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漏油災禍絕不會在這裡發生警醒!1990年 | 5月8日
-
-
漏油災禍絕不會在這裡發生
『在威廉王子灣漏油?絕不可能。這樣的事絕不會發生。這裡的海峽既深且闊。航行決不會遇險。』
大眾對這段話深信不疑。但是很不幸,在1989年3月24日星期五,午夜過後4分鐘,載著5300萬加侖原油的超級油輪埃森·瓦爾德斯號偏離了航線達一哩半之遙,結果船底撞著布萊礁的巉岩,船身裂開多個洞孔。1100萬加侖原油湧入美國阿拉斯加州瓦爾德斯之南風光明媚的威廉王子灣中未受過污染的純淨海水裡。
災禍發生時,船上一個未領執照的三副正擔任指揮,海岸警備隊本當用雷達監察埃森·瓦爾德斯號的航線,但卻未能這樣行。漏油事件發生之後,艾爾斯加油管服務公司和埃森石油公司均沒有執行它們的緊急應變計劃去控制漏油。
深海潛水人奉命檢查觸礁的埃森·瓦爾德斯號的損壞程度。其中一個潛水人報導說:
「我們駕小船前往油輪那裡,看見水面的浮油已厚達數吋。我們甚至在小船所過之處也看不見海水。一經到達超級油輪,首先需要關注的是安全問題。這艘船能保持穩定,抑或會在我們頭上翻轉?它擱在布萊礁之上,靠近水深數百呎之處。如果它被上漲的潮水推離礁石,就會一直沉落海底,船身也許會裂開而漏出其餘的油——4200萬加侖。
我們檢視該船差不多每方呎的地方:船身、油槽內部、架構等。油不斷在湧出。油既不會和水混合,於是迅速湧上水面。我們進入油槽時,呼出的氣泡把油吹動,油就在我們的面罩周圍旋轉。但我們在那裡不是要修理,只是要判斷損壞的程度而已。」
艾爾斯加公司答允在五小時內把漏油阻遏器和撇油杓運到現場使用。但過了十小時還是毫無動靜,在以後三天也沒有什麼特別對策。這三天風平浪靜,若是使用漏油阻遏器和撇油杓,損壞就不致那麼嚴重。但在星期一那天,時速70哩的強風橫掃威廉王子灣,把漏出的油和海水一起攪動而成為所謂泡沫狀態。
各人開始互相指責非難。阿拉斯加當局、瓦爾德斯居民和海岸警備隊指責艾爾斯加公司和埃森公司錯失良機,讓最初三日的晴天白白溜走。有些人歸咎海岸警備隊為了削減經費而「換上敏感度較低的雷達,以致未能警告倒霉的油輪它正駛向暗礁。」埃森公司則指摘州政府和海岸警備隊不准人使用分散劑去分解油污。
兩個月內,油污已從布萊礁蔓延至500哩外,污染了1000哩的海岸線,使威廉王子灣的秀麗海水蒙上1000方哩的油膜。油污一路流經基奈峽灣國立公園,繞過基奈半島,轉入庫克灣。它同時向南進發,污染了卡特邁國立公園和科迪亞克島。
幾千工人受雇去清理海灘。其中一人在接受訪問時描述清理方法及其結果,說:
「工人從凌晨4時30分開始工作至晚上10時,他們手拿高壓軟管,有些人使用冷的海水,有些人使用熱蒸氣混和海水。他們把強力的水流射向布滿砂石的海灘,將水迫入地底,在地下兩、三呎深之處的油污遂浮上水面。然後軟管裡的水把油污沖到海面,先用漏油阻遏器攔住,再用撇油杓將之吸去。工人每日從闊度200碼的海灘收回油污200至400桶。
在為期兩週之內,工人周而復始地這樣行,每次都收回等量的油。然後,他們派人拿吸油氈子坐在海灘上,抹去每塊岩石的油污。海灘這時看來已經清潔了。可是,你若將手在沙石之間探入三吋半的深處,手抽出來時就染滿黑色的黏性物質。海灘雖經兩星期的清掃,情形仍是這樣。三日之後再回去,便會看到有三至六吋厚的原油再次滲出來。下一次海潮會把它沖回海裡。」
徒勞無功嗎?也許。但工作的報酬可十分優厚。一個日薪250美元的工人說:「我計算過,做這種工作賺取萬元絕非難事。」另一個工人整週工作,每日12小時,7日就賺了將近2000美元。他說:「我今天清理了兩個海灘,但海潮一來,我確信明天就會恢復原狀。」在威廉王子灣,有些海灘地區被埋在厚達3呎的油污之下。
埃森·瓦爾德斯號一旦船身穿洞,漏出1100萬加侖原油,有什麼方法可以有助於應付災禍呢?在風平浪靜的最初三日若採取緊急行動,用漏油阻遏器和撇油杓處理,也許可以把油污局限在海灣之內而不致流入阿拉斯加灣中。
使用分散劑會有幫助嗎?看來未必有效。分散劑在平靜的水裡不會產生作用;它必須在波濤洶湧,水和分散的化學物質混淆一起時才能發揮效果。它在天朗氣清的最初三日不會有用處,第四日風濤大作,分散劑本可以產生效果,但散布化學物質所需的飛機卻因為風勢過強而不能起飛。無論如何,使用分散劑仍是一件引起爭論的事,《安克雷奇每日新聞報》的一篇文章解釋說:
「分散劑的作用和洗淨劑不相上下。它噴在油膜的表面上,海水把它攪動,分散劑於是將油污化成越來越細小的粒子,散布在水中。環境保護論者不喜歡用分散劑,他們聲稱,由於化學物質只是把油污分散到每一層水裡,以致從水面到水底的生物都受到威脅。」即使如此,分散劑在冷水裡效力較小。「對普拉德霍灣上的原油沒有什麼功效,」而且「對於漏出超過一日的油污幾乎全無用處。」
此外,分散劑本身含有毒素。據稱在1967年,超級油輪托里·坎恩號大量漏油而影響到法國海岸時,所用的分散劑比油污產生更多毒素,「動植物均被消滅淨盡。」
阿拉斯加緊急通訊機構主持人沃布爾(Pete Wuerpel)證實了上述海灘工作者的話,他說:「油污既不會停著不動,也不會溜走。現今若干海灘上的油污會被浪潮沖到其他海灘上。這是一場持續不斷的災禍。你若想到油污已滲透到多深的地步,就可以看出清理海灘是一件多麼棘手的工作。你也許能把表面打掃乾淨,但浪潮會使下面的油污再度湧上。人為努力的無效豈非再明顯不過?」
沃布爾認為科技現時還未能應付大量漏油。他聲稱目前這件工作仍須留給自然界去收拾。不少人對此表示同感。海洋生物學家科伯恩(Karen Coburn)聲稱:「事實上,即使在最佳的環境之下,我們有能力收回的大量漏油也不會超過百分之10。」一項報導說:「[據研究漏油的科學家估計,]自然界恐怕要費時10年或更長時間才能把在威廉王子灣的澄澈海水上發生的北美最大漏油事故的最後痕跡消除。」
意外發生兩週之後,《安克雷奇每日新聞報》的頭條新聞宣布說:「清理漏油之戰勝利無望。清理人員雖贏得若干場小勝,專家卻聲稱海灣的復原還是有賴於自然。」該報繼續說:「[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人員一向認為這場戰爭是無法取勝的。」他們考察過以往10年間各宗大量漏油事故——包括1978年超級油輪在法國海岸對開處發生的漏油6500萬加侖事件——結論是:「在所有這些事故中,人從未能真正清除油污。」
[第20,21頁的附欄]
超級油輪,超級污染者
請想像一艘船有100層高的建築物那麼長,破浪前行的船首在掌舵人之前四分之一哩。船是那麼龐大,以至有人納罕船身的移動會不會受地球自轉所影響。這便是超級油輪(超大型原油運送船)。這些龐然巨物並不是想像的東西;有許多超級油輪和其他幾乎同樣巨大的船隻在海上經常往來。原因何在?因為我們的世界是個渴求石油的世界。超級油輪憑著它們那巨大的體型,已證明在輸送原油方面是個經濟而有利可圖的方法。
可是,近年發生的事件已令人痛苦地意識到,巨型油輪有其本身的缺點。缺點之一是,它們的巨大正是它們的弱點。它們那令人生畏的龐大體型往往造成麻煩,使它們極之難以駕馭和操縱。船的舵手若要把船停止或急轉方向以避過危險,基本的運動法則(特別是,除非受外力干預,不然物體便會按慣性法則動者恆動)就會發揮極大的阻力。
試舉一例,身長800-900呎的滿載油輪以普通速度航行時(埃森·瓦爾德斯號的長度達987呎,可載5300萬加侖原油,航行時速約12哩),關閉引擎並不能使船突然停止。船會由於慣性繼續前行5哩左右。若把引擎調向逆駛,船一樣會前進2哩才停止。拋錨也無濟於事;錨一降下就抓住海床,由於船身的慣性移動,船會把錨鏈從甲板扯斷。操縱油輪是一項極大的挑戰。在轉動駕駛盤之後,差不多要經過30秒鐘,舵才會轉變方向。然後油輪要苦待3分鐘之後才能按照調動笨拙地前進。
船的駕駛盤也許位於船首後面1000呎之處,距離船側150呎,高踞海面100呎之上,難怪油輪有時發生碰撞。意外事件,不論由於觸礁抑或相撞都可能招致漏油。非洲、亞洲、歐洲和南、北美洲以及接近地球兩極一度清潔純淨的海岸線均不幸飽受摧殘。
但油輪不光是發生意外才會污染海洋。油輪每年把200萬噸石油傾棄在海裡。以往的調查顯示,傾棄石油大都是由某些例行慣事所導致,例如在航海途中清洗空的油槽時肆意把殘餘的油傾進海裡。正如莫斯特(Noël Mostert)在《超級巨船》一書中寫道:「不論怎麼管理完善,每艘油輪無不以某種方式或多或少地傾油進海;管理不善的船更不停地污染環境,而且像花園裡的蝸牛一般往往由於傾棄的廢物映出一片暈虹的油光而可以察出它們的蹤跡。」
海洋探險家庫斯杜(Jacques Cousteau)曾就人類摧殘環境一事作出有力的評論。他說:「我們是地球的破壞者。我們把自己所承受的一切東西都破壞了。」
[第23頁的圖片]
海灘清理了一天,第二天又蒙上油污
[第18頁的圖片鳴謝]
Mike Mathers/Fairbanks Daily News-miner
-
-
漏油災禍對動物有什麼影響警醒!1990年 | 5月8日
-
-
漏油災禍對動物有什麼影響
漏油事故發生後的最初數月,野生動物的遭遇十分悲慘。從阿拉斯加寄給《紐約時報》的一則特別電訊聲稱:「瓦爾德斯附近的多個島嶼顯然傷亡枕藉,那裡現正有數千頭海豹要在飽受污染的海灘上產子。油污蔓延至西南300哩外阿拉斯加半島的卡特邁國立公園,當地的禿鷹、褐熊和海獅正在有毒的棲息地掙扎求存。漏油在生態學上所造成的損失至今包括30種禽鳥,為數約2萬頭,700頭太平洋海獺和20頭禿鷹。」據生物學家估計,實際的數目可能高至五倍。大多數受害者都從此消失蹤影。
卡特邁國立公園乃是世上褐熊的最大集中地。有關當局對於這些身高10呎,體重達1200磅的龐大動物深表關注。牠們徘徊在海灘上獵食被原油污染的鳥和魚。公園的辦事人納罕,「石油若進入這些動物的食物鏈環中,牠們會有什麼遭遇呢?」以死魚和死鳥為食的鷹正相繼死亡。他們預料,隨著「有毒的油積聚在身體組織裡,」將來會有不少的熊死去。
基奈峽灣國立公園當局也同樣感到憂慮,那裡長達240哩的東岸海灣地區有百分之90受到石油污染。該州一位奉派長駐當地的生物學家說:「目前我仍然在海灘上找著海獺的屍骸。禿鷹以死海獺為食,因此我也找著禿鷹的屍骸。我雖是一位有博士學位的科學家,但是我每逢看見滿身油污的禽鳥掙扎欲飛的慘狀,就禁不住哭起來。」
也許還有數以百計的人在哭泣,數以千計的人欲哭無淚。不少人悉心為禽鳥和海獺清洗油污,但其中有許多仍然終於死去。對關心保護野生動物的人來說,這是一項令人傷心的工作。
在威廉王子灣的海獺數目估計有1萬至1萬5000頭之多。一位生物學家擔心牠們有面臨完全絕跡的危險。另一位科學家也認為牠們「會全數滅亡」。這些估計也許過度悲觀一點,其他的估計認為喪失三分之一已經夠糟了。在若干不受油污影響的地方,海獺非常繁多;在被石油污染的地方,海獺很少出現。事實上,沒有人知道有多少千頭動物死亡。海獺被油污毒死之後,屍骸便沉在海底。因此科學家無法計算實際的死亡數目,只有靠出現者數目減少來推測而已。
大多數人都對於成千上萬的禽鳥和動物被油污毒死而感到悲傷,但是很少人想到數以千萬計——甚至以億萬計——的細小微生物的損失。牠們也十分重要而為創造者所眷念。「耶和華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滿了你的豐富。那裡有海,又大又廣;其中有無數的動物,大小活物都有。」——詩篇104:24,25。
油質的污物散布在水中,最後沉入海底。它在海底毒害各種微生物和浮游生物,而這些乃是各種動物的食物鏈環的起點。因此,有毒的化學物質隨著生物的階梯上升,最終受害的便是人本身。
人並不是巍然獨存的。人只是生物的一部分,因此他有責任要照料各種生物。這項責任是上帝——人的創造者——賦予人的。耶和華吩咐第一個人說:「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人是按照上帝的形像造成的,因此具有上帝的各種屬性——智慧、能力、公平、仁愛。這些特質使人能夠發揮愛心去治理地球和其上的動植物。上帝將地球及其中充滿的一切交給人去負責照料和保護,而非剝削和摧殘。(創世記1:26-28;2:15)耶和華上帝關心他所創造的萬物。我們又如何?我們也應當關心,因為上帝宣布他將會「毀滅那些敗壞全地的人」。——啟示錄11:18,《新譯》。
[第26頁的附欄或圖片]
上帝對動物的關注
上帝關心眾生:
「兩個麻雀……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馬太福音10:29。
他要求人表現體貼:
「六日你要做工,第七日要安息,使牛、驢可以歇息。」——出埃及記23:12。
「牛在場上踹穀的時候,不可籠住牠的嘴。」——申命記25:4。
「不可並用牛、驢耕地。」——申命記22:10。
「若看見恨你的人的驢臥在重馱之下,……務要和驢主一同抬開重馱!」——出埃及記23:5。
「你們中間誰有驢或有牛,在安息日掉在井裡,不立時拉牠上來呢?」——路加福音14:5。
他提供保全物種的方法:
「你若路上遇見鳥窩,……你不可連母帶雛一併取去。」——申命記22:6。
他供應糧食:
「地在安息年所出的,要給你[們]……和你[們]地上的走獸當食物。」——利未記25:6,7。
「你張手,牠們飽得美食。」——詩篇104:28。
「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馬太福音6:26。
他賦予動物生存所需的智慧:
「[螞蟻]有本能的智慧,……在夏天預備糧食。」——箴言30:24,25,《新世》。
他要求人表現適當的尊重:
「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出埃及記23:19。
[鳴謝]
Anchorage Times photo/Al Grillo
[第24,25頁的圖片]
左端:三日大的小海狗
左圖:黃喙潛鳥
[鳴謝]
Anchorage Times photo/Al Grillo
下圖:海獅
威廉王子灣
-
-
漏油災禍對人有什麼影響警醒!1990年 | 5月8日
-
-
漏油災禍對人有什麼影響
自1989年3月24日漏油事故發生以來,瓦爾德斯的人口突然激增。鎮上的人口從2800增至超過1萬。埃森石油公司以高薪雇請數千工人去清理油污對環境的損害。幾千人紛至沓來,弄到社會和經濟一片混亂;這些變動是這個一向寧靜的小鎮的永久居民頗難接受的。
阿拉斯加緊急通訊機構主持人沃布爾指出大量找尋高薪工作的人蜂擁而來所造成的若干改變。他在一次訪問中說:
「這件事對瓦爾德斯所造成的長遠影響也許比現時估計的更為嚴重。大批的人湧進瓦爾德斯使當地的設施不勝負荷。在漏油發生之後的七週當中,電話公司的長途電話服務從60次增至170次以上。下水道、電力供應、小船海港、城市垃圾場、城市道路系統——沒有一樣足以應付目前的需求。在四月,鎮上的汽車從3000輛增至9600輛。機場的容量通常是每日20班次,最高峰竟增至超過680班次。以該鎮的供應能力而言,所受的衝擊簡直絕對令人難以置信。
漏油事故、海灘污染、禽鳥和海獺的死亡、養魚場受到威脅和貝殼類經歷重大損失一類的新聞掩蓋了人口爆炸所造成的危機。鎮上經濟大受擾亂,薪酬標準失去平衡,商店發覺很難尋得可靠的職員。物價高漲使固定薪酬的人難以度日。
以上所說的一切並不是要貶低漏油災禍的嚴重性,反之只是對慘劇的全面以及它對人的影響作出較佳的透視而已。我認為,由於數以千計的禽獸死亡受到戲劇性的報導,瓦爾德斯居民生活所受的干擾遂被忽視了。」
瓦爾德斯有些長期居民接受訪問。鎮上的人口爆炸對他們有什麼影響?
電話公司的一位職員提出以下的看法:
「如今,事故發生已過了兩個月,瓦爾德斯還是一片混亂。數以千計的人依然擁來找尋高薪工作。其中包括各種各樣的人。有些是通緝犯,結果被警方逮捕。娼妓前來賣淫。兒童不再能夠隨意在鎮上走來走去。父母需要對兒女嚴密看管,這是很應該的。有些兒童則受到忽略,因為父母都替埃森公司加長時間工作。對金錢的貪求已影響到許多人。
物價急劇上升。一夜之間漲價一倍,到下週又再漲一倍。你有房屋出賃嗎?一夜可獲500美元租金。有些睡房以差不多的高價出租。你甚至可以租個地方去放一張睡椅。房屋月租高達5000或6000美元——一項報導聲稱有一幢住宅月租1萬3000美元。曾有汽車以250美元一天的高價出租。
埃森公司付出的工資急激上升。其他的商行無法與之抗衡。雇員於是紛紛辭職轉為埃森工作。新的工人只服務了些少時候就紛紛轉往漏油現場工作。餐館的經營也十分艱難。它們24小時開門營業,為數千人服務,有些餐館在過去兩個月間已改換店員四、五次之多——店員轉往埃森賺取暴升的工資。醫院的員工也有半數辭職。」
金錢的誘惑——入不敷支的人特別可以了解!他們多麼容易想道,『好,我可以在星期日工作,每小時賺30至50美元,星期日工作12小時,並且可獲加倍工資。這樣我便可以還清汽車欠款和支付所有開銷了!』但是家庭卻被忽略了,屬靈的價值觀也可能喪失無遺。你也許會告訴自己,『我這樣行只是暫救燃眉,但求渡過難關而已!』也許是的,也許不是。
更加不妙的是種種挫折所觸發的情緒。有一個人說:
「許多人對埃森公司大感憤怒,於是採取過激行動。價值體系受到破壞和歪曲。有些人由於深感挫折和憤怒,竟然做出他們平時所憎惡的事來。他們對於美麗的威廉王子灣發生漏油事故,使他們一向引以為榮的禽鳥、海獺、海豹和其他野生動物大受影響感到痛心疾首。
這樣的憤怒使有些人採取報復行動,迫使艾爾斯加公司的汽車駛出路外。他們恐嚇要投擲炸彈。有人聲言要把駐瓦爾德斯的埃森公司主持人殺死,以致公司不得不雇用幾百名額外的保安人員。」
一位代理教師說:
「許多兒童要獨自上學。據我所知,有個年僅5歲的幼稚園學生在早上自己起床,因為父母已在幾小時之前離家到漏油現場工作去了。她自己找早餐吃,上學、回家、吃晚餐,獨自一人守在家裡,直至晚上九時或十時才見父母回來。這事對她有什麼影響,使她學到什麼教訓呢?金錢弄瞎了有些父母的眼目,使兒女飽受痛苦。兒童在學校太過緊張,以至無心做功課。教師不願加以催迫,只好講點故事,讓學童遊戲便算了。」
一名家庭主婦發覺許多人舉止粗魯、脾氣暴躁,她說:
「人口過擠促成緊張和挫折感,使人暴躁易怒,動輒大發脾氣。物資供應有限時,在食物店購物的主婦們發覺所買的麵包和牛奶被別人取了去。在餐館,等候了多時的人被遲來者霸佔了座位。」
一名男子對於人們從事故所受的影響表示關注,說:
「由於人口差不多增加到以前的三倍,當地所受的影響相當嚴重。我們這個只有2800人的小鎮現在已有9000多人。在物資供應和自由行動方面都產生難題。這個小鎮的交通十分擠逼,使熙來攘往的人大感緊張和挫折。
職業的機會也大為改變。時薪20至50美元的優酬差事使人對於什麼是應當優先考慮的事很難保持平衡的觀點。怎樣防止物慾壓倒家庭責任和屬靈價值已成為一項重大挑戰。我和妻子多次接到長途電話,發電的友人遠自佛羅里達州、紐約州、德薩斯州、俄勒岡州不等。他們探詢這裡的工作機會。
我們深知現時各處的經濟情形都很困難,但我們還是勸告他們不要前來。他們和我們一樣是耶和華見證人。我們盡力把屬靈的事物置於最優先的地位,經常參加聚會及對別人傳講上帝的王國。我們認為對他們來說這也是最佳的途經;但在瓦爾德斯的緊張情況下,要這樣做實在不容易。物慾會扼殺靈性,在這裡物慾無疑十分高漲。
聖經在提摩太前書6:10所說的話多麼真確:『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以上的訪問是在漏油事故之後兩月所作的。根據預測,清理環境的工作到1989年9月15日左右便會完成。清掃油污的工作一告結束,數千份差事亦隨之終止,金錢就不再滾滾而來了。屆時,能夠保持屬靈價值觀點不變的當地長期居民自會作出所需的調整。
可是,瓦爾德斯若要再次成為以前一般的寧靜小鎮,就可能需時多年才行。
[第28頁的精選語句]
『瓦爾德斯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第28頁的精選語句]
暴力的威脅
[第29頁的精選語句]
『貪財為萬惡之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