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論誰滅亡,我都是清白的,不用承擔血債」「為上帝的王國作徹底的見證」
-
-
第21章
「無論誰滅亡,我都是清白的,不用承擔血債」
保羅熱心傳道,勸告長老
1-3.(甲)猶推古摔死的那個晚上發生了什麼事?(乙)保羅怎麼做?這表明保羅是個怎樣的人?
在特洛阿斯,一所房子樓上的房間擠滿了人,保羅正在這裡對弟兄們講話。他因為第二天就要走,所以講了很久。現在是半夜,由於點了許多燈,房間裡變得有些悶熱,可能還瀰漫著煙。有一個叫猶推古的年輕人坐在窗口上,在保羅講話的時候睡著了,結果從三樓的窗戶掉了下去!
2 路加是個醫生,他很可能馬上就衝出去查看這個年輕人的情況。猶推古「被扶起來的時候已經死了」。(使徒行傳20:9)然而,奇跡也隨之而來。保羅伏在這個年輕人身上,對眾人說:「不要慌亂,他活過來了。」保羅使猶推古復活了!(使徒行傳20:10)
3 這件事顯示出上帝的神聖力量能發揮強大的作用。猶推古的死不是保羅的錯,但保羅還是不希望這場意外令當晚的重要聚會蒙上陰影,或讓人對上帝失去信心。藉著使猶推古復活,保羅讓整群會眾都得到安慰、充滿力量,可以繼續執行傳道工作。顯然,保羅覺得自己要對別人的生命負責。這讓我們想起他說過:「無論誰滅亡,我都是清白的,不用承擔血債。」(使徒行傳20:26)現在讓我們看看保羅怎樣在這方面給我們樹立榜樣。
「起程去馬其頓」(使徒行傳20:1,2)
4.保羅剛剛經歷了什麼嚴峻的考驗?
4 正如上一章所說,保羅剛剛經歷了一場嚴峻的考驗。他在以弗所的傳道工作很有成效,當地靠阿耳忒彌斯崇拜謀生的銀匠因而掀起騷亂。使徒行傳20:1說:「騷亂平息以後,保羅請門徒來,鼓勵了他們一番,就向他們告別,起程去馬其頓。」
5,6.(甲)保羅可能在馬其頓住了多久?他怎樣幫助那裡的弟兄?(乙)保羅對信徒保持怎樣的態度?
5 在去馬其頓的路上,保羅曾在特洛阿斯港稍作停留,希望在那裡跟派到哥林多的提多會合。(哥林多後書2:12,13)不過,保羅後來清楚看出提多來不了,就繼續上路去馬其頓,在那裡住了不到一年,「說了許多話鼓勵弟兄們」。a(使徒行傳20:2)最後,提多在馬其頓跟保羅會合,還告訴他一個好消息,說哥林多會眾對他寫給他們的第一封信有很好的反應。(哥林多後書7:5-7)於是,保羅又給他們寫了一封信,也就是哥林多後書。
6 值得注意的是,路加說保羅的探訪「鼓勵」了以弗所和馬其頓的弟兄。「鼓勵」這個詞充分說明了保羅對信徒的態度!跟蔑視群眾的法利賽派截然不同,保羅把上帝的羊視為一起工作的夥伴。(約翰福音7:47-49;哥林多前書3:9)他即使有時不得不嚴厲地勸誡他們,也仍舊把他們視為自己深愛的夥伴。(哥林多後書2:4)
7.今日的基督徒監督可以怎樣效法保羅?
7 今日,會眾的長老和分區監督都努力效法保羅。即使責備人,目的也是幫助需要糾正的人。監督會懷著體恤之心,儘量鼓勵而非譴責。有一位做分區監督很多年的弟兄說:「大部分弟兄姐妹都渴望做對的事,不過他們時常要應付挫折、憂慮和力不從心的感覺。」監督可以讓這些基督徒弟兄姐妹得到力量,振作起來。(希伯來書12:12,13)
「猶太人密謀害他」(使徒行傳20:3,4)
8,9.(甲)為什麼保羅改變了計劃,沒有直接坐船到敘利亞去?(乙)為什麼猶太人對保羅懷恨在心?
8 保羅從馬其頓去了哥林多。b在那裡過了三個月以後,他很想繼續上路去堅革里,然後坐船去敘利亞,再前往耶路撒冷把捐款帶給那裡貧困的弟兄姐妹。c(使徒行傳24:17;羅馬書15:25,26)不料後來情勢突變,他不得不改變計劃。當時,正如使徒行傳20:3說的:「猶太人密謀害他。」
9 猶太人對保羅懷恨在心,這也不奇怪,因為在他們眼中保羅是個叛道者。早些時候,由於保羅在哥林多傳道,當地猶太會堂的一位重要人物基利司布改信了基督教。(使徒行傳18:7,8;哥林多前書1:14)還有一次,哥林多的猶太人在亞該亞行省的總督迦流面前指控保羅,但迦流認為他們的指控毫無根據,所以不肯受理,這讓保羅的敵人怒不可遏。(使徒行傳18:12-17)如今哥林多的猶太人可能知道或是推測保羅不久就會從附近的堅革里啟航,於是密謀在那裡伏擊他。保羅會怎麼做呢?
10.保羅沒有取道堅革里是因為懦弱嗎?請解釋。
10 保羅為了人身安全,也為了保護託付給他的捐款,回敘利亞時決定取道馬其頓,而不是取道堅革里。當然,陸路有陸路的風險。在古代,路途上常有強盜埋伏,就連旅店也可能不安全。但保羅寧願冒陸路的風險,也不去堅革里冒更大的險。好在保羅並非孤身上路,在這段傳道旅程中,他有不少同伴,包括:所巴特、亞里達古、西公都、該猶、提摩太、推基古和特羅非摩。(使徒行傳20:3,4)
11.今日的基督徒會採取什麼措施保護自己?在這方面,耶穌樹立了什麼榜樣?
11 今日的基督徒像保羅一樣,在傳道時會採取措施保護自己。在有些地區,他們不會單獨行動,而會幾個人或至少兩個人一起傳道。受到迫害時,他們會怎麼做?基督徒知道自己難免會受到迫害。(約翰福音15:20;提摩太後書3:12)但他們不會故意冒險。請想想耶穌的榜樣。有一次,在耶路撒冷的反對者拿起石頭要砸耶穌,「耶穌卻躲起來,離開了聖殿」。(約翰福音8:59)後來,猶太人密謀要殺他,耶穌就「不再公開地在猶太人當中往來。他離開那裡,前往曠野附近的地方」。(約翰福音11:54)只要不違反上帝的旨意,耶穌就會採取措施保護自己。今日的基督徒也一樣。(馬太福音10:16)
他們「感到十分安慰」(使徒行傳20:5-12)
12,13.(甲)看見猶推古復活,會眾有什麼感覺?(乙)今日,痛失至親好友的人可以從聖經提出的什麼希望得到安慰?
12 保羅和同伴一起穿越馬其頓後顯然曾一度分手,之後他們又在特洛阿斯會合。d聖經說:「我們……五天後到了特洛阿斯跟他們會合。」e(使徒行傳20:6)正如本章開頭所說的,年輕的猶推古就是在這裡被復活的。請想想,弟兄們看到猶推古又活過來時,心情是怎樣的。聖經說,他們「感到十分安慰」。(使徒行傳20:12)
13 當然,今天不會有復活的奇跡發生,但痛失至親好友的人仍可以因聖經提出的復活希望而「感到十分安慰」。(約翰福音5:28,29)猶推古因為仍然不完美,所以最終還是死去了。(羅馬書6:23)但在上帝的新世界裡復活的人卻有希望得到永遠的生命!復活到天上跟耶穌一起做君王的人甚至會擁有不死的生命。(哥林多前書15:51-53)因此,今天的基督徒,不論是受神聖力量任命的,還是「另外的綿羊」,都大有理由「感到十分安慰」。(約翰福音10:16)
「無論是在公眾場合還是挨家挨戶」(使徒行傳20:13-24)
14.保羅跟以弗所的長老在米利都見面時說了什麼?
14 保羅一行人從特洛阿斯到了阿索斯,然後又去了米推利尼、希俄斯、薩摩斯和米利都。保羅希望能在五旬節時抵達耶路撒冷。由於他急切地希望能如期抵達,因此在這次回程中選擇繞過以弗所。可是,保羅又想跟以弗所的長老談談,於是就派人請他們到米利都來見面。(使徒行傳20:13-17)他們到了,保羅就對他們說:「你們很清楚,從我第一天到亞細亞行省以來,我怎樣處世為人。我一直懷著謙卑的心為主服務,常常流淚,也因為猶太人密謀害我而受盡考驗。你們也知道,只要是對你們有益的事,我都毫無保留地告訴了你們,無論是在公眾場合還是挨家挨戶,我都教導你們。無論是對猶太人還是希臘人,我都作了徹底的見證,勸人悔改歸附上帝,信從我們的主耶穌。」(使徒行傳20:18-21)
15.挨家挨戶地作見證有什麼好處?
15 今天,我們可以用很多方法向人傳講王國的好消息。不管是在車站、街道還是市場,總之哪裡有人,我們就去哪裡傳道,就像保羅一樣。不過,我們耶和華見證人最主要的傳道方式仍然是挨家挨戶。為什麼呢?首先,挨家挨戶傳道能讓每個人有充分的機會聽到王國的信息,這表明上帝是不偏心的;此外,心地正直的人能得到幫助,認識上帝;還有,挨家挨戶傳道也能幫助我們培養信心和忍耐。沒錯,今日真基督徒的一個標誌,就是熱心地「在公眾場合」以及「挨家挨戶」作見證。
16,17.保羅怎樣表明自己勇敢無畏?今日的基督徒怎樣效法他?
16 保羅告訴以弗所的長老,他不知道自己回耶路撒冷以後會遇上什麼危險,又說:「我的性命無關緊要,我只希望能跑完賽程,完成主耶穌交給我的職務,為上帝分外恩典的好消息作徹底的見證。」(使徒行傳20:24)保羅勇敢無畏,絕不讓任何逆境——健康的難題或是猛烈的反對——阻止他完成職務。
17 今日,基督徒同樣要忍受種種逆境:有些人要面對政府的禁令和迫害;有些人要勇敢地跟各種疾病搏鬥;年輕的基督徒在學校要應付同輩壓力。不論面對哪種逆境,耶和華見證人都像保羅一樣堅定不移,決心為好消息「作徹底的見證」。
「要留意自己和整個羊群」(使徒行傳20:25-38)
18.為了不承擔血債,保羅怎麼做?以弗所的長老如果也不想承擔血債,就該怎麼做?
18 接下來,保羅向以弗所的長老提出率直的忠告,並提到自己樹立的榜樣。首先,他告訴長老們這很可能是他們最後一次見他的面了。然後他說:「無論誰滅亡,我都是清白的,不用承擔血債,因為上帝的旨意,我全都毫無保留地告訴你們了。」以弗所的長老可以怎樣效法保羅,就不致承擔血債呢?保羅告訴他們:「你們要留意自己和整個羊群,因為上帝通過神聖力量委任了你們做羊群的監督,要你們牧養他用自己兒子的血買回來的會眾。」(使徒行傳20:26-28)保羅警告說,會有「殘暴的狼」混進羊群,「顛倒是非,拉攏門徒跟從他們」。長老應該怎麼做呢?保羅勸誡說:「要時刻警醒,記住我這三年來,怎樣流著眼淚,不分日夜一直勸誡你們每一個人。」(使徒行傳20:29-31)
19.1世紀末出現了什麼樣的叛道勢力?這股勢力在隨後的許多世紀中有什麼影響?
19 在1世紀末,「殘暴的狼」出現了。大約在公元98年,使徒約翰寫道:「其實基督的敵人現在已經出現了很多……他們從我們這裡出去,卻不是我們的同道。他們如果是我們的同道,就會留在我們當中。」(約翰一書2:18,19)到了3世紀,由於叛道勢力的影響,基督教會出現了教士階級。到4世紀,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使這種腐化了的「基督教」得到官方的認可。教會的領袖採納異教的儀式,並給它們披上了「基督教」的外衣,這些領袖確實「顛倒是非」。時至今日,叛道勢力的影響在教會的教義和傳統中仍清晰可見。
20,21.保羅怎樣表現捨己為人的精神?今日的基督徒長老怎樣表現這種精神?
20 保羅的一生跟後來那些利用羊群牟利的人形成強烈的對比。他自食其力,不想成為會眾的負擔。他努力為弟兄姐妹服務,並不是為了私利。保羅勸以弗所的長老要有捨己為人的精神。他告訴他們:「要……幫助軟弱的人,也要牢記主耶穌的話,他說:『施與比接受更快樂。』」(使徒行傳20:35)
21 今日的基督徒長老像保羅一樣甘願捨己為人。他們無私地履行「牧養」會眾的職責,跟一般教會那些利用羊群自肥的教士很不一樣。在基督徒會眾當中,驕傲和野心絕沒有立足之地,因為「自尋榮耀」的人終必失敗。(箴言25:27)越權妄為的只會為自己招致羞辱。(箴言11:2)
所有人都痛哭起來——使徒行傳20:37
22.為什麼以弗所的長老深愛保羅?
22 保羅真摯地愛弟兄,這感動他們也深愛保羅。事實上,保羅將要跟他們別離的時候,「所有人都痛哭起來,擁抱保羅,親切地吻他」。(使徒行傳20:37,38)基督徒深愛和敬重像保羅一樣無私地為羊群服務的人。保羅說過:「無論誰滅亡,我都是清白的,不用承擔血債。」(使徒行傳20:26)仔細看過保羅樹立的好榜樣後,你不難看出他沒有自我吹噓,也沒有言過其實。
a 請看附欄「保羅在馬其頓所寫的書信」。
b 保羅很可能在這次探訪哥林多時寫成了羅馬書。
d 路加在使徒行傳20:5,6用了第一人稱,這表明他可能是在腓立比跟保羅再次會合的。保羅上一次離開腓立比時,讓路加留在那裡。(使徒行傳16:10-17,40)
-
-
「願耶和華的旨意實現」「為上帝的王國作徹底的見證」
-
-
第22章
「願耶和華的旨意實現」
保羅決心遵行上帝的旨意,上耶路撒冷去
1-4.為什麼保羅要上耶路撒冷去?他在那裡會有什麼遭遇?
保羅一行人將要離開米利都了,大家都充滿離愁別緒。保羅和路加已對以弗所的長老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實在捨不得離去!他們倆站在甲板上,行囊裡滿是路上需用的物品,身上還帶著為猶地亞貧窮的基督徒募集的捐款。他們渴望把這些捐款送達目的地。
2 微風吹起了船帆,船漸漸駛離喧鬧的碼頭。保羅、路加和七個旅伴凝望著岸上面帶憂愁的弟兄。(使徒行傳20:4,14,15)這些遠行的人不停地向弟兄揮手告別,直至離岸已遠,看不見他們為止。
3 保羅跟以弗所的長老並肩工作大約已有三年之久,但如今他得到神聖力量的指示,要上耶路撒冷去。保羅知道自己會在那裡遇到考驗。之前,他曾告訴以弗所的長老說:「現在我被神聖力量推動,要去耶路撒冷。我不知道在那裡會遇上什麼事,只知道在一座又一座城裡,上帝通過神聖力量再三告訴我,監禁和患難在等著我。」(使徒行傳20:22,23)對於到耶路撒冷去這件事,保羅覺得自己「被神聖力量推動」,也就是說他既覺得有義務順從神聖力量,也很樂意順從神聖力量,儘管有危險等著他。保羅珍愛自己的生命,但對他來說,遵行上帝的旨意才是最重要的事。
4 你也有這種感覺嗎?我們獻身給耶和華的時候曾許下莊嚴的承諾,要把遵行他的旨意作為一生的首務。在這方面,留意使徒保羅樹立的忠信榜樣能讓我們獲益不淺。
駛過「塞浦路斯島」(使徒行傳21:1-3)
5.保羅和同伴前往泰爾的路線是怎樣的?
5 保羅和同伴坐的船「順風航行」,當天就到了科斯。(使徒行傳21:1)看來他們當晚就停泊在那裡,第二天才駛往羅得斯以及小亞細亞南岸的帕大拉。在帕大拉,弟兄們登上一艘大貨船,然後直達腓尼基的泰爾,途中「從[塞浦路斯]島的南邊」駛過。(使徒行傳21:3)使徒行傳的執筆者路加為什麼提到塞浦路斯呢?
6.(甲)為什麼看到塞浦路斯會讓保羅得到勇氣?(乙)沉思耶和華曾怎樣幫助你、賜福給你,你有什麼感想?
6 也許當時保羅把塞浦路斯島指給路加看,並憶述自己在那裡的經歷。大約九年前,保羅在第一次傳道之旅期間,跟巴拿巴和馬可遇上巫師以呂馬,這個人反對他們的傳道工作。(使徒行傳13:4-12)看到塞浦路斯島,想到在那裡發生的事,或許讓保羅得到勇氣和力量去應付前頭的考驗。照樣,我們沉思上帝曾怎樣賜福給我們,怎樣幫助我們在考驗下保持忍耐,也會大有益處,能夠體會大衛以下的話:「正義的人多災多難,耶和華卻救他脫離一切禍患。」(詩篇34:19)
「我們去找門徒」(使徒行傳21:4-9)
7.保羅和旅伴一到泰爾就怎樣做?
7 保羅明白基督徒之間的來往深具價值,因此很想跟信仰與自己相同的人在一起。路加寫道,保羅和旅伴一到泰爾就「去找門徒」。(使徒行傳21:4)他們知道在泰爾有基督徒弟兄姐妹,所以就去找他們。最後找到了,可能還住在他們家裡。敬奉耶和華的一大福分就是,不管我們去哪裡,都能找到跟我們信仰一致、對我們充滿溫情的人。誰愛上帝並奉行正確的宗教,誰就會朋友遍天下。
8.我們該怎樣理解使徒行傳21:4?
8 保羅一行人在泰爾住了七天,路加談到這段時期時所寫的話乍看起來或許令人費解。他寫道:「[泰爾的弟兄]得知神聖力量所透露的事,就一再勸保羅不要去耶路撒冷。」(使徒行傳21:4)是耶和華改變了主意嗎?他現在是想指示保羅不要上耶路撒冷去嗎?不是的。神聖力量早已表明保羅會在耶路撒冷受苦,卻沒有說他不該去那裡。看來泰爾的弟兄在神聖力量的指引下,看出保羅會在耶路撒冷遇到麻煩。他們為保羅擔心,所以力勸他不要去,好避開危險。他們對保羅的好意不難理解。可是,保羅決心遵行耶和華的旨意,因此繼續前往耶路撒冷。(使徒行傳21:12)
9,10.(甲)聽到泰爾的弟兄們苦苦勸阻,保羅或許想起什麼類似的情形?(乙)今天,世人普遍有什麼想法?這跟耶穌所說的有什麼不同?
9 聽到弟兄們苦苦勸阻,保羅或許想起耶穌也曾面對類似的情形。當時,耶穌告訴門徒他會到耶路撒冷去,受很多苦,又要被殺。彼得一時感情用事,就對耶穌說:「主啊,你該愛惜自己,你絕不會有這種下場的。」耶穌回答說:「撒但,退到我後面去!你是我的絆腳石,因為你所想的,不是上帝的想法,而是人的想法。」(馬太福音16:21-23)耶穌決心犧牲自己,完成上帝交託的任務。保羅也有同樣的決心。就像使徒彼得一樣,泰爾的弟兄肯定是出於好意,卻沒有理解上帝的旨意。
跟隨耶穌的人都要有自我犧牲的精神
10 今天,很多人都想對自己好一點,不想難為自己。一般來說,人們比較喜歡選一個對自己既方便、又沒什麼要求的宗教。然而,耶穌卻提倡一種完全不同的態度。他對門徒說:「誰想來跟從我,就該承認不再擁有自己,背起自己的苦刑柱,不斷跟隨我。」(馬太福音16:24)跟隨耶穌既是正路,也是明智之舉,卻不是容易的事。
11.泰爾的基督徒怎樣表明自己深愛保羅並全力支持他?
11 不久,保羅、路加和其他旅伴就要出發繼續前行了。他們離開時的情景感人至深,充分反映出泰爾的弟兄深愛保羅,全力支持他的傳道工作。大人和孩子都來為保羅和他的旅伴送行,一直送到海灘上。在那裡,所有人都跪下禱告,大家依依惜別。接著,保羅和路加及同行的人登上另一艘船前往托勒密。到托勒密以後,他們跟當地的弟兄見面,並在弟兄那裡住了一天。(使徒行傳21:5-7)
12,13.(甲)腓力忠信地崇拜上帝,留下了怎樣的記錄?(乙)為什麼說,腓力是今日做父親的基督徒的好榜樣?
12 路加寫道,保羅一行人接著又去凱撒里亞,一到那裡就「去了傳福音者腓力的家」。a(使徒行傳21:8)看到腓力,他們一定很高興。大約二十年前,在耶路撒冷,腓力曾受使徒委任在剛成立的基督徒會眾中分配食物。長久以來,他一直熱心傳道。你也許還記得,基督徒因受到迫害而被迫分散時,腓力下到撒馬利亞傳道。後來,他又向埃塞俄比亞的內臣傳道,並為他施浸。(使徒行傳6:2-6;8:4-13,26-38)腓力忠信地崇拜上帝,留下了多麼好的記錄!
13 如今腓力已在凱撒里亞安家落戶,從路加稱他為「傳福音者」我們不難看出,他仍忙於向人傳道,對這項工作的熱心絲毫未減。我們還知道,他現在有四個女兒,都能在上帝啟示下發言,看來她們都效法了父親。b(使徒行傳21:9)腓力一定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幫助家人崇拜耶和華。今日,做父親的基督徒應該效法腓力帶頭傳道,幫助兒女熱愛傳道工作。
14.保羅的探訪讓他跟弟兄姐妹能夠怎樣做?這跟今天的什麼情形類似?
14 每到一個地方,保羅都會去找信徒,花時間跟他們共處。當地的弟兄當然很想表現好客精神,好好接待這位探訪各地會眾的使徒和他的旅伴。這些探訪無疑讓大家能夠「互相鼓勵」。(羅馬書1:11,12)今天,我們的家即使十分簡陋,也可以用來接待分區監督和他們的妻子。這樣做一定會帶來很大的益處,讓大家能互相鼓勵。(羅馬書12:13)
「就是死……也心甘情願」(使徒行傳21:10-14)
15,16.亞迦布帶來什麼信息?聽到信息的人有什麼反應?
15 保羅住在腓力家裡的時候,另一位受人敬重的人也來了,他就是亞迦布。聚集在腓力家裡的人都知道亞迦布是個先知,他曾預告在克勞狄執政期間會發生嚴重的饑荒。(使徒行傳11:27,28)他們也許會想:「亞迦布為什麼而來?他帶來什麼信息呢?」他們留心觀看,見亞迦布拿起了保羅的腰帶(一條可以放錢和其他東西的長布帶),用它綁住自己的手腳,然後開始說話。他的話使大家心裡一沉:「上帝通過神聖力量說:『這條腰帶是誰的,誰就會這樣在耶路撒冷被猶太人綁住,交在外族人手裡。』」(使徒行傳21:11)
16 他的預言表明保羅必定會上耶路撒冷去,同時也表明保羅會被那裡的猶太人「交在外族人手裡」。亞迦布的預言令在場的人都深感不安。路加寫道:「我們聽見他這樣說,就跟其他在場的人一起懇求保羅不要上耶路撒冷去。保羅回答說:『你們為什麼哭,動搖我的決心呢?為了主耶穌的名,我不但準備好受捆綁,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心甘情願。』」(使徒行傳21:12,13)
17,18.保羅怎樣表明自己決心遵行上帝的旨意?弟兄們有什麼反應?
17 請想想當時的情形。路加和其他弟兄都懇求保羅不要上耶路撒冷去,有些人還哭了起來。保羅被他們的關切之情深深觸動,柔聲地說他們「動搖[他]的決心」,有些譯本把這個短語的希臘語譯作「使[他]心碎」。不過,保羅的去意堅定,別人的懇求或眼淚都不能令他動搖,就像他在泰爾的弟兄們面前一樣。他向他們解釋為什麼自己必須上耶路撒冷。保羅的勇氣和決心確實令人欽佩!就像耶穌當年堅決要去耶路撒冷,保羅如今也是這樣。(希伯來書12:2)他不是想去殉道,但如果不得不殉道,他會因為自己至死跟隨基督耶穌而感到光榮。
18 弟兄們有什麼反應呢?簡單來說,他們尊重保羅的決定。聖經說:「我們沒法說服他,就不再勸阻他了,只說:『願耶和華的旨意實現。』」(使徒行傳21:14)試圖勸阻保羅上耶路撒冷的人不再堅持,他們聽了保羅的解釋,意識到這是耶和華的旨意,就接受了,儘管這樣做並不容易。保羅踏上的是一條最終會讓他犧牲生命的路。要是那些愛保羅的人勸阻他,這條路就更難走了。
19.從保羅遇到的事,我們學到什麼寶貴的道理?
19 從保羅遇到的事,我們學到了寶貴的一點:別人決定為上帝作出犧牲時,我們不該勸阻,無論事情是否牽涉到生死。比方說,許多基督徒父母看到自己的兒女要離開家園到遠方去為耶和華服務,都很捨不得,卻下決心不勸阻他們。英國有一位姐妹叫菲莉斯,她的獨生女被派到非洲做特派傳道員,菲莉斯回想當時自己的感受,說:「那時,我心緒不寧。知道她要到離我那麼遠的地方去,我很擔心。我既擔心又自豪,就不斷禱告。但我始終沒有勸她改變初衷,這終歸是她的決定。畢竟我一直教導她要把王國事務放在首位!至今她被派到外國服務已經30年了,我每天都為她能保持忠信而感謝耶和華。」弟兄姐妹表現自我犧牲的精神,我們確實應該鼓勵他們才對!
我們應該鼓勵那些甘願犧牲自己的弟兄姐妹
「弟兄們非常高興地歡迎我們」(使徒行傳21:15-17)
20,21.什麼表明保羅很想跟弟兄們相聚?為什麼他想跟信仰相同的人來往?
20 一切準備就緒,保羅就繼續上路,同行的弟兄都充分表明自己全力支持保羅。在去耶路撒冷的路上,每到一處,保羅和同伴都尋找一切機會跟弟兄姐妹相聚。在泰爾,他們找到門徒,並跟他們一起住了七天。在托勒密,他們向弟兄姐妹問好,並在他們那裡住了一天。在凱撒里亞,他們在腓力的家裡住了好一段日子。接著,凱撒里亞有些門徒陪同保羅和同伴們去耶路撒冷,途中他們一行人受到很早就成了門徒的拿孫款待。最後,路加說,他們一到耶路撒冷,就有「弟兄們非常高興地歡迎[他們]」。(使徒行傳21:17)
21 顯然,保羅很想跟那些與他信仰相同的人來往。他從弟兄姐妹那裡得到鼓勵,正如我們今天一樣。這些鼓勵無疑對保羅很有幫助,讓他有力量面對那些憤怒若狂、要置他於死地的反對者。
a 請看第174頁附欄「凱撒里亞——羅馬行省猶地亞的行政中心」。
b 請看第177頁附欄「基督徒女子可以教導別人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