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耶和華是「賜人平安的上帝」
    守望台2011年 | 8月15日
    • 耶和華是「賜人平安的上帝」

      願賜人平安的上帝與你們所有人同在。——羅馬書15:33

      1,2.創世記32-33章記述什麼緊張的情勢?結果如何?

      約旦河東岸雅博溪谷附近有個城叫比努伊勒,離那裡不遠的某個地方,一對離別多年的兄弟快要重逢了。他們就是孿生子以掃和雅各。二十年前,以掃把長子權賣給了弟弟雅各,後來雅各遠走他鄉。現在以掃聽說雅各要回來了,就帶著四百人浩浩蕩蕩地去見這個離家多年的弟弟。雅各知道後非常擔心,生怕以掃恨意未消,要來殺死他。為了平息以掃的怒氣,雅各打發僕人給哥哥送上一批又一批的禮物,前後送了五百五十多頭牲畜。每送上一批牲畜,雅各的僕人都對以掃說,這是雅各送給哥哥的禮物。

      2 兄弟倆相會的時刻終於到了!雅各勇敢地走近以掃,邊走邊下拜——不是一次而是接連七次。其實,雅各在做出種種謙卑的舉動之前,先做了最重要的事去軟化哥哥的心,那就是禱告求耶和華救他脫離以掃的手。耶和華有沒有回應他的禱告呢?有。聖經說:「以掃跑來迎接他,擁抱他,伏在他頸項上,親吻他。」(創世記32:11-20;33:1-4)

      3.我們從雅各和以掃的事例學到什麼?

      3 雅各和以掃的事例表明,如果我們跟別人發生摩擦,就應該竭盡全力,採取實際行動去解決彼此間的問題,免得破壞基督徒會眾的和睦。雅各力求跟以掃和解,不是因為他虧負了哥哥,該向哥哥道歉。實情是,以掃輕看長子權,為了一碗扁豆羹就把長子權賣給了雅各。(創世記25:31-34;希伯來書12:16)我們從雅各對待以掃的態度可以看出,為了跟基督徒弟兄姊妹和睦相處,我們應該甘願付出多大的努力。雅各的做法也表明,我們努力跟弟兄姊妹和解,禱告求上帝幫助,上帝一定會垂聽。聖經還記載了不少例子,教導我們要促進和睦。

      最高典範

      4.上帝怎樣拯救人類脫離罪和死亡?

      4 在促進和睦方面,最偉大的榜樣莫過於「賜人平安的上帝」耶和華。a(羅馬書15:33)請想想,耶和華為了讓我們跟他享有和睦的關係,作出了多大的犧牲。我們是亞當和夏娃的後代,生來就有罪,得到「罪的工價」是理所當然的。(羅馬書6:23)不過,耶和華深愛我們,所以差他的愛子降生成為完美的人,讓我們有得救的機會。上帝的愛子欣然從命,甘願被上帝的仇敵殺死。(約翰福音10:17,18)但上帝叫他的愛子從死裡復活了。基督返回天上後,就把自己所流的血的價值獻給天父。基督所流的血能救贖悔改的罪人,使他們不致永遠滅亡。(請讀希伯來書9:14,24)

      5,6.耶穌所流的血對於修復有罪的人類與上帝的關係有什麼幫助?

      5 上帝安排愛子犧牲生命作為贖價,對於修復有罪的人類與上帝的關係有什麼幫助呢?以賽亞書53:5說:「他擔當刑罰,使我們得平安;他飽受創傷,使我們得醫治。」這樣,順服上帝的人現在就能跟上帝享有和睦的關係,不再被視為敵人。「我們藉著這位愛子,靠著他的血獲得救贖,過犯得蒙寬恕」。(以弗所書1:7)

      6 聖經說:「照著上帝的意思,在他兒子裡面,一切都應有盡有了」。這是因為基督是實現上帝旨意的核心人物。耶和華的旨意是什麼?就是藉著耶穌基督「所流的血締造和平,好叫其餘的萬物……都可以藉著他跟上帝和好」。「其餘的萬物」包括「天上的」和「地上的」。「天上的」指什麼?「地上的」又指什麼?(請讀歌羅西書1:19,20)

      7.「天上的」和「地上的」分別指什麼?

      7 由於基督獻出贖價,受膏基督徒得以「稱義」成為上帝的兒子,可以「跟上帝享有和睦的關係」。(請讀羅馬書5:1)受膏基督徒就是經文提到的「天上的」,因為他們有希望到天上「作王,統治大地」,擔任祭司,歸於上帝。(啟示錄5:10)「地上的」指悔改的人,他們最終會在地上享永生。(詩篇37:29)

      8.耶和華為了讓人類跟他享有和睦的關係作出重大的犧牲,他的榜樣感動你怎樣做?

      8 保羅在寫給以弗所的受膏基督徒的信中,對上帝提供的贖價表達了由衷的謝意:「富於慈悲的上帝對我們懷有極大的愛,所以,雖然我們因過犯而陷於死亡,他卻使我們跟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全憑分外恩典。)」(以弗所書2:4,5)不論我們的希望是在天上還是地上享永生,我們都因上帝的慈悲和分外恩典而深懷感激。我們想想耶和華為了讓人類跟他享有和睦的關係作出了多大的犧牲,心裡就會充滿感激之情。如果我們跟弟兄姊妹發生摩擦,危及會眾的和睦團結,不是應該深思上帝的典範嗎?我們感恩圖報,就會盡力促進和睦。

      向亞伯拉罕和以撒學習

      9,10.亞伯拉罕和羅得兩家的牧人發生爭吵,亞伯拉罕怎樣處理,表明他盡力促進和睦?

      9 關於族長亞伯拉罕,聖經說:「『亞伯拉罕信從耶和華,就算為義人了。』後來他得以稱為『耶和華的朋友』。」(雅各書2:23)亞伯拉罕信從耶和華是有行動支持的——他力求與人和睦相處。請看以下例子。亞伯拉罕和姪兒羅得兩家的牧人因牲畜問題而爭吵起來。(創世記12:5;13:7)解決問題的辦法顯而易見,就是兩家人分開居住。如果這件事處理得不好,就會傷害彼此的關係,亞伯拉罕怎樣處理呢?他雖然是長輩,又是上帝的好朋友,卻沒有吩咐羅得怎樣做。亞伯拉罕的行動表明他真的盡力促進和睦。

      10 亞伯拉罕對姪兒羅得說:「我們都是弟兄,你我不要再爭吵了,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要再爭吵了。」又說:「全地不是在你面前嗎?請你跟我分開。你往左,我就往右;你往右,我就往左。」羅得選擇了最肥沃的地區,亞伯拉罕卻沒有生姪兒的氣。(創世記13:8-11)後來,羅得被入侵當地的軍隊擄去,亞伯拉罕二話不說就帶人去拯救姪兒。(創世記14:14-16)

      11.亞伯拉罕怎樣做,好跟非利士人和睦相處?

      11 再看看亞伯拉罕住在迦南地的時候,怎樣跟那裡的非利士人和睦相處。亞伯拉罕的僕人在別示巴挖了一口水井,卻被非利士人霸佔了。亞伯拉罕怎樣處理這件事呢?不要忘記,他曾擊敗四個王,從敵人手上救回姪兒。但亞伯拉罕並沒有反擊,把那口水井奪回來,他選擇不作回應。一段時間以後,非利士人的王來跟亞伯拉罕立平安之約,要亞伯拉罕發誓善待他的子孫。這時候,亞伯拉罕才告訴非利士人的王,自己的水井被他的僕人霸佔了。王聽後大為震驚,於是把水井還給亞伯拉罕。亞伯拉罕繼續在非利士人的地方僑居,跟那裡的居民和睦相處。(創世記21:22-31,34)

      12,13.(甲)以撒怎樣效法父親?(乙)以撒盡力與人和睦相處,耶和華賜給他什麼福分?

      12 以撒跟非利士人也能和睦相處,可見他像父親亞伯拉罕一樣,盡力促進和睦。以撒本來住在南地的比珥拉海萊,後來當地鬧饑荒,於是他舉家從乾旱的比珥拉海萊搬到北面比較肥沃的基拉爾,那時基拉爾是非利士人的地方。耶和華賜福給以撒,使他的農作物豐收,牛群羊群數目大增。非利士人就妒忌他。他們把亞伯拉罕的僕人在當地挖的一些井堵塞了,免得以撒像他父親那樣興盛。後來,非利士人的王對以撒說:「離開我們去吧」。以撒就離開那裡,免傷和氣。(創世記24:62;26:1,12-17)

      13 以撒在稍遠的地方安營後,他的牧人就重新挖井。非利士的牧人卻聲稱井水是他們的。以撒效法父親亞伯拉罕,沒有為井水跟非利士人相爭,反而叫僕人另挖一口井。非利士人又聲稱那口井是他們的。為了追求和睦,以撒一大家子人就離開那裡,到另一個地點安營。他的僕人又挖了一口井。以撒就給井起名叫利荷博。一段時間以後,以撒遷到比較肥沃的別示巴去。耶和華賜福給他,對他說:「我與你同在,不要害怕。我要因我僕人亞伯拉罕而賜福給你,使你的苗裔增多。」(創世記26:17-25)

      14.非利士人的王來跟以撒立平安之約,以撒怎樣做,表明他力求與人和睦相處?

      14 以撒有權用他僕人挖的井,也有能力捍衛自己的權利。以撒是為了和睦,才不跟非利士人對抗,情願一再搬家。何以見得呢?後來,非利士人的王和他的臣僕到別示巴來見以撒,要跟他立平安之約,說:「我們清楚看出耶和華的確與你同在」。以撒用行動表明自己力求與人和睦相處。聖經說:「以撒就為他們擺設宴席,他們一起吃喝。第二天,他們清早起來,彼此起誓。以撒打發他們走,他們就平平安安地離開他去了。」(創世記26:26-31)

      向雅各的愛子約瑟學習

      15.為什麼約瑟的哥哥們不能和和氣氣地跟他說話?

      15 以撒的兒子雅各「為人無可指責」。(創世記25:27)本文開頭提到,雅各力求跟哥哥以掃和解。雅各顯然受父親以撒追求和睦的榜樣所熏陶。那麼,雅各的眾子呢?雅各有十二個兒子,他最疼愛的就是約瑟。約瑟很聽話,很尊重父親,也深得父親信任。(創世記37:2,14)約瑟的哥哥們因此滿心忌恨,甚至不能和和氣氣地跟他說話。他們不念手足之情,竟把約瑟賣給別人做奴隸,又欺騙父親,使父親以為約瑟被野獸吃了。(創世記37:4,28,31-33)

      16,17.約瑟怎樣做,表明他力求與哥哥們和睦相處?

      16 耶和華與約瑟同在。一段時間以後,約瑟成了埃及的宰相,身份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由於迦南地鬧大饑荒,約瑟的哥哥們只好來埃及買糧食。約瑟一身埃及大臣的打扮,哥哥們完全認不出他來。(創世記42:5-7)哥哥們對約瑟和父親這麼殘忍,這正是他報仇雪恨的好機會!他非但沒有以牙還牙,還設法跟哥哥們和好。後來,事實清楚表明哥哥們已經悔改,約瑟就向他們表明身份,說:「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來,就悔恨自咎。其實是上帝差我比你們先到這裡來的,為要保全生命。」他又親吻所有哥哥,伏在他們頸項上哭。(創世記45:1,5,15)

      17 父親雅各死後,哥哥們擔心約瑟會報復,於是對他說出心中的憂慮,「約瑟就哭了」。約瑟告訴他們:「你們不要害怕。我必供應食物給你們和你們的孩子。」約瑟「就安慰他們,讓他們放心」,可見約瑟確實促進和睦。(創世記50:15-21)

      「為教導我們而寫的」

      18,19.(甲)在促進和睦方面,你從本文分析的例子學到什麼?(乙)下一篇文章會談談什麼?

      18 保羅說:「從前寫下來的話,全是為教導我們而寫的,好讓我們藉著忍耐,藉著聖經所帶來的安慰,可以懷有希望。」(羅馬書15:4)我們看過耶和華的最高典範,也看過聖經中關於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約瑟的事例,從中學到什麼呢?

      19 耶和華為了修復有罪的人與他的關係,作出了重大犧牲。細想這件事,不是叫我們滿懷感激,也感動我們盡力與人和睦相處嗎?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約瑟的事例表明,兒女受父母的榜樣熏陶,也會促進和睦。此外,這些事例還表明,耶和華必讓所有促進和睦的人蒙福。保羅稱耶和華為「賜人平安的上帝」,實在對極了!(請讀羅馬書15:33;16:20)下一篇文章會談談,保羅為什麼強調我們要追求和睦,以及我們怎樣做就是促進和睦。

  • 追求和睦
    守望台2011年 | 8月15日
    • 追求和睦

      我們應該追求促進和睦的事。——羅馬書14:19

      1,2.為什麼耶和華見證人能夠和睦相處?

      當今世界,真正的和平和睦實在難求。就算是同一民族、同一語言的人,也往往因宗教、政治、社會等因素而四分五裂。耶和華的子民卻截然不同,他們雖然「是從所有國族、部族、民族、語言來的」,卻和睦團結。(啟示錄7:9)

      2 我們普遍享有的和平和睦,絕不是碰巧產生的。我們彼此和睦,主要是因為我們「跟上帝享有和睦的關係」。上帝差他的愛子為我們流出寶血,遮蓋我們的罪,我們信從這位愛子,就得以跟上帝和睦了。(羅馬書5:1;以弗所書1:7)上帝也賜聖靈給他的忠僕,而和平(和睦)正是聖靈果實的一部分。(加拉太書5:22)我們和睦團結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們「不屬於世界」。(約翰福音15:19)我們在政治上嚴守中立,絕不支持任何一方。我們已經「把刀劍打成犁頭」,絕不參加任何內戰或國際戰事。(以賽亞書2:4)

      3.由於和睦相處,我們能夠怎樣做?本文會探討什麼?

      3 弟兄姊妹和睦相處,意思不僅是不彼此傷害而已。儘管會眾的弟兄姊妹可能屬於不同的族裔,有不同的文化,我們仍然「彼此相愛」。(約翰福音15:17)由於和睦相處,我們能夠「對所有人行善」,對「親如一家」的信徒就更是這樣。(加拉太書6:10)屬靈的樂園充滿和睦安寧,我們有幸置身其中,實在應該珍之重之,加以保護。因此以下會談談,我們在會眾裡可以怎樣追求和睦。

      人際糾紛

      4.如果我們得罪了別人,可以怎樣追求和睦?

      4 門徒雅各說:「我們人人都難免多次犯錯。誰不在言語上犯錯,誰就是完美的人」。(雅各書3:2)因此,信徒之間難免會發生分歧或誤會。(腓立比書4:2,3)糾紛雖然是難免的,卻可以私下解決,不必破壞會眾的和睦。如果我們意識到自己可能得罪了別人,就該聽從什麼勸告呢?(請讀馬太福音5:23,24)

      5.要是別人得罪了我們,我們可以怎樣追求和睦?

      5 要是別人在小事上得罪了我們,我們應該要求對方前來道歉嗎?哥林多前書13:5說:「[愛]不計較別人所加的傷害」。要是別人得罪了我們,我們寬恕對方,不念舊惡,即不計較對方所加的傷害,就是追求和睦了。(請讀歌羅西書3:13)日常生活中的小過失最好這樣處理,因為這樣做既能促進信徒間的和睦,也能令自己的內心平和安寧。聖經的一句箴言說得很有道理:「不追究過犯,就是他的美德。」(箴言19:11)

      6.假如我們覺得無法把別人的冒犯置之不理,該怎麼做?

      6 假如我們覺得無法把別人的冒犯置之不理,那該怎麼做呢?該到處訴說不滿,誰願意聽就向誰訴說嗎?這絕不是明智的做法。這樣做就是散播閒話,只會破壞會眾的和睦。為了和睦地解決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做呢?馬太福音18:15說:「要是你的弟兄一時犯罪,你就要去見他,只向他一個人說清楚他錯在哪裡。要是他聽你,你就贏得你的弟兄。」儘管馬太福音18:15-17談的是嚴重的罪,但第15節的原則也適用於其他情況。我們應該去見得罪我們的人,和和氣氣地跟他一個人解決矛盾,設法跟他修好。a

      7.為什麼我們應該趕快解決紛爭?

      7 使徒保羅說:「你們發怒,卻不要犯罪;不要到日落還在動怒,也不要讓魔鬼有機可乘。」(以弗所書4:26,27)耶穌說:「假如有人要控告你,就要……趕快解決糾紛」。(馬太福音5:25)要追求和睦,就得趕快化解矛盾。為什麼呢?因為這樣做能防止矛盾激化。遲遲不解決的糾紛會變成積怨,就像未經處理的傷口會感染化膿。千萬不要讓驕傲、妒忌或過度重視錢財等不良態度阻礙我們盡快解決紛爭。(雅各書4:1-6)

      涉及許多人的紛爭

      8,9.(甲)公元1世紀,羅馬會眾的基督徒在什麼事上出現分歧?(乙)保羅向爭辯的雙方提出了什麼勸告?

      8 有時候,會眾出現的紛爭不光是兩個人的事,還涉及許多人。公元1世紀,羅馬會眾的情況正是這樣。當地的猶太裔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起了爭端,會眾裡某些人看不起良心軟弱(良心過於嚴格)的人,在純屬個人選擇的事上妄斷別人。保羅受聖靈啟示,寫了一封信給羅馬的基督徒。他向當地的會眾提出什麼勸告呢?(羅馬書14:1-6)

      9 良心比較堅強的人明白自己不用再守摩西律法,良心比較軟弱的人覺得吃律法禁止的食物是不對的。保羅向雙方都提出勸告。他勸良心比較堅強的不要小看良心比較軟弱的。(羅馬書14:2,10)小看良心比較軟弱的弟兄會令對方失足。保羅勸誡他們:「不要再為了食物而破壞上帝的作為。……無論是吃肉,是喝酒,還是任何事,如果能使你的弟兄失足,就一概不做才好。」(羅馬書14:14,15,20,21)保羅也勸良心比較軟弱的基督徒,叫他們不要妄斷持不同看法的弟兄,以為弟兄對上帝不忠。(羅馬書14:13)他吩咐羅馬的所有基督徒「不要自視過高」。(羅馬書12:3)保羅向雙方都提出勸告後,說:「所以,我們應該追求促進和睦的事,追求彼此強化的事。」(羅馬書14:19)

      10.今天的基督徒想消除分歧,就要效法1世紀的羅馬會眾怎樣做?

      10 我們深信,羅馬會眾的基督徒一定聽從了保羅的勸告,糾正了觀點。今天,如果基督徒之間出現分歧,不是也應該這樣做嗎?我們確實應該謙卑地查考聖經,實踐聖經的勸告,豁達大度地消除分歧。爭辯的雙方都可能要像羅馬的基督徒一樣,糾正自己的觀點,以求「彼此和睦相處」。(馬可福音9:50)

      有人向你求助

      11.如果基督徒跟另一個信徒發生矛盾,想找長老談談,長老應該留意什麼?

      11 如果基督徒跟親戚或另一個信徒發生矛盾,想找長老談談,長老該怎麼做呢?箴言21:13說:「塞耳不聽寒微人怨聲的,他將來呼求也得不到回應。」長老一定不會「塞耳不聽」。不過,另一句箴言卻告誡說:「先訴說情由的,似乎有理,只怕經不起對方的質問。」(箴言18:17,《現代中文譯本》)基督徒向長老訴說人際糾紛,長老應該仁慈地聆聽,但也要小心,不可貿然站在告狀的人那邊。長老聽完後,大抵會問對方有沒有找那個得罪他的人談談。長老也可能會跟他溫習聖經的指引,勸他照聖經所說的步驟去做,跟得罪他的人和解。

      12.請舉例說明單聽一面之詞就貿然行動是十分危險的。

      12 聖經有三個例子說明單聽一面之詞就貿然行動,是十分危險的。波提乏聽見妻子誣告約瑟企圖強姦她,就信以為真。他勃然大怒,沒有查清事實就把約瑟關進監牢。(創世記39:19,20)大衛王聽信了洗巴的話,以為洗巴的主人米非波設變節投敵,想也沒想就對洗巴說:「凡米非波設所有的,現在都歸給你了。」(撒母耳記下16:4;19:25-27)亞達薛西王聽到臣僕稟告,猶太人正在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準備反叛波斯帝國,就輕信讒言,下令禁止耶路撒冷的所有重建工程。結果猶太人重建上帝聖殿的工程停頓了。(以斯拉記4:11-13,23,24)保羅吩咐提摩太,不可有先入為主的成見。做長老的基督徒應該體現保羅這個勸告的精神,處事明智,在了解事實真相之前不會先下判斷。(請讀提摩太前書5:21)

      13,14.(甲)如果有弟兄姊妹發生紛爭,我們人人都要謹記什麼?(乙)長老可以得到什麼幫助,好作出正確的判斷?

      13 就算我們以為已經了解爭辯雙方的理據,也必須謹記:「如果有人自以為得了什麼知識,那麼,他應該認識的,就其實還沒有認識。」(哥林多前書8:2)我們真的了解紛爭的始末,知道所有細節嗎?我們能完全了解每個當事人的背景嗎?長老居中仲裁的時候,千萬不可誤信假話或謠言,也不要被狡猾的伎倆所蒙騙!上帝任命的審判官耶穌基督按正義審判人。「他行審判並不單憑眼見,責備人也不僅憑耳聞。」(以賽亞書11:3,4)耶穌受耶和華的靈引導,做長老的基督徒也受上帝的聖靈引導,得到同樣的幫助。

      14 長老作出仲裁之前,要禱告求耶和華的靈幫助。他們查考上帝的話語,以及忠信睿智的奴隸出版的書刊,讓聖靈指引他們怎樣做。(馬太福音24:45)

      為求和睦,不惜代價?

      15.我們要是知道別人犯了嚴重的罪,該在什麼時候告知長老?

      15 聖經勸基督徒要追求和睦,但也說:「從上頭來的智慧,首先 是貞潔的,其次是促進和睦」。(雅各書3:17)貞潔比促進和睦更重要。貞潔的人會遵守上帝潔淨的道德標準,符合他的正義要求。基督徒要是知道另一個信徒犯了嚴重的罪,就該勸對方向長老認罪。(哥林多前書6:9,10;雅各書5:14-16)如果犯過者不這樣做,知情的基督徒就該把事情告知長老。基督徒知情不報,以為這是跟犯過者保持和睦,就要分擔罪責了。(利未記5:1;請讀箴言29:24)

      16.從耶戶對約蘭王採取的行動,我們學到什麼?

      16 聖經有個記載顯示,維護上帝的正義比促進和睦更重要。這個記載跟耶戶有關。上帝差遣耶戶代他處決亞哈王一家。邪惡的約蘭王是亞哈和耶洗別的兒子,他乘坐戰車去見耶戶,問耶戶說:「平安嗎?」耶戶有什麼反應呢?他回答:「你的母親耶洗別荒淫無度,常行巫術,還會有平安嗎?」(列王紀下9:22)耶戶隨即拉弓,一箭射穿約蘭的心窩。耶戶採取果斷的行動,長老也該一樣。如果有人故意慣常犯罪,不肯悔改,長老就不可姑息,以為這樣就是促進和睦了。他們必須把不肯悔改的人逐出會眾,好讓會眾能繼續跟上帝享有和睦的關係。(哥林多前書5:1,2,11-13)

      17.為了追求和睦,所有基督徒都要怎樣做?

      17 弟兄姊妹之間的紛爭多半不涉及嚴重的罪行,不用採取司法行動。因此,用愛心遮掩別人的過錯不是好得多嗎?上帝的話語說:「遮掩別人過犯的,追求愛心;屢次談論過失的,離間密友。」(箴言17:9)我們人人都這樣做,會眾就能繼續和睦相處,我們也能跟耶和華享有良好的關係。(馬太福音6:14,15)

      追求和睦必蒙厚福

      18,19.追求和睦帶來什麼福分?

      18 我們追求「促進和睦的事」,必蒙上帝賜予厚福。我們效法耶和華,就能跟他建立親密的友誼,為屬靈樂園的和睦團結出一分力。我們在會眾裡努力追求和睦,也可以學到怎樣跟傳講「和平的好消息」時遇到的人和睦相處。(以弗所書6:15)這樣,我們就更有能力「對所有人和氣……在逆境下保持克制」。(提摩太後書2:24)

      19 此外不要忘記,將來「義人和不義的人都要復活」。(使徒行傳24:15)上帝實現這個希望的時候,地上會有億萬人復活,他們有不同的背景、性情和品格,來自不同的時代,甚至遠自「世界奠基」的時候!(路加福音11:50,51)想想看,教導復活的人和睦相處,是多大的光榮!我們現在學會和睦之道,到時就能大派用場了。

      [腳注]

      a 想知道聖經就毀謗、欺詐等嚴重的罪提出什麼指引,請看《守望台》1999年10月15日刊17-22頁。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