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子威脅——終告結束?守望台1994年 | 8月1日
-
-
核武器擴散的危險
冷戰期間,兩個超級大國倚賴恐怖均勢去維持和平,它們一方面同意發展核子技術作和平用途,一方面限制發展核武器國家的數目。1970年,《防止核武器擴散條約》開始生效。簽署該條約的國家前後大約有140個。可是到目前為止,好些有能力發展核武器的國家,諸如阿根廷、巴西、印度、以色列,仍舊拒絕簽署條約。
1985年,另一潛在的核子強國北韓簽了《防止核武器擴散條約》。因此,北韓在1993年3月12日宣布要退出條約時,各國感到著急自是意料中的反應。德國新聞雜誌《明鏡》週刊評論說:「這項退出《防止核武器擴散條約》的通知開了一個先例:現時有一場核武競賽正在亞洲展開,其危險程度比超級大國間的核子競爭有過之而無不及。」
民族主義以令人吃驚的速度產生了許多新國家,因此核子國家的數目勢必有增無已。(可參閱附框。)新聞工作者查爾斯·克勞特哈默警告說:「蘇聯的威脅結束並不等於核子危機結束。真正的危險在於核武器擴散,而擴散現在僅是開始而已。」
出售核武
未來的核子大國渴望獲得這些武器,以求提高國家的威望和勢力。聞說有一個國家向哈薩克斯坦購置了兩枚核子彈頭。這個前蘇聯共和國於是把這兩枚彈頭列為「下落不明」。
1992年10月,德國警方在法蘭克福拘捕了幾個男子,並在他們身上搜出200克高放射性銫——這個數量足以污染整個城市的食水供應。一星期後,七名身上藏有2.2公斤鈾的走私犯在慕尼黑被捕。兩星期內發現兩個核武走私集團,這件事令官方人員大為震驚。據報在1991年全年,環球各地只有過五宗類似案件。
這些走私者意圖將放射性物質賣給恐怖集團還是國家政府,沒有人知道。但不管怎樣,核子恐怖主義勢必與日俱增。歐洲核武器擴散資訊中心的戴維·勞里博士解釋這項危險說:「恐怖分子,只需將小量高濃縮鈾樣本寄給知名的權威作測試,說:『我們有大量的鈾,這就是證據了。』這相當於綁匪將被綁者的耳朵削下,好證明他們正脅持人質一樣。」
-
-
核子威脅——終告結束?守望台1994年 | 8月1日
-
-
[第4頁的附欄]
核子大國
12個國家,這個數目仍有增無已
公認或實際上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白俄羅斯、英國、中國、法國、印度、以色列、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俄羅斯、南非、烏克蘭、美國
潛在的核子國家:阿爾及利亞、阿根廷、巴西、伊朗、伊拉克、利比亞、北韓、南韓、敘利亞、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