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要專心閱讀
    守望台1996年 | 5月15日
    • 學得寶貴教訓

      14.我們可以怎樣用士師記第9章去教導孩子學會謙卑?

      14 我們閱讀上帝的話語,可以學得很多教訓。舉個例:你希望孩子記住謙卑的重要。基甸的兒子約坦所說的預言並不難想像,也不難明白。不妨從士師記9:8讀起。約坦說:「有一次,眾樹要去膏立一個王統治它們。」(《新譯》)橄欖樹、無花果樹、葡萄藤都不願意作王,可是卑賤的荊棘卻喜歡作王。你把經文向孩子朗讀出來之後,可以解釋,有價值的植物代表賢德的人;這些人並沒有一心追求王權,管治以色列同胞。荊棘一般只可以用來生火,代表亞比米勒的王權。這個驕傲自大的殺人者企圖管轄他人,結果落得約坦所預言的下場。(士師記第9章)哪個孩子願意長大成為荊棘呢?

      15.路得記怎樣強調忠貞的重要?

      15 路得記這卷聖經書說明忠貞的重要。假設你們一家輪流朗讀經文,要明白含義。你們看見摩押女子路得跟寡居的婆婆拿俄米一起上伯利恆去。你們聽見路得說:「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路得記1:16)你們又看見勤奮的路得在波阿斯的田裡,在收割的人後面邊走邊拾遺穗。你們聽見波阿斯稱讚她說:「我本城的人都知道你是個賢德的女子。」(路得記3:11)不久,波阿斯把路得娶過來。按照叔伯續婚的制度,路得從波阿斯生了個兒子『給拿俄米』。路得也成了大衛和耶穌基督的祖先。這樣,路得『滿得賞賜』。另外,閱讀這段經文的人學得寶貴教訓:要忠於耶和華,你就會滿得賞賜。——路得記2:12;4:17-22;箴言10:22;馬太福音1:1,5,6。

      16.三個希伯來青年遭受什麼考驗?這段經文對我們有什麼益處?

      16 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這些希伯來青年的事跡,能夠幫助我們在考驗下對上帝保持忠信。朗讀但以理書第3章的時候,不妨讓記載活現眼前。在杜拉平原,有一尊巨型金像矗立,巴比倫的王公大臣都聚集起來。樂器一響,他們就俯伏在地,朝著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巨像下拜,只有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不肯下拜。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必恭必敬卻又堅定不移地告訴國王,他們決不事奉王的神,也不會拜金像。王把他們扔進燒得通紅的火爐裡。結果怎樣?王向爐子裡看,卻看見四個人,有一個「相貌好像神子」。(但以理書3:25)三個希伯來青年從爐子出來,尼布甲尼撒頌讚他們的上帝。想像當時的情景的確大有收獲。關於在考驗下對上帝保持忠信,我們學得多麼寶貴的教訓!

      全家一起閱讀聖經而得益

      17.請略舉幾樣全家閱讀聖經可以學得的有益東西?

      17 你要是經常撥出時間全家一起閱讀聖經,就一定得益不淺。從創世記開始,你們可以目擊創造的經過,看見人類最初的樂園家鄉。你們可以討論忠信的族長和他們一家的遭遇,跟著以色列人穿越紅海而腳不沾水。你們可以看見牧童大衛擊敗非利士巨人歌利亞。你們一家目睹耶和華的殿宇在耶路撒冷興建,也看見殿宇遭巴比倫大軍摧毀,後來又在施政官所羅巴伯治下重建。在伯利恆附近,你們跟寒微的牧人在一起,聽見天使宣布耶穌誕生。你們得知耶穌受浸和傳道的細節,目睹他獻出屬人的生命做贖價,又分享他復活的喜樂。接著,你們可以跟使徒保羅一起旅行;隨著基督教在各地傳播開去,你們看見會眾一群一群建立起來。然後在啟示錄,你們一家欣賞使徒約翰論到未來的偉大異象,包括基督的千年統治。

      18,19.關於全家一起閱讀聖經,這裡提出什麼建議?

      18 全家一起朗讀聖經,發音要清晰,語氣要熱誠。讀出某些經文的時候,家庭一分子(比如父親)可以讀出敘述的部分。其他人可以扮演不同的聖經人物,語帶感情讀出對白。

      19 全家一起誦讀聖經,閱讀的能力就會改善。你對上帝的認識會相繼增加,你跟上帝也會更為親近。亞薩唱道:「但我親近上帝是與我有益;我以主耶和華為我的避難所,好叫我述說你一切的作為。」(詩篇73:28)你們全家一起誦讀聖經,就能夠像摩西一樣「保持堅定,彷彿看見那不能見的上帝」耶和華。——希伯來書11:27。

  • 閱讀上帝的話語,用真理事奉他
    守望台1996年 | 5月15日
    • 3.閱讀聖經可以獲得一些什麼裨益?

      3 基督徒全家一起閱讀聖經,可以得享永久的裨益。他們這樣做,就能夠認識上帝的律法,認識教義和預言等方面的真理。家主讀過一段經文後,可以問:這件事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這件事跟聖經的其他教訓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可以怎樣運用這些要點宣講好消息呢?一家人閱讀聖經的時候,如果利用《守望台刊物索引》或其他索引來查資料,就會獲得更大啟迪。翻查《洞察聖經》也很有益處。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