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發希,普緒克洞悉聖經(上冊)
-
-
靈魂不死的主張源於何處?
歸根究底,問題在於「靈魂」這個概念根本不是源於《希伯來語經卷》或《希臘語經卷》,而是源於由異教觀念發展出來的古希臘哲學。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引述蘇格拉底的話,說:「靈魂……離開時要是純潔,絲毫不受肉體的羈絆……就能進入跟靈魂一樣純潔的境界,是隱形的、神聖的、不朽的、充滿智慧的,在那裡靈魂是幸福的,不受罪孽、愚昧與恐懼束縛……不受人間疾苦折磨……從此活在真理與神明之中。」(《斐多篇》,80,D,E;81,A)
-
-
尼發希,普緒克洞悉聖經(上冊)
-
-
當然,這些辭典主要是以希臘古典文學作品為依據,因此難免也收納了信奉異教的希臘哲學家給「普緒克」所下的其他定義,包括「亡靈 」「非物質、不朽不滅的靈魂 」「宇宙魂 」以及「生命與活動的無形本質」等。另外,由於信奉異教的哲學家主張靈魂在人死時離開軀體,所以「普緒克」也用來指「蝴蝶 或蛾 」,指毛蟲必須經歷「變態」過程,才能蛻變成有翅膀的昆蟲。(《希臘語英語詞典》,利德爾與斯科特合編,H.瓊斯修訂,1968,2026-2027頁;唐納根的《希臘語英語新詞典》,1836,1404頁)
由此可見,古希臘作家用「普緒克」去指不同的東西,並沒有一貫的做法,主要視乎各自的哲學思想和宗教信仰而定。一般認為,「靈魂」的觀念源自柏拉圖的哲學理論。關於柏拉圖,有人這樣評論:「有時他說靈魂有[所謂]三個部分,『理性』部分是不死的,另外兩個部分都會死;但有時他又把人說成有兩個靈魂,一個神聖而且不死,另一個卻是會死的。」(《福音季刊》,倫敦,1931,第3卷,121頁,《人體三分論的反思》,A.姆卡格撰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