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標準變成怎樣了?警醒!1994年 | 5月8日
-
-
道德標準變成怎樣了?
政府官員。政界候選人。宗教領袖。我們期望這些顯要人物在品行上堪作模範。可是在近年來,有些這類身居要職的人卻是多宗令人震驚的醜聞的主角。他們的敗行範圍甚廣,由犯姦淫及厚顏無恥地撒謊到從事不法商業勾當和貪污瀆職不等。
《美國道德淪亡》一書感嘆說:「當這個國家正忙於應付後天免疫力缺乏症這種致命的疾病之際,……另一種致命的疾病[後天道德缺乏症]看來已變成一發不可收拾。可是卻沒有人大聲疾呼要為這種惡疾急謀對策。」(楷書自排。)《時代》雜誌聲稱,美國「現正在道德淪亡的泥淖裡打滾」。
道德淪亡絕非僅見於美國。近年來,中國、德國、希臘、法國、印度、印尼、以色列和日本亦有些顯要人物被牽涉在醜聞裡而轟動一時。社會領袖的不道德行為其實只是反映出一般人的道德水平而已。泰國總理把自己國內的貪污情況形容為「有如患了癌病」。他進一步指出,整個社會正受到一種根源於貪婪和錯誤價值觀念的痼疾所毒害。
人的確有理由納罕:『今日世界的道德普遍低落究竟是由什麼促成的?更重要的是,這種趨勢到底會導致什麼結果?』
『偷竊不算有罪』
在美國俄亥俄州的哥倫布,一輛裝甲車的後門意外打開,以致車中的兩袋錢跌出車外。據估計當時有價值二百萬美元的鈔票隨風飄散,落在高速公路上。幾十個駕車人士紛紛奔出車外,把拾得的鈔票塞滿自己的口袋和錢包。有些駕車者甚至用無線電話呼喚其他人前來加入這項拾鈔行動。
儘管有關當局發出呼籲,並答允人若交還鈔票,便可以獲得十分之一的獎金,但是差不多沒有人理會這項呼籲。許多人寧願「拾遺不報」。只有少量鈔票後來被尋回。一個男子甚至振振有辭,認為這樣行並不算是偷竊,因為這筆錢其實是「來自上帝的禮物」。類似的事件屢見不鮮。在三藩市、加州以及加拿大的多倫多,當路人看見鈔票從裝甲車中意外跌出掉在路上時,他們也表現出類似的貪婪。
平時看來忠實正直的人,卻那麼容易向偷竊的貪念屈膝,這的確令人感到憂慮。至少這顯示,一般人的道德感實在大有問題。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托馬斯·波格認為,許多人覺得偷竊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但對於偷竊公司或機構的財物,卻看來覺得無傷大雅。
性道德每況愈下
一般人對性道德的看法也大有問題。近期一份調查顯示,出乎意料的是,許多人對於政界候選人與人通姦一事相當寬容。一位作家說,這些選民也許猶豫不敢譴責通姦行為,因為『他們自己正忙於從事這種勾當』。
事實上,新近的統計數字顯示,美國的已婚人士中,有百分之31的人曾經有或現正有婚外情。大部分美國人(約佔百分之62)「認為婚外情並非不道德」。人們對婚前性關係的看法也同樣寬大。1969年的一項調查顯示,有百分之68的美國人不贊成婚前性行為,今日則只有百分之36的人表示反對。在1960年代,大約有五成接受訪問的女性在婚前保持童貞,現在則只有兩成女性在婚前保持貞潔。
什麼才合乎道德?
道德低落的情形在商業界也昭然可見。二十年前,只有百分之39接受訪問的大學畢業生認為「經濟上的成功十分重要或不可或缺」。到1989年,懷有這樣想法的人已數目倍增。顯然,發財的念頭支配著許多青年人的思想——結果造成了令人震驚的影響。
在接受訪問的1093名中學生當中,百分之59的人說他們願意進行價值一千萬美元的非法勾當——即使他們可能要冒管訓處分半年的危險!此外,百分之67的學生說他們會向公司虛報開銷;百分之66的人說,為求達到某項商業目標,他們會不惜撒謊騙人。畢竟,青年人只是仿效長輩所設立的道德標準而已。在另一項調查中,671名主管人員被問及他們對商業道德的看法,差不多有四分之一的人認為保持道德操守會妨礙他們平步青雲。有超過半數的人承認曾蓄意歪曲法例以求為自己大開方便之門。
為了阻遏這種令人憂慮的趨勢,有些大學開設道德教育課程。但許多人卻懷疑這些努力是否有效。一位頗有地位的加拿大商人指出,他「看不出這類道德教育課程能起多大作用。學生假如已具有健全的價值觀,他們不會覺得這類課程有什麼新意。那些本來就沒有操守的學生則可能只是利用他們在這方面所獲得的知識,另闢蹊徑來進行不道德的勾當,反正這只是他們原本已定意要做的事而已。」
類似地,許多行業也訂下了正式的執業守則。可是,專家認為這些守則只是門面工夫,根本很少受人注意——除非在爆發了嚴重醜聞之後。頗諷刺的是,近期一項調查顯示,有訂立執業守則的公司被檢控的頻常程度反比那些沒有訂立守則的公司為高!
不錯,無論在哪一方面,道德標準都顯然每況愈下。看來沒有人知道道德正走向何方。一位商界主管人員表示:「把是非善惡清楚劃分出來的界線已不再存在了。這些界線已逐漸被人抹去。」何以道德標準的界線竟然會消失?什麼正取代它們?以下幾篇文章會探討這些問題。
-
-
道德正走向何方?警醒!1994年 | 5月8日
-
-
道德正走向何方?
有多個世紀之久,許多國家的人均毫無疑問地把聖經視為道德的準繩。雖然並非人人都能按照聖經的崇高標準而生活,對承認聖經權威的人來說,聖經的確提供一套一致受人接受的道德觀,以及用來審核人類行為的準繩。可是,耶穌會大學的校長約瑟夫·奧黑爾嗟嘆說:「我們曾經擁有一套傳統的價值標準,但這套標準卻受人質疑,結果被認為有所欠缺或不合潮流。但如今看來什麼道德標準也沒有。」
什麼促使人厭棄以往那基於聖經的道德標準呢?其中一個有力理由是愈來愈多人接納進化的理論。《美國人的價值觀:互相對立的見解》一書指出:「在所有為人所知的人類文明裡,人們相信有兩個世界存在:一個是可以用肉眼看見的,另一個則是隱形的。……隱形的世界向人提供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它是團結人類社會的凝聚力來源。可是,大約在上一個世紀的中期,有人開始說根本就沒有隱形的世界,這樣的世界從未存在過。」特別從那個時候開始,人們對聖經和其中的道德標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攻擊。對聖經大肆抨擊的哲學理論包括所謂的聖經批評學及達爾文所著的《物種起源》。a
因此,進化論使聖經的權威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大為降低。正如《哈佛大學雜誌》的一篇文章指出,聖經現在被人視為充其量只不過是一個「可愛的寓言故事」。這項發展對世人的道德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正如著名的科學家弗雷德·霍伊爾說,進化論變成了一項公開的特許證,「為任何機會主義的行為大開方便之門」。
當然,進化論僅是其中一個因素而已。兩場世界大戰進一步加深了一般人對宗教的不滿。工業革命在社會方面——以及道德方面——帶來了巨大的轉變。此外,由於深具影響力的傳播媒介迅速發展,人們更易於接觸到各種各式的墮落道德行為。
凡事都是相對的嗎?
難怪許多人都沒有明確的道德觀作為基準。他們好像一艘沒有舵的船一般,在茫茫大海裡四處飄流。例如,許多人跟隨時下流行的道德相對論,認為「道德上的真理因人而異,亦隨他所隸屬的群體而定」。按照這種哲學見解,在道德上根本就沒有絕對的真理——凡事都是相對的。相對論者堅稱:『對你來說是錯的事,對另一個人來說可能是對的。』既然他們的道德指標隨時變更,他們敏於為差不多任何一種行為辯護而加以認可。
是故,從前被人視為「有罪」或「不對的行為」,現在只被人視為「愚蠢」。人可能辯稱,這僅是「病態的」行為而不是「不道德」。這使我們想起古代先知以賽亞的日子,當時有些人「稱惡為善,稱善為惡,以暗為光,以光為暗」。——以賽亞書5:20。
推卸責任
另一種道德趨勢是互相推卸責任。亞當歸咎於夏娃,夏娃則把罪責推在蛇(撒但)身上。今日許多犯過者也同樣採用這種手法去推卸責任,而且他們時常獲得法律界和精神病學專家的協助。《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刊登的一篇文章抨擊精神病學界「發明一些新病症,使犯過者看來好像無助的受害者」。例如,據報美國精神病協會曾認真考慮把強姦犯改稱為受「縱慾症」影響的受害者。有些人認為這無異於簽發一個合法牌照給強姦犯,允准他們為所欲為。該文指出「婦女對此大表反對,結果有關方面迅速改變論調,聲稱強姦的行為畢竟並不是一種疾病。」
人在童年受到精神創傷,的確可以使當事人在成年後受到不良影響,這乃是明顯的事實。可是,利用以往的經歷作為藉口,為長大後所從事的暴力或不道德行為辯護,就大謬不然了。
青年人——缺乏道德指南
世界的道德標準一片混亂,尤其對易受影響的年輕一代造成不良後果。哈佛大學研究員羅伯特·科爾斯發覺,目前並沒有一套單一的標準去指引美國兒童的道德生活。他們受到多種不同的道德觀和價值標準所指引。差不多有六成接受訪問的在學青少年表示,什麼標準能使他們成功,或什麼標準能令他們開心,他們便跟從什麼標準。
有時學校使學生的道德觀念更為混亂。請考慮一個稱為「澄清價值觀」的計劃,該計劃深具影響力,幾年前在美國的學校中推行。計劃的基本主張是什麼呢?兒童應有自由去選擇自己的道德標準。
這樣的態度所導致的道德真空從紐約市一個學生的經歷足以見之。這位學生拾到一個內有1000美元現鈔的錢包,她決定把錢包交給校方。在討論道德價值觀的堂上,她的同學對這件事有什麼反應?她竟被同學恥笑和辱罵!更甚的是,沒有一個老師或校方職員稱讚她的忠實行為。一位老師為校方的沉默辯解說:「假如我表明立場,指出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我便沒有給他們自由去作選擇,這樣我就算不上是他們的輔導員了。」
教會能夠阻遏道德衰落嗎?
世人在道德上的可悲情況已引起強烈反應,這自是意料中的事。許多人現在大聲疾呼要恢復傳統的價值標準。對有些人來說,這意味到向宗教求助。可是,在提供道德指引方面,各宗教的記錄實在不敢恭維。(美國)長老會的理事會承認:「我們正面對一個危機,在規模和含意方面均十分令人震驚。」這個危機是什麼?「全國約有百分之10至23的教士曾與屬下的教友、委託人、雇員等發生過越軌的行為或性接觸。」
因此,各處的人都對宗教大感失望和不滿。美國商業及工業委員會的主席作了以下的結論:「各宗教組織並沒有把他們傳統的價值標準傳授給人,反而許多時成為[道德]難題的一部分;他們提倡解放神學,並且主張對人的行為採取不置可否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