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子威脅——終告結束?守望台1994年 | 8月1日
-
-
和平的「計時炸彈」和「死亡陷阱」
1992年初,世界各地有420個核反應堆充作和平用途——生產電力;另外有76個反應堆正在興建中。可是在過去多年來,核反應堆意外所引致的疾病、流產、先天缺陷等後遺症正不斷增加。一項報導指出,到1967年,蘇聯一家鈈工廠曾屢次發生意外,所泄出的放射性物質比切爾諾貝利慘劇所泄出的還要多兩倍。
當然,烏克蘭切爾諾貝利在1986年4月發生的慘劇較為引起國際關注。在1970年代曾任切爾諾貝利核電廠副總工程師的格里戈里·梅德韋杰夫解釋,「這一大堆歷久不衰的放射性物質」一旦扔進大氣,「其深遠影響相當於十枚投擲在廣島的原子彈」。
梅德韋杰夫在他所寫的Tschernobylskaja chronika 一書中列舉前蘇聯到1980年代中期所發生11次嚴重核反應堆意外。美國則發生過12次這樣的意外,包括1979年令舉世震驚的三哩島核反應堆意外。關於這宗意外,梅德韋杰夫評論說:「這是核子能源所遭遇的第一次嚴重打擊。這宗事件排除了許多人對核能安全的錯覺——但不是所有人。」
這足以解釋不幸事故為什麼依然繼續發生。1992年,同類事件在俄羅斯增加了接近百分之20。該年三月,俄羅斯聖彼得堡的索斯諾維博爾核電站發生的意外就把英國東北部的輻射水平提高了百分之50,愛沙尼亞及芬蘭南部的輻射水平則比可接受的最高水平高出一倍。紐卡斯爾大學的約翰·厄克特教授承認說:「我無法能夠證實索斯諾維博爾引致輻射水平上升的成因,但要不是索斯諾維博爾,那又是什麼呢?」
有些權威聲稱,切爾諾貝利式反應堆在設計方面有瑕疵,因此操作起來實在太危險。儘管這樣,不少這類型的反應堆依然被用來提供巨量電力。有些反應堆操作員甚至被指控將安全超馳控制系統關掉,以便增加產電量。這樣的報導使諸如法國一類的國家不禁恐慌起來。法國全國電力有百分之70是由核電廠供應的。如果再有另一次「切爾諾貝利」事件發生,法國有許多核電廠都可能會被迫永久關閉。
甚至那些「安全」的反應堆顯然也隨著年久而變得不安全。德國最古老的反應堆之一位於布倫斯比特爾,有關當局在1993年初進行一次例行安全檢查,發現反應堆的鋼管有百多處裂痕。類似的情況也在法國和瑞士的核反應堆出現。日本核電廠首宗嚴重意外發生於1991年,意外的誘因可能與核電廠的陳舊有關。這宗事件對美國尤其是個凶兆,因為該國約有三分之二的商業反應堆已操作了十多年。
核子反應堆意外可以隨時在任何地方發生。反應堆越多,威脅性就越大;反應堆越陳舊,危險性就越高。難怪一份報章把反應堆稱為計時炸彈和放射性的死亡陷阱。
該把核子廢料扔到哪裡?
法國阿爾卑斯山脈一處河畔旅遊點最近被警方封鎖及派人看守,令不少遊人感到大惑不解。《歐洲人》報解釋說:「兩個月前,當地一名女子中鈹毒死去,當局下令對該旅遊點作例行測試,結果發現那地方所含的放射性水平比周圍各處高出百倍。」
鈹是一種用於航空工業的上乘輕金屬,而提煉鈹是要經過許多不同程序的。這種金屬照過輻射之後,就可以供核電站使用。顯然,一家生產鈹的工廠將輻照過程所產生的廢料扔在這個旅遊點或附近地方。《歐洲人》報評論說:「鈹塵,即使沒有經過輻照,也是現時所知工業廢料中含毒量最高的一種。」
1950年代初期,蘇聯把新地島沿岸水域立為核子試驗場。在30多年間,據報蘇聯在這裡掉棄了大約1萬7000個載有放射性廢料的貨櫃。此外,若干核子潛艇的放射性部分和至少12個核反應堆的部分都被扔進這個就手的垃圾箱裡。
不論是蓄意還是無意的,核子污染顯然有很大危險。1989年,一艘潛艇在挪威海岸以外沉沒;關於這宗事件,《時代》週刊警告說:「肇事潛艇已漏出銫-137這種致癌的同位素。到目前為止,銫-137漏出量雖仍算很小,未致危及海洋生物和人類的健康,可是『卡姆索莫萊斯號』同時裝了兩枚核子魚雷,其中含有13公斤鈈,鈈的半衰期是2萬4000年,毒性非常之重,僅一點點就足以致命。俄羅斯的專家警告,這些鈈可能早至1994年就會滲進水中,污染廣大的海洋。」
當然,並非只有法國和俄羅斯才要應付放射性廢料的處理問題。據《時代》週刊報導,美國就有「堆積如山的放射性廢料沒有固定地方可以貯存」。該週刊說,暫時存放的一百萬桶致死廢料都有「失竊、處理不當,以致破壞環境的危險」。
1993年4月,西伯利亞托木斯克一家前核武工廠裡的核子廢料缸就曾發生爆炸,彷彿給我們說明這項危險似的。這次意外使人想起一個可怕的陰影——另一次切爾諾貝利事件。
-
-
核子威脅——終告結束?守望台1994年 | 8月1日
-
-
[第5頁的圖片]
甚至以和平方式運用核能也帶有危險
[鳴謝]
Background: U.S. National Archives pho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