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聖經的第32本書——約拿書
    「聖經全部都是上帝所感示而有益的」
    • 1.約拿書回答了什麼問題?關於耶和華的憐憫,此書透露什麼?

      約拿——公元前第九世紀的海外傳道員!他對來自耶和華的委派有什麼看法?這為他帶來什麼新經歷?他發覺委派地區內的人有良好反應嗎?他的傳道有多成功?約拿書的戲劇性記載回答了這些問題。預言者執筆寫成這書時,蒙耶和華揀選的國家已經違背了與上帝所立的約,轉而崇拜異教的偶像。書中的預言表明上帝的憐憫並非只限於向某一個國家或僅向以色列表現出來。此外,這本書顯揚耶和華的偉大憐憫和慈愛;這與不完美的人時常表現的冷酷和焦躁不耐簡直有天淵之別。

      2.我們對約拿的背景知道些什麼?他大約在哪一年說預言?

      2 約拿(希伯來文Yoh·nahʹ,尤拿)這個名字的意思是「鴿子」。他是西布倫區加利利地迦特希弗的預言者亞米太的兒子。我們在列王紀下14:23-25讀到,以色列王耶羅波安照著耶和華通過約拿所說的話擴展國家的邊界。這件事表明約拿說預言的時間大約是在公元前844年,亦即耶羅波安二世登基作以色列王那年。在此之後過了許多年,定都於尼尼微的亞述才開始轄制以色列。

  • 聖經的第32本書——約拿書
    「聖經全部都是上帝所感示而有益的」
    • 約拿書的內容

      5.約拿對上帝的委派有什麼反應?這導致什麼結果?

      5 約拿被派往尼尼微,但卻畏縮逃跑(1:1-16)。「耶和華的話臨到亞米太的兒子約拿,說:『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因為他們的惡達到我面前。』」(1:1,2)約拿喜歡這項委派嗎?絕不然!他朝著相反的方向逃跑,乘船往他施(很可能是今日的西班牙)去。約拿的船遇到大風浪,水手十分懼怕,「各人哀求自己的神,」而約拿則在艙底睡著了。(1:5)在喚醒約拿之後,他們一同掣籤,看看究竟是誰惹來這場災禍,結果把約拿掣出來。至此,他才表明自己是希伯來人,是耶和華的敬拜者,但當時正逃避上帝的委派。他請水手們把他拋進海裡。經過一番努力試圖把船攏岸不果後,他們終於把約拿拋下海裡。海浪就平息了。

      6.約拿在「大魚」腹中有什麼經歷?

      6 「大魚」把約拿吞下(1:17-2:10)。「耶和華安排一條大魚吞了約拿,他在魚腹中三日三夜。」(1:17)約拿在魚腹中懇求耶和華。他「從陰間[「希屋爾」,《新世》]的深處」呼求上帝,並說他必償還所許的願,因為「救恩出於耶和華」。(2:2,9)於是大魚聽從耶和華的吩咐,把約拿吐在旱地上。

      7.約拿在尼尼微的傳道有什麼效果?

      7 在尼尼微傳道(3:1-4:11)。耶和華向約拿重申他的吩咐。約拿不再逃避,於是遵囑前往尼尼微。他在城的大街上宣告說:「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3:4)他的傳道十分有效。尼尼微城的居民紛紛表示悔改,百姓開始對上帝表現信心。國王下令人畜都當禁食,披上麻布。耶和華便大施憐憫,保全了該城。

      8.約拿對耶和華向尼尼微城表現憐憫一事有什麼反應?耶和華怎樣指出預言者的矛盾?

      8 約拿對此覺得忍無可忍。他告訴耶和華他早就知道上帝會表現憐憫,這就是他逃往他施的原因。他但願就此死去。約拿憤憤不平,遂在城的東邊搭了一座棚,坐在棚裡要看看事情的發展。耶和華使一棵蓖麻長起來替這個滿腹牢騷的預言者遮蔭。約拿雖然為此而高興,卻可惜為時頗短。翌日黎明,耶和華安排了一條蟲子齧咬蓖麻,使之枯去,以致約拿飽受炎熱東風的吹襲和日頭曝曬。約拿再次求死。他自以為義地認為自己發怒有理。耶和華指出他的矛盾:約拿因一棵蓖麻樹枯萎而感到惋惜,但卻對耶和華顧惜尼尼微大城一事大感不悅。

      何以有益

      9.約拿的什麼態度和行徑對我們說來是個鑑戒?

      9 約拿所採取的途徑及其結果對我們應該是一項鑑戒。他逃避上帝委派他的工作,但他其實應該接受委派,仰賴上帝的支持才對。(拿1:3;路9:62;箴14:26;賽6:8)當他朝著相反的方向逃跑時,他表現消極的態度,遲遲不敢向水手表明自己是個崇拜「耶和華……天上的上帝」的人。他失去了膽量。(拿1:7-9;弗6:19,20)約拿那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使他把耶和華對尼尼微人表現的憐憫視為對他個人的羞辱;他試圖挽回面子,告訴耶和華他早就知道事情會有這樣的結果——何必還派遣他作預言者呢?約拿這種缺乏尊重,大發牢騷的態度受到責備,因此我們應該從他的經驗學得教訓,避免挑剔耶和華所表現的憐憫和他的行事方式。——拿4:1-4,7-9;腓2:13,14;林前10:10。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