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叛道——閉塞了通往真神的途徑
    人類尋求真神
    • 14.(甲)基督徒監督怎樣終於被基督教國的主教所取代?(乙)誰力圖在主教當中取得最高地位?

      14 直至後來,以辟斯高普斯b(希臘文e·piʹsko·pos, 監督、監察者)這個字詞才改變成「主教」(英文bishop),意思是在教區內對其他神職人員操有管理權的教士。正如西班牙耶穌會教士盧爾卡(Bernardino Llorca)解釋說:「起初,主教與長老(英文presbyters)之間的區別並不清楚明確,當時的注意只集中在字詞的意思方面:『主教』等於監督;『長老』則相當於長者。……但區別逐漸變得較為清楚,擁有『主教』名稱的是較重要的監督,他們擁有至高的教士權威,有資格行按手禮和委任教士。」(Historia de la Iglesia Católica[天主教會的歷史])事實上,主教開始實行一種君主制度,尤其自第四世紀初期以降。教廷制度——由教士團施行統治的安排——於是確立起來。後來羅馬的主教自稱是彼得的繼承者,許多人遂承認他是至高的主教和教皇。

      15.早期基督徒的領導層與基督教國的領導層之間有什麼巨大鴻溝存在?

      15 今日,在基督教國各教會中,主教居於聲勢烜赫的地位,通常薪酬豐厚,往往被視為屬於國家的統治階層。可是,我們若把教會的位高勢雄與基督和眾長老(監督)治下早期基督徒會眾的簡樸組織比較一下,便可以看出兩者之間其實有天淵之別。關於彼得與他所謂的繼承人——在梵蒂岡的堂皇府第中掌權的教皇們——之間的巨大鴻溝,我們可以說些什麼呢?——路加福音9:58;彼得前書5:1-3。

      教皇的權力與威望

      16,17.(甲)我們怎麼知道早期的羅馬會眾並非在主教或教皇控制之下?(乙)使用「教皇」的頭銜一事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16 早期的各會眾均接受耶路撒冷眾使徒和長老的指揮,其中之一是羅馬的會眾。基督教的真理可能在公元33年五旬節之後不久傳達羅馬。(使徒行傳2:10)像當時的其他基督徒會眾一樣,羅馬會眾也有長老團擔任監督的職分,但其中並沒有一位成員操有最高的權力。羅馬會眾的早期長老中絕沒有任何人被當代的人視作主教或教皇,因為當時羅馬君主制度的主教安排仍未設立。君主制度(一人統治)的主教團安排肇始於何時頗難確定。證據表示它是在第二世紀開始發展的。——羅馬書16:3-16;腓立比書1:1。

      17 在公元最初兩個世紀,「教皇」(英文pope, 源於希臘文paʹpas, 父)的頭銜尚未受人採用。前度耶穌會教士沃爾什(Michael Walsh)解釋說:「羅馬主教初次被人稱為『教皇』看來是第三世紀的事,這個頭銜最初授予教皇卡利斯圖斯(Callistus)。……到第五世紀末葉,『教皇』一詞通常僅是指羅馬主教而言。可是,直到十一世紀,教皇才能夠堅持這個頭銜只可應用在他一人身上。」——《圖解教皇歷史》。

      18.(甲)最先獨攬大權的羅馬主教之一是誰?(乙)教皇擁有至高權力的聲稱以什麼為根據?(丙)馬太福音16:18,19的正確了解是什麼?

      18 最先獨攬大權的羅馬主教之一是教皇利奧一世(公元440-461年)。沃爾什進一步解釋說:「利奧採用一度屬於異教的大祭司長(Pontifex Maximus)頭銜。這個頭銜至今仍為各教皇所採用,但在第四世紀末葉之前一向是羅馬皇帝所持有的。」利奧一世的行動據稱以天主教對馬太福音16:18,19耶穌的話所作的解釋為根據。(可參看第268頁的附框。)他「聲稱既然聖彼得是使徒之首,聖彼得的教會也應該在各教會中居首位。」(《人類的宗教》)藉著這項行動,利奧一世清楚表明,雖然東方君士坦丁堡的羅馬皇帝執掌世俗權柄,他卻從西方的羅馬執掌屬靈權柄。教皇利奧三世在公元800年為神聖羅馬帝國的查理曼大帝加冕時,這種權力更進一步顯示出來。

      19,20.(甲)現代一般人對教皇懷有什麼看法?(乙)教皇擁有一些什麼官銜?(丙)我們可以在教皇與彼得的行為之間見到什麼鮮明的對照?

      19 自1929年以來,羅馬教皇一直被世上各政府視為一個擁有獨立主權的國家——梵蒂岡城——的統治者。因此,羅馬天主教會與別的宗教組織不同,它可以差遣外交代表——教皇使節——到世界各政府去。(約翰福音18:36)教皇擁有許多榮銜,例如耶穌基督的代理人、使徒領袖的繼承人、公教的最高元首、西方大主教、意大利大主教、梵蒂岡城的君主等。他受到隆重、鋪張的接待。他享有一國之君的尊榮。但在另一方面,請留意他們所謂的第一任教皇兼羅馬主教的彼得,當羅馬百夫長哥尼流俯伏在他腳前下拜時有什麼反應:「彼得卻拉他,說:『你起來,我也是人。』」——使徒行傳10:25,26;馬太福音23:8-12。

  • 叛道——閉塞了通往真神的途徑
    人類尋求真神
    • [第268頁的附欄]

      彼得與教皇地位

      在馬太福音16:18,耶穌對使徒彼得說:「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希臘文Peʹtros,柏特勞斯],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希臘文peʹtra,柏特拉]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天主教會根據這節經文聲稱耶穌將他的教會建造在彼得之上。他們說彼得就是第一位羅馬主教,在他以後一脈相傳的羅馬主教都是他的繼承人。

      耶穌在馬太福音16:18所指的磐石是誰?指彼得抑或指耶穌自己?上下文表明,當時所談及的問題乃是,正如彼得本人承認,耶穌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馬太福音16:16)因此,按理說來,教會的磐石根基是耶穌自己而不是後來三次不認基督的彼得。——馬太福音26:33-35,69-75。

      我們怎麼知道基督才是磐石根基呢?憑著彼得自己的證言,他寫道:「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棄的,卻是被上帝所揀選、所寶貴的。……因為經上說:看哪,我把所揀選、所寶貴的房角石安放在錫安;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保羅也指出:「[你們]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彼得前書2:4-8;以弗所書2:20。

      在聖經和歷史上都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彼得被人視為在同輩中居首位。彼得在自己所寫的書信中絕沒有提及這件事,而其他三本福音書——包括馬可福音(顯然是彼得向馬可敘述的)——甚至沒有提及耶穌對彼得說過這段話。——路加福音22:24-26;使徒行傳15:6-22;加拉太書2:11-14。

      我們甚至沒有任何絕對肯定的證據證明彼得曾經去過羅馬。(彼得前書5:13)保羅探訪耶路撒冷時,「那稱為教會柱石的雅各、磯法[彼得]、約翰」曾經予以支持。因此當時彼得不過是會眾中至少三根柱石之一而已。他絕不是「教皇」,也從沒有以這樣的地位或耶路撒冷首席「主教」的名稱為人所知。——加拉太書2:7-9;使徒行傳28:16,30,31。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