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凱撒洞悉聖經(上冊)
-
-
此後,聖經提到的凱撒都是指尼祿。尼祿從公元54年開始執政,直到公元68年。那一年,他自殺身亡,死時約31歲。保羅在凱撒里亞當著非斯都面前受審時提到的凱撒就是尼祿,那時大概是公元58年。保羅否認做過任何干犯凱撒的事,拒絕前往耶路撒冷受審。他說:「我站在凱撒的審判座前。我在他的座前受審才對。……我向凱撒上訴!」(徒25:1,6-11)當時保羅正行使他作為羅馬公民的權利。在受審期間或者宣判之後,羅馬公民都有權要求向凱撒上訴。既然非斯都不願作出裁決,前往耶路撒冷也肯定得不到公正的審訊,保羅就正式要求把案件交由羅馬帝國的最高法庭審理。看來當局可以拒絕某些犯人上訴,比如當場被捕的竊賊、海盜或叛亂分子要求上訴,就可能被拒。或許為了這個理由,非斯都要先跟「參議會」商量後,才允許保羅上訴。後來希律·亞基帕二世探訪非斯都,非斯都請他一起聆訊,這可能是因為非斯都想先弄清楚事情才把保羅的案件呈交「皇上」,即尼祿。(徒25:12-27;26:32;28:19)保羅上訴也達成另一個目的:實現他先前表達過的心願,到羅馬去。(徒19:21;羅15:22-28)後來耶穌的應許和天使的安慰都表明上帝的確引導事情的發展。(徒23:11;27:23,24)
看來保羅在他頭一次於羅馬被囚期間(約公元60-61),寫信給腓立比的基督徒。在信的結語,保羅轉達了羅馬的弟兄,「尤其是凱撒家裡的人」的問候。(腓4:21,22)「凱撒家裡的人」不一定指當時在位的尼祿的家人,卻可能指一些在政府任職的人員、凱撒手下的一些奴隸和下級官員。聖經沒有說明,凱撒家裡的這些人成為基督徒是不是保羅傳道的成果。保羅所住的牢房要是由「禁衛軍」(腓1:13)看守的話,他就有可能離尼祿的皇宮不遠,因而有機會接觸到凱撒家裡的人,向他們傳道。(徒28:16,30,31)無論保羅怎樣接觸到凱撒家裡這些成為基督徒的人,他們看來特別關注腓立比的弟兄。既然腓立比是羅馬的殖民地,住了不少退休士兵和官員,說不定那些托保羅轉達問候的人是當地一些基督徒的親戚朋友。
公元64年,羅馬發生了一場大火,約四分之一的地區被焚毀,有傳言指尼祿是幕後黑手。根據羅馬歷史家塔西佗的記載,尼祿為求自保,把罪責推到基督徒身上。(《編年史》,第15卷,44段)大規模的搜捕行動隨之而來,基督徒和懷疑是基督徒的人慘受苦刑虐待,大批大批地被處死,有些甚至當眾給活活燒死。這標誌著一場迫害的浪潮已經掀起,發動這次迫害的不是敵對的宗教勢力,而是政府當局,目的是要殲滅基督徒會眾。保羅在羅馬被監禁兩年(約公元59-61)後曾經獲釋,後來(約公元65)很可能又再次被囚。學者普遍認為,保羅最後被尼祿下令處死。(參看提後1:16,17;4:6-8)
公元66年,尼祿死前兩年,猶太人起來造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