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耶和華」 上帝的名字在《希伯來語經卷》和《希臘語經卷》的譯法聖經新世界譯本
-
-
1 「耶和華」
上帝的名字在《希伯來語經卷》和《希臘語經卷》的譯法希伯來語יהוה(拉丁字母YHWH或JHVH)
上帝的專有名字「耶和華」(希伯來語יהוה,拉丁字母YHWH或JHVH)在創世記2:4首次出現。上帝的名字源自希伯來語使役動詞哈華(הוה,意思是「成為」)的未完成式,所以上帝名字的意思是「成事者」。這個名字顯示耶和華決心要實現他的應許,成就他的旨意。
現代有些譯者在聖經譯本中刪去了上帝的專有名字,或用其他詞語取而代之。這樣做大大侮辱了聖經的作者,至高的上帝。上帝的名字在聖經原文希伯來語文本出現了6828次,寫成四個字母(יהוה)。我們忠於原文使用「耶和華」這個名字,而不是像有些聖經譯本,用「主」「上主」「永恆主」一類的頭銜取代原文中由這四個字母所代表的上帝名字。
在《新世界譯本》的《希伯來語經卷》中,「耶和華」這個名字出現了6973次a。上帝名字的四個字母在希伯來語文本實際上出現了6828次,包括3次出現在複合名字裡(創世記22:14;出埃及記17:15;士師記6:24),以及6次出現在詩篇題記裡(7篇;18篇3次;36篇;102篇)。這6828次出現的上帝名字,我們一律翻做「耶和華」。惟一例外是士師記19:18。我們在那裡用了第一人稱單數代詞「我」,而沒有使用上帝的名字。另外,我們根據希臘語《七十子譯本》,把申命記30:16,撒母耳記下15:20和歷代志下3:1原有的上帝名字恢復過來。我們也在以賽亞書34:16和撒迦利亞書6:8中恢復上帝的名字,使用了「耶和華」,而不是用第一人稱單數代詞「我」。至於其餘141次出現的上帝名字,一度被抄經士寫做阿多奈(主)或埃洛希姆(上帝),現在我們都恢復過來。
為了避免越過翻譯的本分,妄自把解釋納入正文,我們在《希臘語經卷》採用上帝名字的時候總是十分謹慎,處處以《希伯來語經卷》為依歸。我們參考了好些希伯來語譯本,好確定《希臘語經卷》所用的上帝名字都是有確實根據的。
聖經的希伯來語文本和希臘語《七十子譯本》都載有上帝名字的希伯來語字母(יהוה)。所以,耶穌和門徒宣讀聖經,不管讀的是希伯來語文本還是希臘語譯本,都必然讀到上帝的名字。耶穌曾經在拿撒勒的會堂裡站起來,接過以賽亞書,宣讀了61:1,2。那裡既然有上帝名字的四個字母,他就必然讀出上帝的名字。這點跟他決心要成就的事很吻合。我們從他向天父所作的禱告中可以看出,他決心要使人認識耶和華的名。他說:「你從世人當中賜給我的人,我已經向他們顯明你的名。……我已經使他們認識你的名,以後還要使他們認識。」——約翰福音17:6,26。
我們在《新世界譯本》的《希臘語經卷》正文中使用了上帝的名字237次b。這237次,每一次都有好幾個希伯來語譯本作為根據。
-
-
2 希伯來語尼發希(נפש)和希臘語普緒克(ψυχή)聖經新世界譯本
-
-
2 希伯來語尼發希(נפש)和希臘語普緒克(ψυχή)
指活物(人或動物);人的生命;其他意思
「魂」「靈魂」等譯法都是誤譯在《希伯來語經卷》的原文裡,尼發希 一詞出現了754次,第一次在創世記1:20。
在《希臘語經卷》的原文裡,普緒克 一詞獨立出現了102次,第一次在馬太福音2:20。這102次包括以弗所書6:6和歌羅西書3:23。在這兩節經文中,翻做「全心全意」的希臘語字面意思是「全個普緒克」。下面把希伯來語尼發希 和希臘語普緒克 在聖經裡的用法按不同標題歸類。人從這些經文中可以看出,「魂」「靈魂」等譯法都是誤譯。
指動物
創世記1:20,21,24,30;2:19;9:10,12,15,16;利未記11:10,46上,46下;24:18;民數記31:28;以西結書47:9。
指活人
創世記2:7;12:5;14:21;36:6;46:15,18,22,25,26上,26下,27上,27下;出埃及記1:5上,5下;12:4,16;16:16;利未記2:1;4:2,27;5:1,2,4,15,17;6:2;7:18,20,21,25,27;17:10,12,15;18:29;20:6上,6下;22:6,11;23:29,30;27:2;民數記5:6;15:27,28,30;19:18,22;31:35上,35下,40上,40下,46;35:30;申命記10:22;24:6,7;撒母耳記上22:22;撒母耳記下14:14;列王紀下12:4;歷代志上5:21;詩篇19:7;箴言11:25,30;16:24;19:2,15;25:25;27:7上,7下;耶利米書43:6;52:29;耶利米哀歌3:25;以西結書27:13;使徒行傳2:41,43;7:14;27:37;羅馬書13:1;哥林多前書15:45;彼得前書3:20;彼得後書2:14。
會死能滅
創世記12:13;17:14;19:19,20;37:21;出埃及記12:15,19;31:14;利未記7:20,21,27;19:8;22:3;23:30;24:17;民數記9:13;15:30,31;19:13,20;23:10;31:19;35:11,15,30;申命記19:6,11;22:26;27:25;約書亞記2:13,14;10:28,30,32,35,37上,37下,39;11:11;20:3,9;士師記5:18;16:16,30;列王紀上19:4;20:31;約伯記7:15;11:20;18:4;33:22;36:14;詩篇7:2;22:29;66:9;69:1;78:50;94:17;106:15;124:4;箴言28:17;以賽亞書55:3;耶利米書2:34;4:10;18:20;38:17;40:14;以西結書13:19;17:17;18:4;22:25,27;33:6;馬太福音2:20;10:28上,28下;26:38;馬可福音3:4;14:34;路加福音6:9;17:33;約翰福音12:25;使徒行傳3:23;羅馬書11:3;希伯來書10:39;雅各書5:20;啟示錄8:9;12:11;16:3。
指人的生命
創世記35:18;出埃及記4:19;21:23;30:12;約書亞記9:24;士師記9:17;12:3;18:25;列王紀下7:7;歷代志下1:11;約伯記2:4;6:11;箴言1:18;7:23;22:23;馬太福音6:25;10:39;16:25;路加福音12:20;約翰福音10:15;13:38;15:13;使徒行傳20:10;羅馬書16:4;腓立比書2:30;帖撒羅尼迦前書2:8;雅各書1:21;彼得前書2:11,25;約翰一書3:16。
能得救復活
詩篇16:10;30:3;49:15;86:13;89:48;箴言23:14;使徒行傳2:27。
死了的尼發希指屍體
利未記19:28;21:1,11;22:4;民數記5:2;6:6,11;9:6,7,10;19:11,13;哈該書2:13。
指上帝
撒母耳記上2:35;詩篇11:5;24:4;箴言6:16;以賽亞書1:14;42:1;耶利米書5:9;6:8;12:7;14:19;15:1;32:41;51:14;耶利米哀歌3:20;以西結書23:18;阿摩司書6:8;馬太福音12:18;希伯來書10:38。
-
-
3 《希臘語經卷》中的「欣嫩谷」象徵完全毀滅聖經新世界譯本
-
-
3 《希臘語經卷》中的「欣嫩谷」象徵完全毀滅
希臘語磯漢拿(γέεννα);希伯來語格欣嫩(גיהנם);拉丁語格亨拿(ge·henʹna)「地獄」是誤譯
磯漢拿是希伯來語格欣嫩 的希臘語音譯詞,意思是「欣嫩谷」。在約書亞記18:16,希臘語《七十子譯本》把「欣嫩谷」一詞翻成「磯漢拿」。磯漢拿這個詞在《希臘語經卷》的原文裡出現了12次,第一次在馬太福音5:22。《新世界譯本》每一次都把這個詞語翻做「欣嫩谷」,計有:馬太福音5:22,29,30;10:28;18:9;23:15,33;馬可福音9:43,45,47;路加福音12:5;雅各書3:6。
欣嫩谷是耶路撒冷傾卸、焚化廢物的地方。人會把動物的屍體扔進去燒掉,還加上硫磺助燃。罪犯處決之後,屍體也會被人扔進去,因為人們覺得罪犯不配有體面的葬禮而葬在紀念墓裡。屍體如果落在火裡,就會燒掉;如果落在谷中的岩脊上,腐肉就會長滿蛆蟲。蛆蟲不把屍體吃得只剩骸骨,就不死不滅。
從來沒有人把活著的動物或人投進欣嫩谷裡活生生地焚燒折磨。所以,如果說這個地方象徵人看不見的境域,人的靈魂在其中被實際的火永遠折磨,被不死的蟲子永遠侵蝕,就未免無中生有了。罪犯死後被人扔進欣嫩谷,就不能有體面的葬禮而葬在紀念墓裡。紀念墓象徵復活的希望,所以耶穌和他的門徒借用欣嫩谷來象徵永遠毀滅,從上帝所造的宇宙中滅亡,或者指「第二種死亡」,永久的懲罰。由此可見,把希臘語磯漢拿 譯做「地獄」是錯誤的。
-
-
4 希伯來語希屋爾(שאול)和希臘語海地斯(ᾅδης)指人類的墳墓聖經新世界譯本
-
-
4 希伯來語希屋爾(שאול)和希臘語海地斯(ᾅδης)指人類的墳墓
拉丁語因弗努斯(in·ferʹnus);敘利亞語什烏爾(shiul)「陰間」是誤譯,因為「陰間」指人死後靈魂居住的地方,跟「陽間」相對
希伯來語希屋爾(出現66次)
在《希伯來語經卷》的原文裡,希屋爾 一詞出現了66次,計有:創世記37:35;42:38;44:29,31;民數記16:30,33;申命記32:22;撒母耳記上2:6;撒母耳記下22:6;列王紀上2:6,9;約伯記7:9;11:8;14:13;17:13,16;21:13;24:19;26:6;詩篇6:5;9:17;16:10;18:5;30:3;31:17;49:14上,14下,15;55:15;86:13;88:3;89:48;116:3;139:8;141:7;箴言1:12;5:5;7:27;9:18;15:11,24;23:14;27:20;30:16;傳道書9:10;雅歌8:6;以賽亞書5:14;[7:11];14:9,11,15;28:15,18;38:10,18;57:9;以西結書31:15,16,17;32:21,27;何西阿書13:14上,14下;阿摩司書9:2;約拿書2:2;哈巴谷書2:5。
希屋爾 在希伯來語馬所拉文本裡出現了65次,另有1次在以賽亞書7:11。在這節經文,希阿拉(「求取」)一詞的元音點符如果稍為調整,就可以念成希屋拉,也就是「達到希屋爾」的意思。這跟古代好些譯本的譯法一致。《新世界譯本》一般把希屋爾譯做「墳墓」。希臘語《七十子譯本》一般把希屋爾 翻成海地斯。
希伯來語希屋爾 的詞源有好幾個不同的講法。看來這個詞是從動詞沙阿爾(שׁאל)派生出來的,意思是「求取」或「請求」。這一點顯示,希屋爾 是個地方,而不是一種情況。這個地方不分皂白地求取或要求得到所有人,把死人全都收進去。(參閱英語《聖經新世界譯本詳注本》在創世記37:35和以賽亞書7:11的腳注。)希屋爾 是在地裡頭的,總跟死人有關,而且顯然指人類的墳墓,或死人所處的境域;這個境域是在地裡而不是海裡的。希伯來語凱貝 一詞卻有不同的意思,指的是個別的墳墓或墳地。——創世記23:4,6,9,20。
希臘語海地斯(出現10次)
海地斯 一詞可能原指「那看不見的地方」。在《希臘語經卷》的原文裡,這個詞出現了10次,計有:馬太福音11:23;16:18;路加福音10:15;16:23;使徒行傳2:27,31;啟示錄1:18;6:8;20:13,14。《新世界譯本》一律把海地斯 譯做「墳墓」。
在使徒行傳2:27,彼得引用詩篇16:10,顯示希臘語海地斯 相當於希伯來語希屋爾,也就是人類的墳墓。在希臘語裡,海地斯 和塔福斯 意思不同,塔福斯 指的是個別的墳墓。海地斯 的拉丁語對應詞是因弗努斯(或因弗魯斯)。這個拉丁詞語的原義是「在底下的;較低的境域」,用來指墳墓領域頗為恰當,在意義上跟希臘語和希伯來語的對應詞可說異曲同工。
在上帝啟示的聖經裡,希伯來語希屋爾 和希臘語海地斯 總是涉及死亡和死人的,從來不涉及生命和活人。(啟示錄20:13)這兩個詞本身都沒有歡樂或痛苦的意思,也不暗示有這樣的意思。
-
-
5 「苦刑柱」聖經新世界譯本
-
-
5 「苦刑柱」
希臘語斯陶羅斯(σταυρός);拉丁語克魯克斯(crux)
《新世界譯本》在馬太福音27:40敘述耶穌在髑髏地被處死的一段話,用了「苦刑柱」一詞。沒有證據證明,這節經文的希臘語斯陶羅斯 指十字架。十字架其實是異教徒在基督降生以前用了許多世紀的宗教符號。
在古典希臘語中,斯陶羅斯 一詞不過是指一條直立的柱子、尖樁,或用做根基的樁子。動詞斯陶羅奧 的意思是用尖樁圍住,築起一排圍樁或一道圍欄。執筆者在聖靈啟示下撰寫《希臘語經卷》的時候,用的是希臘共同語。他們用斯陶羅斯 一詞來表達的意思,跟這個詞在古典希臘語裡的意思一樣,也就是指一條獨木柱子、尖樁,沒有任何橫木以任何角度交叉相連。相反的論調根本沒有證據支持。彼得和保羅兩位使徒也用西隆 一詞來指耶穌被釘的刑具。這一點正好表明,處死耶穌的刑具是一根直立的柱子,沒有橫木交叉相連,因為西隆 作為刑具的時候就是這個意思。(使徒行傳5:30;10:39;13:29;加拉太書3:13;彼得前書2:24)在《七十子譯本》中,西隆出現在以斯拉記6:11(厄斯德拉上6:11)。在這節經文裡,這個詞指的是懸吊犯人的木柱,跟在使徒行傳5:30和10:39裡的意思一樣。
關於斯陶羅斯 的意義,W.E.瓦因在他所編的《新約詞語詮釋詞典》(英語,1966年重印,第1卷,256頁)說:「斯陶羅斯(σταυρός)主要指一根直立的尖樁或柱子。罪犯就是釘在這樣的樁柱上處死的。名詞[斯陶羅斯]和動詞斯陶羅奧(掛在柱子或尖樁上),原本都不是指教會所用的雙木十字架。十字架的形狀源於古迦勒底。在迦勒底和鄰近的地區,包括埃及,十字符號象徵搭模斯神(因為十字的形狀跟搭模斯神名的首字母相似,這個首字母就是帶有神祕色彩的『陶』[T]字)。到了公元3世紀中葉,各教會或是偏離了基督教的教義,或是加以歪曲。為了增加叛道教會制度的威望,各教會沒有要求異教徒按照信仰改變生活方式,就接納他們加入教會,並且准許他們大量保留原有的異教標誌和符號。於是教會採納了『陶』(T)字最常見的形態,也就是橫條降低的形狀,作為基督十字架的標誌。」
劉易斯和肖特合編的拉丁語詞典給克魯克斯 所下的基本定義是「樹木,架子,或其他木製的死刑刑具;罪犯在上面被釘死或吊死」。克魯克斯 到了後世才有「十字架」的意思。在拉丁語,釘死罪犯用的單木柱子稱為獨木式克魯克斯(crux simplex)。于斯特斯·利普修斯(1547年-1606年)在他所著的《論克魯克斯三編》(拉丁語,比利時安特衛普,1629年,19頁)登了一幀圖片,顯示這種刑具的樣子。我們把圖片刊登在這個附錄裡,讓讀者參考。
《十字架與釘十字架》(德語,赫爾曼·富爾達著,布雷斯勞,1878年,109頁)一書說:「在公開行刑的特定地點,不一定處處都有樹木。所以人們把獨木柱子插進地裡。不法之徒要舉高雙手,被人綁在柱上或釘在柱上,而且往往連雙腳也被綁被釘。」富爾達提出了許多證據,最後在219,220頁下結論說:「耶穌是死在一條獨木式的死刑柱上的。以下就是佐證:(甲)當日中東人習慣用這種方式行刑;(乙)敘述耶穌受苦的歷史本身提供間接證據;(丙)早期教會作家對於這一點曾經多番論述。」
曾任巴塞爾大學教授的保羅·威廉·施密特在《耶穌的歷史》(德語,第2卷,蒂賓根及萊比錫,1904年,386-394頁),對於希臘語斯陶羅斯 一詞發表了仔細的研究。他在書中386頁說:「σταυρός[斯陶羅斯]指的是各種直立的尖樁或樹幹。」關於耶穌所受的刑罰,施密特在387-389頁寫道:「根據福音書所載,除了鞭笞以外,耶穌所受的刑罰只可能是最簡單的羅馬式釘刑,也就是把人赤身掛在木柱上。順帶一提,耶穌還得把刑具背到或拖到行刑的地方,使這種可恥的刑罰更加難受。……除了簡單掛柱式以外,任何其他行刑方式都是不大可能的,因為在當日,常常集體執行的死刑正是這一種:例如瓦魯斯曾經這樣一次處決2000人(約瑟夫斯《猶太古事記》,第17卷,10章10節);另外,夸德拉圖斯(《猶太戰爭史》,第2卷,12章6節)、省長腓力斯(《猶太戰爭史》,第2卷,15章2節[13章2節])、提圖斯(《猶太戰爭史》,第7卷,1節[第5卷,11章1節])都曾經這樣處決犯人。」
因此,完全沒有證據表示耶穌基督被人釘死在兩根直角交叉的木頭上。我們不想把異教的十字架觀念加進受聖靈啟示的聖經裡,不想為上帝命人寫下的話語添加任何東西,所以寧願把斯陶羅斯 和西隆 這兩個詞按最簡單的意義翻譯出來。耶穌曾經用斯陶羅斯 來指他的門徒所要受的苦楚和羞辱(馬太福音16:24),所以我們把斯陶羅斯 譯做「苦刑柱」,有別於譯做「木柱」的西隆。
[第1703頁的圖片]
獨木式克魯克斯 圖
-
-
6 聖經月份名稱對照表聖經新世界譯本
-
-
6 聖經月份名稱對照表
猶太人計算月份的方法,是從新月出現的第一天到下次新月出現為一個月。——以賽亞書66:23。
月
氣候
農作物
聖曆
民曆
1月
7月
多雨,冰雪融化,約旦河上漲
開始收割大麥和麻
2月
8月
旱季來臨,晴多陰少
收割大麥,在低地收割小麥
3月
9月
初夏炎熱,空氣清爽
收割小麥和初熟無花果;或有蘋果
4月
10月
氣溫升高,局部地區多露水
葡萄初熟,草枯泉乾
5月
11月
盛夏酷熱
開始收割葡萄
6月
12月
暑氣持續
收割椰棗和夏天的無花果
7月
1月
夏末,開始下雨
收割完畢,開始犁地
8月
2月
微雨
撒小麥大麥種子,收割橄欖
9月
3月
漸漸多雨,天寒結霜,高山下雪
青草長出
10月
4月
嚴寒多雨,高山下雪
低地青蔥,穀物花卉漸長
11月
5月
薄寒多雨
杏樹開花,無花果樹發芽
12月
6月
經常打雷下雹
角豆樹開花,收割柑橘
13月
聖曆每19年有7個閏年。凡閏年所加的月份通稱「閏亞達月」。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1月 尼散月(亞筆月) 公曆3月-4月
14日: 逾越節
15-21日: 無酵節
16日: 獻最早收成
大麥
2月 以珥月(西弗月) 4月-5月
14日: 補逾越節(民數記9:10-13)
小麥
3月 西彎月 5月-6月
6日: 七七節(五旬節)
初熟無花果
4月 搭模斯月 6月-7月
葡萄初熟
5月 阿布月 7月-8月
夏天的果子
6月 以祿月 8月-9月
椰棗、葡萄、無花果
7月 提斯利月(以他念月) 9月-10月
1日: 吹號日
10日: 贖罪日
15-21日: 住棚節或收藏節
22日: 莊嚴集會
犁田
8月 赫舍汪月(布勒月) 10月-11月
橄欖
9月 基斯流月 11月-12月
25日: 獻殿節
羊在棚裡過冬
10月 提別月 12月-1月
花草漸長
11月 細罷特月 1月-2月
杏樹開花
12月 亞達月 2月-3月
14,15日: 普珥節
柑橘
閏月 閏亞達月 公曆3月
-
-
7 創世記時代迦南地圖聖經新世界譯本
-
-
7 創世記時代迦南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大海
鹽海
雅博溪谷
基拉爾溪谷
埃及溪谷
約旦河
南地
亞拉巴谷
西訂平原
約旦河區
阿達(亞伯米連)
革迦撒人
利乏音人
蘇辛人
迦南人
希未人
比利洗人
基列
耶布斯人
亞捫
赫人
基尼人
亞摩利人
以米人
基尼洗人
摩押
亞瑪力人
何利人
西珥
以東
書珥
提幔人
城市 ●
西頓
大馬士革
但
亞斯他羅加寧
含
多坦
示劍
疏割
比努伊勒
示羅
伯特利(路斯)
艾
撒冷
亭拿
伯利恆(以法他)
亞革悉
亞杜蘭
洗列沙哈
加沙
希伯崙(基烈亞巴)
基拉爾
別示巴
蛾摩拉?
西遍?
押瑪?
所多瑪?
瑣珥(比拉)?
哈洗遜塔瑪?
加低斯(隱密巴)
地點 ◻
守望台(迦勒得)
瑪哈念
摩利的大樹區
沙微平原
摩利亞
耶和華以勒
伊拿印
以德塔樓
幔利
麥比拉洞
沙微基烈廷
示巴
利荷博
巴列
比珥拉海萊
-
-
8 以色列十二部族分布圖聖經新世界譯本
-
-
8 以色列十二部族分布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大海
基尼烈海
鹽海
約旦河
雅博溪谷
亞嫩溪谷
埃及溪谷
黎巴嫩山
黑門山
迦密山
亞設
拿弗他利
(但)
瑪拿西
西布倫
以薩迦
瑪拿西
以法蓮
迦得
但
便雅憫
猶大
呂便
(西緬)
亞捫
摩押
以東
城市 •
西頓
大馬士革
撒勒法
泰爾
但
基底斯
戈蘭
隱多珥
米吉多
書念
耶斯列
拉末
多坦
撒馬利亞
得撒
示劍
示羅
拉瑪
約帕
伯特利
艾
吉甲
拉巴
耶利哥
以革倫
基遍
基比亞
亞實突
迦特
基烈耶琳
耶路撒冷
比悉
亞實基倫
亞杜蘭
伯利恆
加沙
希伯崙
隱基底
洗革拉
別示巴
地點 ◻
他泊山
基利波山
以巴路山
基利心山
尼波山
-
-
9 掃羅、大衛、所羅門年間以色列統一王國全境圖聖經新世界譯本
-
-
9 掃羅、大衛、所羅門年間以色列統一王國全境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大海
基尼烈海
鹽海
約旦河
雅博溪谷
亞嫩溪谷
比梭溪谷
埃及溪谷
黎巴嫩山
黑門山
迦密山
以拉平原
耶示曼
曠野
鹽谷(?)
亞捫
摩押
以東
城市 •
西頓
大馬士革
泰爾
亞伯
但
夏瑣
迦步勒
隱多珥
書念
米吉多
亞非克
羅基琳
耶斯列
伯善
基列的拉末
比色
基列的雅比
提備斯
亞伯米何拉
瑪哈念
疏割
洗利達
示羅
拉瑪
巴力夏瑣
以法連
拉巴
下伯和崙
上伯和崙
伯特利
伯亞聞
密抹
吉甲
基瑟
亞雅崙
拉瑪
迦巴
耶利哥
基遍
基比亞
基烈耶琳
耶路撒冷
挪伯
米底巴
迦特
亞西加
梭哥
伯利恆
亞實基倫
基伊拉
加沙
希伯崙
隱基底
亞羅珥
西弗
迦密
洗革拉
雅提珥
瑪安
以實提摩
波拉珊
甲薛
別示巴
亞羅珥
地點 ◻
基利波山
亞杜蘭洞
錫拉
何列沙
-
-
10 耶穌傳道時期巴勒斯坦地圖聖經新世界譯本
-
-
10 耶穌傳道時期巴勒斯坦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大海
加利利海
約旦河
鹽海
埃及溪谷
黑門山
迦密山
猶地亞曠野
亞比利尼
腓尼基
以土利亞
加利利
特拉可尼
德卡波利斯
撒馬利亞
比利阿
猶地亞
以土邁
阿拉伯
城市 •
西頓
大馬士革
凱撒里亞·腓立比
泰爾
托勒密
哥拉遜
伯賽大
迦百農
迦拿
提比里亞
拿撒勒
加大拉
拿因
約旦河對岸的伯大尼(?)
凱撒里亞
佩拉
撒琳(?)
艾嫩(?)
撒馬利亞
敘加(?)
格拉森
約帕
亞利馬太
以法蓮
以馬烏斯(?)
耶利哥
亞實突
耶路撒冷
伯大尼
伯利恆
加沙
希伯崙
別示巴
地點 ◻
他泊山
基利心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