年也達數百萬,而死於這些疾病的兒童和青少年,也不計其數。
在消除疾病的道路上,除了上述的障礙,還有其他的欄柵需要跨越。貧窮和政府管治失當是兩大不利因素。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無數人因傳染病而賠上性命,要不是由於政府無能和資金不足,這些人就無須枉死。
-
-
科學能戰勝疾病嗎?警醒!2007年 | 1月
-
-
[第8,9頁的附欄]
六大頑疾
醫學知識日益增長,醫療技術也不斷發展,一日千里。可是,傳染病卻一場接一場的席捲全球。下面談談幾種難以治癒的疾病。
愛滋病
過去,6000萬人感染了愛滋病毒,其中約2000萬人已病發死亡。2005年,全球有500萬宗新病例,因愛滋病引發的疾病而死亡的人多達300萬,患者包括50多萬個兒童。大部分愛滋病患者都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
腹瀉
每年約有40億宗腹瀉。有人說,腹瀉是窮人的主要殺手。病患者受細菌感染,主要是因為水源、食物受到污染,沒有注意個人衛生。每年,腹瀉的死亡人數高達200多萬。
瘧疾
每年約有3億人患上瘧疾。一年間,就有100萬瘧疾患者去世,其中許多都是兒童。在非洲,每30秒就有一個兒童死於這種病。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科學還沒發明什麼靈丹妙藥,能夠制伏瘧疾。許多科學家認為,這樣的靈丹妙藥永難出現」。
麻疹
2003年,有50多萬人死於麻疹。這種高度傳染的疾病,是兒童的主要殺手之一。每年有3000萬人患上這個病。諷刺的是,一種特效而低廉的疫苗卻早已在40年前研製出來。
肺炎
世界衛生組織說,死於肺炎的兒童比死於其他傳染病為多。每年約有200萬五歲以下的兒童死於肺炎,他們大多住在非洲和東南亞。在全球很多地方,由於醫療設施不足,患者未能及時得到醫治,以致喪命。
結核病
2003年,結核病奪去了超過170萬人的性命。衛生官員關注的一個急切問題,就是研製抗結核病的藥物。一些病人對所有結核病藥物都呈現抗藥反應,他們往往缺乏適當的醫療督導,也可能沒有遵囑完成整個療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