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胖問題不容忽視?警醒!2004年 | 11月8日
-
-
肥胖問題不容忽視?
「青少年肥胖彷彿是一場流行病。」——文格努,印度德里因德勒普勒斯特·阿波羅醫院的高級顧問醫生、內分泌專家。
從以上的評論可以看出,印度中產階級家庭改變了生活方式,引發青少年肥胖的問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愛運動,又愛吃沒有營養的零食,這流行病已經在許多國家蔓延。一個研究青少年疾病的醫生指出:「英國的下一代將是歷史上最肥胖的人。」《衛報》週刊報導:「以往,肥胖主要是成年人的苦惱。如今英國的年輕一代,因為飲食習慣和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也有了肥胖的苦惱。青少年肥胖的問題最早出現在美國。青少年要是長期肥胖下去,很容易患上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症。」
《食物之戰》一書的作者寫道:「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問題,不再是營養不良,而是暴飲暴食。」但·派克在《大西洋月刊》中寫道:「大約900萬美國人『病態肥胖』,也就是說,他們的體重超出45公斤以上。」在美國,每年因身體過重而早死的人數多達30萬,「超過死於任何其他原因的人數,僅次於吸煙導致的死亡人數」。派克總結說:「肥胖可能很快成為世界上最受關注的公共健康問題,比饑荒和傳染病更引人關注。」由此可見,誰也不能忽視肥胖的威脅。沃爾特·威利特醫生在《吃、喝、健康》中寫道:「體重對你日後健康的影響僅次於吸煙。」關鍵的字眼是日後 健康。
怎樣才算過度肥胖?
一個人怎樣才算過胖,而不是稍稍超重?美國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的米奧診所提出:「簡而言之,體內脂肪過多,身體過重。」每個人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超重呢?身高和體重對照表定出一個大致的標準,使人知道自己僅是有點超重還是到了過胖的地步。(參看13頁的附欄)但是,此對照表沒有考慮到身體狀況的差異。米奧診所的資料顯示:「體內脂肪比體重更能說明一個人健康與否。」例如,一個運動員因為肌肉結實、骨架大,可能身體就比較重。那麼,引起肥胖的基本原因是什麼呢?下一篇文章會討論這個問題。
-
-
肥胖原因何在?警醒!2004年 | 11月8日
-
-
肥胖原因何在?
「我們正被一場流行病包圍,我們孩子的健康可能受到巨大的影響。如果大家還不採取行動,再不採取預防措施,肥胖症將愈演愈烈。」——威廉·克利什,兒科教授。
沒有體重煩惱的人常常認為,肥胖者人人都沒有毅力,生活方式不當。問題真的就這麼簡單嗎?肥胖者都必定是不運動的懶人嗎?還是有許多不為人知,難以控制的原因?
遺傳?環境?或許兼而有之
《食物之戰》一書指出:「究竟是遺傳還是環境造成肥胖,人們對這個問題長期爭論不休。」遺傳在令人過胖方面究竟有什麼關係呢?有些人相信這樣的理論,人體能夠貯存多餘的熱量(卡路里),以備將來之需。《食物之戰》卻說:「人們研究肥胖的成因已有幾十年,至今已對人體基因和過度肥胖的關係作了很多研究。科學家運用尖端技術來確定,基因是不是決定人肥胖和會不會患上糖尿病一類的疾病。用科學的用語來說,人的體重,基因的作用達百分之25至40不等。」這本書還說:「考慮到人們常常把肥胖歸咎於個人的過錯,強調了生物學方面的重要性。但是,還有百分之60以上的原因,可能是受環境因素影響。」也就是說,肥胖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人的生活方式。一個人每天攝入的熱量是否超過了消耗的熱量?是否經常吃一些沒有營養的食物?是否每天都有一定的時間做適當的運動?
米奧診所簡明扼要地解釋肥胖的原因:「基因可能是造成超重或肥胖的因素,但是,最重要的是,你的飲食習慣和身體的活動決定了你的體重。(楷體本刊所排)從長遠來看,肥胖可能是攝入過多的熱量,也可能是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或兩者兼而有之。你的遺傳特徵並不意味著你一定會肥胖……不管你的遺傳基因有何特徵,你選擇的營養和運動,才是決定你的體重最重要的因素。」
肥胖的人想方設法要恢復原來的體形,這使得從事減肥行業的商家賺了大把大把的金錢。然而,對這些減肥方法,專家們怎麼看呢?《食物之戰》這本書說:「肥胖是個棘手的問題。大多數人想減肥但又不能不吃。最樂觀的估計,百分之25的人(每四個當中有一個)體重下降而不回升,而且他們通常是作出了許多努力的人。」
過胖的危險
身體過度肥胖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南加州大學醫療中心的神經科醫生斯科特·羅倫敦·賽爾克警告,年輕人過度肥胖很可能會患上第二型糖尿病。(參看《警醒!》2003年5月8日刊)他說:「這種情況我們屢見不鮮,絕不是危言聳聽。我告訴肥胖病人,他們有可能住進糖尿病病房。我也向他們講明,肥胖者患第二型糖尿病可能產生的後果:失明、被截肢、無數的人終生殘障。」原因是什麼呢?羅倫敦·賽爾克說:「漢堡包和薯條唾手可得,他們也買得起。沒有人告訴他們這些食物吃多了會發胖。快餐店當然是不會這樣說的,老實說,大部分醫生也不會這樣說,畢竟他們不是營養師。」
愛德華·童伯醫生是個著名的營養學作家,他指出:「時下一種時髦的看法是,肥胖是正常的,是現代社會的正常現象,這種看法甚至有點政治意味。這可真是經濟掛帥下公共關係的驚人業績,帶來這項經濟利益的祕訣就是讓我們長得胖胖的。」
專家指出「梨型身材」的人臀部脂肪過多;「蘋果型身材」的人,脂肪分布在腹部(尤其是腰身超過90至100公分的人)。專家們說,「梨型身材」的人,也許比「蘋果型身材」的人更健康。為什麼這樣說呢?《米奧診所健康體重指南》指出,因為「脂肪在腹部容易患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糖尿病、中風、某幾種癌症。『梨型身材』的人,臀部和腿部較大,患病的風險不那麼高」。
那麼,全球各地成千上萬的大人小孩,身體過胖,健康嚴重受到威脅,該怎麼辦呢?有什麼解決良方嗎?
[第13頁的附欄]
何謂體重指數?作用如何?
體重指數是用來量度人的身高與體重的比例,作為判斷是否肥胖或過重的客觀標準。美國的米奧診所數據顯示,標準體重指數是介於18.5至24.9之間。要是你的體重指數是介於25至29.9之間,表示身體已過重;體重指數超過30則表示已經過度肥胖。你可以怎樣依照圖表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你是不是需要向醫生求助,以確定自己的身體狀況呢?
體重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把你的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然後再除以身高(米)。舉例:如果你身高1.8米,體重90公斤,你的體重指數就是27.7。(90÷1.8÷1.8=27.7)
[附欄]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健康超重過度肥胖
體重指數18.5-24.9 25-29.9 30或以上
身高(米)體重(公斤)
1.47 53或以下54-64 65或以上
1.50 55或以下56-66 67或以上
1.52 57或以下58-68 69或以上
1.55 59或以下60-71 72或以上
1.57 61或以下62-73 74或以上
1.60 63或以下64-76 77或以上
1.63 65或以下66-79 80或以上
1.65 67或以下68-81 82或以上
1.68 69或以下70-84 85或以上
1.70 71或以下72-86 87或以上
1.73 74或以下75-89 90或以上
1.75 76或以下77-91 92或以上
1.78 78或以下79-94 95或以上
1.80 80或以下81-96 97或以上
1.83 83或以下84-99 100或以上
1.85 85或以下86-102 103或以上
1.88 87或以下88-105 106或以上
1.90 89或以下90-107 108或以上
[鳴謝]
資料取材自《米奧診所健康體重指南》
[第13頁的附欄]
何謂卡路里?
卡路里的定義如何下?卡路里是標準的熱量單位。例如,你出汗時,就燃燒掉卡路里或熱量。「一卡路里就是一公斤水的溫度提升攝氏一度所需的熱量。」(《平衡身體,平衡生活》)每個人每天需要的卡路里或能量是不一樣的,取決於身高、體重、年齡和活動量。
[第14頁的附欄或圖片]
如果你有以下的情況,就表示你的生活方式屬於久坐不動
◼ 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電視機前、書桌前或車子裡度過,也就是說,沒有活動
◼ 極少走100米以上的路
◼ 從事無需運動的工作
◼ 每週運動不超過20-30分鐘
[鳴謝]
根據《米奧診所健康體重指南》
-
-
減肥有何良策?警醒!2004年 | 11月8日
-
-
減肥有何良策?
《警醒!》雜誌採訪了飲食專家蒂安和註冊護士愛倫,她們是協助過胖病者減肥的專家。她們都一致同意,如果下定決心不吃碳水化合物食品,多吃含蛋白質食品(肉類)可以幫助減肥。不過她們也說,如果長期這樣,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a一個叫做「保持健康體重」的醫療欄目證實了這點。欄目指出:「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後果可能不堪設想,特別如果沒有醫生的指導。」資料接著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目的是要快速減肥,因為它能迅速產生高濃度的酮體(一種脂肪新陳代謝的副產品)。」如果你考慮採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一定要先請教醫生。
如果你想減肥,不必感到絕望。華特·威利特醫生說:「控制體重並非不可能,也不意味著要放棄口福,或是飲食單一。只要努力加上創意,大多數人都能穩定地控制體重。他們既能享受合理的飲食,也不忘每天運動。為求健康長壽,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b(楷體本刊所排)
運動有多重要?
威利特醫生說:「除了戒煙,運動最能使你健健康康,遠離慢性疾病。」一個人應當多常運動呢?運動有何益處?
有些專家忠告,每天即使只運動30分鐘,也大有好處。建議還說,即使每週運動三次也有助於避免將來身體出現嚴重的毛病。運動消耗熱量,對於想減肥的人,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我每天耗掉的熱量超過我所攝入的熱量嗎?如果不是的話,那麼你的體重一定會增加。因此,用步行或騎腳踏車代替駕車。走樓梯而不乘電梯。要運動!把熱量燃燒掉!
威利特醫生解釋道:「對許多人來說,步行是最佳的運動方式,因為無需特別的設備,而且隨時隨地都能做到,還相當安全。」當然,他所指的步行是快步行走,而不是漫步。他建議如果環境容許,每天運動30分鐘。
外科手術是最佳辦法嗎?
為要幫助人減肥並防止將來體重回升,肥胖學專家建議各種各樣的手術方案,一些嚴重肥胖的病人聽從了專家的建議。誰適合做這樣的外科手術呢?《米奧診所健康體重指南》一書的作者建議:「假如你的體重指數超過40,表明你過度肥胖,醫生可能建議你接受外科手術。」(見13頁的附欄)《米奧診所健康通訊》建議:「年齡介於18-65歲、體重指數超過40的肥胖病人,而他們的肥胖又嚴重威脅健康,這樣的病人才適合採用外科手術減肥。」(楷體本刊所排)
有些什麼手術呢?有小腸繞道手術、胃分離(胃間隔)手術、胃縮小(胃減容)手術及胃繞道(胃旁路)手術。胃繞道手術把胃分隔成大小兩個部分,小胃只能容納半盎司(一點點)食物,然後把小腸切斷,接到這個小胃。這樣,食物就不再經過大胃和十二指腸了。
那麼,曾經成功減肥的人,情況怎麼樣?他們的努力值得嗎?
[腳注]
a 也包括血液裡的鐵含量過高、腎病及便祕。
[第15頁的附欄或圖片]
被推薦的健康飲食金字塔
甜食糖果、加工過的甜食
(少碰;每天最多只可攝取75
卡路里)
脂肪橄欖油、堅果、芥花籽油、鱷梨
(每天3-5份;一份的分量是:油一茶匙
或堅果二湯匙)
蛋白質和牛奶豆類、魚、精肉、蛋、低脂奶、
奶酪(每天3-7份;一份的分量是:3盎司煮熟的
肉類或魚類)
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純五穀、意大利麵、
麵包、米飯、燕麥(每天4-8份;一份的
分量是:一片麵包)
水果和蔬菜各種各樣的水果和蔬菜
(無分量限制,至少每天3種以上)
《警醒!》無意提倡任何一種飲食和控制體重的方法。我們只是告訴讀者有些什麼選擇而已。每個人在採納某項運動或某種飲食前,應當先向醫生請教。
[鳴謝]
資料取材自《米奧診所》
[第16,17頁的附欄或圖片]
減肥錦囊
1 要仔細留意飲料和食物熱量的高低。請注意:飲料尤其甜味果汁和酒精飲品含熱量很高。廣告大力推銷的汽水切記少飲為妙。食物包裝說明要細看,熱量成分之高也許讓你看了嚇一跳。
2 要抗拒食物的誘惑。遠離薯片、巧克力、甜餅乾。改吃一些低熱量的食物,例如蘋果、胡蘿蔔、全穀威化餅乾(夾心餅乾)。
3 用正餐之前可以先吃點東西,以降低食慾,減少正餐的用量。
4 擺在你面前的食物不一定都要吃光。要慎於選擇,少吃高熱量的食品。
5 慢慢吃,細細嚼!為什麼要吃得那麼急呢?要好好品嘗,何不好好欣賞食物如何搭配勻稱,如何色香味俱備。當身體發出「吃飽了,別再吃了」的信號時,就不要吃了。
6 要適可而止,只吃八分飽。
7 某些地方的餐館的飯菜分量又大又多,你可只吃一半或跟人共享一份餐點。
8 飯飽之餘,不一定要吃甜點,可吃些水果或低熱量的食品。
9 食品製造商希望你吃的越多越好。對他們來說,利潤才最重要。千萬別上當!他們善於利用人嘴饞的弱點,巧妙的宣傳,漂亮的圖片來大耍花招。要抗拒誘惑!
[鳴謝]
資料取材自沃爾特·威利特醫生的《飲食健康》。
[第16,17頁的圖片]
運動
-
-
對抗肥胖症,這樣做值得嗎?警醒!2004年 | 11月8日
-
-
對抗肥胖症,這樣做值得嗎?
《警醒!》訪問了多個曾奮力減肥的人。他們的成績令人滿意嗎?對於其他受這種流行病困擾的人,他們有什麼建議?
◼ 邁克現年46歲,是其中一名努力減肥的人。他身高183厘米,現時體重約130公斤。
邁克:「在巔峰時期,我體重達157公斤,真是過胖了。其實,我在年輕的時候已是個胖子。我整家人都是這樣,兄長、姐妹全都長得胖乎乎的。我們總愛把碟子上的食物吃光,哪管碟子上是堆得滿滿的。什麼促使我改變飲食習慣?因為醫生告訴我,我有可能患上糖尿病!終生都要注射胰島素,實在教我不寒而慄。不但如此,膽固醇水平也過高,需要服藥。
「我從事的工作是久坐少動的。為了保持平衡,我定期做運動,例如我每星期至少三次用跑步機運動一個半鐘頭。另一個重要的步驟是,我記下每一天吃的東西。營養學家每星期都會查看我的飲食清單,這有助於我表現自制、適可而止。我常常想:『不吃就不用記下來了!』
「結果,我在過去15個月內,減去了28公斤。但我的目標是102公斤,因此仍需努力。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已戒除吃零食、薯片和油炸食品的習慣,而我在最近幾個月所吃的沙拉和蔬菜,比我有生以來吃的還要多呢!
「推動我減肥的另一個原因是,我是個貨車司機,每年都需要通過身體檢查,才能為牌照展期。我曾差點因患糖尿病而被吊銷牌照。現在,一切都不同了!我不用吃藥來控制膽固醇的水平,血壓也能維持正常,可以減少服藥。我精力充沛,嚴重的背痛也得到紓緩。我已漸漸脫離肥胖一族了!」
《警醒!》:「在減肥過程中,你妻子能夠助你一把嗎?」
邁克:「要減肥成功,你的確需要鼓勵和扶持。我妻子一向以為,讓我吃得飽就是愛我了,她現在卻幫助我控制食量。我必須保持警覺,不然,我的體重又會不知不覺上升了!」
◼ 請也看看米可的事例,他來自美國堪薩斯州。米可現年43歲,身高173厘米。我們談到他巔峰時期的體重和肥胖的成因。
米可:「我最高的體重有135公斤。那時候,我常常精疲力竭、力不從心,而且呼吸困難、難以入睡。於是,我去看醫生,醫生認為導致我肥胖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暫停。a醫生也發現我有高血壓。」
《警醒!》:「你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米可:「醫生建議我在睡覺時使用一台機器,機器會連續提供氣道正壓,使我的呼吸道不會受到阻塞,能夠正常地呼吸。結果,我在白天精神飽滿,體重也開始下降。此外,我每星期三次用跑步機做運動,還開始節食,除了控制食物的分量外,也避免吃完再吃。我在僅僅一年已減去20公斤,但還要多減20公斤。我知道這樣做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但我一定能夠做到。」
《警醒!》:「有其他因素促使你減肥嗎?」
米可:「聽見別人揶揄,批評你的外表,心裡挺不好受。大多數人會以為你生性懶惰,卻不知道令人發胖的成因多不勝數。對我來說,其中一樣跟遺傳有關,因為我大部分家人都有過胖的問題。
「可是,我知道要減肥,就得經常運動,小心控制飲食。」
◼ 《警醒!》也訪問了來自俄勒岡州的偉恩。偉恩現年38歲,他說:「我31歲時,體重達到112公斤的巔峰。」
偉恩:「我工作要常常坐著,而且缺乏運動。後來,我去看醫生,醫生說我不但患有高血壓,而且心臟可能出現毛病,這不禁令我大吃一驚。醫生提議我去見營養師。營養師給我定了一個嚴謹的療程,要我經常運動,並且控制食量。我每天連續步行5公里,又早點起床做運動,而且重新教育自己,以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我戒除吃零食的惡習,少吃麵包,少喝蘇打水,多吃蔬果。現在,我的體重下降至80公斤了!」
《警醒!》:「你有什麼得益?」
偉恩:「我以往常常無精打采、死氣沉沉,現在就容光煥發、生氣勃勃。此外,我也不用服藥來降低血壓。我覺得自己能夠正視別人,不再怕人家笑我是胖子了。」
◼ 查爾斯(不是真名)身高196厘米,最高的體重是168公斤。
查爾斯:「我有嚴重的健康問題,每況愈下。我不能上樓梯,而且做事力不勝任。我是做研究工作的,經常坐著,也有其他職責。我覺得自己需要減肥,特別是在我看醫生後,醫生警告我,長此以往,我也許會中風。我曾見過中風病人的情況,因此我決心採取行動。醫生為我定了一個嚴謹的療程,要我用跑步機做運動,還要我按規定進食。大約一年後,我的體重已經減至136公斤了,但我知道仍須多減一點。我覺得減肥大有裨益,一切犧牲和努力都是值得的。現在,我不但能夠上樓梯,而且精力充沛。」
◼ 瑪塔出生於薩爾瓦多。瑪塔的體重最高一度達83公斤,對於身高165厘米的她來說,算是過胖的了。
瑪塔:「我去看醫生,醫生極力敦促我減肥。我尊重他的專業意見。醫生提議我去見營養師,聽聽他們的意見。營養師向我介紹減肥療程的細節和成效,並且讓我知道如何控制食量,怎樣飲食均衡。起初,我需要每星期向營養師報告進度,後來改為每月一次。醫生和營養師看見我進步了不少,都給我鼓勵。結果,我減了12公斤,現在努力保持在68公斤的水平。」
《警醒!》:「你有沒有做運動和服藥?」
瑪塔:「我的膽固醇水平沒有超標,因此不用吃藥。我開始每天花多一點時間輕快地步行。」
《警醒!》:「要是你到朋友家中作客,朋友很慷慨地要你多吃一點,你怎麼辦呢?」
瑪塔:「我會告訴他們:『為了健康著想,醫生要我嚴格遵照他所定的菜單。』這樣,他們往往不會強人所難。」
要是你身體肥胖、體重超標,該怎麼辦呢?一句古話說得不錯:「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減肥問題上,你態度積極、意志堅定嗎?對過胖的孩童和成年人來說,要不減輕體重,要不就可能縮短壽命。你會選擇哪一樣呢?有見及此,謹記要多做運動、飲食均衡!體重適中,可以令你的生活更加稱心如意。你日後購買衣服時,可以挑那些尺碼更小的,這樣的一樁小事,也足以叫你心裡樂滋滋的了!
[腳注]
a 關於睡眠性呼吸暫停的進一步資料,請參看《警醒!》2004年2月8日刊10-12頁的文章。
[第19頁的附欄]
抽脂是上策嗎?
抽脂法(脂肪抽吸法)是什麼?據一本辭典的解釋,抽脂法是:「一種整容手術程序,用抽吸法把身體如大腿或腹部等部位的多餘脂肪吸出,又稱抽吸脂肪切除術。」(《美國傳統辭典》)那麼,對過胖的人來說,這是不是個好的解決方法呢?
《米奧診所健康體重指南》指出,抽脂法是一種整容外科手術,不是減肥療程。把小管子插入皮下,然後把身體的脂肪細胞吸出,的確會使人減去幾公斤。可是,該書說:「這種手術不是治療肥胖症的方法。」這種手術安全嗎?「對於患有與體重有關的毛病如糖尿病和心臟病的人來說,使用脂肪抽吸法有更大可能引起併發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