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你們的手滿了血』
    警醒!1987年 | 12月8日
    • 『你們的手滿了血』

      「你們多多的祈禱,我也不聽。你們的手都滿了殺人的血。」全能的上帝對那些自稱事奉他,但卻濫殺無辜的人如此說。——以賽亞書1:15。

      這個世界的宗教犯了殺人流血的罪嗎?不錯,他們確是如此。在我們這二十世紀的多場戰爭中,世界的各宗教和教士均大力支持殺人流血,甚至造成同一宗教的成員大規模地自相殘殺。

      可是,耶穌卻教導跟從者要「收刀入鞘。」(馬太福音26:52)使徒保羅聲稱:「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哥林多後書10:4)上帝之道的有力信息是,實踐純真宗教的人必須彼此相愛而非殺人流血,它說:「從此就顯出誰是上帝的兒女,誰是魔鬼的兒女;凡不行義的就不屬上帝,不愛弟兄的也是如此。我們應當彼此相愛。這就是你們從起初所聽見的命令。不可像該隱;他是屬那惡者,殺了他的兄弟。」——約翰一書3:10-12。

      一個宗教若沒有表現這樣的愛,它的禱告就不會為上帝所垂聽。聖經說:「我們一切所求的,就從他得著;因為我們遵守他的命令,行他所喜悅的事。」(約翰一書3:22)但這個世界的各宗教並沒有遵守上帝的命令。反之,他們軟弱地附和殺人的勾當,只在本世紀就屠殺了億萬的人!

      領袖和人民會聽從嗎?

      若望保祿二世在阿西西的閉會致詞中說:「我們邀請世界領袖們留意我們謙卑地對上主所作的祈求和平的禱告。」一般政治領袖及其人民會聽從這項呼籲嗎?為了尋出答案,我們且回顧一下歷史。

      歷史透露,和平條約與和平禱告絕非新事。在中世紀,和平條約時常被人稱為上帝的休戰或神聖的休戰。它們在基督教國的宗教節日宣布出來,當其時一切戰事就要停止。可是,對於違反休戰協定的人來說,甚至以逐出教會的處分作為恐嚇也不足以使他們尊重協定。

      1915年,教皇班納特十五世對各國發出呼籲,請求停止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可怕屠殺」。他向上帝祈求「停止那場邪惡的災難」。但各國領袖和人民都不予理會。按理來說,上帝也不會理會這樣的祈求,因為交戰雙方都是由同一宗教的成員構成的。結果,天主教徒殘殺天主教徒,基督新教徒殘殺基督新教徒,與上帝的命令大相逕庭。

      1939年春季,當第二次世界大戰風雲緊急之際,教皇庇護十二世組織了「一隊公開祈求和平的十字軍」。在該年8月,大戰爆發的前夕,他呼籲各國領袖和人民停止「互相指控、威脅和互不信任」以期避免使局勢惡化。

      可是,那些禱告和呼籲並未能停止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德國發動戰爭;也不能向信奉天主教的意大利或信奉神道教的日本指出和平之道來。絕沒有任何宗教的成員因為殘殺同一宗教的成員而受到逐出教會的恐嚇。因此弟兄互相殘殺的戰爭持續了6年之久,每個國家都受到教士所支持。

      為了響應教皇在阿西西的呼籲,若干地方在1986年10月27日實施停戰。但在其他國家中,戰事仍繼續下去。在許多事例上,戰爭是在有宗教代表派往阿西西的國家中進行的。例如,愛爾蘭共和軍的天主教游擊隊在愛爾蘭發動炸彈攻勢。錫克教徒在印度作戰。在阿富汗、埃塞俄比亞、黎巴嫩、伊朗和伊拉克,以及其他地方,血戰仍然繼續下去。即使在觀察到停戰一天的地方,死亡和恐怖事件在次日就再度爆發了。這種和平確是怪事!

      這樣的倡議其實間接嘉許那些今日停止殺戮,明日又故態復萌的人,『賜和平的上帝』能夠祝福這種偽善的行為嗎?上帝有在該隱殺害亞伯之後嘉許該隱嗎?當然沒有!——希伯來書13:20。

  • 『你們的手滿了血』
    警醒!1987年 | 12月8日
    • 在禱告日結束時,教皇自己也承認天主教要對這一切流血負部分罪責。他說:「我願意承認,天主教徒未必時常忠於這項堅定的信仰。」然後他補充說:「我們並非時常都是『和事佬』。因此,對我們來說,在某種意義上,這次在阿西西的集會乃是一項懺悔行動。」

      但是,現代的宗教有沒有在行動上表明已對戰爭改變態度呢?它真的已痛改前非嗎?論到現今的戰爭,洛吉亞指出:「十次衝突之中有九次若非以宗教為主角,也牽涉到宗教在內。」

      因此,祈求和平的禱告是全無用處的。政治領袖和人民都不予理會,也沒有按之而行;上帝也絕不垂聽這樣的禱告,因為他曾說:「就是你們多多的祈禱,我也不聽。你們的手都滿了殺人的血。」(以賽亞書1:15)由於這緣故,聯合國所提倡的1986國際和平年以及支持這項倡議的世界各宗教的禱告全都失敗了。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