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崩潰,席捲全球警醒!2007年 | 4月
-
-
道德崩潰,席捲全球
「欺詐行為比比皆是。」作者戴維·卡拉漢在他最近寫成的《欺詐行為蔚然成風》(英語),說了以上的話。他指出美國人的欺騙行為各種各樣,包括「中學生和大學生作弊」,電影和音樂光碟「被人盜版」,「員工偷竊公司物品」,「騙子瘋狂推銷騙財的保健計劃和產品」,以及運動員服用類固醇。他說:「縱觀各種形式的不道德和違法行為,你會看出,社會出現了嚴重的道德危機。」
《紐約時報》報導,2005年8月,颶風卡特里娜吹襲美國,颶風過後,「騙局、欺詐行為大量湧現;政府官員表現無能,令人難以置信。以上種種情況是現代歷史上少有的」。一個美國參議員報導:「騙徒明目張膽、欺騙手法層出不窮、大量公帑被人浪費,叫人震驚。」
雖然如此,仍會有人善待別人,表現無私的精神。(使徒行傳27:3;28:2)可是,我們卻常常聽到別人說:「這對我有什麼好處?我從中得著什麼?」以己為先的自我中心態度,看來已普遍受人接納。
在以往,導致古代文明沒落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人民自私、道德墮落;羅馬帝國就是一個先例。現今道德如此墮落,是否預示將有更重大的事情要發生?聖經預言,世上「不法的事增加」,表明這個制度就快要結束。那麼,現時世上的所有國家是否都受到「不法的事增加」所影響?(馬太福音24:3-8,12-14;提摩太後書3:1-5)
道德墮落,充斥全球
《非洲新聞報》2006年6月22日刊報導了一個研討會,探討關於烏干達貧民區裡「性侵犯與色情作品的問題」。該報指出,由於「父母疏忽照顧兒女,導致區內賣淫和毒品問題惡化」。該報也報導:「卡溫佩鎮警察局的保護兒童與家庭小組主管達班吉-沙隆高說,淫辱兒童和家庭暴力案件大幅增加。」
印度的一個醫生說,「社會的傳統價值觀正日漸消失」;當地的一個導演說,「毒品與性雜交等問題漸趨惡化,是印度走向『西方道德沉淪』的另一個證據」。
北京的中國性學會祕書長胡佩誠指出:「以往人們的是非感很強,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但今天可就不同了,人們想做就做,無所顧忌。」《今日中國》雜誌的一篇文章這樣說:「社會對婚外情越來越寬容。」
英國的《約克郡郵報》最近評論說,「在電視屏幕上,看來人人都願意脫衣服,以性招徠觀眾。回想上一代,假如有這樣的事發生,必定會引起公憤。但在今天的社會,色情畫面隨處可見,排山倒海般衝著我們而來!色情文化……已成了主流文化」。報章說:「曾幾何時,有些書刊和電影只許給十八歲以上的人看,以免影響青少年和兒童;但到了今天,就算整家人一起看這些書刊和電影,也視作平常。有些參加反色情運動的人指出,這些書刊和電影,往往以兒童為主要的銷售對象。」
《紐約時報雜誌》說:「[一些少年人]談到[自己的性行為]時,他們不當什麼一回事,就像在食堂午膳時跟人談論選什麼飯菜那樣平常。」《少年心底話》(這本雜誌提供指導給有8至12歲子女的父母,英語)指出,「有一個女孩用了小孩的筆跡,寫出了內心的痛苦:『媽媽不斷迫我,要我跟男孩約會,跟他們發生關係,我只有12歲……該怎麼辦?』」
世界真的改變了!加拿大《多倫多星報》說,沒多久前,「如果同性戀者公然同居,是天理不容的事」。然而,渥太華卡爾頓大學的社會歷史科講師芭芭拉·弗雷曼說:「今天,人們會說:『私生活就是私生活嘛!才不關別人的事。』」
毫無疑問,過去幾十年,全球許多地方的道德標準已急速下降。這個劇烈的改變背後有什麼原因?你對這個改變有什麼看法?這個改變預示將來會怎樣?
-
-
道德敗壞,始於何時?警醒!2007年 | 4月
-
-
道德敗壞,始於何時?
你認為全球道德敗壞,始於何時?在你這一代,還是在你年長親友的那一代?有人說是始於1914年,即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那一年。從那時起,人類就踏進一個道德敗壞的紀元,墮落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歷史學教授羅伯特·沃爾在他所著的《經歷1914年的那代人》(英語)說:「經歷過大戰的人都深信,1914年8月以前是一個世界,以後卻是另一個世界。」
歷史家諾曼·坎托說:「道德標準本來已經開始下降,現在更一落千丈,這種情況隨處可見。既然政客和將領把千百萬人民當作牲畜一樣,送往屠場,那麼,還有什麼教規或道德規範,能阻止人像殘暴的野獸一樣,彼此殺戮?……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的血腥屠殺,徹底地貶低了人命的價值。」
英國歷史家威爾斯在他的著作《歷史綱要》裡指出,自從人接受了進化論以後,「社會的道德就開始墮落」。為什麼會這樣?有些進化論者主張,人類和動物沒有什麼分別,人類只不過是較高等的生物。威爾斯是個進化論者,他在1920年寫道:「[進化論者]認為,人類跟印度的野狗一樣,不過是群居動物而已,……所以,在他們看來,強壯的就應該欺凌和制伏弱小的,這是理所當然的。」
坎托也留意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歪曲了人的是非觀念。他說:「人們認為,上一代人是信不過的,不論是政治觀點也好,衣著方式也好,性觀念也好,什麼都是錯的。」一般的教會都認同進化論,鼓勵人參戰,背棄了基督的教訓,結果社會道德江河日下,教會實在難辭其咎。英國陸軍准將弗蘭克·克羅澤說:「沒有誰能像教會一樣,善於煽動人心,鼓勵人訴諸暴力。教會的『長處』我們也盡量利用。」
道德規範,蕩然無存
有人把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十年,稱為「繁榮的二十年代」。在這段時期,傳統的價值觀和道德觀被人棄若敝屣,取而代之的處世準則是:什麼都可以做,想做就去做。歷史家弗雷德里克·艾倫評論說:「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十年也許有另一個更貼切的名稱,就是『不講禮貌的年代』。……傳統的價值標準能豐富人生,使人活得有意義,可惜隨著舊制度消逝,這套價值標準也成為過去,要找一套新的價值標準取而代之,談何容易。」
20世紀30年代,全球經濟大蕭條,霎時間許多人變得一貧如洗,這時候他們才如夢初醒。不過,到了30年代末葉,世界投入一場更殘酷的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開始研製威力驚人的可怕武器,由於這樣,全球的經濟就從大蕭條中走了出來。可是與此同時,世界也開始了一場恐怖的戰爭,人類所受的苦楚,是筆墨無法形容的。二次大戰結束時,無數城市變成頹垣斷壁;單單一個原子彈,就能摧毀一個城市,日本有兩個城市就這樣被夷為平地!至於死在集中營的人數也有數百萬。整體而言,這場戰爭共奪去了5000萬個男女孩童的生命。
二次大戰期間,民生極其困苦。在這段時期,人們不再謹守一直受人重視的傳統道德規範,相反,各人自定行為準則。《性、愛、戰爭——價值觀的改變,1939-1945年》(英語)一書說:「看來在大戰期間,人們認為沒有必要在性行為上克制自己。戰場上的人不用自我克制,這種態度也影響了後方的平民百姓。……戰亂期間,生命轉瞬即逝,世事變幻無常,令人惶恐不安,道德規範也因此被拋諸腦後;許多生活在後方的人,看來跟戰場上的人一樣,都覺得生命朝不保夕,毫無價值。」
由於死亡的威脅揮之不去,因此人渴望在感情上有所寄託,即使關係不能長久也沒有問題。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頭,人們對性關係看得很隨便。一個英國家庭主婦有這樣的解釋:「是戰爭時期嘛,我們才這樣做。老實說,我們也不是沒有道德觀念的人。」一個美國士兵承認:「大多數人都認為我們沒有道德感;不過,我們這麼年輕,明天就可能要死了,還計較這麼多嗎?」
由於目睹戰爭的可怖情景,戰後餘生的人沒法撫平創傷。經歷過戰爭的人,包括一些戰時仍是孩童的人,到了今天,也偶爾會想起痛苦的回憶,彷彿舊事重現眼前。許多人對上帝的信心盡失,是非標準也變得模糊。由於不再尊重那些有權定立規則的人,人們就開始認為,凡事只是相對的,根本沒有絕對的標準。
新的社會準則
二次大戰後,一些關於人類性行為的研究報告面世,其中一個研究是在40年代於美國進行的,稱為甘西報告(金賽報告),這個報告厚八百多頁。報告發表後,許多人開始公開談論與性有關的事情;以往,人們通常不會隨便就討論這個話題。在甘西報告裡,報導了同性戀者和其他有異常性行為的人的統計數字,雖然後來證明是誇張失實的,但報告卻反映出人們的道德水平在戰後一落千丈。
有一段時期,人們仍設法在外表裝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樣,例如,收音機、電影或電視的節目受到審查,禁止播放不道德的節目,但情況維持不了多久。美國教育部的前任部長威廉·貝內特說:「到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道德標準急劇下降,毫無阻力,美國的文明可說是倒退了。」除美國外,這個情況也出現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為什麼道德行為會在60年代急速敗壞?
60年代,婦女解放運動展開了,性革命也差不多同時進行,隨之而來的就是所謂的新道德。此外,新發明的避孕藥很有成效。人們隨時可以享受性愛,而女子也無須擔憂性行為會導致懷孕,於是「自由性愛」,或「無須承擔責任的性關係」,開始普遍起來。
與此同時,報刊、電影和電視也放寬了對節目內容的限制。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前任主席布熱津斯基,就電視給人的價值觀作了評論:「很明顯,電視鼓勵人要滿足自己的慾望並讚揚自私的行為,淡化了極端和殘忍的暴行,[並且]鼓吹性雜交。」
到了70年代,錄像機開始普及,人們可以在家裡私下觀看一些淫穢、露骨的色情影片,這些影片是他們從來不會到戲院裡觀看的,生怕被人看見。及至最近,任何人只要有一台電腦,就可以上網;甚至最淫猥下流的色情資訊,也可以從世界各地的網站搜尋得到。
上述情況所導致的後果,在許多方面都叫人吃驚。不久前,美國一個監獄獄長說:「十年前,一些青少年被抓進來時,我都能勸導他們,他們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但今天,抓進來的小夥子,完全不明白我說什麼。」
求助無門?
我們不能求助於世上的宗教,期望宗教給我們道德上的指引。一般的教會不單沒有效學耶穌和1世紀的基督徒,謹守正義的原則,反而跟世界打成一片,而且還跟世人一起行惡。一個作家問道:「有什麼戰爭,交戰雙方不是說上帝站在自己一方的呢?」至於教會有沒有擁護上帝的道德標準,多年前紐約一個牧師曾這樣說:「教會是世上惟一的組織,對想加入教會的人的要求,比公共汽車對乘客的要求,還要寬鬆。」
毫無疑問,道德淪喪已遍及全球,要撥亂反正,實在刻不容緩。但怎樣才能使道德返回正軌?哪些方面需要作出改變?誰有能力促成改變?這件事會怎樣成就?
[第5頁的精選語句]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的血腥屠殺徹底地貶低了人命的價值」
[第6頁的附欄]
道德觀還是價值觀
人們的道德觀,在以往是很清晰明確的。一個人要麼就是誠實、忠心、貞潔和正直,要麼就不是。然而在今天,道德觀已被價值觀這個概念取代了。可是,這產生了一個問題。歷史家格特魯德·茜梅法白在她所著的《走向道德淪喪的社會》(英語)一書說:「人可以說有自己的價值觀,但不能說有自己的道德觀,……人人自定一套道德觀,這是說不通的。」
茜梅法白說,價值觀是指「任何人、團體或社群,在任何時候,基於任何理由,認為是重要的事。這可以指人的信仰、觀點、態度、感覺、習慣、習俗、喜好、成見,甚至怪癖」。在今天這個自由社會,人人都覺得有權選擇自己的價值觀,就如在超級市場選購食品一樣。可是,如果人人都這樣做的話,還會有正確的道德觀嗎?
[第6,7頁的圖片]
下流的娛樂越來越普遍
-
-
世界正走向何方?警醒!2007年 | 4月
-
-
世界正走向何方?
聖經在很久以前已預言到今天道德敗壞的情況,說:「到了最後的日子,必有難以應付的非常時期。那時候,人必專愛自己,貪愛錢財,……忤逆父母,忘恩負義,不忠貞,沒有親情,……兇悍,不愛良善,出賣別人,剛愎自用,驕傲自大,愛享樂不愛上帝,有敬虔的形式,卻沒有體現敬虔的力量。」(提摩太後書3:1-5)
也許你會同意,聖經這個預言真的說中了現今世界的情況。然而,這個預言是在差不多兩千年前寫下來的!預言開頭就說「最後的日子」。那麼,「最後的日子」是什麼意思呢?
「最後的日子」是什麼意思?
最近,一本叫做《最後的日子——戰爭中的美國失去純真,1917-1918年》(英語)的書出版了。書的序言指出,書中談及的「最後的日子」是指一段獨特時期,其間,社會的道德一落千丈。
該書的序言還說:「1914年,美國經歷了迅速的改變,這是前所未有的。」在那一年,世界捲入了一場全球的戰爭中,這場大戰史無前例。這本書指出:「這是人類第一次的總體戰,這場衝突不僅是軍隊攻打軍隊,也是民族攻打民族,各國的人民都牽涉在戰爭中。」聖經說,在「最後的日子」的起頭會爆發這樣的大戰。為什麼這樣說呢?讓我們看看。
聖經指出,世界會經歷一段特別的時期,叫做「最後的日子」,然後世界才會結束。事實上,聖經說有一個世界曾經存在,現卻消逝了;經文這樣說:「當時 的世界被洪水淹沒,就毀滅了。」「當時」是指哪個時候?是哪個世界被毀滅呢?就是許久以前,生活在挪亞時代的那個「不敬虔的人類世界」。同樣,今天這個世界也將會結束。不過,像挪亞一家一樣,事奉上帝的人能夠渡過世界的末日。(彼得後書2:5;3:6;創世記7:21-24;約翰一書2:17)
耶穌談及世界的終結
耶穌也談到「挪亞的日子」,說「洪水來到,把他們全都沖走」。耶穌將「這個制度的末期」的情況,跟洪水來到之前(當時世界終結之前)的地上情況作比較。(馬太福音24:3,37-39)有些聖經譯本沒有使用「這個制度的末期」這個詞組,例如,《和合本》說「世界的末了」,《新譯本》則說「這世代的終結」。
耶穌預言這個世界結束之前,地上的情況會怎樣。關於戰爭,耶穌預言,「民族要攻打民族,王國要攻打王國」。歷史家留意到,這樣的戰爭在1914年爆發了。因此,上文提到的書在序言指出,1914年開始了人類第一次的「總體戰,……不僅是軍隊攻打軍隊,也是民族攻打民族,各國的人民都牽涉在戰爭中」。
耶穌接著預言:「一處接一處有糧荒和地震,這一切像產痛一樣,只是重重苦難的開始。」耶穌還繼續預告末期的徵象,其中有「不法的事增加」。(馬太福音24:7-14)我們無疑看見這個徵象在今天得到應驗。現今社會道德敗壞,情況非常嚴重,這的確應驗了聖經的預言!
在這個道德敗壞的世界裡,我們該怎樣行事為人呢?請留意使徒保羅寫信給羅馬的基督徒時,怎樣論及當日道德墮落的情況。他談到有人「放縱可恥的肉慾」,說:「他們女的改變了身體的自然功用,做出違反自然的事,男的也無視女人的自然功用,男人和男人彼此貪戀,慾火焚身,做出猥褻的事」。(羅馬書1:26,27)
歷史家說,雖然1世紀的社會,道德越來越敗壞,但「當時有一小群基督徒卻潔身自愛,表現出敬虔的品質,令那些喜愛縱情作樂的異教徒感到困擾」。因此,我們該停下來問問自己:「我和我的朋友又怎樣呢?別人能否看出我們與眾不同,是道德高尚的人,不會跟道德敗壞的人同流合污嗎?」(彼得前書4:3,4)
我們要打的一場仗
聖經教導我們,即使周遭的人道德淪亡,我們也要「無可指責、清白無邪,在這一代歪邪不正的人當中,做上帝毫無瑕疵的兒女」。要做到這點,我們必須「緊握生命的話語」。(腓立比書2:15,16)基督徒怎樣 才能出淤泥而不染?腓立比書這段經文提出了成功的要訣:要緊緊持守聖經的真理,承認聖經的道德標準是最佳的生活指南,使人活得成功快樂。
「現行制度的神」魔鬼撒但正竭盡所能,使所有人都跟從他。(哥林多後書4:4)聖經告訴我們,撒但「時常假扮光明的天使」,此外,跟從他的人也仿效他,時常假扮正義的僕人。(哥林多後書11:14,15)這些人應許給人自由和快樂,但聖經告訴我們,他們「自己卻一直是腐敗的奴隸」。(彼得後書2:19)
千萬不要受騙!漠視上帝道德標準的人,會有可悲的下場。詩篇的執筆者說:「救恩遠離邪惡的人,因為他們沒有探究[上帝]的條例。」(詩篇119:155;箴言5:22,23)我們對這番話深信不疑嗎?若是的話,我們就要好好保護自己的思想和內心,不要被這世界所鼓吹的放任生活吸引。
可是,許多人卻不智地認為:「如果我所做的事沒有違法,那就沒有問題了。」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我們的天父滿有愛心,他給你道德指引,不是要叫你生活沉悶或限制你的自由,而是要保護你。他「教導你使你得益處」。他想你遠離禍患,活得快樂。正如聖經說,事奉上帝的人「不論現在還是未來,都能……得著應許的生命」。能夠在他應許的新世界裡得享永生,這才是「真正的生命!」(以賽亞書48:17,18;提摩太前書4:8;6:19)
因此,要認真想想,按照聖經的教訓而生活怎樣使你得益;也要想想,不跟從聖經的教誨最終怎樣使人心碎。毫無疑問,人聽從上帝的話,得蒙上帝的喜悅,就是最佳的生活方式!上帝保證,「聽從我的卻安然居住,得享安寧,不怕災禍」。(箴言1:33)
道德高尚的社會
聖經說這個邪惡的世界被毀滅以後,「惡人就不再存在」。聖經也告訴我們:「正直的人才能在地上安居,無過的人才能在地上存留。」(詩篇37:10,11;箴言2:20-22)因此,地上所有不道德的事屆時都會被徹底清除,那些拒絕聽從造物主優良教誨的人不會再存在。愛戴上帝的人會合力使地球漸漸成為一個樂園,就像上帝為第一對人類所預備的伊甸園一樣,這個樂園最終會擴展至整個地球。(創世記2:7-9)
想一想,地球會成為一個美麗的樂園,能夠生活在樂園裡是多麼快樂的事!此外,千千萬萬從死裡復活的人也會有幸看見這個樂園。所以,我們要因上帝的應許而歡喜雀躍。上帝應許:「義人必得著大地,永遠在地上安居。」「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上帝要擦去他們的所有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哀慟、呼號、痛苦。從前的事已經過去了。」(詩篇37:29;啟示錄21:3,4)
[第9頁的精選語句]
古代的世界被毀滅,但敬畏上帝的人卻能渡過浩劫
[第10頁的圖片]
現今的邪惡世界過去之後,地球會成為一個樂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