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經的第55本書——提摩太後書「聖經全部都是上帝所感示而有益的」
-
-
1.大約在公元64年,有什麼迫害浪潮在羅馬爆發?看來這是由什麼原因促成的?
保羅在羅馬再度繫身囹圄。但這次監禁卻比第一次艱難得多。時維公元65年左右。公元64年7月,一場大火災席捲羅馬全城,市內14區中有10個區大受破壞。據羅馬歷史家塔西佗(Tacitus)報導,尼祿王無法「禁絕民間一項流傳,認為這場大火是由王下令縱放的,尼祿於是把心一橫,向一群稱為基督徒而一直受人憎恨的人施以各種酷刑。……結果有許多人被定罪,其實非因縱火,而是由於他們憎恨人類。他們在死前受盡凌辱。他們被逼披上獸皮,慘遭惡犬撕裂,或被釘在十字架上,或在夜幕低垂時被人活活燒死,把這些熊熊的火光當作照明之用。尼祿以御花園作刑場。……這引起了人們的惻隱之心;因為他這樣行顯然不是為了大眾的好處,而是僅為了滿足一己的殘酷獸性把別人毀滅。」a
2.保羅在什麼環境下寫成提摩太後書?他何以用感激的口吻談及阿尼色弗?
2 很可能在這段猛烈的迫害時期中,保羅再次在羅馬被囚,鋃鐺入獄。他並沒有期望獲得釋放,而是等待最後的判決和死亡。這時訪者稀少,事實上,若有任何人敢公然自認是基督徒,就必須冒著被捕及折磨至死的危險。是故保羅感激地論及來自以弗所的訪客說:「願主憐憫阿尼色弗一家的人;因他屢次使我暢快,不以我的鎖鏈為恥,反倒在羅馬的時候,殷勤地找我,並且找著了。」(提後1:16,17)在死亡的陰影下,保羅把自己稱為「憑上帝的旨意、按照與基督耶穌聯合的生命應許作基督耶穌使徒的保羅」。(1:1,《新世》)保羅知道自己正等待獲得與基督聯合的生命。他的傳道工作遍及當時已知的世界的多個主要城市,從耶路撒冷至羅馬,甚至遠及西班牙。(羅15:24,28)他忠信地完成了自己的人生旅程。——提後4:6-8。
3.提摩太後書在何時寫成?它如何造益後世的基督徒?
3 這封書信大概在保羅殉道前不久,約在公元65年左右完成。當時提摩太可能仍在以弗所,因為保羅鼓勵他留在那裡。(提前1:3)保羅先後兩次敦促提摩太趕快到他那裡去,並請他把馬可一同帶來,同時託他把自己留在特羅亞的外衣和書卷一併帶來。(提後4:9,11,13,21)保羅執筆時正值危難之秋,他在信中對提摩太提出有力的訓勉。這些教訓對後世的真正基督徒也提供極為有益的勉勵。
4.有什麼證據支持提摩太後書是真確的,並且是聖經正典的一部分?
4 提摩太後書是真確的,也是聖經正典的一部分,理由一如本書在討論提摩太前書的部分時所提及的一樣。早期的作家及聖經注釋家,包括公元第二世紀的波利卡普,均承認這本書是正典及引用過其中的經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