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徒勞五十載守望台1995年 | 10月1日
-
-
為了表揚聯合國在這些方面的成就,諾貝爾獎金評定委員會曾五度將和平獎頒發給聯合國。然而,可悲的現實卻是,我們仍未能生活在一個沒有戰爭的世界裡。
和平與安全——未能達至的目標
經過50年的努力,和平安全仍是個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標。美國總統最近在聯合國常會上發表演講,他的話顯示他對聯合國已大失所望:「本世紀雖然洋溢著希望、機會和成就,但同時也經歷到沉痛的毀滅和絕望。」
1994年尾,《紐約時報》評論說:「在接近150場仍在進行的戰爭和衝突事件中,成千上萬的人喪失生命;估計在死難者中,平民的數目比兵士還要多。另外還有盈千累萬的人淪為難民。」據聯合國新聞部報導,自1945年以來,有超過2000萬人死於武裝衝突。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馬德琳·奧爾布賴特說:「地區性的衝突現在比以前血腥得多。」新聞天天都報導關於違反人權及種族歧見的消息。許多國家看來只是彼此容忍而非彼此以友相待。
英國駐聯合國大使戴維·漢內爵士承認:「直至1980年代,聯合國大致上可說是光榮的失敗。」目前各會員國對該組織執行的維持和平行動感到越來越厭倦,也越來越漠不關心,聯合國祕書長加利為此深表惋惜。他認為在許多會員國看來,「聯合國並非居於優先的地位」。
媒體的影響
儘管聯合國看來勢力強大,它的努力卻時常受制於政治和媒體。如果沒有會員國支持,聯合國就無能為力;但如果沒有大眾認可,聯合國的許多會員就不會支持聯合國。舉個例,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聯合國在索馬里和波斯尼亞的失敗使不少美國人認為,這個組織不但勞民傷財,而且可以實際造成危險。」大眾這種態度進一步使美國有些政客提議削減美國對聯合國的經濟支持。
在猛烈抨擊聯合國方面,新聞機構毫不留情。「完全無能」、「負累」、「無用」、「癱瘓」等都是新聞機構用來描述聯合國各項行動的字眼。《華盛頓郵報週刊》最近評論說:「聯合國仍然以緩慢的官僚作風企圖適應一個瞬息萬變的現實世界。」
另一份報章引述祕書長加利的一段評論。加利表示自己對盧旺達的屠殺感到灰心失望,說:「這不僅是聯合國的失敗,也是國際社會的失敗。我們人人都要對這個失敗負責。」1993年,一個頗受歡迎的電視新聞特輯說聯合國「無法終止破壞和平的最大威脅——核子武器擴散」。該電視節目說,聯合國「幾十年來都是口惠而實不至」。
聯合國官員為這種普遍的失望之感大為擔憂,這種情形也令他們越感挫折。可是,儘管許多人感到失望,在聯合國的50周年紀念日,不少人似乎重新懷著樂觀的態度而希望有個新的開始。奧爾布賴特大使雖然承認聯合國有不少缺點,她卻道出許多人的感覺,說:「我們不要再談及以往怎樣,而是要談及將來會怎樣。」
-
-
徒勞五十載守望台1995年 | 10月1日
-
-
[第4頁的附欄]
徒勞無功
只要一日仍有戰爭、貧窮、罪行和腐敗存在,世上就不會有和平安全。聯合國最近公布了以下的統計數字。
戰爭:「從1989年到1992年,世上發生過82宗武裝衝突事件,其中79宗發生在國內,不少是種族間的衝突,百分之90的傷亡都是平民。」——聯合國新聞部
武器:「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估計,在48個國家中,有超過95個製造商每年生產500萬至1000萬個殺傷性的地雷。」——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難民專員辦事處)
「在非洲,大約有3000萬個地雷分布在超過18個國家裡。」——難民專員辦事處
貧窮:「普世各地,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個——總數達10億以上——生活在貧窮線以下。每年大約有1300萬至1800萬人死於與貧窮有關的原因。」——聯合國新聞部
罪行:「自1980年代以來,向警方舉報的罪案每年在普世的增長率是百分之5。單在美國,每年就有3500萬宗罪案發生。」——聯合國新聞部
貪污:「公眾貪污已成為十分平常的事。在有些國家,金錢欺詐案所涉及的款項高達國家全年生產總值的百分之10。」——聯合國新聞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