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在核彈時代尋求安全
    警醒!1986年 | 12月8日
    • 在核彈時代尋求安全

      1943年7月27日的晚上,數以千計的燃燒彈投擲在德國漢堡。結果造成了戰爭中的一種新事態:破壞力特強的火焰——風暴性的大火。上升的氣流使強力的風暴把烈火吹向各方,使許多人被困在火焰裡。熱力是那麼強烈,以致防空洞變成了烘爐,把瑟縮在洞內的人烘斃。其他的人則陷在融化的瀝青裡。罹難者超過4萬人,比普通空襲的死亡人數多20倍。

      兩年之後,在地球的另一面,又一次風暴性的大火摧毀了日本的廣島。這次大火是由一架飛機只擲下一枚炸彈所引起的。

      那個炸彈——原子彈——被人戲稱為「小男孩」。但它的威力絕不小。爆炸時非常恐怖。它的強光令人目眩。火焰、熱力和爆炸波浪殺人和傷人無算。致命的輻射使人受毒。

      三日之後,綽號胖子的另一個原子彈摧毀了半個長崎市。橫臥在這個山城中心的一條山脊保護了另外的一半城市。

      今日的核武器

      今日世上所存的大規模毀滅武器不下5萬枚之多。請想想:

      ◻ 倘若兩個超級大國只用現存核武器的百分之5來互相攻擊對方的城市,在幾分鐘之內就會有2億人死亡,4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數目龐大的受傷生還者會由於醫療中心負荷過度而只有很少或全無醫藥照顧。

      ◻ 只是一艘美國三叉戟潛艇所裝備的核子導彈就足以轟炸192個不同的目標。每個導彈的威力比投在廣島的原子彈強8倍。a

      ◻ 世界現存核武器的爆炸威力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所用的軍火威力總和大2,600倍。

      諸如此類的統計的確令人觸目驚心,它們有力地表明難題的艱巨。

      西非洲有一句諺語說:「大象打鬥,草也遭殃。」同樣,核戰的後果不僅影響到戰士而已。科學家薩根(Carl Sagan)在《外交》季刊的一篇文章中聲稱,核戰「會危及這顆行星上的每個生還者。人類真正有滅絕的危險。」

      [腳注]

      a 在本文寫作時,美國艦隊已擁有36艘戰略性導彈潛艇,攜帶616個導彈,具有超過4,928個彈頭。蘇聯的戰艦也不相上下。

      [第3頁的圖解]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今日儲存的核武器的爆炸力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所用的強2,600倍

      160億噸

      600萬噸

  • 最後武器與安全競賽
    警醒!1986年 | 12月8日
    • 最後武器與安全競賽

      「一種威力無倫的武器正在創製之中,它將會使未來戰爭的一切情況完全改觀。……除非及時達成一項真正的協議去控制這種新武器的使用,否則暫時的優勢不論多大,還是抵消不了人類社會所受的永久威脅。」——丹麥核子物理學家包爾(Niels Bohr.)在1944年寫道。

      聯合國的一項研究聲稱:「沒有任何目標堅強到足以抵抗核武器的厲害影響,沒有任何有效的防禦方法可以抵抗決心的攻擊。……在這種意義上,人類正面臨無敵武器的威脅。」

      世人很快就意識到,核武器不但能在幾秒鐘之內使許多城市變成廢墟,而且破壞進行得相當容易——不必先行擊敗敵軍。核武器能在一天之內不須交鋒就可殺盡一國的人口和完全破壞一國的經濟。

      鑒於全無有效的防禦可以抵擋原子武器,於是促成了一項阻遏核武器的觀念。美國陸軍航空部隊指揮官安諾德(Henry Arnold)在呈交國防部長的報告中聲稱:「在可見的將來,抵擋原子武器的真正安全方法有賴於我們具有壓倒性的力量去立刻採取攻擊行動。我們必須使潛在侵略者知道,敵方一旦進攻美國,便會立刻受到威力龐大的原子空襲報復。」

      許多人對這種以阻遏求安全的方法不表同意。原子彈計劃主持人兼著名物理學家奧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把核武器均勢比作「兩隻蠍子同在一個瓶裡,彼此都有能力殺死對方,只礙於自己生命危險才不動手。」不久之前,美總統雷根聲稱美蘇對峙的情況好比兩個人持槍互相指著對方的頭。

      原子國際化的嘗試

      1946年6月,美國對新成立的聯合國組織提供一項計劃。計劃要求成立一個有權控制和監管普世原子能活動的國際機構。這個機構一經建立,美國就會交出原子祕密,廢除現存的原子彈而不再製造新的。

      但蘇聯卻堅稱原子武器應該先行廢除。一經廢除之後,控制和監管的安排才可以計劃。問題於是陷入僵局,多年的冷戰隨之而來,聯合國控制原子武器的希望遂成為泡影。

      軍備競賽:作用與反作用

      1949年,蘇聯試爆第一枚自製的原子彈。由於東方和西方的彼此猜疑和互不信任日益加深,遂開始了激烈的軍備競賽。美國對蘇聯發明原子彈的反應是,發展威力龐大得多的氫彈。首次(在1952年)試爆的氫彈威力比早期的原子彈大800倍。只在九個月之後,蘇聯已成功地造出自己的氫彈。

      下一步便是ICBM(洲際彈道導彈)。蘇聯在1957年首先發明這種武器。現在核子攻擊已能在幾分鐘而非幾小時之內完成。美國急起直追,翌年軍火庫內已加入了ICBM。

      這時候其他國家也自製和試爆原子彈。依次地,英國、法國和其他國家也成為核子強國。

      在1960年代,作用和反作用的症候群持續不減。美、蘇兩國都作反彈道導彈的實驗。兩國都懂得怎樣從潛艇發射導彈。兩國都發展了多彈頭的導彈。

      到了1970年代,競賽依然繼續,其間還發明了重要的MIRV(多彈頭分導重返運載工具)。如今一枚導彈可以攜帶多個彈頭,每個彈頭能夠直接命中不同的目標。例如,現代美國的MX——或稱為「保持和平者」——導彈就配備10個彈頭;蘇聯的SS-18亦然。每枚導彈可以摧毀10個城市。

      導彈的命中率越來越高以及MIRV的發明造成了新的恐懼。除了目標城市之外,對方的導彈基地和軍事設施都可能被MIRV擊中多次。現在有人開始認為核戰是可以戰勝的。強力地先發制人可能將敵方的還擊力量或意志摧毀。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