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不要發怨言」
    守望台2006年 | 7月15日
    • 「不要發怨言」

      你們無論做什麼,總不要發怨言。——腓立比書2:14

      1,2.使徒保羅向腓立比和哥林多的基督徒提出什麼勸誡?為什麼?

      公元1世紀,使徒保羅受聖靈啟示寫信給腓立比的基督徒會眾,大大稱讚他們慷慨和熱心,說他們的善工叫他歡喜。可是,保羅也提醒他們「無論做什麼,總不要發怨言」。(腓立比書2:14)為什麼保羅要提出這個勸告呢?

      2 保羅知道發怨言會有怎樣的後果。他寫信給腓立比會眾之前幾年,曾提醒哥林多會眾發怨言是很危險的。他提到古代的以色列人在曠野一再激怒耶和華。他們做了什麼事呢?就是貪戀惡事、拜偶像、淫亂、試探耶和華,還有發怨言。保羅勸誡哥林多的基督徒要從以色列人的遭遇汲取教訓,說:「不要發怨言,像他們有些人發怨言,就被滅命的消滅了。」(哥林多前書10:6-11)

      3.關於發怨言這個問題,為什麼值得我們關注?

      3 今天,耶和華的僕人也像腓立比會眾那樣熱心行善,彼此相愛。(約翰福音13:34,35)然而,鑑於以往上帝的子民由於發怨言而帶來不少惡果,我們大有理由留意保羅的忠告:「無論做什麼,總不要發怨言」。讓我們先看看聖經中一些跟發怨言有關的例子,再看看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事,以避免好發怨言的精神及其帶來的惡果。

      一群邪惡的會眾埋怨耶和華

      4.以色列人怎樣發怨言?

      4 古代以色列人在曠野流浪了四十年,聖經記載他們在這其間發生的事時,曾使用一個希伯來語詞,含有「發怨言、喃喃埋怨、不滿、申訴、大發牢騷」的意思。由於對自己的境遇不滿,以色列人不止一次發怨言。例如,上帝拯救他們擺脫埃及的奴役後,才幾個星期全會眾就「向摩西、亞倫發怨言」,埋怨沒有食物吃。他們說:「我們不如在埃及地被耶和華殺死還好!那時候我們坐在肉鍋旁,吃得飽足,現在你們卻把我們帶到曠野,要全會眾都在這裡餓死!」(出埃及記16:1-3)

      5.以色列人發怨言,他們埋怨的其實是誰?

      5 其實,耶和華關愛以色列人,讓他們得到生活所需,他們在曠野有食物吃,有水喝,根本不可能餓死。只是他們毫不知足,大發怨言,誇大自己的苦況。在耶和華看來,民眾對摩西和亞倫表示不滿,其實就是對他不滿。摩西告訴以色列人:「耶和華已經聽見你們向他發怨言。我們算什麼?你們不是埋怨我們,而是埋怨耶和華。」(出埃及記16:4-8)

      6,7.根據民數記14:1-3的記載,以色列人的態度有什麼改變?

      6 此後不久,以色列人又發怨言了。摩西派了十二個男子去窺探應許之地,其中十個帶回來壞消息。接著發生什麼事呢?「以色列人全都向摩西、亞倫發怨言。全會眾都責怪他們說:『我們不如死在埃及地,或死在這個曠野好了!耶和華怎麼把我們領到[迦南]這裡來,讓我們被刀劍殺死?我們的妻子和小孩必被人擄去。我們回埃及去不是更好嗎?』」(民數記14:1-3)

      7 以色列人的態度竟然完全改變了!起初,耶和華幫助他們擺脫埃及的奴役,又在紅海那裡拯救他們,當時他們深受感動,不禁歌頌讚美耶和華。(出埃及記15:1-21)後來,他們因曠野的生活不舒適,加上害怕迦南人,起初的感激之情就被不滿的情緒取代了。他們不再感激上帝使他們得到自由,反而埋怨上帝令他們失去很多東西,其實他們根本一無所缺。他們發怨言,顯示出他們對耶和華缺乏感恩之心。難怪耶和華說:「這群邪惡的會眾還要這樣埋怨我多久呢?」(民數記14:27;21:5)

      公元1世紀的發怨言例子

      8,9.《希臘語經卷》記載了哪些關於發怨言的例子?

      8 以上提到的例子,發怨言的群眾顯然是公開表示不滿的。但在公元32年,耶穌基督在耶路撒冷守住棚節時,群眾則是「紛紛低聲議論 他」。(約翰福音7:12,13,32)他們在耶穌背後說長道短,有的說他是好人,有的則說他不是。

      9 另一次,耶穌和門徒在收稅人利未(又叫馬太)家裡作客,「法利賽派的人和他們的抄經士向耶穌的門徒埋怨說:『你們為什麼跟收稅人和罪人一起吃喝呢?』」(路加福音5:27-30)不久之後,在加利利,「猶太人因耶穌而竊竊私議,因為他說,『我是從天而降的食物』」,連耶穌有些門徒也對這番話表示反感,於是竊竊私語,喃喃埋怨。(約翰福音6:41,60,61)

      10,11.說希臘語的猶太人為了什麼事發怨言?今天,基督徒長老可以怎樣向使徒借鏡?

      10 公元33年五旬節之後不久,有些基督徒也為某些緣故而發怨言,但這次卻帶來了好的結果。當時,有許多新近歸信的門徒都是來自以色列境外的,猶地亞的信徒慷慨地接待他們,但在膳食分配方面卻出現了問題。聖經記載:「說希臘語的猶太人向說希伯來語的猶太人發怨言,因為在日常的膳食分配上,他們的寡婦被人忽視了。」(使徒行傳6:1)

      11 這一次,發怨言的人的態度跟在曠野的以色列人並不相同。那些說希臘語的猶太人並不是只想到自己,對自己的際遇諸多不滿,而是要讓使徒知道有些寡婦得不到所需的協助。再說,發怨言的人並沒有公然埋怨耶和華而製造麻煩,他們只是向使徒申訴。由於他們的申訴是合理的,使徒就迅速作出安排,糾正事態。使徒為今天基督徒長老樹立了多麼優良的榜樣!身為屬靈的牧人,長老切不可「塞耳不聽寒微人[的]怨聲」。(箴言21:13;使徒行傳6:2-6)

      提防發怨言的腐化影響

      12,13.(甲)什麼比喻可以說明發怨言所造成的影響?(乙)人可能會因什麼事而感到不滿?

      12 在上述大部分的聖經事例中,上帝以往的子民都因為發怨言而招致惡果。因此,我們應該認真想想,今天,發怨言又會造成怎樣的腐化影響。以下比喻有助於說明發怨言的惡果:金屬大都會生鏽,如果有鏽蝕的跡象出現而不加處理,金屬最後就會鏽壞變質,不能使用;許多汽車報廢不是由於機件出現問題,而是汽車的金屬鏽壞,開車時會有危險。那麼,人發怨言跟金屬生鏽有什麼關係呢?

      13 正如金屬有生鏽的特性,不完美的人也會有發怨言的傾向。我們必須提高警覺,留意自己有沒有愛抱怨的跡象。如果天氣潮濕,空氣中的鹽分又高,金屬很快就會生鏽;同樣,當遇上逆境時,我們也很容易會怨天尤人。在壓力下,我們可能會小題大做,稍不愉快就大發牢騷。這個世界已到了最後的日子,人要面對的難題將越來越多,可以抱怨的事也很可能會越來越多。(提摩太後書3:1-5)因此,一個基督徒可能會因很小的事,就對另一個信徒同工感到不滿,例如不太喜歡對方的弱點、覺得對方的辦事能力低,或者不滿對方在會眾裡享有某些服務機會等。

      14,15.為什麼我們應當好好克制不滿的情緒?

      14 無論是什麼事令我們感到不快,如果我們一不順心就發怨言,很容易就會養成好發怨言的精神,動不動就滿腹牢騷。好發怨言的精神確能腐化人,徹底「鏽蝕」我們的屬靈品格。古代的以色列人對曠野的生活諸多不滿,竟然埋怨耶和華。(出埃及記16:8)我們千萬不要像他們那樣才好!

      15 金屬的表面塗上防鏽漆,並在出現鏽斑時就盡快處理,金屬鏽壞的可能就會大大降低。同樣,我們一旦發覺自己有愛發怨言的跡象,只要祈求上帝的幫助,並盡快作出調整,就能克制不滿的情緒。我們可以作出什麼調整呢?

      從耶和華的觀點看事情

      16.我們可以怎樣克制發怨言的傾向?

      16 我們發怨言時,只會想到自己和所面對的難題,完全忘了自己身為耶和華見證人所享有的福分。如果我們想克制發怨言的傾向,就必須謹記我們正享有的種種屬靈福分,例如:我們的名稱「耶和華見證人」包含了「耶和華」這個偉大的名字,這是多大的榮幸!(以賽亞書43:10)此外,我們得以跟耶和華建立親密的友誼,隨時都可以向這位「聽禱告的主」祈求。(詩篇65:2;雅各書4:8)我們明白關於宇宙至高統治權的爭議,知道能夠對上帝堅守忠義是莫大的殊榮,謹記這點,我們所過的生活就有了真正的意義。(箴言27:11)另外,我們可以經常傳講王國的好消息。(馬太福音24:14)還有,我們對耶穌基督獻出的贖價有信心,得以在上帝面前享有無愧的良心。(約翰福音3:16)不管我們要忍受什麼考驗,都能享有這些福分。

      17.即使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表示不滿,為什麼也該從耶和華的觀點看事情?

      17 不要單從自己的觀點看事情,倒要想想上帝的觀點。詩篇的一位執筆者大衛說:「耶和華啊,求你使我認識你的道,教導我走你的路。」(詩篇25:4)要是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表示不滿,耶和華不會不知道。上帝當然可以立刻糾正事態,那麼,他為什麼有時會容許某些難題持續下去呢?也許耶和華想藉此幫助我們培養更多美德,比如耐心、忍耐、信心和堅忍。(雅各書1:2-4)

      18,19.請舉例說明我們甘願忍受不便、不發怨言,可以帶來好結果。

      18 我們甘願忍受不便,避免發怨言,不單可以改善品格,也許還可以對那些從旁觀察我們的人有好的影響。2003年,德國一群耶和華見證人坐車前往匈牙利參加大會。司機不是個耶和華見證人,當他知道要跟耶和華見證人一起相處十天,心裡並不那麼願意,但到旅程結束時,卻對耶和華見證人完全改觀了。為什麼呢?

      19 原來,在旅途中曾出了不少岔子,但耶和華見證人卻沒有發過一句怨言。司機說他從沒有遇過這麼好的乘客,還說以後如果耶和華見證人拜訪他家,他一定會請他們進屋裡去,細聽他們傳講的信息。由於實踐了「無論做什麼,總不要發怨言」這個勸告,這群乘客給人留下了多麼美好的印象!

      寬恕包容能維繫團結

      20.為什麼我們應該彼此寬恕?

      20 如果我們對某個信徒同工感到不滿,那該怎麼辦呢?假如事情嚴重,就應該按照馬太福音18:15-17的原則去解決。不過,我們通常都不必採取這樣的步驟,因為令我們感到不滿的大都是一些小事。那麼,何不視之為學習寬恕別人的機會呢?保羅說:「無論誰有理由對人不滿,都要繼續彼此包容,彼此甘心寬恕。耶和華怎樣甘心寬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甘心寬恕人。除了這一切之外,還要穿上愛,因為愛能完美地維繫團結。」(歌羅西書3:13,14)耶和華不是也很有理由對我們不滿嗎?然而,上帝一次又一次地憐憫我們、寬恕我們。我們也有容人之量嗎?

      21.一般人對愛發怨言的人有什麼感覺?

      21 無論我們為了什麼事而憤憤不平,發怨言也不能解決問題。譯成「發怨言」的希伯來語詞也含有「大發牢騷」的意思。如果我們身邊有人常常埋怨這個、埋怨那個,我們很可能會覺得十分厭煩而想跟對方疏遠。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凡事諸多不滿,常常大發牢騷,別人也會覺得厭煩,對我們敬而遠之。大發牢騷也許能得到別人的注意,但絕不能得到別人的好感。

      22.一個少女怎樣論及耶和華見證人?

      22 耶和華的子民十分珍惜彼此間的團結,而樂於寬恕的精神能促進這樣的團結。(詩篇133:1-3)耶和華見證人歐洲的一個分部收到一封信,是一個信奉天主教的17歲少女寄來的。她在信中稱讚耶和華見證人,說:「在我認識的團體中,只有你們是團結一致的,你們當中沒有仇恨不和,沒有貪婪自私,也沒有不容異己的情況。」

      23.下一篇文章會談談什麼?

      23 我們崇拜真神耶和華,蒙他賜予許多屬靈的福分,我們感激上帝賜下這些福分,就會盡力促進團結,避免因個人的糾紛彼此埋怨。關於發怨言,下一篇文章會談談,培養敬虔的特質怎樣幫助我們避免另一種更嚴重的情況——埋怨耶和華的地上組織。

  • 要多想想耶和華的組織帶來的美福
    守望台2006年 | 7月15日
    • 要多想想耶和華的組織帶來的美福

      我們必在你家中飽享美福。——詩篇65:4

      1,2.(甲)與聖殿有關的安排對上帝的子民有什麼作用?(乙)大衛怎樣支持聖殿的興建工程?

      在聖經的《希伯來語經卷》裡,其中一個傑出的人物就是古代以色列的大衛。他懂得奏樂,曾是個牧人,也是個先知,又是個君王,而且全心信賴耶和華上帝。大衛深愛耶和華,渴望為他建造聖殿,讓聖殿這個「家」作為以色列正確崇拜的中心。大衛知道與聖殿有關的各種安排會大大造福上帝的子民,叫他們滿心喜樂,因此他歌頌上帝說:「人蒙你揀選,可以親近你,住在你院子裡,就實在有福。我們必在你家中飽享美福,因你殿中的聖所而滿足。」(詩篇65:4)

      2 然而,耶和華不讓大衛負責興建聖殿,倒把這個重任交付大衛的兒子所羅門。雖然上帝把大衛渴求的殊榮賜給別人,大衛卻沒有埋怨上帝。在他看來,建成聖殿才是最重要的事。大衛全心全意支持這項工程,凡耶和華指示他關於聖殿各樣東西的圖樣,他都交給了所羅門。此外,大衛把數以萬計的利未人組織起來,編成分隊,好照料聖殿的各項職務。他還捐出大量金銀資助建殿工程。(歷代志上17:1,4,11,12;23:3-6;28:11,12;29:1-5)

      3.對於正確崇拜的各項安排,上帝的僕人有什麼態度?

      3 古代忠心的以色列人全力支持上帝家中正確崇拜的各項安排。今天,耶和華的僕人也有同樣的態度。無論上帝的地上組織在崇拜方面作了什麼安排,我們都全力支持。我們這樣做就跟大衛的思想態度相似。我們不會對上帝的組織諸多不滿,倒會多想想這個組織的美好之處。我們實在要感激上帝讓我們得享這些美福。你有沒有細想過這些福分呢?讓我們看看其中一二吧。

      感激上帝賜下那些領導我們的人

      4,5.(甲)「忠信睿智的奴隸」怎樣盡忠職守?(乙)有些耶和華見證人對所領受的靈糧有什麼感想?

      4 耶穌基督委派「忠信睿智的奴隸」管理他在地上的「一切財物」。對於「忠信睿智的奴隸」所作的貢獻,我們大有理由表示感激。「忠信睿智的奴隸」由受聖靈所膏的基督徒組成,除了帶頭傳講王國好消息之外,還安排基督徒聚會和大會,並以四百多種語言出版聖經書刊。在世界各地,數以百萬計的人懷著感恩之心,領受這些「在適當的時候」提供給他們的靈糧。(馬太福音24:45-47)「忠信睿智的奴隸」盡忠職守,我們實在沒有埋怨的理由。

      5 埃勒菲是個年長的耶和華見證人,多年來一直吸收「忠信睿智的奴隸」供應的靈糧,並從其中提出的聖經勸告得到安慰和扶持。她為此深懷感激,說:「要是沒有耶和華的組織,我真是不知該怎麼辦!」彼得和妻子伊姆加德也事奉上帝很多年了,伊姆加德說他們從「耶和華仁愛的組織」所出版的書刊得益不淺。在這些出版物中,有些是專為視力或聽力有特殊需要的人而製作的。

      6,7.(甲)上帝怎樣督導世界各地基督徒會眾的活動?(乙)有些基督徒就耶和華的地上組織作了什麼評論?

      6 耶和華見證人的中央長老團是「忠信睿智的奴隸」的代表,由一小群受膏的基督徒男子組成,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耶和華見證人的世界總部服務。中央長老團委任一些靈性成熟的弟兄在世界各地的分部服務,每個分部則負責督導轄下各群會眾的活動。現在全球總共有9萬8000多群會眾。符合聖經所定條件的弟兄會被委任為長老和助理僕人,去照料會眾的事務。(提摩太前書3:1-9,12,13)長老們會好好領導會眾,仁愛地牧養上帝交給他們照顧的羊群。能夠成為上帝羊群的一分子,體驗到「整個弟兄團體」的友愛和團結,確實是莫大的福分!(彼得前書2:17;5:2,3)

      7 長老仁愛地提出屬靈的指引,許多弟兄姊妹都表示感激,而不是對他們諸多不滿。比吉特是個30多歲的基督徒妻子,十幾歲時交了損友,險些犯下大錯。後來長老根據聖經向她提出清晰的勸告,加上信徒同工的扶持,比吉特終於醒悟過來,懸崖勒馬。現在比吉特有什麼感想呢?她說:「耶和華的組織多麼美好,我能夠繼續屬於這個組織,真的很感激上帝!」現年17歲的安德烈亞斯說:「這確實是耶和華的組織,是世上最好的組織。」耶和華的地上組織確實有許多美好的地方,我們不是該表示感激嗎?

      負有領導責任的人都不完美

      8,9.在大衛的日子,有些人怎樣行事?在這種情形下,大衛的態度如何?

      8 在正確崇拜中負有領導責任的人都不是完美的,他們人人都會犯錯,當中有些還在努力克服某些根深蒂固的弱點。可是,我們應該為此而不高興嗎?當然不應該。在古代的以色列,甚至身負重任的人也曾犯嚴重的過錯。舉個例,掃羅王因心緒不寧,召年輕的大衛為他彈琴,好平服自己的心情,但後來竟試圖殺死大衛。結果,大衛只好逃亡。(撒母耳記上16:14-23;18:10-12;19:18;20:32,33;22:1-5)

      9 此外,有些以色列人也做出詭詐背信的事來。例如,大衛的元帥約押謀殺掃羅的親戚押尼珥;押沙龍圖謀篡奪父親大衛的王位;大衛的心腹謀臣亞希多弗出賣了大衛。(撒母耳記下3:22-30;15:1-17,31;16:15,21)儘管這樣,大衛卻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捨棄正確的崇拜。相反,正因為身陷逆境,大衛反而更加仰望耶和華,全心信賴他。大衛的態度跟他當日要逃避掃羅的毒手時一樣。他逃避掃羅時曾說:「上帝啊,求你恩待我,求你恩待我,因為我向你尋求庇護。我在你翅膀的蔭下尋求庇護,直到禍患過去。」(詩篇57:1)

      10,11.一個叫格特魯德的基督徒在年輕時有什麼經歷?對於信徒同工的缺點,她有什麼評論?

      10 今天,上帝的組織不會有任何詭詐背信的事,因為耶和華、他的天使和屬靈的牧人,絕不會容忍奸惡背信的人留在基督徒會眾裡。然而,我們還是要應付不完美的人的種種缺點,不論是我們自己的還是信徒同工的。

      11 一個叫格特魯德的基督徒姊妹已事奉耶和華多年,年輕時曾被人錯誤批評為「冒牌」的全時傳道員。對於這樣的指控,她有什麼反應呢?有沒有大發牢騷呢?沒有。格特魯德在2003年於91歲去世,之前不久曾回顧一生,說:「我從這件事和之後的一些經歷體會到,雖然人會犯錯,但耶和華一直指揮著他那偉大的工作,而他任用的是我們這些不完美的人。」每當格特魯德要應付信徒同工的缺點,她就在禱告裡向耶和華傾訴,祈求他的幫助。

      12.(甲)公元1世紀,少數基督徒有什麼惡劣的態度?(乙)我們應該多想想什麼?

      12 事實上,無論一個基督徒多麼忠貞,多麼敬虔,始終都是不完美的人。因此當一個受委任的僕人犯了錯,願我們都「不要發怨言」。(腓立比書2:14)門徒猶大指出,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會眾有少數分子是假導師,「蔑視領導的權柄,詆毀有榮耀的人」,這些作惡的人「常發怨言,對際遇諸多不滿」。(猶大書8,16)假如我們仿效這些人的惡劣態度,就十分可悲了!願我們不要好發怨言、諸多不滿,倒要多想想上帝通過「忠信睿智的奴隸」給我們的美好福分。願我們珍惜自己從耶和華的組織得享的美福,「總不要發怨言」。

      「這樣的話駭人聽聞」

      13.對於耶穌基督的某些教誨,有些人的反應怎樣?

      13 公元1世紀,除了有些人對受委任的僕人諸多埋怨之外,也有些人對耶穌的教誨感到不滿。約翰福音6:48-69記述,耶穌說:「誰吃我的肉,喝我的血,誰就有永生。」他的門徒當中有很多人聽見就說:「這樣的話駭人聽聞,誰聽得進去呢?」耶穌知道「門徒為這番話竊竊私議」。不但如此,「為了這一番話,他門徒中有很多人離開,耽於已經撇下的事,不再與他同行」。但不是所有門徒都對耶穌的這個教誨感到不滿。耶穌問十二使徒:「難道你們也想走嗎?」請留意當時使徒彼得怎樣回答:「主啊,我們還歸附誰呢?你有永生的話語啊。我們已經相信,也知道你是上帝的聖者。」

      14,15.(甲)為什麼有少數人抗拒上帝的組織就聖經所提出的教誨?(乙)伊曼紐爾的例子給我們什麼啟發?

      14 在現代,上帝的子民當中也有少數人,抗拒上帝的地上組織就聖經所提出的某些教誨,於是對這個組織感到不滿。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發生呢?原因常常是這些人不了解上帝的做事方式。造物主一向是逐步啟迪子民的,幫助他們循序漸進地明白聖經的真理。正因為這樣,我們對聖經的理解不時需要調整。由於對聖經的真理得到更確切的了解,耶和華大多數的子民都感到雀躍。然而,少數人卻「過分正義」,厭惡這樣的調整。(傳道書7:16)他們有這種反應,也許是因自驕心作祟,所以當中有些人變得剛愎自用,自以為是。無論原因是什麼,基督徒喃喃埋怨,對上帝的組織不滿,是十分危險的。這只會使他們返回撒但的世界,行事像不認識上帝的世人一樣。

      15 且以伊曼紐爾為例。他是個耶和華見證人,後來開始批評「忠信睿智的奴隸」所出版的書刊。(馬太福音24:45)結果,他不再閱讀這些書刊,還告訴他本地會眾的長老,他不想再做耶和華見證人。不久之後,伊曼紐爾發覺耶和華的組織所提出的聖經教誨才是對的,於是再次跟耶和華見證人聯繫。他承認過錯,最後重新被接納為會眾的成員。現在,他再次是個喜樂的耶和華見證人。

      16.假如我們對上帝的組織提出的某些教誨感到疑惑,那該怎麼辦?

      16 假如我們對耶和華的子民普遍接受的某些教誨感到疑惑,開始想發牢騷,那該怎麼辦呢?千萬不要焦躁不耐。也許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忠信睿智的奴隸」會發表一些文章,使我們的問題得到解答,幫助我們解開疑團。我們也該向會眾的長老尋求幫助。(猶大書22,23)此外,禱告、研讀聖經和聖經書刊,以及跟有屬靈觀點的信徒同工交往,都有助於消除我們內心的疑惑,使我們更加珍惜所學到的聖經真理。這些強化信心的真理是耶和華通過他認可的渠道提供給我們的。

      思想要積極

      17,18.我們不應該諸多埋怨,倒應該培養怎樣的態度?為什麼?

      17 無可否認的是,不完美的人與生俱來就有作惡的傾向,而有些人則特別容易事事埋怨,無故大發牢騷。(創世記8:21;羅馬書5:12)要是我們動不動就發怨言,可能會破壞自己與耶和華上帝的關係。因此,一旦發覺自己想發怨言,就要自我克制。

      18 我們不應該對會眾的事諸多埋怨,倒該思想積極,為人虔誠,平衡合理,並且多做主的工作,保持喜樂,還要有健全的信心。(哥林多前書15:58;提多書2:1-5)無論上帝的組織發生什麼事,一切都在耶和華的掌握之中;耶穌也很清楚每群會眾的情況,正如他在公元1世紀時那樣。(啟示錄1:10,11)因此,要耐心等候上帝和會眾的元首基督。也許他們會通過受委任的屬靈牧人糾正事態。(詩篇43:5;歌羅西書1:18;提多書1:5)

      19.在彌賽亞王國真正統管全人類之前,我們應該多想想什麼?

      19 這個邪惡的世界很快就會消逝,彌賽亞王國將要統管全人類,撥亂反正。在這個日子來到之前,保持積極的觀點十分重要,這樣,我們就不會總是在信徒同工身上挑錯,滿腹牢騷,令自己也不喜樂;相反,我們以積極的觀點看信徒同工,就會比較容易留意到他們的美德。我們多想想他們的美德,不但會喜樂得多,在靈性上也會得到激勵和強化。

      20.我們的思想積極,就能享有什麼福分?

      20 我們的思想要是保持積極,就更能謹記自己現今所享的種種屬靈福分,而我們能夠得享這些福分,正因為我們跟耶和華的地上組織交往。這個組織是世上惟一忠於宇宙至高者的組織。對於這個事實,你有什麼感想?能夠有幸崇拜獨一的真神耶和華,你又有什麼感覺?願你的心聲跟大衛一樣,他說:「聽禱告的主啊,人人都要來向你祈求。人蒙你揀選,可以親近你,住在你院子裡,就實在有福。我們必在你家中飽享美福」。(詩篇65:2,4)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