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悉尼——生機勃勃的海港城市警醒!1999年 | 7月8日
-
-
悉尼的「海港瑰寶」
倚在碧波蕩漾的悉尼灣內,悉尼歌劇院三面臨海,有「本尼朗角之瑰寶」的美譽。在陽光璀璨的日子,劇院儼然一顆耀眼生輝的寶石。夜幕低垂之際,在劇院華燈映照下,哥特式的巨貝殼形建築物銀光閃爍,令人迷醉。
《夢想成真》的序言描述觀賞歌劇院時感受的視覺效果,說:「悉尼歌劇院令人百看不厭,只要角度稍微轉換,燈光略有不同,歌劇院形態也隨之變化萬千。……在晨曦薄霧裡,在夕陽餘輝中,巨貝殼如傳奇故事中英武巨人頭上閃亮的頭盔,光芒萬丈。」
歌劇院造型是由設計比賽的冠軍,丹麥建築師烏特松,構思出來的。烏特松的構思設計大膽創新,在芸芸二百多份國際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可是,他的構思並非盡都切實可行,部分設計必需大事修改。
倫敦的《建築師雜誌》週刊譽之為「浪漫主義大型雕塑登峰造極之作」。話說回來,要把浪漫的構思化作現實,箇中要克服不少工程學的困難。參與是項工程的兩位建築師,奧韋·阿魯卜爵士及傑克·聰茨說:「悉尼歌劇院是建築學上的探險工程。……鑑於當時的獨特環境因素,問題特別棘手,因而締造了發展新科技千載一時的良機。……事實上,新科技對於後來用傳統方法築橋建屋的工程也貢獻良多。」
歌劇院起初估計建築費為700萬澳元,可是在1973年竣工時,建築費竟高達1億零200萬澳元之巨,造價之高令人咋舌。
劇院內觀
我們一進入大堂,和煦的陽光從巨貝殼間的錐形孔道,穿過雙層玻璃透進室內。整座歌劇院由特製玻璃覆蓋,面積達6225平方米,全部經由法國製造進口。接著,我們參觀音樂大廳。我們站在後面,設有2690個座位的音樂廳一覽無遺,在盡頭的舞台上,赫然看見那座裝有1萬零500根音管的龐然巨物——世上最大台設木連杆裝置a的管風琴。音樂廳樓高25米,空間面積2萬6400立方米。據官方的旅遊冊子解釋,正因為「音波回響長達兩秒,樂曲音色顯得更柔和、更圓潤而洪亮」。
其他三個音樂廳的設備也同樣完善,適合不同類型的文化節目演出,包括歌劇、交響樂、芭蕾舞、電影、獨唱獨奏、戲劇、室樂、展覽以及大型會議等。歌劇院共有1000個房間,包括餐廳、更衣室及各種活動室。
-
-
悉尼——生機勃勃的海港城市警醒!1999年 | 7月8日
-
-
[第16,17頁的圖片]
悉尼歌劇院及港灣大橋
[鳴謝]
By courtesy of Sydney Opera House Trust (photograph by Tracy Schramm)
[第17頁的圖片]
劇院內觀,其中裝有1萬零500根音管的管風琴
[鳴謝]
By courtesy of Australian Archives, Canberra, A.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