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彼得前書、後書
    洞悉聖經(上冊)
    • 彼得前書、後書

      (Peter,Letters of)

      《希臘語經卷》中兩封受聖靈啟示的書信,是使徒彼得寫的;他在每封信的起頭都表明自己是執筆者。(彼前1:1;彼後1:1;另見彼後3:1)信的內容提供了額外證據,證明這兩封書信確實出自彼得之手。執筆者說自己曾目睹耶穌基督改變形貌,這個殊榮惟獨彼得、雅各和約翰才享有。(彼後1:16-18;太17:1-9)此外,約翰福音21:18,19的經文作證,只有彼得才能夠說:「我知道我快要離開這個暫時的住處了;這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指示我的。」(彼後1:14)兩封書信的風格不盡相同,原因可能是彼得寫第一封信時請西拉代筆,寫第二封信時卻沒有這樣做。(彼前5:12)兩封書信看來都是寫給猶太裔和非猶太裔的基督徒的。第一封講明此信寫給本都、加拉太、卡帕多西亞、亞細亞和庇推尼各地的基督徒會眾。這些地方都在小亞細亞。(彼前1:1;2:10;彼後1:1;3:1;另見徒2:5,9,10)

      彼得的兩封書信跟聖經的其他經卷完全一致,強調品行端正的重要性,並指出這樣做會帶來豐盛的獎賞。他在書信中屢次以上帝的話語作為立論的根據,所引用的經文分別來自創世記(18:12;彼前3:6)、出埃及記(19:5,6;彼前2:9)、利未記(11:44;彼前1:16)、詩篇(34:12-16;118:22;彼前3:10-12;2:7)、箴言(11:31[LXX];26:11;彼前4:18;彼後2:22)、以賽亞書(8:14;28:16;40:6-8;53:5;彼前2:8;2:6;1:24,25;2:24)。彼得指出,聖經的預言是人受聖靈感動將上帝的話寫下來(彼後1:20,21;另見提後3:16),並複述上帝應許的新天新地(彼後3:13;賽65:17;66:22;啟21:1)。彼得後書(2:4-18;3:3)和猶大書(5-13,17,18)有一些相似之處,顯示門徒猶大視彼得的第二封書信為聖靈啟示的話語。值得注意的另一點是,彼得把使徒保羅的書信跟「其他經文」一併評論。(彼後3:15,16)

      成書時間 從兩封書信的內容可以看出,信是公元64年尼祿大肆迫害基督徒之前寫成的。彼得寫第一封書信時,馬可跟他在一起,看來表示寫作時間介於公元62至64年之間。(彼前5:13)這段時間之前,使徒保羅第一次在羅馬被囚期間(約公元59-61),馬可也在羅馬;保羅第二次在羅馬被囚時(約公元65),他請提摩太和馬可到羅馬跟他會合。(西4:10;提後4:11)彼得寫完第一封書信後,很可能過了不久就寫第二封書信,時間大約是公元64年。

      在巴比倫寫成 據彼得自己說,他第一封書信是在巴比倫寫的。(彼前5:13)他有可能在同一個地方寫成第二封書信。有些人聲稱,「巴比倫」其實是指羅馬;但現有的證據清楚表明,「巴比倫」是指位於幼發拉底河的大城。既然彼得奉派到「受割禮的人那裡」宣揚好消息,他自然會到一些信奉猶太教的地方傳道,巴比倫正是一個這樣的地方。(加2:7-9)巴比倫古城和附近一帶有不少猶太人聚居。論到《巴比倫塔木德》的製作過程,《猶太百科全書》(耶路撒冷,1971,第15卷,755欄)提到公元之後猶太教「在巴比倫所設的高等學府」。彼得的信是寫給「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卡帕多西亞、亞細亞和庇推尼各地寄居的[人]」的(彼前1:1),既然這些地名都是實際的地點,按理說彼得寫信的地點「巴比倫」,也應該是指實際持有這名的地方。聖經從沒有表示巴比倫是指羅馬,也沒有說彼得曾去過羅馬。

      最先聲稱彼得在羅馬殉難的人,是公元2世紀下半葉的哥林多主教丟尼修。在此之前,羅馬的克雷芒雖同時提及保羅和彼得,卻指出,兼顧東方和 西方是保羅傳道的一個特點,從而暗示彼得沒有到西方傳過道。當時,羅馬政府(在尼祿治下)對基督徒的殘酷迫害看來還未開始,因此彼得沒理由要用另一個名稱去暗喻羅馬。在寫給羅馬人的信中,保羅指名向當地的許多基督徒問好,卻沒有提及彼得。既然彼得是一位顯要的監督,如果他在當地,保羅就不可能遺漏了他。再者,保羅在羅馬所寫的書信中(包括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提摩太後書、腓利門書、希伯來書),時常代各人向收信者問好,卻從沒有代彼得這樣做。

  • 彼得前書、後書
    洞悉聖經(上冊)
    • 彼得後書 彼得後書是為了幫助基督徒,使他們對所蒙的呼召和揀選確定不移,免得被會眾裡的假導師和不法之徒引入歧途。(彼後1:10,11;3:14-18)基督徒要努力養成信心、美德、知識、自制、忍耐、敬虔、弟兄之情、愛心等特質(彼後1:5-11),同時要密切留意聖靈啟示的預言(彼後1:16-21)。彼得舉出好些例證,表明耶和華以往曾對不敬虔的人執行判決,藉此表明捨棄正義之途的人,都不可能逃過上帝的烈怒。(彼後2:1-22)不論好譏誚的人在「最後的日子」怎樣說,耶和華的日子是必然會來到的,屆時他要一舉殲滅不敬虔的人,就像他在挪亞的日子消滅當時的人類世界一樣。再者,上帝應許的新天新地是確切不移的,基督徒務要盡力而為,力求在上帝眼中清白無瑕。(彼後3:1-18)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