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3部分:1945年以降——算賬的日子近了警醒!1991年 | 6月8日
-
-
聖經的預言表示,耶和華會利用聯合國會員國的軍事力量作為工具,跟現代的耶路撒冷——基督教國——以及大巴比倫的其餘部分徹底算賬。——啟示錄17:7,16。
這件事會在什麼時候發生呢?帖撒羅尼迦前書5:3(《新世》)答道:「他們正說『和平安全了!』的時候,突然的毀滅就立即臨到他們身上,好像產難的陣痛臨到孕婦身上一般;他們絕不能逃脫。」
「和平的風尚」
前美國國務卿喬治·舒爾茨在1988年說:「和平正在各處紛紛出現。」一個外交政策專家則談及「和平的風尚」。遐邇聞名的德國《時代》週刊問道:「這個多災多難的世紀能否在最後十年裡停止破壞,轉而開始一個和平建設的時代呢?」美國《時代》雜誌也說:「伊朗和伊拉克、柬埔寨、阿富汗、南非洲,甚至中美洲都呈現和平的局勢。」
在1989年期間,世界充滿了和平的言論。《德國南德意志時報》在二月的社論中寫道:「自1985年以來,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同的時期中:超級強國不單收斂張牙舞爪之勢而已。……今天差不多在世上每個地方,兩大超級強國均為了共同利益而攜手合作。……無論如何,跡象空前有利,雙方空前認真,而且大家都在同一的時間採取這麼多的步驟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
但僅在八年之前,情形卻看來絕沒有這麼樂觀。新聞工作者羅伊·拉森說:「在1983年全年裡,世界各地的宗教領袖都高喊『和平罷,和平罷』,但世界卻沒有和平。」自那時以來,世界發生的事情實在出人意表。這應驗了帖撒羅尼迦前書5:3嗎?我們不能夠肯定。但現在(1991年6月)顯然比以前更接近「和平安全」實現的日子。
宗教領袖全力以赴——謀求什麼?
正如拉森指出,在謀求和平方面,宗教領袖可謂不遺餘力。拉森評述1983年的世事時提及若望保祿二世的「和平之旅」。在這次旅程中,教皇訪問中美洲和加勒比海一帶。同年,美國全國天主教主教會議採納了一封牧函,題名為「和平的挑戰」。此後不久,來自100個國家的300多個教會代表在世界基督教聯會第六屆全體大會中通過了一個類似的決議。拉森說「全世界都一心謀求和平」,許多基督新教的福音派信徒也悉力參與其事。
世界基督教聯會在1948年成立時以及在1966年的會議上都大聲疾呼反對使用滅絕眾生的現代武器。於是許多教士和神學家都紛紛起來為和平而戰。例如德國基督新教神學家赫爾穆特·戈爾維策就是個好例子。前年較早的時候,在戈爾維策的80歲生辰,一本瑞士基督新教週刊把他譽為「投身政治的神學家,終生為和平而奮鬥」,並且讚揚他「藉著教訓和獻身政治,對許多神學家和教會內部的和平運動均發揮極大影響」。
因此,憲章規定以「維持國際和平安全」為宗旨的聯合國組織把1986年定為國際和平年時,大巴比倫全力予以支持自然不足為奇。在該年,天主教的教皇,聖公會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以及其他700個宗教領袖,包括基督徒、佛教徒、印度教徒、回教徒、非洲泛靈論者、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猶太教徒、錫克教徒、瑣羅亞斯德教徒、神道教徒、耆那教徒等,齊集在羅馬附近的阿西西一同為和平祈禱。
在較近期,1989年1月,澳洲悉尼《星期日電訊報》寫道,「佛教、基督教、印度教、猶太教、回教、錫克教、一位論派、巴哈教派、儒教、耆那教、神道教、道教、王瑜伽、瑣羅亞斯德教」的信徒雲集墨爾本,參加宗教與和平世界會議第五屆大會。耐人尋味的是,「來自差不多85個國家的600多名代表……承認宗教分歧所造成的緊張很久以來一直受人利用,以致成為戰爭的主要原因之一」。
宗教參與謀求和平的行動證實了達格·韓瑪紹的話。這位前聯合國祕書長曾說:「[聯合國]組織跟各教會並肩合作,和一切善意的人攜手努力。不論宗教信仰如何,不管崇拜形式怎樣,大家的目標都是要在地上建立和平。」
然而,大巴比倫的抗議遊行、公開示威和其他宗教干政的譎詐手段最終卻會導致她的覆亡。a事實上,宗教干政已引起了相當大的衝突。正如南非多明我會的托缽修士阿爾貝特·諾蘭最近承認:「按照天主的旨意,獲致和平的惟一有效方法是投入鬥爭。……為了達成裁軍,跟政府發生衝突是在所難免的。」
大巴比倫儘管繼續大聲疾呼謀求和平好了。教皇儘管在聖誕節、復活節繼續作他的傳統祝福(Urbi et orbi, 給[羅馬]城和世界)好了。他儘管繼續以為如今政治緊張的緩和是上帝對「基督徒」禱告的答允好了(事實上他在89年5月確曾這樣聲稱)。大巴比倫雖然高談和平,妄稱得到上帝的祝福,卻絕不能抹殺她的血腥歷史。以往的醜行使大巴比倫聲名狼藉,成了自古至今人與人以及人與上帝之間維持和平的最大障礙。窮源推本,人類的一切苦難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大巴比倫!
偽宗教繼續與聯合國攜手謀求「和平安全」,誰知這件事竟促成她的滅亡。這是多大的諷刺!偽宗教的滅亡會洗雪純真宗教的上帝。這位上帝說:「不要自欺,上帝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加拉太書6:7。
-
-
謀求和平安全警醒!1991年 | 6月8日
-
-
謀求和平安全
大部分人都對和平寧謐有一種自然的渴求;但在人類的歷史上,這種渴求大都落空了。然而,近年來我們卻見到人類在謀求和平方面有長足的進步,正如下列的資料所示一般。
1985年:(十月)聯合國慶祝成立40周年,並且宣布1986年為國際和平年。
(十一月)戈爾巴喬夫與雷根會面,舉行六年來的第一次超級強國高峰會議;雷根談及一個「新開始」。
1986年:(一月)戈爾巴喬夫呼籲在2000年以前禁絕一切核武器。
(九月)信心與安全鞏固措施及歐洲裁軍會議(有35國出席,其中包括美國、加拿大、蘇聯,以及除阿爾巴尼亞外的所有歐洲國家)簽訂條約減少意外戰爭的危險。
(十月)雷根和戈爾巴喬夫在冰島舉行的高峰會議終告失敗,雖然戈爾巴喬夫聲稱他們已接近達致「創造歷史的重大決定」。
1987年:(一月)開放政策面世,看來指向蘇聯的新紀元。
(三月)12年來英國首相首次訪問莫斯科。
(十二月)戈爾巴喬夫和雷根簽訂中程核武器條約,同意消除中程核子導彈。
1988年:(三月)尼加拉瓜與反共游擊隊簽訂停火協議,開始談判謀求永久解決方法。
(四月)蘇聯宣布在1989年2月以前從阿富汗撤軍;埃塞俄比亞與索馬里同意停止衝突。
(五月)越南宣布在年底之前從柬埔寨徹走5萬軍隊,其餘的則於1990年以前撤離。
(六月)澳洲總理霍克論及戈爾巴喬夫與雷根在莫斯科舉行的高峰會議說:「從大戰結束直到如今,頭一次有真正的跡象顯示人能夠在世上和平地過建設性的生活。」
(七月)伊朗宣布接受聯合國呼籲停火的決議,結束了歷時八載的兩伊戰爭。
(八月)美國同意支付扣留未發的費用給聯合國,在此之前蘇聯也同意清付費用;因此聯合國的財政拮据得以解決,聲望隨之大增。
(九月)摩洛哥與普里沙利奧游擊隊接受聯合國的計劃,結束西撒哈拉歷時13載的戰爭。
(十月)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獲頒諾貝爾和平獎;利比亞與乍得正式結束長期的戰爭狀態。
(十二月)戈爾巴喬夫在聯合國宣布蘇聯將於兩年內單方面大規模裁軍,並且從捷克、匈牙利、東德撤回軍隊和坦克;南非、納米比亞、古巴同意實行1989年4月1日的聯合國決議,讓納米比亞獨立,結束歷時22載的戰爭;古巴在安哥拉的5萬軍隊有一半於11月1日以前撤走,另一半則在1991年7月1日以前撤離安哥拉;阿拉法特保證以色列有權「和平安全地存在」之後,美國同意跟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會談。
1989年:(一月)149個國家出席巴黎化學武器會議,呼籲各國迅速採取行動禁止發展、生產、儲存和部署化學武器。
(二月)哥斯達黎加、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危地馬拉簽署協議,保證中美洲的安全;哥倫比亞最大的叛黨,哥倫比亞革命軍,宣布停火,歷時35載的游擊戰看來有希望結束。
(三月)35國外交部長於維也納展開歐洲常規軍備談判,冀望裁減歐洲軍備。
(四月)越南宣布在9月30日以前從柬埔寨全面撤軍。
(五月)匈牙利開始夷平奧地利邊界有40年歷史的有刺鐵絲網;30年來蘇聯及中國領袖首次會面,蘇聯宣布裁減駐亞洲的軍隊;蘇聯開始單方面從東歐撤軍。
(六月)布殊呼籲1992年以前在歐洲大量裁減軍隊、坦克、大炮、戰機;一份時事雜誌因此說:「這也許真的打開了裁軍之門而可能達成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重要的裁軍。」
(八月)中美洲五國同意一個平息尼加拉瓜戰事的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