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孩子究竟怎麼啦?」警醒!2008年 | 6月
-
-
「我的孩子究竟怎麼啦?」
斯科特和桑德拉a看見15歲的女兒走進客廳來,就頓時目瞪口呆。女兒的一頭金色秀髮,現在卻變成鮮亮的紅色!在他們追問之下,女兒說了讓他們摸不著頭腦的話。
「我們說過你可以染髮嗎?」
「你們從來沒說過不可以啊。」
「那你為什麼不事先問問我們?」
「因為我知道你們一定會說不!」
斯科特和桑德拉必定很同意,青春期是一段非常時期。這其間,孩子也好,父母也好,都會感到焦慮不安,不知所措。步入青春期之後,孩子會經歷許多突如其來的改變,是許多父母毫無準備、不知該怎樣面對的。芭芭拉是一個家住加拿大的母親,她回憶說:「我們的女兒突然變得判若兩人,事前全無跡象。我不由得在想:『我的孩子究竟怎麼啦?』我覺得好像有人在我們睡著的時候把女兒偷走,用了另一個人來代替她!」
芭芭拉的經歷不是個特例。請讀讀環球各地的一些父母對《警醒!》雜誌說了些什麼話。
「我兒子進入青春期以後,突然變得容易堅持己見,而且喜歡質疑父母的權力。」——莉婭,英國
「我們的女兒在別人面前很不自在,一個主要原因是她們非常在意自己的外表。」——約翰,加納
「兒子要自己作決定,不想人告訴他該怎麼做。」——賽莉娜,巴西
「女兒不像從前那樣喜歡我們摟抱她、親吻她了。」——安德魯,加拿大
「我們的兒子變得爭強好勝,他們不肯接受我們的決定,總愛跟我們唱反調。」——史蒂夫,澳大利亞
「我女兒不肯讓人知道她的感覺,把自己封閉在一個屬於她的小小世界裡。如果我試圖闖進去,就會使她感到惱火。」——喬安妮,墨西哥
「我們的孩子好像有很多祕密不讓我們知道,並要求更多私人空間。他們寧願跟朋友作伴,也不想跟我們在一起。」——丹尼爾,菲律賓
做父母的,要是你家有孩子正值青春期,就可能會有以上經歷。如果是這樣,那麼請放心,你不是孤立無援的。即使你的孩子看似個「陌生人」,你也可以從聖經得到幫助,去理解他的內心世界。聖經可以怎樣幫助你呢?
求取智慧,求取悟性
聖經的箴言說:「當求取智慧,求取悟性」。(箴言4:5)孩子正值青春年少,做父母的尤其要培養這兩種特質。你有悟性,就不會單看事情的表面,而會設法了解孩子的言行,明白他們的感受。你有智慧,就會作出適當的回應,好繼續引導孩子,幫助孩子長大成為一個負責任的成年人。
即使你和孩子之間的隔閡看似越來越深,你也不要貿然以為孩子不再需要你了。其實,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非常需要,甚至想要 父母介入他們的生活,幫助他們渡過這個充滿挑戰的人生階段。培養悟性和智慧,可以怎樣幫助你給予孩子所需的指引呢?
[腳注]
a 這系列文章中的名字是化名。
-
-
幫助孩子渡過青春期——運用悟性警醒!2008年 | 6月
-
-
幫助孩子渡過青春期——運用悟性
假如你到外地旅遊,但不會說當地的語言,你想跟當地人溝通肯定是會有困難的。可是,這並不是說,你無法跟他們溝通。你可以查閱一本雙語小詞典,學會一些基本的詞語和短語。或者有人可以為你翻譯,這樣你就能夠明白他們說什麼,而他們也能夠明白你的話了。
孩子要是步入了青春期,做父母的有時可能覺得自己的處境跟上述情況很相似。青少年的行為也許像外語一樣難以理解,但這並不是說,父母無法了解他們。在這個成長階段,不管孩子還是做父母的,有時都會多麼興奮;但在大多的時候,他們會感到困惑。要跟孩子相處融洽,關鍵在於父母理解孩子正在經歷什麼變化。
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
孩子渴望獨立並不表示他是個反叛青年。請記住,聖經指出,時日過去,總有一天「人要離開父母」。(創世記2:24)所以,孩子要學會怎樣作決定,日後才可以負起成年人的種種責任。
上文引述了一些父母的話,說孩子的行為改變了。讓我們看看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
家住英國的莉婭苦惱地說:「[兒子]突然變得容易堅持己見,而且喜歡質疑父母的權力。」
青少年跟小孩一樣,喜歡反覆追問「為什麼」。跟小孩不一樣的是,一個簡短的答覆也許未能滿足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呢?使徒保羅寫道:「我還是嬰孩的時候……想法也像嬰孩」。(哥林多前書13:11)可是,隨著青少年逐漸養成推理的能力,他們需要父母清楚解釋事情的原因,這樣他們的「理解力」就會因運用而得到鍛鍊。(希伯來書5:14)
家住加納的約翰說:「我們的女兒在別人面前很不自在,一個主要原因是她們非常在意自己的外表。」
有的孩子在正常的年齡踏入青春期,有的孩子則或早或遲才開始發育。無論如何,一旦身體迅速發育,許多年輕人都會極度關注自己的外表。女孩子看見自己的身材漸漸豐滿起來,或感到開心,或焦慮不安,或既驚且喜。也許孩子臉上開始長出了青春痘,也許孩子發覺化妝品可使自己漂亮一點。要是這樣的話,他們花在鏡子前的時間就可能比花在課本上的多了,這是可以理解的。
家住菲律賓的丹尼爾說:「我們的孩子好像有很多祕密不讓我們知道,並要求更多私人空間。他們寧願跟朋友作伴,也不想跟我們在一起。」
孩子保著祕密不讓父母知道,可能會造成嚴重問題。(以弗所書5:12)可是,想有點個人隱私卻是另一回事。就連耶穌也想有點隱私,有一次,他尋找「一個僻靜的地方,不想讓人打擾」。(馬太福音14:13)青少年逐漸長大,就需要多點私人空間,也需要成年人尊重他們的隱私。父母讓孩子有私人空間,就會幫助他們培養思考力。他們成長以後,也會大大受益。
此外,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也要學會怎樣跟人建立友誼。沒錯,「不良的交往破壞有益的習慣」。(哥林多前書15:33)但聖經也說:「真朋友時刻顯出愛心,像兄弟為共患難而生。」(箴言17:17)孩子在青春期裡學會結交良友,懂得怎樣維繫友誼,這樣,他們長大後也會受用不盡。
當以上任何一種情況出現時,父母都得運用悟性處事。那麼,他們就不會誤解孩子,而會明白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當然,除了有悟性,父母還需要有智慧,才能對任何情況作出適當的回應,得到最佳的結果。做父母的可以怎樣運用智慧,跟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呢?
[第5頁的精選語句]
隨著青少年逐漸養成推理的能力,他們需要父母清楚解釋家規背後的原因
-
-
幫助孩子渡過青春期——運用智慧警醒!2008年 | 6月
-
-
幫助孩子渡過青春期——運用智慧
「我們煞費苦心,教導兒女,但我們好像常常不是為這就是為那訓斥他們。有時候我們不由得擔憂,我們究竟是幫助他們建立自信,還是在摧毀他們的自信。唉!管教兒女要做得寬嚴適中,真不容易。」——喬治和勞蕾娜,澳大利亞
父母要好好教養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會面對不少困難。一方面,孩子會為父母帶來各種新挑戰,父母要學會怎樣應付。另一方面,隨著孩子漸長,父母可能會感到憂慮,或是心裡很難受。澳大利亞一個名叫弗朗克的父親承認:「想到孩子總有一天要離開我,就已經叫我夠難受了。我不能再處處管住孩子,要接受這個事實非常不容易。」
上篇文章提到的莉婭深有同感。她說:「我覺得很難接受兒子已經長大,是個青少年了,因為他在我眼中還是個小孩,彷彿昨天才頭一次離家上學呢!」
雖然父母很難接受這件事實,但無可否認的是,青少年不再是小孩了。在人生這個過渡階段,他們正在學習怎樣日後負起成人的責任,而父母就是他們的導師,也為他們打氣。然而,正如我們在本文開頭讀到喬治和勞蕾娜的話那樣,父母既能建立也能摧毀孩子的自信。那麼,父母該怎樣做,才是合理平衡呢?聖經提出的勸告能夠幫助父母。(以賽亞書48:17,18)讓我們看看一些父母的經歷。
良好的溝通至為重要
聖經勸勉基督徒要「敏於聆聽,不急於說話」。(雅各書1:19)不論跟什麼年齡 的孩子談話,這都是一個很好的建議。跟青少年傾談時,留心聆聽尤其重要,這樣才能聽到他們的心聲。要做到這一點,父母也許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
英國一個名叫彼得的父親說:「隨著兩個兒子踏入了青春期,我也要學會怎樣跟他們好好溝通。在孩子小時候,我和太太只需告訴 他們做什麼,他們就會做什麼。但現在他們長大了,我們需要跟他們推理,聽他們說話,向他們解釋事情,並讓他們運用自己的思考力,去學會怎樣解決問題。說到底,我們要觸動他們的心。」(提摩太後書3:14)
如果父母跟兒女發生摩擦,就尤其需要聆聽對方的話。(箴言17:27)英國的丹妮爾有這樣的經歷,她說:「我有一個女兒,每次我叫她做事,她總是跟我頂嘴。我對她很不滿,但她告訴我,她也不喜歡我老是大聲嚷嚷,命令她做這做那。後來我們坐下來,真正聆聽對方傾吐心聲。她說,我跟她說話的方式使她很難受,我也說出了她給我留下的印象和感覺。我們終於化解彼此間的矛盾了。」
丹妮爾體驗到,「敏於聆聽」有助於她知道女兒頂嘴的真正原因。她說:「現在我盡量耐心地對待女兒,生氣時不會跟她說話。結果,我們的關係逐漸改善。」
箴言18:13說:「未聽先答,就是愚蠢羞辱。」澳大利亞一個名叫格雷格的父親發覺此話不假。他說:「有時候我們和孩子之間發生摩擦,是因為我和太太沒有先聽聽孩子怎麼說,也沒有同情他們的感受,就急著訓斥他們一番。後來我們發覺,就算我們認為孩子的態度很差,也須要給孩子機會表達自己的感受,然後 才給他們所需的糾正和建議。」
該給多少自由?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能夠享有自由,很多時候就為了這個問題跟父母發生爭執。父母該給年輕人多少自由呢?一個父親說:「我不是不想給女兒一些自由,但有時候,我擔心她會得寸進尺。」
毫無疑問,嬌縱孩子,給他們沒有限制 的自由,只會帶來苦果。聖經警告說:「放縱的孩子使母親蒙羞。」(箴言29:15)所有的年輕人都需要清晰的指引。所以,父母必須用愛心糾正孩子,並要始終不渝地執行家規。(以弗所書6:4)可是,父母也要給年輕人適度的自由,好訓練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樣,他們長大後就更能夠作明智的決定。
請想想,你小時候是怎樣學會走路的。當你還是個嬰兒的時候,你需要人把你抱在懷裡。漸漸地,你開始爬行了,後來還開始走路。可是,剛學會走路的你卻跌跌撞撞,可能會遇上危險。所以,你的父母小心看著你,甚至可能設立障礙,不讓你走到像樓梯那樣潛伏危機的地方。雖然這樣,他們還是容許你在規定的範圍內自行活動的。你難免要摔上幾跤,但你最終還是學會了走路。
孩子也要經過類似的過程,才能成為有獨立思考的人。起初父母會為孩子作決定,彷彿將孩子抱在懷裡。隨著孩子表明自己思想漸漸成熟,父母會容許他們作某些選擇,就像讓他們爬行似的。但父母會同時設立一些障礙,保護孩子免受傷害。孩子再長大一些,父母會容許他們作更多決定,像讓他們自行「走路」一樣。於是,他們長大成人之後,就有能力「負起自己的擔子」了。(加拉太書6:5)
向耶穌的父母學習
耶穌十二歲的時候,他的父母顯然已容許他享有若干程度的自由,而耶穌沒有辜負父母的信任。隨著耶穌漸漸長大,他的「智慧和身量不斷增長,越來越得上帝和人的喜愛」,但他「仍舊順服」父母。(路加福音2:51,52)
你們做父母的,要向耶穌的父母學習。孩子漸漸表現出自己處事成熟,你就可以給他們更大的自由。請讀讀一些父母在處理這個問題上有什麼心得。
「我以前老是過度干涉孩子的活動。後來,我改變做法,決定教他們認識做事的原則,讓他們按照原則來作決定。自那以後,我發覺孩子作決定時會小心衡量利弊了。」——秀賢,韓國
「雖然我和丈夫總是有點擔心,但我們還是給孩子當得的自由,讓他們知道自由會帶來責任,他們要承擔後果。」——達里婭,巴西
「如果孩子好好地運用我給他的自由,我就會稱讚他,我發覺這樣做很重要。還有,我為他定了什麼規矩,自己也會遵守。比如說,我去什麼地方、做什麼事,我都會告訴他。如果我不能準時回家,我也會讓他知道。」——安娜,意大利
「我們向兒子強調,他們在這個家裡要證明自己值得信任,才能有自由自己作決定,而這種自由不是隨著他們長大、自然而然就應有的。」——彼得,英國
承擔後果
聖經說:「人年少負軛,這是好事。」(耶利米哀歌3:27)但聖經也有一句話說得一點不錯:「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加拉太書6:7)年輕人要是體驗到這句話的真義,就學會以最好的方式負軛,意即做事肯負責任,願意承擔後果。
有些父母想保護孩子,即使孩子作了不智決定,也不要他們承擔後果。父母這樣做很可能是出於好意的。試想想,兒子瘋狂購物,以致債務纏身,如果爸媽幫他還了債,他會從中學到教訓嗎?但如果爸媽幫助他好好計劃怎樣把債務還清,他又會學到什麼教訓呢?
如果父母不讓孩子承擔後果,孩子就學不到做事要負責任,結果只會害了孩子。這麼一來,父母不但沒有幫助他們做好準備,日後負起成年人的種種責任,反而灌輸給孩子錯誤的思想:哪怕遇到什麼困難,做錯了什麼事,總會有人挺身而出,救他們脫離困境,幫他們遮掩過犯。父母該讓年輕人體驗到人種什麼就收什麼,而且學到怎樣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樣可以大大幫助孩子的「理解力因常常運用而鍛鍊純熟,能明辨是非」。(希伯來書5:14)
「孩子正在發育中,不斷改變」
毫無疑問,做父母的有重大責任,要好好養育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很多父母克盡厥職,「照耶和華的意思管教他們,糾正他們的思想,把他們撫養成人」。(以弗所書6:4)可是,有時候,他們難免會因感到氣餒而流下淚來。
說到底,做稱職的父母,並不是要控制著孩子的一言一行,而是要悉心教導他們,向他們灌輸正確的價值觀。(申命記6:6-9)這說來容易做來難嗎?沒錯,是很難的。上文提到的格雷格說:「我們的孩子正在發育中,不斷改變,變得好像是另一個人。這意味著我們必須設法了解他,不斷調整自己,好能跟他相處。」
你們做父母的,要努力應用本文討論過的聖經原則,也要對孩子懷有合理的期望。還有,父母能對孩子產生重大的影響,為兒女做個好榜樣是父母須要負起的責任。聖經說:「要教孩子走合宜的路,這樣他到老也不偏離。」(箴言22:6)
[第7頁的精選語句]
兒女要享有較多的自由,就得一步一步慢慢來,好像小孩學步一樣
[第8頁的精選語句]
耶穌十二歲時,父母容許他享有若干程度的自由
[第7頁的附欄]
「行使你做父母的權力」
你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也許因為你限制他的自由而感到氣惱。但這並不是說你要讓步,不行使父母的權力。要記得,青少年缺乏生活經驗,仍需要父母的指引。(箴言22:15)
約翰·羅斯蒙德在《父母是一家之主》(新版)中寫道:「孩子發脾氣,鬧情緒,父母就很容易方寸大亂,不知所措。由於不想跟孩子發生衝突,父母會給孩子更多自由,但自由帶來的責任是孩子未能承擔的。其實,這個時候父母絕不該讓步,反而要行使你做父母的權力,不要讓孩子得逞。雖然孩子肯定會抗拒你,但這也是最好的時候,讓他們知道自己未能作主,他們還需要父母悉心指導。」
[第9頁的附欄]
給孩子更多自由
通常,青少年都想要過多的自由。與此同時,有的父母只給孩子很少的自由。那麼做父母的,該給孩子多少自由,才會不走極端,平衡合理呢?首先,請看下表,並想想哪些方面你的孩子已表明自己肯負責任,值得信任呢?
□ 選擇朋友
□ 選擇服飾
□ 運用金錢
□ 在父母指定的時間回家
□ 完成家務
□ 完成作業
□ 肯為過錯道歉
□ 其他․․․․․․․․․․․․․․․․․․․․․․․․․․․․․․․․․․․․․․
如果孩子在以上一些方面已表現出成熟的態度,何不想想:可以怎樣表明你更信任他呢?
[第7頁的圖片]
給孩子機會表達自己的感受,然後才給他們所需的糾正和建議
[第8,9頁的圖片]
父母要教導孩子做個負責任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