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們的父親慈悲為懷」守望台2007年 | 9月15日
-
-
「你們的父親慈悲為懷」
你們總要慈悲為懷,像你們的父親慈悲為懷一樣。——路加福音6:36
1,2.耶穌對抄經士、法利賽派和門徒所說的什麼話,表明慈悲是個可貴的特質?
上帝通過摩西賜給以色列人的律法,大約有600個規條。以色列人固然要遵守這套律法,但待人慈悲也是不可少的。請想想耶穌對法利賽派的人所說的話。法利賽派的人待人並不慈悲。耶穌兩次譴責他們,指出上帝曾說:「我要的是慈悲,不是祭牲。」(馬太福音9:10-13;12:1-7;何西阿書6:6)耶穌快要完成地上的神聖職務時,也說:「抄經士和法利賽派啊,你們這些虛偽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把薄荷、蒔蘿、大茴香,交納十分之一,律法上更重大的事,就是公正、慈悲、忠信,反而漠視了。」(馬太福音23:23)
2 毫無疑問,耶穌認為慈悲這個特質十分重要。他對門徒說:「你們總要慈悲為懷,像你們的父親慈悲為懷一樣。」(路加福音6:36)我們要效法上帝,像他那樣慈悲為懷,就要認識慈悲的真正含義才行。(以弗所書5:1)此外,如果我們明白待人慈悲的益處,就會更努力在生活上表現慈悲這種特質。
向身處困境的人表現慈悲
3.關於慈悲的真正含義,為什麼我們應該向耶和華學習?
3 詩篇的一位執筆者說:「耶和華有恩典有慈悲,不輕易發怒,大有忠貞之愛。耶和華善待眾生,他的慈悲臨到他所造的一切。」(詩篇145:8,9)耶和華是「慈悲的父親,也是賜一切安慰的上帝」。(哥林多後書1:3)慈悲是通過憐恤別人而表現出來的。慈悲是上帝品格的顯要部分。上帝樹立的榜樣以及他給我們的指導,都能幫助我們明白慈悲的真正含義。
4.關於慈悲,我們從以賽亞書49:15學到什麼?
4 以賽亞書49:15記述了耶和華的話:「難道婦人能忘記她哺育的小兒,不憐愛她親生的孩子嗎?」在希伯來語,有些跟經文中譯成「憐愛」的詞密切相關的用語,跟上文提到詩篇145:8,9所說的慈悲也有關係。推動耶和華表現慈悲的深摯情感,就像哺育小兒的母親對寶寶所懷的溫情一樣。母親看到小寶貝餓了或有別的需要,憐愛之心油然而生,就自然而然地照顧自己的寶寶。耶和華向人顯慈悲,就是懷著同樣的溫情。
5.耶和華怎樣對待以色列人,表明他確實「富於慈悲」?
5 憐憫不幸的人是一回事,採取行動幫助他們又是另一回事。請想想三千五百年前,當崇拜耶和華的以色列人在埃及做奴隸時,耶和華有什麼反應。他對摩西說:「我的子民在埃及的苦況,我實在看見了;他們在監工手下發出的呼號,我也聽見了。我清楚知道他們所受的痛苦。我要下來從埃及人手裡搭救他們,把他們從那地方領出來,帶到肥美遼闊之地,流奶流蜜之地」。(出埃及記3:7,8)以色列人得救離開埃及約五百年後,耶和華提醒他們:「我領以色列人從埃及上來,救你們脫離埃及人的手,又救你們脫離壓迫你們的列國人的手。」(撒母耳記上10:18)以色列人偏離上帝的正義標準,以致常常陷入困境,痛苦不堪。但耶和華憐恤他們,一再拯救他們。(士師記2:11-16;歷代志下36:15)這些事例說明,仁愛的上帝會幫助那些有需要的、有危險或者有困難的人。耶和華確實是一位「富於慈悲」的上帝。(以弗所書2:4)
6.耶穌基督怎樣效法天父待人慈悲?
6 在地上時,耶穌基督完美地效法天父,待人慈悲。有一次,兩個失明的人懇求耶穌說:「主啊,大衛的子孫,求你發發慈悲吧!」他們求耶穌施行奇跡,讓他們復明。耶穌有什麼反應呢?耶穌如了他們的心願,但他這樣做並非好像按慣例辦事,沒有半點溫情。聖經說:「耶穌動了憐憫的心,就摸他們的眼睛。他們立刻看得見」。(馬太福音20:30-34)由於耶穌憐憫人,所以施行了許多奇跡,治好那些瞎眼的、受邪靈操縱的和害了痲瘋病的,並且讓那些因兒女生病而操心的父母放下心頭大石。(馬太福音9:27;15:22;17:15;馬可福音5:18,19;路加福音17:12,13)
7.關於慈悲,我們從耶和華上帝和他兒子樹立的榜樣學到什麼?
7 耶和華上帝和耶穌基督樹立的榜樣,表明慈悲包含兩個元素:憐恤、同情或憐憫不幸的人,以及採取行動幫助他們。要待人慈悲,就要做到這兩點。在聖經中,慈悲常常是指體恤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積極地向他們行善。雖然如此,在司法方面,人又可以怎樣表現慈悲呢?有些人認為,不予懲罰才算慈悲,但這是不積極的做法。這樣做又到底是不是慈悲呢?
對犯過者表現慈悲
8,9.大衛跟拔示巴犯罪後,上帝向大衛發慈悲,讓我們明白慈悲有什麼含義?
8 古代的以色列王大衛跟拔示巴發生苟且關係,先知拿單勇敢地指出他的錯。大衛翻然悔悟,禱告說:「上帝啊,求你按你忠貞的愛向我開恩,照你豐盛的慈悲抹去我的過犯。求你徹底洗淨我的過,除淨我的罪。我知道自己的過犯,我的罪時刻在我面前。我犯了罪,惟獨得罪了你;我做了你視為惡的事。」(詩篇51:1-4)
9 由於大衛深深懊悔,耶和華寬恕了他的罪,對他和拔示巴的過犯從寬處理。根據摩西律法,大衛和拔示巴本該被處死。(申命記22:22)耶和華寬恕了大衛的罪,雖然沒有讓大衛和拔示巴完全免去罪帶來的惡果,但卻保住了他們的性命。(撒母耳記下12:13)上帝會對人表現慈悲,寬恕人的過犯,但也會適當地懲罰犯過的人。
10.雖然耶和華審判時會對人表現慈悲,但我們為什麼不可把他的慈悲視為理所當然?
10 由於「罪通過一個人[亞當]進了世間」,而「罪的工價就是死」,因此人人都要死,這是罪有應得的。(羅馬書5:12;6:23)不過,耶和華施行審判時也會對人表現慈悲,我們多麼感激他!雖然如此,我們也必須小心,千萬不可以把上帝的慈悲視為理所當然。申命記32:4說,耶和華「所行的盡都公正」。當上帝衡量要不要向人發慈悲時,絕不會漠視公正,他的公正標準是完美無瑕的。
11.耶和華審判大衛跟拔示巴所犯的罪時怎樣做,表明他重視公正?
11 大衛和拔示巴的罪要先蒙寬恕,才不致被判處死刑。但以色列的審判官沒有權寬恕人的罪。如果由他們來審理大衛和拔示巴的事,他們就一定要把大衛和拔示巴判處死刑,因為這是摩西律法的規定。可是,由於耶和華跟大衛立了約,耶和華很想看看是否有任何理由可以寬恕大衛的罪。(撒母耳記下7:12-16)因此,「審判全地的主」、「察驗人心」的上帝耶和華決定親自處理這件事。(創世記18:25;歷代志上29:17)上帝能夠洞悉大衛的內心情況,衡量大衛是否衷心悔改,再決定是否寬恕他。
12.有罪的人要怎樣做才能得蒙上帝的慈悲?
12 耶和華向我們發慈悲,讓我們有機會擺脫遺傳的罪所帶來的刑罰,同時也顧及他的公正標準。為了赦免人的罪而又不違背公正,耶和華讓愛子耶穌基督犧牲生命作為贖價,這是慈悲的最高典範。(馬太福音20:28;羅馬書6:22,23)我們要得蒙上帝的慈悲,得救脫離遺傳的罪所帶來的刑罰,就必須信從上帝的兒子耶穌。(約翰福音3:16,36)
上帝既慈悲又公正
13,14.上帝的慈悲會削弱他的公正嗎?請解釋。
13 雖然耶和華表現慈悲時會顧及公正,但他的慈悲是否或多或少會影響到他的公正呢?上帝會不會為了對人表現慈悲而偏離了公正的原則呢?不會。
14 耶和華通過先知何西阿對以色列人說:「我要聘你永遠歸我為妻,以公義、公正、忠貞之愛和慈悲聘你歸我。」(何西阿書2:19)這句話清楚表明,耶和華的慈悲總是跟他品格的其他部分相輔相成的,包括公正在內。耶和華是「有慈悲有恩典的上帝……赦免罪過、過犯、罪惡,卻一定執行刑罰」。(出埃及記34:6,7)上帝既慈悲又公正。聖經說,上帝是「磐石,所做的完美無瑕,所行的盡都公正」。(申命記32:4)上帝的公正和慈悲都是完美無瑕的。公正不會蓋過慈悲,慈悲也不會蓋過公正,兩者無需彼此制衡。事實上,公正和慈悲這兩個特質會互相配合,相輔相成。
15,16.(甲)什麼表明上帝處事公正卻不嚴苛?(乙)崇拜耶和華的人可以堅信,當耶和華對目前的邪惡制度執行判決時,會有什麼事發生?
15 耶和華處事公正,卻不嚴苛。談到公正,差不多總離不開司法審判,而司法審判往往又涉及處分,使犯過的人得到應得的懲罰。雖然如此,上帝處事公正也意味著他賞罰分明,會拯救配得的人。比如說,當所多瑪和蛾摩拉的惡人被毀滅時,族長羅得和他兩個女兒都得蒙拯救。(創世記19:12-26)
16 我們可以堅信,當耶和華對目前的邪惡制度執行判決時,「一大群」真正崇拜上帝的人,即那些已經「用綿羊羔的血把自己的袍子洗得潔白」的人,可以保全性命,「從大患難中出來」。(啟示錄7:9-14)
為何要待人慈悲?
17.要待人慈悲的一個基本理由是什麼?
17 耶和華和耶穌基督樹立的榜樣,無疑能幫助我們明白慈悲的真正含義。箴言19:17提出要待人慈悲的一個基本理由。這節經文說:「誰恩待寒微人,就等於借給耶和華;他怎樣厚待人,上帝就怎樣回報他。」我們效法耶和華和他愛子待人慈悲,耶和華會很高興。(哥林多前書11:1)此外,其他人也會受到激勵以慈悲待人,因為當我們待人慈悲,別人就可能會投桃報李,以慈悲對待我們。(路加福音6:38)
18.為什麼我們應該盡力待人慈悲?
18 慈悲融合了許多美好的特質。慈悲包含恩慈、愛心、良善和仁慈。待人慈悲,往往是出於同情或憐憫之心。耶和華發慈悲時會顧及公正,但他不會輕易發怒,並且對犯過的人有耐心,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最終能悔改過來。(彼得後書3:9,10)因此,慈悲跟耐心和堅忍息息相關。由於慈悲融合了許多可喜的特質,包含了聖靈果實的不同方面,所以待人慈悲也同時有助於人培養各種美好的特質。(加拉太書5:22,23)我們盡力待人慈悲,是多麼重要啊!
「慈悲的人有福了」
19,20.慈悲可以怎樣使人勝過審判?
19 門徒雅各告訴我們,為什麼我們應該盡力待人慈悲。雅各說:「慈悲總可以使人勝過審判。」(雅各書2:13下)雅各說的「慈悲」是崇拜耶和華的人向別人表現的慈悲。這種慈悲可以使人勝過審判,意思就是:當人要「為自己的事向上帝交賬」時,耶和華會顧念到這個人曾怎樣待人慈悲,並基於他兒子耶穌的贖價寬恕這個人的罪。(羅馬書14:12)大衛蒙耶和華發慈悲,寬恕了他跟拔示巴所犯的罪,其中一個理由無疑是大衛自己也待人慈悲。(撒母耳記上24:4-7)另一方面,「待人不慈悲的,自己受審判的時候就不會蒙慈悲」。(雅各書2:13上)難怪被上帝視為「該死的」人,也包括「毫無慈悲」的人!(羅馬書1:31,32)
20 耶穌發表登山寶訓時,說:「慈悲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會得蒙慈悲。」(馬太福音5:7)這句話多麼有力地表明,那些希望得蒙上帝慈悲的人也應該待人慈悲!下一篇文章會談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該怎樣做,才是待人慈悲。
-
-
要對人慈悲——該怎麼做?守望台2007年 | 9月15日
-
-
要對人慈悲——該怎麼做?
我們該對所有人行善,對信徒就更該這樣,因為彼此親如一家。——加拉太書6:10
1,2.關於慈悲,我們從有愛心的撒馬利亞人的比喻學到什麼?
有一個通曉摩西律法的人跟耶穌交談,那人問:「誰是我要愛的人呢?」耶穌回答時打了個比喻,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途中遇劫。強盜剝掉他的衣服,把他打個半死,扔下他就走了。剛巧有一個祭司經那條路下去,看見他,卻從對面繞了過去。同樣,有一個利未人下到那裡,看見他,也從對面繞了過去。可是有一個撒馬利亞人途經那裡,一看見他,就動了憐憫的心,走上前去,拿油和酒倒在他的傷口上,包裹起來,又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客店照料他。第二天,撒馬利亞人掏了兩銀元給客店老闆,說:『請照料他,還有什麼花費,我回來一定還你。』」耶穌對那人說完比喻後,問道:「這三個人,你認為誰才愛遇劫的那個人呢?」對方回答:「是以慈悲待他的。」(路加福音10:25,29-37上)
2 那個撒馬利亞人悉心照料遇劫受傷的人,充分體現出慈悲的真義!雖然他不認識傷者,卻很憐憫這個遭逢不幸的人,於是向對方伸出援手。由此可見,無論是國籍、宗教還是文化上的差異,都不會妨礙人對別人表現慈悲。耶穌說完有愛心的撒馬利亞人的比喻後,就勸勉那個發問的人,說:「去吧,你也要照樣做。」(路加福音10:37下)我們可以謹記這個勸勉,努力待人慈悲。但該怎麼做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怎樣對人表現慈悲呢?
「要是有弟兄……沒衣服穿」
3,4.為什麼我們特別要對基督徒會眾的信徒慈悲?
3 使徒保羅說:「我們只要有機會,就該對所有人行善,對信徒就更該這樣,因為彼此親如一家。」(加拉太書6:10)因此,讓我們先來看看,我們可以怎樣對基督徒會眾的信徒多行善事,表現慈悲。
4 門徒雅各勸勉真基督徒要彼此以慈悲相待。他說:「待人不慈悲的,自己受審判的時候就不會蒙慈悲。」(雅各書2:13)雅各在上帝的聖靈啟示下寫了這番話,我們只要留意上下文就可看出,我們想要待人慈悲,可以怎樣做。比如說,雅各書1:27指出:「在我們的父上帝看來,潔淨而沒有污穢的宗教,就是要看顧遇到患難的孤兒寡婦,並且不讓自己被世俗玷污。」雅各書2:15,16說:「要是有弟兄或姊妹沒衣服穿,連當天需用的食物也不夠,你們中間有人只對他們說,『祝你平安,願你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必需的,這又有什麼好處呢?」
5,6.我們可以怎樣對本地會眾的信徒多行善事,表現慈悲?
5 信奉正確宗教的人有一個特色,就是關懷別人,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我們既然崇拜上帝,就不會光在嘴上說「願你平安」一類的話。要是我們有憐恤的心,就會用實際行動去幫助處於嚴重困境的弟兄姊妹。(約翰一書3:17,18)我們可以為患病的信徒做一頓飯,為年長的信徒做些家務,如有需要也可接送他們參加基督徒聚會,並且慷慨地接濟生活貧困的基督徒。沒錯,在這許多的善事上,我們都可以對信徒表現慈悲。(申命記15:7-10)
6 基督徒會眾日益擴展,我們在屬靈方面幫助弟兄姊妹,比在物質方面幫助他們更重要。聖經勸勉我們要「安慰憂鬱的人,支持軟弱的人」。(帖撒羅尼迦前書5:14)聖經也鼓勵「老年婦女」要「教導人認識良善的事」。(提多書2:3)談到做監督的基督徒,聖經說:「各領袖有如避風之所和避暴雨之處」。(以賽亞書32:2)
7.關於慈悲,我們從敘利亞安提阿的門徒學到什麼?
7 公元1世紀,基督徒不但照顧本地會眾的孤兒寡婦,以及那些需要協助和鼓勵的信徒,有時也組織賑濟活動,救助其他地區的信徒。舉個例,先知亞迦布預告「普天下必鬧大饑荒」,於是敘利亞安提阿的門徒「決定救濟住在猶地亞的弟兄,把物資送給他們,各人量力而行」。這些物資「由巴拿巴和掃羅經手」,送到當地的長老那裡去。(使徒行傳11:28-30)今天的情形又怎樣呢?「忠信睿智的奴隸」成立了賑濟委員會,救濟受颶風、地震、海嘯等天災影響的信徒。(馬太福音24:45)我們跟「奴隸」群體的安排合作,自願獻出時間、精力和財物去援助受災的信徒,也是表現慈悲的一個好方法。
「你們要是仍舊偏心」
8.為什麼偏心會妨礙人表現慈悲?
8 不完美的人可能會有一種特性,足以妨礙人表現慈悲,而且跟「愛人如己」這條「至尊的律法」背道而馳。雅各警誡人要避免這種特性,說:「你們要是仍舊偏心,就是犯罪了,因為律法也把你們定為犯法的人。」(雅各書2:8,9)要是我們厚此薄彼,偏愛富人或有地位的人,就會很容易忽略了「寒微人[的]怨聲」。(箴言21:13)是的,偏心的人很難對需要援助的人表現慈悲。因此,我們要對所有人一視同仁,才能對人慈悲為懷。
9.我們特別善待配受賞識的人,為什麼不是錯的?
9 待人不偏心是否意味著,我們絕不應該特別善待某些人呢?不。使徒保羅寫信給腓立比的基督徒時,提到他的同工以巴弗提,說:「你們總要珍視這樣的人」。為什麼呢?「因為他為了主的工作不惜冒生命危險,差點喪命,一心要彌補你們不能在這裡為我效勞的不足」。(腓立比書2:25,29,30)以巴弗提忠心地為上帝服務,的確值得讚賞。此外,提摩太前書5:17說:「善於督導的長老,尤其是在講話和教導上辛勞的,配受加倍的尊重。」那些有美好屬靈品格的基督徒也很值得我們賞識。我們特別善待這樣的人並不算是偏心。
「從上頭來的智慧……充滿慈悲」
10.為什麼我們應該控制舌頭?
10 雅各說:「[舌頭]是個不受管束、害人不淺的東西,充滿致死的毒素。我們用舌頭稱頌父親耶和華,又用舌頭咒詛『照上帝的樣式』受造的人。稱頌和咒詛竟然從同一個口裡發出來!」之後,雅各又說:「你們要是心存苦毒的嫉妒和爭勝的精神,就不可吹噓,不可說謊違背真理。這不是從上頭降下來的智慧,而是地上的,像牲畜的,像邪靈的智慧。哪裡有嫉妒、爭勝,哪裡就有混亂和各樣卑劣的事。可是從上頭來的智慧,首先是貞潔的,其次是促進和睦、通情達理、樂意服從的,充滿慈悲,也充滿良善的果實,不厚此薄彼,不虛偽裝假。」(雅各書3:8-10上,14-17)
11.為了在說話時對人慈悲,我們可以留意些什麼?
11 因此,我們運用舌頭的方式,可以顯示出我們有沒有從上頭來的智慧,是否「充滿慈悲」。假如我們心中充滿嫉妒和爭勝的精神,以致自吹自擂、說謊或散布閒話,這反映出我們是怎樣的人呢?詩篇94:4說:「作惡的人都自吹自擂。」事實上,在別人背後說閒話,可能使別人原本有的好名聲毀於一旦!(詩篇64:2-4)請也想想,「虛假的見證人」的謊話可以對別人造成多大的傷害。(箴言14:5;列王紀上21:7-13)雅各談論完濫用舌頭的問題後,說:「我的弟兄,不該再有這樣的事了。」(雅各書3:10下)我們真正待人慈悲,在運用舌頭方面就該反映出貞潔、和睦、通情達理這些美德來。耶穌說:「我告訴你們,人所說無益的話,在審判日句句都要交代。」(馬太福音12:36)我們說話時對人慈悲,的確十分重要!
「寬恕人的過錯」
12,13.(甲)關於慈悲,我們從欠下主人巨款的奴隸的比喻學到什麼?(乙)寬恕弟兄「到七十七次」是什麼意思?
12 耶穌以下的比喻也可說明,我們還有什麼方法待人慈悲。他說有個奴隸欠了身為君王的主人六千萬銀元。由於無力償還,奴隸於是乞求主人對他發慈悲。主人「動了憐憫的心」,就把奴隸欠的債一筆勾銷。奴隸出來時遇見另一個奴隸,那個人只欠他一百銀元,可是先前的奴隸卻不肯表現慈悲,竟因為對方未能償還就把他關在監裡。主人知道這件事後,就把蒙他寬恕的奴隸召回來,說:「邪惡的奴隸,你懇求我,我就把你所有的債都取消了。對於跟你同做奴隸的人,難道你不該同樣慈悲,像我以慈悲待你一樣嗎?」結果,主人把他交給獄吏。耶穌說完這個比喻後,指出:「要是你們各人不從心裡寬恕弟兄,我的天父也要這樣對待你們。」(馬太福音18:23-35)
13 由此可見,對人慈悲也包括甘心寬恕別人,上述比喻多麼有力地說明這點!既然耶和華寬恕了我們沉重的罪債,我們不是也應該「寬恕人的過錯」嗎?(馬太福音6:14,15)耶穌談到這個不慈悲奴隸的比喻之前,彼得曾問:「主啊,我的弟兄得罪我,我要寬恕他多少次呢?到七次夠嗎?」耶穌回答說:「我告訴你,不是到七次,而是到七十七次。」(馬太福音18:21,22)沒錯,慈悲的人願意寬恕人「到七十七次」,也就是說,要不斷寬恕人。
14.根據馬太福音7:1-4,我們怎樣做就能天天對人慈悲?
14 在「登山寶訓」中,耶穌談到待人慈悲的另一個方法,說:「你們不要再定人有罪,免得你們被定為有罪。因為你們用什麼標準定人有罪,就會照樣被定為有罪……你為什麼留意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思量自己眼中有梁木呢?看哪!你自己眼中有梁木,又怎能對弟兄說,『容我除掉你眼中的刺』呢?」(馬太福音7:1-4)因此,要包容別人的弱點,避免妄加批評或吹毛求疵,這樣,我們天天都能夠對人慈悲。
「對所有人行善」
15.為什麼我們不會只對弟兄姊妹表現慈悲?
15 雖然聖經的雅各書強調我們應該對弟兄姊妹表現慈悲,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只該對基督徒會眾的信徒慈悲。詩篇145:9說:「耶和華善待眾生,他的慈悲臨到他所造的一切。」聖經也勸勉我們「要效法上帝」,並且「對所有人行善」。(以弗所書5:1;加拉太書6:10)雖然我們並不愛這個「世界和世界的事」,但對於世上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們也不會無動於衷的。(約翰一書2:15)
16.在對人慈悲方面,我們所做的受什麼因素影響?
16 今天世上有些人經歷「不能預見的遭遇」,或處於嚴重的困境中,我們身為基督徒只要做得到,都會樂意予以幫助。(傳道書9:11)當然,我們能夠付出多少視乎個人環境而定。(箴言3:27)然而,在予人物質援助方面,我們應該謹慎,以免好事變成壞事,助長人懶惰。(箴言20:1,4;帖撒羅尼迦後書3:10-12)因此,真正待人慈悲意味著,懷著憐恤之情幫助身陷困境的人,同時運用良好的判斷力。
17.要對基督徒會眾以外的人表現慈悲,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17 要對基督徒會眾以外的人表現慈悲,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向他們傳講聖經的真理。為什麼呢?因為今天世人大都在屬靈的黑暗中摸索。大多數人都「被人剝削,四處流離,好像綿羊沒有牧人一樣」,因此無法應付各種各樣的煩惱,對未來也沒有任何真正的希望。(馬太福音9:36)聖經的信息能夠像他們「腳前的燈」一樣,指引他們應付人生的種種問題。此外,聖經預告了上帝為人類的未來定了什麼旨意,因此上帝的話語也像他們「路上的光」一樣,讓他們對未來有光明的希望。(詩篇119:105)我們能夠幫助有屬靈渴求的人認識美好的聖經真理,是多大的榮幸!鑑於「大患難」日益臨近,我們現在就該熱心地傳講上帝王國的信息,幫助人成為基督的門徒。(馬太福音24:3-8,21,22,36-41;28:19,20)這是對別人慈悲的最重要方法。
「要把裡面的東西施捨給人」
18,19.為什麼我們應該努力不懈,多對別人表現慈悲?
18 耶穌說:「要把裡面的東西施捨給人」。(路加福音11:41)人行善必須出於「裡面」,即發自仁愛、樂意的心,這樣的善行才是真正的慈悲。(哥林多後書9:7)這個世界充滿苛刻不仁、自私自利的精神,許多人都對別人的苦況漠不關心,因此,我們發自內心對別人慈悲,會令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多麼舒暢!
19 讓我們努力不懈,多對別人表現慈悲。我們越慈悲,就跟上帝越相似。這樣,我們的生活就真的富於意義,令我們心滿意足。(馬太福音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