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雖受反對,卻「不斷傳開,節節得勝」
    「為上帝的王國作徹底的見證」
    • 「用使人信服的論據講解上帝的王國」(使徒行傳18:23;19:1-10)

      8.保羅選擇什麼路線回以弗所?為什麼?

      8 保羅曾答應回以弗所去,他並沒有食言。a(使徒行傳18:20,21)但請留意他是怎樣回以弗所的。上一章談到保羅在敘利亞的安提阿。要從那裡前往以弗所,他本可以先到附近的塞琉西亞港,然後乘船直達目的地。然而,保羅沒有這樣做,反而「走遍內陸地區」。有人根據使徒行傳18:23和19:1估計,保羅走過的路程長達1600公里左右!為什麼保羅不辭勞苦,選擇這條路線呢?因為他的目標是「鞏固所有門徒的信心」。(使徒行傳18:23)第三次傳道之旅跟前兩次一樣,需要他作出很多犧牲,但他認為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今日,分區監督和他們的妻子也表現出同樣的精神。我們的確很感謝他們的愛心和自我犧牲精神!

      以弗所——亞細亞的首府

      以弗所是小亞細亞西部最大的城。在使徒保羅的日子,這個城的人口很可能超過25萬。以弗所是羅馬行省亞細亞的首府,號稱「亞細亞繁華都會之最」。

      以弗所因商業和宗教活動而繁榮富裕。以弗所的海港坐落在河口附近,河道寬廣,適合行船,因此這個海港是商貿路線的交匯點。城裡不但有著名的阿耳忒彌斯神殿,還有一些神龕和殿宇,用來供奉許多其他希臘羅馬神明、埃及神明和安納托利亞神明。

      阿耳忒彌斯神殿曾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一。這座神殿長約105米,寬約50米,有大理石柱100根左右,每根的底部直徑約1.8米,高度差不多17米。在古代地中海一帶,這座神殿被視為神聖至極。人們把大量金錢交給阿耳忒彌斯保管,所以神殿也成為亞細亞最重要的金融中心。

      以弗所還有其他重要的建築物:劇院、公民廣場和市集廣場、後面有商店的柱廊,以及用來舉行運動比賽或角鬥競技的運動場。

      希臘地理學家斯特拉博說,以弗所的海港有一大問題,就是淤泥很多。因此,以弗所漸漸不再適合做港口,最終被遺棄了。今天,以弗所的遺址上沒有任何城市,所以遊客可以從以弗所的大量遺跡想像以弗所古都的模樣。

      9.為什麼有些人需要重新受浸?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

      9 保羅到達以弗所之後,不久就遇見了施浸者約翰的一些門徒,至少有十二個。雖然他們已經接受了約翰的浸禮,不過約翰的浸禮已經不再有效,而且他們對神聖力量幾乎一無所知。因此,保羅向他們講解了上帝的新安排——耶穌的浸禮。他們像亞波羅一樣謙卑好學。在奉耶穌的名受浸以後,他們都領受了神聖力量和神奇的恩賜。由此可見,只要跟耶和華不斷進步的組織步伐一致,就會得到上帝的賜福。(使徒行傳19:1-7)

      10.為什麼保羅不去猶太會堂而去學校講堂演講?他這樣做在傳道方面為我們樹立了什麼榜樣?

      10 不久,事情又有了新的進展。保羅一連三個月在猶太人的會堂裡勇敢地傳道。雖然他「用使人信服的論據講解上帝的王國」,可是有些人頑固不化,一心反對。保羅沒有跟這些「誣衊主道」的人浪費時間,他轉而在一所學校的講堂裡發表演講。(使徒行傳19:8,9)此後,誰想進一步了解上帝的王國,誰就要到講堂去,而不是到猶太會堂去。今天,我們傳講王國好消息時,要是住戶不想聽或只想爭論,就可以像保羅一樣終止談話。還有很多綿羊般的人想聽這個令人振奮的信息呢!

      11,12.(甲)在做事勤奮、靈活變通方面,保羅樹立了什麼榜樣?(乙)在傳道工作上,什麼表明耶和華見證人做事勤奮、靈活變通?

      11 保羅天天都在學校的講堂發表演講,時間大概是從上午11點到下午4點。(使徒行傳19:9)這可能是一天中最安靜但最炎熱的時段,很多人都會放下工作,吃飯休息。想想看,要是保羅一直這樣忙了整整兩年,那麼他花在教導上的時間就超過3000小時了。b保羅做事勤奮、靈活變通,在傳講耶和華話語的這件事上獻出了一分力。為了滿足當地居民的心靈需要,保羅調整了生活步調,努力傳道,結果怎樣呢?「亞細亞行省的居民,無論是猶太人還是希臘人,全都聽見了主的話語。」(使徒行傳19:10)保羅作了多麼徹底的見證!

      兩位姐妹在做電話見證。

      只要能找到人,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會努力向他們傳道

      12 現代的耶和華見證人同樣做事勤奮、靈活變通。只要能找到人,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會努力向他們傳道。我們會在街頭、市場或停車場作見證;我們也會寫信或打電話向人傳道;我們還會挨家挨戶傳道,盡力在住戶在家時拜訪他們。

      邪靈也不能阻止上帝的話語「不斷傳開,節節得勝」(使徒行傳19:11-22)

      13,14.(甲)耶和華讓保羅有能力做什麼事?(乙)士基瓦的兒子犯了什麼錯誤?今日,很多教會的信徒也犯了什麼類似的錯誤?

      13 路加告訴我們,接著出現了一段不同尋常的時期。耶和華讓保羅施行「非凡的奇跡」,甚至有人把保羅身上的帕子、圍裙放在病人身上,他們的病就好了,邪靈也被趕出來了。c(使徒行傳19:11,12)這些神跡大大勝過撒但的力量,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但有些人心術不正。

      14 有些「到各地去驅逐邪靈的猶太人」想施行跟保羅一樣的奇跡。他們當中有些人想利用耶穌和保羅的名驅逐邪靈。路加提到士基瓦的七個兒子就想這樣做,他們都是祭司家族的成員。邪靈回答他們說:「我認識耶穌,也知道保羅,但你們是誰呢?」於是,被邪靈附身的人就攻擊這些「冒牌貨」,像野獸一樣撲到他們身上,令他們受傷,赤身而逃。(使徒行傳19:13-16)保羅得到上帝賜予強大的力量,信奉錯誤宗教的人則軟弱無力,兩者的對比多麼強烈!這顯示「耶和華的話語」確實節節得勝!今日,有千百萬人都誤以為呼求耶穌的名或自稱是「基督徒」就夠了。但正如耶穌指出,只有真正遵照天父旨意的人才有美好的未來。(馬太福音7:21-23)

      15.對於通靈術以及跟通靈術有關的物品,我們該怎樣效法以弗所人?

      15 士基瓦的兒子所受的羞辱讓眾人對上帝起了敬畏的心,結果許多人都成了基督徒,棄絕了通靈術。以弗所的文化深受魔法影響,咒語、符咒和護身符隨處可見,但當時許多以弗所人都受到推動,拿出自己的魔法書,當眾燒掉,儘管這些書以現代貨幣計算的話,總值有幾萬美元。d路加寫道:「就這樣,耶和華的話語繼續發揮強大的力量,不斷傳開,節節得勝。」(使徒行傳19:17-20)真理的確大大戰勝了錯誤信仰和通靈術!這些忠信的人的確是我們的好榜樣。現今的世界也深受通靈術影響。要是我們發現自己有一些跟通靈術有關的東西,就該像以弗所人一樣立即處理掉!不管會有多少經濟損失,都要遠避可憎的通靈術。

      「一場騷亂」(使徒行傳19:23-41)

      在以弗所的銀匠鋪,火冒三丈的底米特拿著阿耳忒彌斯銀龕,對同行的工匠講話。在遠處,保羅向市場上的人傳道。

      各位,你們都很清楚,我們是靠這門生意發達的——使徒行傳19:25

      16,17.(甲)在以弗所,底米特怎樣煽動騷亂?(乙)以弗所人對他們的宗教有多狂熱?

      16 路加寫道:「一場騷亂因主道而引發了。」e(使徒行傳19:23)他絕沒有誇大其詞。現在讓我們通過路加的記載看看撒但用了什麼手段對付基督徒。騷亂是一個名叫底米特的銀匠煽動的。首先,他提醒跟他同行的工匠,他們是靠賣偶像發財的,接著他暗示保羅傳講的信息對他們的生意不利,因為基督徒不崇拜偶像。然後,他利用聽眾身為以弗所居民的自豪感和民族主義思想,警告說他們的女神阿耳忒彌斯和這女神聞名天下的神殿也要「被人蔑視」了。(使徒行傳19:24-27)

      17 底米特的話達到了他預期的效果。銀匠們開始不停地喊叫說:「以弗所人的阿耳忒彌斯偉大非凡!」全城大亂,結果出現了本章開頭所描述的瘋狂騷亂。f向來很有捨己為人精神的保羅本想走進圓形劇場去對眾人講話,但門徒堅持不讓他冒險。有個叫亞歷山大的人站在眾人面前想要說話。他是個猶太人,可能是想解釋猶太人跟這些基督徒有什麼不同,但眾人根本不理這些。他們一認出他是猶太人,就不斷呼喊說:「以弗所人的阿耳忒彌斯偉大非凡!」,一連喊了大約兩個小時,讓亞歷山大沒法開口。宗教狂熱足以令人完全失去理性,今日仍是這樣。(使徒行傳19:28-34)

      18,19.(甲)以弗所的書記官怎樣使暴民平靜下來?(乙)耶和華的子民有時怎樣受到世俗當權者的保護?我們怎樣做有助於贏得這種保護?

      18 最後,城裡的書記官叫民眾安靜下來。這個書記官既能幹又冷靜。他對暴民說,基督徒威脅不到他們的神殿和女神,保羅和同伴也沒有冒犯阿耳忒彌斯的神殿,又說想要控告人自有一套法定程序。書記官說的話中最有效的也許是,他提醒這群暴民,他們這樣非法聚眾鬧事有觸犯羅馬法律的危險。他一說完,就打發民眾走了。書記官的話合情合理,使民眾先前迅速燃起的怒火又迅速地熄滅了。(使徒行傳19:35-41)

      19 頭腦冷靜、處事合理又有世俗權力的人站出來保護耶穌的門徒,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也不是最後一次。事實上,使徒約翰在異象中預見,在最後的日子,儘管撒但對基督徒發動的迫害有如河水氾濫,但人類社會中相對穩定的部分(由「地」代表)會把這樣的河水吞掉。(啟示錄12:15,16)事實也正是如此。很多時候,公正的法官仗義執言,維護耶和華見證人聚集起來崇拜上帝和傳講王國好消息的權利。當然,這些勝利可能跟我們的好行為有關。顯然,保羅的好品行贏得了以弗所一些官員的好感和尊重,因此他們都希望保羅平安無事。(使徒行傳19:31)願我們誠實有禮的行為也能給遇到的人留下好印象。說不定我們的好品行日後會給我們帶來莫大的益處。

      20.(甲)無論在1世紀還是今天,耶和華的話語都節節得勝。你對此有什麼感想?(乙)看到耶和華今日的勝利,你決心怎麼做?

      20 沉思耶和華的話語在1世紀怎樣「不斷傳開,節節得勝」,實在令我們大感振奮。看到耶和華今日怎樣支持我們,讓上帝王國的工作節節得勝,也同樣令我們深感鼓舞。你也想盡己所能,哪怕只是一點綿力,來促成這樣的勝利嗎?如果想的話,就最好效法上述的優秀榜樣。要保持謙卑,跟耶和華不斷進步的組織步伐一致,要勤奮工作,拒絕通靈術,還要盡全力用自己誠實有禮的好行為向人作優良的見證。

      a 請看第161頁附欄「以弗所——亞細亞的首府」。

      b 保羅在以弗所期間還寫成了哥林多前書。

      c 帕子指的可能是保羅綁在額頭上,防止汗水流進眼睛的手帕。那時保羅還穿著圍裙,這暗示他可能在傳道之餘製造帳篷,也許是在清早的時候。(使徒行傳20:34,35)

      d 路加說這些書共值五萬塊銀子。如果他所說的「銀子」是指古羅馬人用的銀元,那麼五萬塊銀子就相當於當時一個工人連續工作五萬天的工資,也就是大約137年每週工作七天的工資。

      e 保羅曾對哥林多人說:「我們以為自己活不下去了。」(哥林多後書1:8)有些人認為,保羅指的就是這次事件。但保羅說的很可能是另一次更危險的處境。保羅說他曾「在以弗所跟野獸搏鬥」。(哥林多前書15:32)他這樣說可能是指他曾在競技場內實際跟猛獸搏鬥,也可能是比喻他曾應付別人猛烈的反對。

      f 工匠們的同業公會有時頗有勢力。大約一個世紀之後,烤餅師公會就曾在以弗所掀起類似的騷亂。

  • 「無論誰滅亡,我都是清白的,不用承擔血債」
    「為上帝的王國作徹底的見證」
    • 第21章

      「無論誰滅亡,我都是清白的,不用承擔血債」

      保羅熱心傳道,勸告長老

      根據使徒行傳20:1-38

      1-3.(甲)猶推古摔死的那個晚上發生了什麼事?(乙)保羅怎麼做?這表明保羅是個怎樣的人?

      在特洛阿斯,一所房子樓上的房間擠滿了人,保羅正在這裡對弟兄們講話。他因為第二天就要走,所以講了很久。現在是半夜,由於點了許多燈,房間裡變得有些悶熱,可能還瀰漫著煙。有一個叫猶推古的年輕人坐在窗口上,在保羅講話的時候睡著了,結果從三樓的窗戶掉了下去!

      2 路加是個醫生,他很可能馬上就衝出去查看這個年輕人的情況。猶推古「被扶起來的時候已經死了」。(使徒行傳20:9)然而,奇跡也隨之而來。保羅伏在這個年輕人身上,對眾人說:「不要慌亂,他活過來了。」保羅使猶推古復活了!(使徒行傳20:10)

      3 這件事顯示出上帝的神聖力量能發揮強大的作用。猶推古的死不是保羅的錯,但保羅還是不希望這場意外令當晚的重要聚會蒙上陰影,或讓人對上帝失去信心。藉著使猶推古復活,保羅讓整群會眾都得到安慰、充滿力量,可以繼續執行傳道工作。顯然,保羅覺得自己要對別人的生命負責。這讓我們想起他說過:「無論誰滅亡,我都是清白的,不用承擔血債。」(使徒行傳20:26)現在讓我們看看保羅怎樣在這方面給我們樹立榜樣。

      「起程去馬其頓」(使徒行傳20:1,2)

      4.保羅剛剛經歷了什麼嚴峻的考驗?

      4 正如上一章所說,保羅剛剛經歷了一場嚴峻的考驗。他在以弗所的傳道工作很有成效,當地靠阿耳忒彌斯崇拜謀生的銀匠因而掀起騷亂。使徒行傳20:1說:「騷亂平息以後,保羅請門徒來,鼓勵了他們一番,就向他們告別,起程去馬其頓。」

      5,6.(甲)保羅可能在馬其頓住了多久?他怎樣幫助那裡的弟兄?(乙)保羅對信徒保持怎樣的態度?

      5 在去馬其頓的路上,保羅曾在特洛阿斯港稍作停留,希望在那裡跟派到哥林多的提多會合。(哥林多後書2:12,13)不過,保羅後來清楚看出提多來不了,就繼續上路去馬其頓,在那裡住了不到一年,「說了許多話鼓勵弟兄們」。a(使徒行傳20:2)最後,提多在馬其頓跟保羅會合,還告訴他一個好消息,說哥林多會眾對他寫給他們的第一封信有很好的反應。(哥林多後書7:5-7)於是,保羅又給他們寫了一封信,也就是哥林多後書。

      6 值得注意的是,路加說保羅的探訪「鼓勵」了以弗所和馬其頓的弟兄。「鼓勵」這個詞充分說明了保羅對信徒的態度!跟蔑視群眾的法利賽派截然不同,保羅把上帝的羊視為一起工作的夥伴。(約翰福音7:47-49;哥林多前書3:9)他即使有時不得不嚴厲地勸誡他們,也仍舊把他們視為自己深愛的夥伴。(哥林多後書2:4)

      7.今日的基督徒監督可以怎樣效法保羅?

      7 今日,會眾的長老和分區監督都努力效法保羅。即使責備人,目的也是幫助需要糾正的人。監督會懷著體恤之心,儘量鼓勵而非譴責。有一位做分區監督很多年的弟兄說:「大部分弟兄姐妹都渴望做對的事,不過他們時常要應付挫折、憂慮和力不從心的感覺。」監督可以讓這些基督徒弟兄姐妹得到力量,振作起來。(希伯來書12:12,13)

      保羅在馬其頓所寫的書信

      在哥林多後書裡,保羅說他到了馬其頓以後很擔心哥林多的弟兄,但聽了提多從哥林多帶來的好消息之後就感到欣慰。當時大約是公元55年,保羅在哥林多後書這封信中提到自己仍然在馬其頓。(哥林多後書7:5-7;9:2-4)在那段日子,保羅所關心的還有為猶地亞的聖民收集捐款這件事。(哥林多後書8:18-21)另外,保羅知道哥林多會眾有些「假使徒,行事詭詐」,也為此擔心。(哥林多後書11:5,13,14)

      保羅所寫的提多書可能也是在馬其頓寫的。保羅第一次在羅馬被囚的日子結束後,在公元61至64年期間去過克里特島。他把提多留在克里特,請他糾正弊端,並在會眾裡委任長老。(提多書1:5)保羅請提多到尼哥波立跟他見面。在古代,地中海一帶有好些城市都叫做尼哥波立,但保羅說的看來是希臘西北部的尼哥波立。保羅寫信給提多時,很可能正在那一帶傳道。(提多書3:12)

      保羅寫的提摩太前書,可能也是在公元61至64年期間他在羅馬獲釋後、再次被囚之前寫的。在信的起頭保羅提到,他曾經請提摩太留在以弗所,而當時他準備前往馬其頓。(提摩太前書1:3)看來這封信是在馬其頓寫的。在信中,保羅像父親那樣勸勉提摩太,並說明處理會眾某些問題的程序。

      「猶太人密謀害他」(使徒行傳20:3,4)

      8,9.(甲)為什麼保羅改變了計劃,沒有直接坐船到敘利亞去?(乙)為什麼猶太人對保羅懷恨在心?

      8 保羅從馬其頓去了哥林多。b在那裡過了三個月以後,他很想繼續上路去堅革里,然後坐船去敘利亞,再前往耶路撒冷把捐款帶給那裡貧困的弟兄姐妹。c(使徒行傳24:17;羅馬書15:25,26)不料後來情勢突變,他不得不改變計劃。當時,正如使徒行傳20:3說的:「猶太人密謀害他。」

      9 猶太人對保羅懷恨在心,這也不奇怪,因為在他們眼中保羅是個叛道者。早些時候,由於保羅在哥林多傳道,當地猶太會堂的一位重要人物基利司布改信了基督教。(使徒行傳18:7,8;哥林多前書1:14)還有一次,哥林多的猶太人在亞該亞行省的總督迦流面前指控保羅,但迦流認為他們的指控毫無根據,所以不肯受理,這讓保羅的敵人怒不可遏。(使徒行傳18:12-17)如今哥林多的猶太人可能知道或是推測保羅不久就會從附近的堅革里啟航,於是密謀在那裡伏擊他。保羅會怎麼做呢?

      10.保羅沒有取道堅革里是因為懦弱嗎?請解釋。

      10 保羅為了人身安全,也為了保護託付給他的捐款,回敘利亞時決定取道馬其頓,而不是取道堅革里。當然,陸路有陸路的風險。在古代,路途上常有強盜埋伏,就連旅店也可能不安全。但保羅寧願冒陸路的風險,也不去堅革里冒更大的險。好在保羅並非孤身上路,在這段傳道旅程中,他有不少同伴,包括:所巴特、亞里達古、西公都、該猶、提摩太、推基古和特羅非摩。(使徒行傳20:3,4)

      11.今日的基督徒會採取什麼措施保護自己?在這方面,耶穌樹立了什麼榜樣?

      11 今日的基督徒像保羅一樣,在傳道時會採取措施保護自己。在有些地區,他們不會單獨行動,而會幾個人或至少兩個人一起傳道。受到迫害時,他們會怎麼做?基督徒知道自己難免會受到迫害。(約翰福音15:20;提摩太後書3:12)但他們不會故意冒險。請想想耶穌的榜樣。有一次,在耶路撒冷的反對者拿起石頭要砸耶穌,「耶穌卻躲起來,離開了聖殿」。(約翰福音8:59)後來,猶太人密謀要殺他,耶穌就「不再公開地在猶太人當中往來。他離開那裡,前往曠野附近的地方」。(約翰福音11:54)只要不違反上帝的旨意,耶穌就會採取措施保護自己。今日的基督徒也一樣。(馬太福音10:16)

      保羅運送捐款

      公元33年五旬節之後許多年,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吃盡苦頭。他們遭遇饑荒,受到迫害,財物被人搶去。結果,有些基督徒陷入困境。(使徒行傳11:27-12:1;希伯來書10:32-34)因此,公元49年左右,耶路撒冷的長老指示保羅,除了要專心向外族人傳道,也要「顧念窮人」。保羅就按照指示,著手籌辦向各群會眾收集捐款的事。(加拉太書2:10)

      公元55年,保羅對哥林多的基督徒說:「請按照我給加拉太各地會眾的指示去做。每週的第一天,你們每個人都該按照自己的能力撥出一些錢,免得我來以後才臨時收集。我來以後,就會派你們信中推薦的人,把你們的捐款帶去耶路撒冷。」(哥林多前書16:1-3)不久之後,保羅在神聖力量啟示之下寫第二封信給哥林多會眾,勸他們把捐獻的物資準備妥當,並提到馬其頓人也慷慨捐獻。(哥林多後書8:1-9:15)

      因此在公元56年,各群會眾的代表跟保羅會合,一同把收集到的所有捐款送到耶路撒冷去。九個男子一起上路,除了比較安全,也免得有人指責保羅不當地處理捐款。(哥林多後書8:20)保羅上耶路撒冷去的主要目的,就是運送捐款。(羅馬書15:25,26)後來,保羅對總督腓力斯說:「我離開耶路撒冷多年後,為了把救濟物資帶給本族的人,也為了獻祭,就回到那裡。」(使徒行傳24:17)

      他們「感到十分安慰」(使徒行傳20:5-12)

      12,13.(甲)看見猶推古復活,會眾有什麼感覺?(乙)今日,痛失至親好友的人可以從聖經提出的什麼希望得到安慰?

      12 保羅和同伴一起穿越馬其頓後顯然曾一度分手,之後他們又在特洛阿斯會合。d聖經說:「我們……五天後到了特洛阿斯跟他們會合。」e(使徒行傳20:6)正如本章開頭所說的,年輕的猶推古就是在這裡被復活的。請想想,弟兄們看到猶推古又活過來時,心情是怎樣的。聖經說,他們「感到十分安慰」。(使徒行傳20:12)

      13 當然,今天不會有復活的奇跡發生,但痛失至親好友的人仍可以因聖經提出的復活希望而「感到十分安慰」。(約翰福音5:28,29)猶推古因為仍然不完美,所以最終還是死去了。(羅馬書6:23)但在上帝的新世界裡復活的人卻有希望得到永遠的生命!復活到天上跟耶穌一起做君王的人甚至會擁有不死的生命。(哥林多前書15:51-53)因此,今天的基督徒,不論是受神聖力量任命的,還是「另外的綿羊」,都大有理由「感到十分安慰」。(約翰福音10:16)

      「無論是在公眾場合還是挨家挨戶」(使徒行傳20:13-24)

      14.保羅跟以弗所的長老在米利都見面時說了什麼?

      14 保羅一行人從特洛阿斯到了阿索斯,然後又去了米推利尼、希俄斯、薩摩斯和米利都。保羅希望能在五旬節時抵達耶路撒冷。由於他急切地希望能如期抵達,因此在這次回程中選擇繞過以弗所。可是,保羅又想跟以弗所的長老談談,於是就派人請他們到米利都來見面。(使徒行傳20:13-17)他們到了,保羅就對他們說:「你們很清楚,從我第一天到亞細亞行省以來,我怎樣處世為人。我一直懷著謙卑的心為主服務,常常流淚,也因為猶太人密謀害我而受盡考驗。你們也知道,只要是對你們有益的事,我都毫無保留地告訴了你們,無論是在公眾場合還是挨家挨戶,我都教導你們。無論是對猶太人還是希臘人,我都作了徹底的見證,勸人悔改歸附上帝,信從我們的主耶穌。」(使徒行傳20:18-21)

      15.挨家挨戶地作見證有什麼好處?

      15 今天,我們可以用很多方法向人傳講王國的好消息。不管是在車站、街道還是市場,總之哪裡有人,我們就去哪裡傳道,就像保羅一樣。不過,我們耶和華見證人最主要的傳道方式仍然是挨家挨戶。為什麼呢?首先,挨家挨戶傳道能讓每個人有充分的機會聽到王國的信息,這表明上帝是不偏心的;此外,心地正直的人能得到幫助,認識上帝;還有,挨家挨戶傳道也能幫助我們培養信心和忍耐。沒錯,今日真基督徒的一個標誌,就是熱心地「在公眾場合」以及「挨家挨戶」作見證。

      16,17.保羅怎樣表明自己勇敢無畏?今日的基督徒怎樣效法他?

      16 保羅告訴以弗所的長老,他不知道自己回耶路撒冷以後會遇上什麼危險,又說:「我的性命無關緊要,我只希望能跑完賽程,完成主耶穌交給我的職務,為上帝分外恩典的好消息作徹底的見證。」(使徒行傳20:24)保羅勇敢無畏,絕不讓任何逆境——健康的難題或是猛烈的反對——阻止他完成職務。

      17 今日,基督徒同樣要忍受種種逆境:有些人要面對政府的禁令和迫害;有些人要勇敢地跟各種疾病搏鬥;年輕的基督徒在學校要應付同輩壓力。不論面對哪種逆境,耶和華見證人都像保羅一樣堅定不移,決心為好消息「作徹底的見證」。

      「要留意自己和整個羊群」(使徒行傳20:25-38)

      18.為了不承擔血債,保羅怎麼做?以弗所的長老如果也不想承擔血債,就該怎麼做?

      18 接下來,保羅向以弗所的長老提出率直的忠告,並提到自己樹立的榜樣。首先,他告訴長老們這很可能是他們最後一次見他的面了。然後他說:「無論誰滅亡,我都是清白的,不用承擔血債,因為上帝的旨意,我全都毫無保留地告訴你們了。」以弗所的長老可以怎樣效法保羅,就不致承擔血債呢?保羅告訴他們:「你們要留意自己和整個羊群,因為上帝通過神聖力量委任了你們做羊群的監督,要你們牧養他用自己兒子的血買回來的會眾。」(使徒行傳20:26-28)保羅警告說,會有「殘暴的狼」混進羊群,「顛倒是非,拉攏門徒跟從他們」。長老應該怎麼做呢?保羅勸誡說:「要時刻警醒,記住我這三年來,怎樣流著眼淚,不分日夜一直勸誡你們每一個人。」(使徒行傳20:29-31)

      19.1世紀末出現了什麼樣的叛道勢力?這股勢力在隨後的許多世紀中有什麼影響?

      19 在1世紀末,「殘暴的狼」出現了。大約在公元98年,使徒約翰寫道:「其實基督的敵人現在已經出現了很多……他們從我們這裡出去,卻不是我們的同道。他們如果是我們的同道,就會留在我們當中。」(約翰一書2:18,19)到了3世紀,由於叛道勢力的影響,基督教會出現了教士階級。到4世紀,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使這種腐化了的「基督教」得到官方的認可。教會的領袖採納異教的儀式,並給它們披上了「基督教」的外衣,這些領袖確實「顛倒是非」。時至今日,叛道勢力的影響在教會的教義和傳統中仍清晰可見。

      20,21.保羅怎樣表現捨己為人的精神?今日的基督徒長老怎樣表現這種精神?

      20 保羅的一生跟後來那些利用羊群牟利的人形成強烈的對比。他自食其力,不想成為會眾的負擔。他努力為弟兄姐妹服務,並不是為了私利。保羅勸以弗所的長老要有捨己為人的精神。他告訴他們:「要……幫助軟弱的人,也要牢記主耶穌的話,他說:『施與比接受更快樂。』」(使徒行傳20:35)

      21 今日的基督徒長老像保羅一樣甘願捨己為人。他們無私地履行「牧養」會眾的職責,跟一般教會那些利用羊群自肥的教士很不一樣。在基督徒會眾當中,驕傲和野心絕沒有立足之地,因為「自尋榮耀」的人終必失敗。(箴言25:27)越權妄為的只會為自己招致羞辱。(箴言11:2)

      保羅和他的同伴正在登上一艘船,送行的長老們哭著與保羅道別。

      所有人都痛哭起來——使徒行傳20:37

      22.為什麼以弗所的長老深愛保羅?

      22 保羅真摯地愛弟兄,這感動他們也深愛保羅。事實上,保羅將要跟他們別離的時候,「所有人都痛哭起來,擁抱保羅,親切地吻他」。(使徒行傳20:37,38)基督徒深愛和敬重像保羅一樣無私地為羊群服務的人。保羅說過:「無論誰滅亡,我都是清白的,不用承擔血債。」(使徒行傳20:26)仔細看過保羅樹立的好榜樣後,你不難看出他沒有自我吹噓,也沒有言過其實。

      a 請看附欄「保羅在馬其頓所寫的書信」。

      b 保羅很可能在這次探訪哥林多時寫成了羅馬書。

      c 請看第169頁附欄「保羅運送捐款」。

      d 路加在使徒行傳20:5,6用了第一人稱,這表明他可能是在腓立比跟保羅再次會合的。保羅上一次離開腓立比時,讓路加留在那裡。(使徒行傳16:10-17,40)

      e 這次從腓立比到特洛阿斯的航程用了五天,這可能是因為風向不利。上一次這段航程只用了兩天而已。(使徒行傳16:11)

  • 「無論誰滅亡,我都是清白的,不用承擔血債」
    「為上帝的王國作徹底的見證」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