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彌賽亞洞悉聖經(上冊)
-
-
1世紀的人對彌賽亞的認識 現有的歷史資料顯示,公元1世紀的猶太人對彌賽亞的認識普遍有多深。我們從四福音的記載可以看出這點。
是出自大衛世系的君王 一般猶太人都認為,彌賽亞會是出自大衛世系的一位君王。占星術士查詢「生下來做猶太人的王」的那位時,希律大帝馬上知道他們要找的人是「基督」。(太2:2-4)有一次耶穌問法利賽派的人,基督(彌賽亞)會是誰的子孫。這些宗教領袖雖然不信耶穌,卻知道彌賽亞會是大衛的子孫。(太22:41-45)
在伯利恆出生 彌迦書5:2,4說,伯利恆將要出一位「統治以色列」的,這人必「大受尊崇,直到地極」。一般人都明白,這人就是彌賽亞。希律大帝問祭司長和抄經士,彌賽亞會在哪裡出生。他們回答說:「在猶地亞的伯利恆」,然後引用彌迦書5:2的經文。(太2:3-6)甚至有些平民也知道彌賽亞會出於伯利恆。(約7:41,42)
是廣行奇跡的先知 上帝通過摩西預告,必有一位偉大的先知來到。(申18:18)在耶穌的日子,猶太人正等待這位先知出現。(約6:14)使徒行傳3:22,23記載了使徒彼得引用摩西的話。看來彼得深知,甚至反對耶穌的宗教人士也會承認,摩西所說的先知就是彌賽亞。這足以表明當時一般人對申命記18:18的看法。井旁的撒馬利亞婦人也表示,知道彌賽亞會是個先知。(約4:19,25,29)人們也期望彌賽亞有能力施行奇跡。(約7:31)
所信的未必盡同 不過,即使一般猶太人對將臨的彌賽亞都略有所知,卻並非人人都想法一致,都同樣了解跟彌賽亞有關的細節。例如,許多人知道彌賽亞會出於伯利恆,但有些人對這件事卻懵然無知。(太2:3-6;約7:27)有些人認為,摩西所說的先知跟基督並不是同一個人。(約1:20,21;7:40,41)關於彌賽亞的預言,有些是很少人明白的,甚至連耶穌的門徒也不明白,尤其是關於彌賽亞會受人棄絕,飽受痛苦,遭人殺害,然後復活等預言,一般人更是難以理解。(賽53:3,5,12;詩16:10;太16:21-23;17:22,23;路24:21;約12:34;20:9)可是,這些事一旦發生了,而且有人把預言的含意解釋清楚,門徒(甚至有些還未成為門徒的人)就恍然大悟,看出《希伯來語經卷》的這些經文原來都是預言。(路24:45,46;徒2:5,27,28,31,36,37;8:30-35)由於大部分猶太人都意識不到彌賽亞必須先受難和死去,早期基督徒向猶太人傳道時就刻意強調這件事。(徒3:18;17:1-3;26:21-23)
-
-
彌賽亞洞悉聖經(上冊)
-
-
錯誤的期望 路加的記載顯示,耶穌在地上的日子,許多猶太人正殷切期待彌賽亞出現。耶穌還是嬰孩的時候,他的父母將他帶到聖殿,當時西緬和其他猶太人「一直期待以色列得蒙安慰」及「耶路撒冷得救」。(路2:25,38)施浸者約翰傳道期間,民眾「滿懷期待」,希望見到基督(彌賽亞)出現(路3:15),只是許多人心存成見,期望彌賽亞會符合他們的主觀願望。《希伯來語經卷》的預言顯示,彌賽亞來臨時會擔任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一個會「謙卑自抑,騎著驢」而來,另一個則會「在天雲中來臨」,要消滅所有反對者,使萬民臣服於他。(亞9:9;但7:13)猶太人意識不到,這些預言跟彌賽亞的兩次不同顯現有關,而這前後兩次顯現相距的時間甚遠。
猶太的資料來源跟路加福音2:38的記載吻合,就是當時一般人都在期待耶路撒冷得救。《猶太民族百科全書》評論說:「他們渴望見到上帝所應許的救主從大衛家興起,使他們得以擺脫外族篡位者可恨的管轄,終止羅馬人褻瀆不敬的統治,建立彌賽亞的和平德政。」(1976,第8卷,508頁)民眾曾試圖立耶穌為王,但他拒絕這樣做。(約6:15)由於耶穌不符合猶太人的期望,他們就憤然棄絕他。
看來施浸者約翰和他的門徒也期待彌賽亞在地上作王。約翰曾經目睹耶穌受聖靈所膏,也聽見上帝的聲音宣布他悅納耶穌,因此知道耶穌是彌賽亞和上帝的兒子。約翰並非不相信耶穌。(太11:11)那他為什麼問耶穌:「還是我們要期待另一位呢?」約翰的意思可能是:「還是我們要等另一位領袖來到,猶太人的希望才會全部實現呢?」基督回答時提及自己正在做著的事,這些事都是《希伯來語經卷》早已預告的。耶穌最後說:「凡不以我為絆腳石的人是有福的。」這句話暗示,人必須有信心和辨識力。耶穌的回答令約翰滿意和感到安慰;耶穌向約翰保證,他自己就是那位要來實現上帝應許的彌賽亞。(太11:3;路7:18-23)耶穌升天之前,他的門徒以為他當時就會救以色列人脫離外邦人的管轄,在地上建立彌賽亞王國,使大衛的世系恢復統治。(路24:21;徒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