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探訪重揭舊傷痕
1985年5月,教皇探訪德國時提及「教會在納粹時代所面對的艱辛」《科隆城公報》報導這件事,並且補充說:「教皇並沒有提及當時有些高層天主教教士缺乏勇氣,雖然大聲疾呼維護教會學校,卻沒有反對納粹迫害猶太人。」
將改信天主教的猶太女人伊迪絲·斯坦(Edith Stein)封為聖人的典禮也成為一個爭論焦點。猶太人反對把她奉為天主教殉道者的代表。《紐倫堡新聞報》說:「伊迪絲·斯坦被封為基督教信仰的殉道者其實並不完全符合事實。她在1942年是以猶太女人的身分而非以天主教修女的身分被送往奧斯維茲煤氣室處死的。」一個天主教團體聲稱,這項封聖典禮只是企圖掩飾「教會在納粹掌權後保持緘默的尷尬而已。」另一天主教團體則聲稱這項封聖典禮「不能使我們掩眼不看一件事實,那便是,天主教的許多主教非但毫不抗議,還公開與國社黨政權合作。」
有些批評家要求天主教會為了在大屠殺期間保持緘默一事承認罪咎,但至今教會尚未有任何認罪的表示。《南德意志時報》報導說:「教皇在前一晚與眾主教舉行會議時極力避免提及這件令教會良心不安的事。在納粹獨裁統治時代,教廷試圖藉著訂定協約以求『明哲保身』,但卻『無法阻止災禍性的發展。』教皇聲稱他看不出有什麼理由要譴責德國眾主教沉默不言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