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憂無慮的樂園——純屬夢想?警醒!1997年 | 10月8日
-
-
無憂無慮的樂園——純屬夢想?
「真寧靜啊!」從美國愛達荷州雷德菲什湖畔的松林眺望,景色的確幽靜宜人。遊客說:「我夢寐以求的樂園正是這樣。」
在地中海的塞浦路斯島,南岸陽光明媚。碧波輕輕拍打著海灘。從峭壁頂上的餐廳居高臨下,海濱美景盡入眼簾,遊客禁不住大叫起來:「簡直是人間天堂!」
這樣的景致著實令人神往,叫我們念念不忘。當地居民知道得很清楚,環境雖像樂園般清麗,但實則虛有其表。在日常生活上,他們還是要面對嚴酷的現實:落基山麓的樹林發生大火;海洋污染危及魚類,世人最終也難免受害。此外,國際衝突、種族紛爭此起彼伏,平民百姓惶惶不可終日。
樂園是什麼?
你想像的樂園是怎麼樣的?《新牛津英語詞典簡編》先把「樂園」解作:「創[世記]2,3章所提到的伊甸園」。這是指聖經頭一本書所描述的樂土,上帝把人類始祖亞當安置在那兒。在那始創的樂園裡,各樣的樹木都長得很茂盛,「能悅人的眼目,也好作食物」。——創世記2:9,《新譯》。
根據詞典的第二個定義,「樂園」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神學所主張的天堂」。編者接著補充一句:「現多指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在上述遊客的心目中,樂園當然是「美麗絕倫、幸福無比的人間天堂」。這也是詞典的第三個解釋。
16世紀,英國政治家莫爾爵士寫了一本書,題名為《烏托邦》。他在書中描述一個空想國家,那兒的法律、政府和社會制度都是盡善盡美的。他筆下的理想國度似乎跟現實完全脫節,所以《韋氏新大學詞典》給「烏托邦」所下的一個定義是:「不切實際的社會改良計劃」。
在人民殿堂領袖吉姆·瓊斯和他的追隨者看來,烏托邦就是圭亞那叢林的一處空地。但說來遺憾,1978年,他們一心嚮往的樂土竟成了自己的葬身之所,有九百多個信徒慘遭毒害。真是一場噩夢!自此以後,一提起樂園,有些人就聯想到作風令人咋舌、忐忑不安的古怪教派。
當今世上,罪惡暴力猖獗橫行。不論老幼,人人都有患病的危險。社群大眾因新仇舊恨、宗教歧見而弄得四分五裂。由此可見,優美的環境只是虛有其表。難怪不少人認為,樂園根本不存在,不過是夢想罷了!儘管這樣,有些人還是苦苦追求,甚至親自建造樂園。他們能否如願以償?
-
-
尋找無憂的樂土警醒!1997年 | 10月8日
-
-
尋找無憂的樂土
「我們只想復興昔日美好的生活方式,人人安居樂業,守望相助,互相關懷。」英國一對夫婦這樣說。他們打算挑選一個風光旖旎的熱帶海島,在島上建立小型社區,大家和睦共處。無疑,你會體諒他們的感受。有機會在無憂無慮的樂土生活,誰不會欣然接受呢?
離群索居可行嗎?
許多人都在探尋人間天堂。他們認為,棲身孤島可以遠離塵囂,叫人倍感安全。有些人遷到離巴拿馬太平洋海岸不遠的島嶼去。其他人打算移居加勒比海的島嶼,例如伯利茲離岸的海島。另一些人則揀選印度洋的海島,例如塞舌爾群島,因為他們對田園風光情有獨鍾。
在孤島建立社區談何容易,所牽涉的後勤管理複雜無比。你即使有充裕的資金,也可能受現行的法律限制,不能迅速購置土地。假設你已經找到理想的熱帶海島,在島上生活你會開心嗎?這片樂土真是無憂無慮的嗎?
今天,在英國沿岸的僻遠島嶼,人口不斷增多。移居的島民大都渴望過恬靜的隱居生活。埃奧爾薩島離蘇格蘭西岸不遠,面積只有100公頃。島上的惟一居民自稱從不感到孤單。他終日勞碌,忙於照料100隻羊。其他人退隱海島後,很快就發覺寂寞難耐。據報有些人企圖自殺,不得不向外界求救。
在許多人眼中,熱帶小島一派田園風光,宛如人間天堂。海島氣候溫和,的確令人心曠神怡。不過,考慮到全球氣溫日趨暖和,海洋水位也可能相應地上升,島民為此憂心忡忡。西太平洋的托克勞群島和印度洋的馬爾代夫群島,都是由淺水珊瑚環礁組成的。在滿潮時分,這些海島高出水面不及6英尺,當地居民擔心,終有一天會給潮水淹沒。
發展中島國聯盟,一個約由四十個政府組成的政治聯盟,呼籲外界關注各小島的困境。小島居民的壽命一般較長,嬰兒死亡率也較低。雖然這樣,當地環境卻不斷受損,而且日趨嚴重。海水大受污染,水面布滿油污,危及這些島嶼的經濟。其他海島則成了大國丟棄有毒廢物的傾卸場。
為了實現理想,許多人選擇在海島安家落戶。可是,海島的有利條件卻對島民構成威脅。怎會這樣?遊客擁往和煦的海濱勝地,把海島擠得水泄不通,有限的資源很快就耗盡了。遊客恣意弄髒環境,使污染問題進一步惡化。舉例說,每年有2000萬個遊客前往加勒比海諸島度假,他們所排出的污物,只有十分之一是經過處理的。
富有異國風情的旅遊區,情況也好不了多少。且以印度西岸的果阿為例。倫敦《星期日獨立報》報導:「遊客川流不息,『破壞度假天堂』。」根據官方統計數字,1972年,只有1萬個遊客到果阿觀光,但到了90年代初期,旅客人數已超過100萬。一個團體指出,遊客蜂擁而來,旅館老闆貪得無厭,但求獲取暴利,不惜糟蹋果阿特有的文化,連容易受損的生態也恣意破壞。印度政府一篇報告證實,有些海濱旅館是非法蓋建的。旅館老闆擅自採沙、伐木,弄平沙丘。污水不是流入海灘,就是滲進鄰近的稻田,使污染擴散開去。
治安良好?
今天,到處都罪惡充斥;就連最安寧的小島也不能幸免,天堂的美譽因而大受污損。一篇有關加勒比海巴布達小島的報導題名為「樂園屠殺」。報導詳述,在一隻離岸停泊的豪華遊艇上,有四個乘客慘遭毒手,案情令人毛骨悚然。類似的案件頻頻發生,島民不禁大起恐慌,他們擔心罪行蔓延全島。
倫敦《星期日時報》用「毒品觸發『樂土』匪幫衝突」做標題,報導中美洲一個國家的情況。當地一家報社的編輯哀嘆,歹徒目無法紀。他評論說:「早上一覺醒來,驚聞街上有個16歲少年倒臥在血泊中,這樣的事絕不罕見。」
有些人立志要建立理想社會,於是設法物色志趣相投的人,共同組織一個理想社區。這個目標切合實際嗎?文章開頭所提到的英國夫婦不久就發覺,大家很容易意見不合。有些申請人清楚表明,他們參與計劃的目的,不過是想發財賺錢。這個計劃的發起人聲稱:「我們不想任人擺布。我們的原意是要籌措資金,推動計劃,建立烏托邦社會。」這樣的計劃前人早已嘗試過。——請見「理想社區實驗」一欄。
其他人認為,他們只要中了彩票,就可以實現理想。靠中彩得來的橫財,很少為人帶來恆久的快樂。1995年2月,《星期日時報》報導,英國一個家庭中了空前的巨獎,但很可惜,家人從此不和、勾心鬥角。意外之財非但沒有促進家庭幸福,反而令這家人「互相怨恨、爭吵不休、理想破滅」。這樣的事例其實屢見不鮮。
談起人類苦苦追求烏托邦,新聞記者伯納德·萊文在一篇研究報告論述「一朝富貴的夢想」。他說:「像無數夢想發財的人一樣,美夢一旦成真,噩夢就隨後而來。暴發戶一朝富貴,但到頭來還是落得悲慘的收場,有的甚至自尋短見。這樣的真人真事太多了,不像是偶然的巧合。」
末日教派又怎樣?
有些人聲稱要建立理想社會,看來是別有用心的。1993年,美國政府執法人員圍攻得克薩斯州韋科鎮大衛教派的大本營。一家報社報導上述事件的時候,指出這個教派「不但藏有各種各樣的槍械,還控制成員的思想,聲言世界末日將至」,結果釀成慘劇。說來遺憾,這並不是絕無僅有的事例。
已故印度宗教領袖巴格萬·什里·拉傑尼什的追隨者,在美國俄勒岡州建立公社。他們的行為有傷風化,叫鄰舍良心不安。首領窮奢極侈,成員亂搞男女關係。他們自詡找到了「幽美的綠洲」,但行為卻令人咋舌。
激進教派的領袖大都有自己的一套理想。他們要求信徒奉行一些古怪儀式,結果引發暴力衝突。報章專欄作家伊恩·布羅迪說:「有些人生活空虛,其他人則感到現實社會的壓力難以應付。激進教派正迎合他們所好,讓他們在井井有條的環境生活。」不過,布羅迪的話卻足以證明,世上其實有很多人對樂園充滿憧憬。
無憂無慮的樂園
世界難題多不勝數:污染、罪行、濫用毒品、人口過剩、種族衝突、政治動亂。此外,還有人人都要面對的苦惱,就是生老病死。由此可見,地球上根本沒有無憂無慮的樂園。正如伯納德·萊文指出:「人類的記錄有一大污點。這個污點跟人類的歷史一樣久遠,那就是,人類很難和睦共處,彼此接觸越多,難題也就越大。」
雖然這樣,全地有一天準會成為樂園,到時人類就可以無憂無慮地生活。一股超人的力量保證,樂園會持續下去。就是在今天,已有五百多萬人為這個目標奮鬥。這群人團結一致,他們的憂慮也較其他人為少。你可以在哪裡找著這群人?你要怎樣做,才能跟他們懷有同一的希望,享受同樣的福樂呢?將臨的樂園會存留多久?
[第6頁的附欄]
理想社區實驗
19世紀初,法國社會學家艾蒂安·卡貝(1788年-1856年)為了實現理想,帶著280個同伴在伊利諾伊州的瑙武建立公社。但不到8年,公社就發生內訌,因而解散了。在艾奧瓦州和加利福尼亞州建立公社的團體,也遭到同樣的厄運。
另一個法國男子夏爾·傅立葉(1772年-1837年)設想建立一個農業合作社,成員要交替地輪流做各樣工作。各成員按合作社的總生產能力取酬。根據這套理論,法國和美國都有合作社建立起來,但全都曇花一現。
在同一時期,威爾士社會改革家羅伯特·歐文(1771年-1858年)試辦合作村社,其中設有公共廚房和食堂,讓好幾百人能夠一起生活。各個家庭都有自己的住房。三歲以下的嬰孩由父母看顧。孩子滿了三歲後,就交由村社照管。但歐文的實驗終於失敗,他失去大部分財產。
《新大英百科全書》指出,約翰·諾伊斯(1811年-1886年)創設了「美國空想社會主義社團,而且辦得有聲有色」。他的追隨者摒棄一夫一妻制,認為只要相互同意,就可以發生性關係。後來諾伊斯因通姦罪被捕。
倫敦《星期日時報》報導,中美洲的自由城是一種「資本主義的烏托邦」,也是創建烏托邦式社會的新嘗試。這個計劃的發起人大肆宣傳,招引投資者。有些人對此興致勃勃,以為有希望在「21世紀的奇跡城市」生活,從而實現理想。投資者得先付5000美元,還要參加金字塔式推銷活動,找出志趣相投的人,勸誘他們入股投資。根據一家報社的評論,「如果有國家肯提供建築工地,在其上興建一家小旅館的話」,上述款項就會用來購買飛機票,好讓投資者能夠實地觀察。在那片空地上建立「樂土」,這個願望完全不切實際。
-
-
無憂無慮的樂園——行將實現警醒!1997年 | 10月8日
-
-
無憂無慮的樂園——行將實現
「你會跟我一起在樂園裡。」這句話使一個有刑事紀錄的男子安心了!他疑慮盡消,不是因為自己死後可進天國,不用下到烈火熊熊的陰間去受苦。耶穌身旁的劫匪得知,樂園在地上重建的時候,自己有希望死而復生,所以深感快慰。請留意,這麼叫人大開眼界的樂園應許是誰提出的,就是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路加福音23:43。
基督為什麼提出樂園的應許?劫匪懇求說:「耶穌,你進入你的王國以後,求你記得我。」(路加福音23:42)這個王國是什麼?王國跟地上的樂園有什麼關係?這又怎樣保證,樂園必然是無憂無慮的?
重建樂園的背後力量
你無疑會同意,當今世上的種種苦難必須消失,樂園才能真正在地上重現。歷史充分證明,人類雖然致力解決困難,但至今還是徒勞無功。希伯來裔的預言者耶利米坦言:「耶和華啊,我曉得……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腳步。」(耶利米書10:23)那麼,誰有能力把目前的苦難鏟除呢?
反覆無常的天氣和污染。在加利利海,有一股猛烈的暴風刮起,波浪不斷沖進船裡,船幾乎沉了。水手不得不弄醒旅伴。他醒來,只是對海說:「不要作聲!安靜吧!」馬可福音的記載接著敘述:「風就緩和下來,大大平靜了。」(馬可福音4:39)那個旅伴正是耶穌本人。他有能力駕馭天氣。
耶穌也通過使徒約翰預告,終有一天上帝會「敗壞那些敗壞大地的人」。(啟示錄1:1;11:18)在上帝來說,這是輕而易舉的事;在挪亞的日子,他曾降下洪水把當時的不敬神世界淹沒。——彼得後書3:5,6。
罪惡和暴行。聖經應許:「作惡的必被剪除;惟有等候耶和華的必承受地土。但謙卑人必承受地土,以豐盛的平安為樂。」(詩篇37:9,11)應允鏟除罪惡暴行、把樂園留給謙卑人的,同樣是耶和華上帝。
貧窮和飢餓。今天,不公平的現象到處可見。在世界的一邊,有些國家糧食供過於求,食品貯備堆積如「山」,但與此同時,窮國人民卻飢貧交迫。救援組織得到各地有心人士的支持,設法供應基本的必需品給貧民,可惜事與願違。由於這些國家治安不靖、法紀鬆散,發放救濟品的計劃難以達到預期效果。這個現象跟預言者以賽亞的記載正好形成對比:「在這山上,萬軍之耶和華必為萬民用肥甘設擺筵席,用陳酒和滿髓的肥甘,並澄清的陳酒,設擺筵席。」(以賽亞書25:6)這聽起來像是說,糧荒和飢餓會不復存在,對嗎?一點不錯。
戰爭。人類試圖利用一個凌駕所有國家的世界組織治理全球,結果一敗塗地。在1920年成立的國際聯盟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最後瓦解了。聯合國常常被譽為實現和平的最大希望。在交戰地區,聯合國雖然竭力從中斡旋,卻始終未能替對立兩邊排難解紛。眾所周知,聯合國不時採取維護和平的行動,但不管內亂還是種族衝突,戰爭始終有增無減。在另一方面,上帝的王國政府應許,把目前的交戰宗派徹底鏟除,教導治下臣民學習和平之道。——以賽亞書2:2-4;但以理書2:44。
家庭和道德淪亡。破碎家庭,數目激增。少年罪行猖獗。不道德的風氣無孔不入,滲透社會各個階層。儘管這樣,上帝的標準卻沒有改變,始終如一。耶穌證實上帝的吩咐:「人會離開父母,同妻子緊緊相連,兩個人合為一個肉體。……所以,上帝以同軛相連的,人不可分開。」(馬太福音19:5,6)耶和華上帝進一步吩咐:「要尊重父母;……這樣,你就有好的際遇,在地上年長日久。」(以弗所書6:2,3)在上帝的王國治下,這麼崇高的標準會遍及全地。
疾病和死亡。預言者以賽亞說:「耶和華……必拯救我們。……居民必不說:我病了。」(以賽亞書33:22,24)使徒保羅指出:「罪給人的工資就是死亡,但上帝藉著我們的主基督耶穌給人的恩賜,就是永遠的生命。」——羅馬書6:23。
耶和華上帝會運用天上的政府,消除世上一切苦難。這個政府由他的兒子基督耶穌掌管。但你也許會說:「這聽起來像是不切實際的空想。老實說,如果這是真的話,就皆大歡喜了,但有可能實現嗎?」
當今事實
許多人覺得,在地上樂園享受無憂無慮的生活不大可能,聽起來似乎過度樂觀、不切實際。你如果有這樣的感覺,不妨考查一下樂園必定會重建起來的證據。
現代的耶和華見證人是個國際團體,成員達五百多萬。他們分別組成8萬2000群會眾,散布233個國家地區。他們相處融洽,紛爭、憂慮比其他人少得多。他們舉行的各大小型聚會,都歡迎你參加。在這些聚會裡,你會發現什麼?
(1)愉快、和諧的氣氛。論到耶和華見證人在英國諾里奇舉行的大會,足球場的經理說:「一連四天,大會彌漫的和平氣氛……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你們大家都心境平靜,跟緊張的商業世界、繁忙的日常生活迥然有別。見證人的確與眾不同,旁人實在難以完全明白箇中原因。」
建築業的培訓顧問探訪過耶和華見證人的倫敦辦事處,他說:「我所看見所聽見的,無不令我欽佩稱奇。你們的群體顯出一派安寧、祥和的景象,[男女老少,]人人和平共處。我實在感動得說不出話來。我認為,這個動盪不安的世界可從你們的幸福生活借鏡學習。」
(2)和平安全。加拿大《蒙特利爾日報》一個專欄作家寫道:「我不是個見證人,卻樂於為見證人的工作效率、端正品行作見證。……假如全世界的人都像他們一樣,夜間我們就不用把門閂上、開著防盜警報器了。」
(3)忠於上帝的王國政府。這是耶和華見證人的特徵,他們嚴守中立。有些人對他們的立場感到不安,但這是不必要的。見證人不參與改造當今搖搖欲墜的政治體制,決不是因為他們對社會漠不關心、不想改善大家的生活環境。他們知道,大地的創造者耶和華會運用天上的政府施行統治,所以他們行事總以取悅上帝為念。
見證人的教義通通以上帝的話語聖經為根據。他們不會走極端,以致淪為激進教派。他們關心別人的福利,不論對方有什麼宗教背景。他們也不會硬要別人改變觀點。見證人努力仿效他們的領袖基督耶穌,向人提出聖經的證據,表明無憂無慮的樂園快要在地上建立了。——馬太福音28:19,20;彼得前書2:21。
(4)靈性健康和快樂。老實說,耶和華見證人絕不能誇口,他們已實際擺脫了一切憂慮。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人人都從亞當承受了罪。憑著上帝聖靈所發揮的作用,他們各自努力培養「愛心、喜樂、和平、恆忍、仁慈、良善、信心、溫和、自制」等美好特質。(加拉太書5:22,23)他們通過基督把崇拜歸給耶和華,所以能夠保持團結合一,繼續對未來充滿希望。
我們深信,你只要前往見證人舉行聚會的地方參觀,就可以看出上帝會實際把地球徹底改變過來,成為真正的樂園。
當今的苦難很快就會過去,連困擾人類的不完美也會漸漸消失,因為順服上帝的人可從基督的贖價犧牲充分得益。真的,你能夠進至身心完美的地步,享受幸福的生活。
你如果想擁有這樣光明的前途,方法很簡單:請向見證人索取一本《帶來永生的知識》a。有了這本書,你就可以在短時間內認識上帝對你的要求,好讓你能夠在無憂無慮的樂園享受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