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困擾——當基督徒受其所苦時守望台1989年 | 1月15日
-
-
「需要醫生治療」的人
可是,嚴重的精神困擾若持續不斷,我們就最好記住耶穌所說的話:「健康的人不需要醫生,有病的人才需要。」(馬太福音9:12,《新譯》)許多精神受到困擾的人不願求醫。這樣,長老和家人也許需要鼓勵有病的弟兄尋求醫藥治療,例如由一位受信任的醫生替病人作徹底檢查。馬丁(Maurice J. Martin)教授說:「有各式各樣種類繁多的身體疾病看來好像是精神錯亂。」即使病人真的患上精神病,也時常有奏效的治療方法。
一位長老的妻子談及她那心理失常的丈夫如何「變成害怕與弟兄一起,也不願參加聚會。……他只求一死了之!」可是,這位弟兄接受了專業的醫藥治療之後,他的妻子能夠報導說:「他不再極度抑鬱了,也不再規避聚會。今天早上,他還作了個公眾演講!」
誠然,並非所有情況都能夠這麼容易便解決了。科學剛剛才開始揭露精神病之謎。要獲得適當的診斷和治療可能是一項悠長而複雜的過程——但這樣行時常是值得的。
-
-
精神困擾——當基督徒受其所苦時守望台1989年 | 1月15日
-
-
c 病人若發覺難於向醫生或治療學家解釋他根據聖經而採取的立場,也許某個成熟的基督徒可以幫助他。
-
-
精神困擾——當基督徒受其所苦時守望台1989年 | 1月15日
-
-
精神病的藥物治療
今日,醫生採用許多不同的藥物去治療精神失常。在醫生督導下服用若干這樣的藥物曾使病情嚴重的基督徒恢復正常的功能。可是,有些出於好意的弟兄卻規勸病人不要服用醫生所開的藥物,恐怕這會造成損害或使人上癮。當然,任何種類的藥物療法都可能帶有若干冒險成分;是故,『聰明人會步步謹慎』而考慮到長遠的後果。——箴言14:15。
令人感興趣的是,許多精神病藥物並不使人發生幻覺、具有鎮靜作用或使人上癮。它們僅是糾正腦部化學作用的失調而已。例如,抗精神病藥物可以有助於抑制精神分裂症時常產生的各種怪異徵候。鋰則有助於減輕抑鬱以及平衡躁狂抑鬱症的情緒升降。
誠然,強力的藥物有時被用來使病人鎮靜下來或抑制病人的自殺傾向。即使如此,弟兄若按照醫生的規定服用藥物,不是為了尋求快感而是為了使身體操作正常,我們可以將這種情形視為有如糖尿病病人服用胰島素一般。
要謹記的是,精神病藥物時常作用緩慢,而且可能產生不良的副作用。此外,醫生為了尋找有效的藥物和/或適當的服量以求產生最少的副作用,有時難免會有若干程度的試驗和差錯。病人時常會因此感到灰心。所以家人及其他的人應當盡力支持接受治療的病人,鼓勵他安心忍耐,與具備資格的醫務人員通力合作。病人若對某種藥物產生疑問又如何?若有難題發生,或某種療法看來無效,那又如何?諸如此類的難題應當跟病人的醫生商討。b若有需要,可徵求另一位醫生的意見。
傾談療法
此外,在有些事例上,也可以考慮讓病人向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傾吐一下。在這方面,也許病人所熟悉和信任的家庭醫生可以有所幫助。可是,接受精神病醫生或心理學家的治療又如何?這是個必須小心衡量的個人決定。治療學家所採用的療法各有不同。例如,其中有些仍然採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心理]分析學治療法,但現在許多心理衛生界人士都對這種療法的效能表示懷疑。
令人更感關注的是,有些好意的醫生竟向病人提出與聖經教訓背道而馳的勸告。有些治療學家不明白基督教的原則——甚至視之為「愚拙」——於是遂妄下結論,認為跟從聖經的嚴格道德標準便是引起難題的原因!——哥林多前書2:14。
在另一方面,有些醫生,包括心理學家和精神病醫生在內,則向人提供傾談療法。這種方法其實並非心理分析,而是一種幫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明白服藥的需要及消除實際難題的方法。基督徒可能發現這樣的療法頗有幫助;但在接受治療之前,他必須獲悉以下各事的實情:療法會涉及些什麼事?醫生會提出怎樣的勸告?醫生是否明白及尊重耶和華見證人的信仰?c病人若同意採用傾談療法,就要「試驗」醫生所說的話,而非所有話都篤信不疑。——約伯記12:11,12。
因此,以大多數而言,我們可以將精神困擾視為醫藥上的難題——而非靈性上的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