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苛刻言詞碎心靈
    警醒!1997年 | 8月8日
    • 苛刻言詞碎心靈

      「你這個蠢才!」日本一名婦人對這句話久久不能忘懷,因為她小時候常常被人這樣謾罵。誰這樣罵她?同學嗎?還是兄弟姊妹?通通不是,而是她的父母。婦人憶述說:「爸媽的辱罵令我的心傷透了,我感到很難堪。」

      在美國,一個男子記得年幼時,每當爸爸回家就令他提心吊膽、精神緊張。「直到今天,爸爸駕車駛上車行道的聲音仍在我的耳邊,」他回憶說,「那個聲音使我心裡直打寒噤。妹妹則會躲起來。爸爸要求我們在凡事上做到十全十美的,稍有差池,他必定會把我們痛罵一頓。」

      這個男子的姊姊說:「我記不起爸媽在什麼時候摟過我們、親吻我們,或有沒有向我們說過『我愛你』、『你真棒』一類的話了。對於小孩子來說,從沒有聽過父母對自己說『我愛你』,就聽到父母對自己說『我討厭你』,在他一生裡,這種感覺無日無之。」

      有些人也許認為,這些人小時候嘗到的苦惱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誠然,兒童受到苛斥、謾罵或刻薄的對待並非罕見。這類事件用不著報章以大字標題報導,也不是電視劇扣人心弦的題材。辱罵兒童所造成的損害,表面上是看不見的。然而,要是父母常常辱罵孩子,後果不堪設想,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

      1990年,研究人員跟進一個在1951年所做的研究,對象是一組五歲大的兒童,目的是探討他們父母撫育兒女的方法。現在,那些兒童已是中年人了,研究人員盡力跟他們保持聯絡,以便了解這些撫育方法對他們的長遠影響。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有些孩子成年後面對不少困難,他們情緒不穩、婚姻關係緊張、缺乏良朋,甚至在工作方面也不如意。可是,這些兒童不一定是窮家孩子,也不一定是富家子弟,甚至父母也不一定有問題。事實是,他們的父母跟他們的關係十分疏遠,缺乏溫情,從不對他們表示愛意。

      這個研究結果只是反映出一個真理罷了,這個真理在大約2000年前已寫了下來:「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激惱孩子,免得他們灰心喪氣。」(歌羅西書3:21)父母的言詞要是尖酸刻薄,在感情上苦待兒女,這無疑會叫兒女感到氣惱,最後也可以使他們灰心喪氣。

      《憂傷中成長》一書指出,不久前,醫生還認為世上根本沒有兒童抑鬱症這回事。可是,隨著時間過去,加上經驗日增,事實表明兒童抑鬱症是實實在在的。現在,不少作者都聲稱,醫學界已確認了兒童抑鬱症,這個病也相當普遍。病因很多,其中包括父母的厭棄和虐待。作者指出:「有些父母常常批評兒女,令他們無地自容。另一些父母跟兒女的關係非常疏遠,他們從不向兒女表示愛意。……這類父母的兒女尤其可悲,因為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感受到為人所愛就好比植物需要陽光和水分同樣重要。」

      父母如果能夠以清晰而公開的方式向兒女表示愛意,兒女就可以領會到一個重要真理:他們是可愛的,是有價值的。許多人把這種觀念誤以為是自高自大、自我中心的表現。可是,覺得為人所愛跟自高自大根本是兩回事。一名女作家就這個題目寫道:「孩子的自我價值觀影響到他生活的許多方面,包括他所揀選的朋友、怎樣跟人相處、與什麼人結婚,以及一生可以有什麼成就等。」論到第二條最大的誡命,聖經也指出人對自己懷有平衡而不自大的看法相當重要,經文說:「要愛鄰人,像愛自己一樣。」——馬太福音22:38,39。

      哪有正常的父母故意去蹂躪孩子寶貴而脆弱的自尊心?這簡直難以想像。既然這樣,為什麼這類事件又屢見不鮮?這些不幸的事可以避免嗎?

  • 父母四面受壓
    警醒!1997年 | 8月8日
    • 父母四面受壓

      初為人父或初為人母的往往興奮不已。嬰兒的一舉一動幾乎都令他們欣喜若狂。對他們來說,嬰兒初展笑顏、首次牙牙學語,或第一次學步都是天大的事情。這些父母繪影繪聲地向親友講述小乖乖的趣事,或興奮地向他們展示孩子可愛的照片。毫無疑問,他們深愛自己的兒女。

      然而,隨著時間過去,有些家庭出現了可悲的現象。父母逗趣兒的言談被惡言惡語所取代;親子之間溫馨的擁抱被憤怒的拳頭替代;有的關係非常疏遠,毫無肌膚之親可言。有些父母以往因兒女而自豪,現在兒女卻成了他們的眼中釘。不少父母說:「我本來就不該生兒育女。」有些家庭的情形更為可悲,兒女甚至在嬰兒時已得不著父母的愛!問題在哪裡呢?究竟還有沒有骨肉之情?

      年幼的子女當然無法推究問題的癥結所在。可是,他們卻會自行揣度答案來。在孩子的內心深處,他也許這樣推斷:「我必定是有點兒不對勁,爸媽才不疼我。我必定是個壞孩子了。」這個想法可以根植在孩子的心裡,足以在孩子的一生中造成各種傷害。

      其實,父母未能給子女所需的愛護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因素。無可否認的是,現今為人父母壓力重重,其中有些是前所未見的。父母要是未能以適當的方式應付壓力,這些壓力就會削弱他們履行父母職責的能力。一句古老的至理名言說:「[壓迫]使智慧人變為愚妄。」——傳道書7:7。

      「難以應付的兇險時代」

      許多人都曾期望本世紀會是一個理想時代——經濟壓力、饑荒、旱災和戰爭通通成為過去!可是,他們的希望並沒有實現。剛相反,現今這個世界的情況,跟公元1世紀一位聖經執筆者所預告的一模一樣。他指出,在我們的日子,人要面對「難以應付的兇險時代」。(提摩太後書3:1-5)大多數父母都會由衷地同意這句話。

      在現今這個世界裡,養育兒女花費高昂,叫不少初次為人父母的大為咋舌。父母雙方往往都要出外謀生,才能應付日常的開支。許多父母每月都要繳付大量帳單和生活費用:醫藥開支、衣服消費、學費、日間託兒服務費,甚至食物和住所開銷;他們為口奔馳,幾乎透不過氣來。現今的經濟狀況這麼惡劣,研究聖經的人不禁想起聖經曾預告,在末時,人要花一天的工資才能維持一天的基本生活需要!——啟示錄6:6。

      孩童無法體諒到父母所承受的種種壓力。他們天生就渴望得到別人的愛和關注。此外,傳媒和同學都大力鼓吹最新款的玩具、服式和電子遊戲,為了跟別人看齊,孩子於是絮絮叨叨地要求父母滿足他們沒完沒了的物慾。

      父母還要面對另一種壓力,就是反叛精神。事實上,這種精神現今正每況愈下。值得注意的是,聖經預言在我們這段動盪不安的時期有一個特色,就是兒女普遍不服從父母。(提摩太後書3:2)不錯,關於管教兒童的棘手問題久已存在。可是,父母不該由於孩子行為不檢就虐待他們。不過,你豈不同意在現今這個充滿反叛精神的文化環境裡,父母必須多費心力去養育兒女嗎?流行音樂鼓吹憤懣、反叛和頹廢的精神;電視節目把父母描繪成錯誤百出的傻瓜,兒女則自以為是、精明乖巧;此外,電影也頌揚罔顧後果的暴力行為——今天的兒童正大受這樣的不利影響。要是孩子接受了這種反叛的思想行為,並加以效尤,那麼,父母要好好教養兒女就會極為困難了。

      「毫無親情」

      上述同一個古代預言還有另一個層面,預示到現今的家庭將要面對更多難題。預言透露許多人會「毫無親情」。(提摩太後書3:3)親情正是維繫家人關係的要素。甚至對於聖經預言諸多懷疑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在我們的時代裡,家庭生活正分崩離析,嚴重程度令人震驚。世界各地的離婚率大幅增加。在不少社區裡,單親和繼親的家庭比傳統家庭更為普遍。單親家長和繼父母有時必須面對特殊的艱難情況和壓力,以致難以對孩子表現他們所需的愛護。

      然而,還有一個因素足以對家庭造成深邃的影響。現今有不少父母本身都是出自破碎的家庭,家人之間甚少表現親情,甚至毫無親情可言。這些家庭由於父母與人通姦、離婚等問題而變得支離破碎;有些家庭則被冷漠和仇恨所摧毀;在另一些家庭裡,咒罵、感情折磨、身體虐待或淫辱甚至是家常便飯。這樣的家庭環境不但影響到兒童的身心成長,甚至也禍及他們成年後的生活。統計資料顯示到一個可悲的現象:假如父母小時候曾遭虐待,他們大多數也會虐待自己的兒女。在聖經時代,猶太人有這樣的一句話:「父親吃了酸葡萄,兒子的牙酸倒了。」——以西結書18:2。

      然而,上帝告訴他的子民,事情的發展不一定總是這樣的。(以西結書18:3)在這方面,有一點非常重要。即使父母面對種種巨大的壓力,他們是否就無法不虐待兒女呢?當然不是!假如你是個家長,同時正竭力應付上述這些壓力,並且擔心自己是否能夠做個好父親或好母親的話,不要灰心喪氣!你是可以把事情改寫過來的。你的未來無須硬受過去所支配。

      聖經肯確地表明情形是可以改善的。與此一致地,《養育之道》評論:「要是[你]沒有刻意以一種跟你父母截然不同的方式養育兒女,那麼,無論你是否喜歡,你童年的生活模式也會重複發生。為了終止這個循環,你必須不時檢討,看看自己有沒有保持著上一代不良的模式,然後設法加以調整。」

      不錯,如有必要,你是可以終止這個惡性循環的!此外,雖然現今各種壓力都十分巨大,叫父母在教養兒女方面困難重重,可是,你是能夠應付這些壓力的。方法是什麼?關於以健全的方式養育兒女,你可以從哪裡學習到最佳、最可靠的準則呢?下一篇文章將會探討這些問題。

  • 幫助孩子茁壯成長
    警醒!1997年 | 8月8日
    • 幫助孩子茁壯成長

      許多父母煞費苦心,東尋西覓,為要找著養兒之道,其實答案近在咫尺,就在他們的家裡。盈千累萬的家庭都有聖經,可是,人往往只是把聖經擱在書架上,任由塵封,卻從沒有把其中有關的勸告實行出來。

      不錯,現今許多人都質疑聖經是否值得用來作為家庭生活的指南。他們認為聖經已經落伍,不合時宜,或過於嚴謹。可是,人只要不偏不倚地考查聖經,就會發覺其中的勸告切合實際,造益整家人。讓我們看看聖經的主張怎樣發揮作用吧。

      適當的環境

      聖經告訴做父親的,要把兒女視為『圍繞桌子的橄欖栽子』。(詩篇128:3,4)幼嫩的樹苗要是得不著悉心的栽培,缺乏適當的養分、土壤和水分,就不能長成一棵可以開花結果的大樹來。類似地,父母如果想養兒得法,就必須作出努力,對兒女小心栽培。兒童需要在一個健康的環境裡成長。

      要營造這樣的一個環境,第一個要素就是愛——夫妻之間的愛,以及父母兒女之間的愛。(以弗所書5:33;提多書2:4)不少家人其實都彼此相愛,可是,他們未能看出這種愛必須表達出來。試想想:假如你寫信給朋友,可是,你從沒有在信封上寫上對方的地址,或從沒有貼上郵票,甚或沒有把信寄出,你可以說自己已跟他通信嗎?類似的是,聖經指出,真愛不僅是存在於內心的一種溫馨感覺,而是通過言詞或行動表現出來的。(請參考約翰福音14:15和約翰一書5:3。)在這方面,上帝為我們立下榜樣,用言詞把自己對兒子的愛表達出來:「這是我的兒子,是親愛的,是我所認可的。」——馬太福音3:17。

      稱讚

      父母可以怎樣把愛兒女之心表達出來呢?首先,要留意兒女的優點。要在孩子身上挑錯並不難。每一天,小孩子在許多事上都可以把他們幼稚、缺乏經驗和自私的特質顯露出來。(箴言22:15)然而,每一天,他們也會做了不少好的事情來。你特別留意他們的缺點還是優點呢?上帝並沒有老是想到我們的過錯,剛相反,他記念我們優良的作為。(詩篇130:3;希伯來書6:10)我們也應當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兒女。

      一個年輕人說:「我在家裡從沒有人稱讚過我,無論我已經把家裡的雜務做好,還是在學業上取得優異的成績,爸媽也從沒有稱讚過我。」父母們,千萬不可忽略孩子這個不可少的需要!所有孩子都需要受人讚賞,要是他們做得好,就要敏於稱讚。這樣,孩子就不致長大後變得「灰心喪氣」,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歌羅西書3:21。

      溝通

      關於向兒女表達愛意,另一個好方法就是聽從雅各書1:19的勸告:「要快一點聽,慢一點才講,慢一點才動烈怒。」你有沒有耐心地探問孩子的心事,然後真正聆聽他們的傾訴?假如孩子知道他還沒有把話說完,就會給你教訓一番,或預料到你一旦知道他們的真正感覺,就會大動肝火的話,那麼,他們就不會向你披露自己的感受了。然而,要是孩子知道你會真正聆聽他們的傾訴,他們就會較樂於向你開誠布公。——箴言20:5。

      然而,要是他們向你披露的感覺是不對的又怎樣?這時你就要立即忿然責罵,把他訓斥一頓,或把他懲戒一下嗎?誠然,有些孩子的確出言不遜,令父母很難「慢一點才講,慢一點才動烈怒」。可是,請再次想想上帝對待兒女的方式。他有沒有營造一個充滿病態恐懼的氣氛,叫兒女害怕把自己的感覺如實地表達出來呢?絕對沒有!詩篇62:8說:「你們眾民當時時倚靠[上帝],在他面前傾心吐意;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

      由於這緣故,當亞伯拉罕擔心上帝會毀滅所多瑪和蛾摩拉這兩個城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對天父說:「這斷不是你所行的。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嗎?」耶和華不但沒有嚴詞斥責亞伯拉罕,反而耐心地聆聽他的傾訴,減輕他的恐懼。(創世記18:20-33)事實上,即使上帝的兒女向他大發牢騷,無理地喃喃埋怨,上帝也能夠表現異乎尋常的忍耐和溫和。——約拿書3:10-4:11。

      父母也照樣須要營造一個令兒女感到安全的氣氛,這樣,無論他們的內心有多困擾,也會坦然無懼地訴說衷情。因此,即使孩子出言不遜,也要留心聽。與其厲聲責罵,不如認同孩子的感受,並探知事情背後的因由。例如,你可以這樣說:「聽來你正生某某的氣。你可以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嗎?」

      抑制怒氣

      誠然,屬人父母所表現的忍耐絕對無法跟耶和華相比。此外,孩子也可以是相當桀驁不馴,令父母的容忍達至極點。假如你不時向兒女動怒,不要因此就擔心自己不是個好父親或好母親。有時候,你感到不悅是不無理由的。上帝也曾向他的兒女發義憤,其中有些是他深愛的。(出埃及記4:14;申命記34:10)然而,他的話語教導我們要抑制怒氣。——以弗所書4:26。

      方法是什麼?有時索性停下來不說話一會兒也許會有幫助,這樣,你就可以有機會讓自己平息怒氣。(箴言17:14)要記住,他只是個孩子罷了!不要期望孩子行事像成年人一樣,或思想成熟。(哥林多前書13:11)要是你明白孩子為什麼會做出某件事情來,這也有助於消減你的怒氣。(箴言19:11)不要忘記,做了一件惡事跟徹頭徹尾是個惡人根本是兩回事。你把孩子罵做壞東西並沒有什麼好處,這只會使他想到:「那我為什麼要做個好孩子呢?」父母應當以仁愛的方式糾正孩子的過錯,這樣,下一次孩子就會有較佳的表現。

      循規蹈矩、尊重別人

      父母必須教導孩子守規矩和尊重別人,這樣做殊不容易。在現今這個放任的世界裡,許多人甚至質疑是否該對孩子施以任何形式的管束。聖經回答說:「杖打和責備能加增智慧;放縱的兒子使母親羞愧。」(箴言29:15)許多人認為「杖」一詞象徵某種形式的虐兒行為,以致避而不談。事實並不是這樣的。「杖」的希伯來詞所指的是一根棒子,例如牧人用來帶領——而非擊打——羊群的那種棒子。a因此,杖一詞代表管教。

      在聖經裡,管教一詞主要是指教導。因此,箴言一書曾四次提到要「聽[管教]」。(箴言1:8;4:1;8:33;19:27,《新世》)孩子需要明白做對的事會帶來獎賞,犯錯則會招致惡果。懲罰可以加深孩子的印象,讓他緊記作惡招惡果的教訓;獎賞——例如稱讚——則可以激勵孩子繼續表現好行為。(請參看申命記11:26-28。)在懲罰孩子方面,要是父母效法上帝的榜樣,效果就會更為理想,因為上帝曾告訴手下的子民,他要「按公正」懲治他們。(耶利米書46:28,《新譯》)有些孩子只要受過幾句口頭的責備,就自會守規矩了;另一些孩子則需要較嚴厲的管教,才會聽話一點。可是,要是父母「按公正」懲戒孩子,就絕不會做出任何足以對孩子的感情或身體造成真正傷害的事來。

      平衡的管教應當包括教導孩子有關各事的界限或限度。關於這些界限或限度,其中有不少清楚見於上帝的話語裡。聖經教導人要尊重別人物業的地界。(申命記19:14)它為人定出身體上的界限,清楚指出喜愛強暴或蓄意傷害別人都是不對的。(詩篇11:5;馬太福音7:12)此外,聖經為性也定出界限,並且譴責亂倫。(利未記18:6-18)聖經甚至吩咐人要尊重別人在感情上的界限,禁止我們用粗鄙的話稱呼人,或以其他方式辱罵人。(馬太福音5:22)父母必須通過言詞和榜樣,教導兒女認識這些限度和界線,這樣做對於營造一個健康的家庭環境非常重要。

      為要在家裡維持秩序、家人彼此尊重,家庭成員必須明白各分子的角色。今天,不少家庭把這些角色弄得模糊不清。在一些家庭裡,父親或母親常常向孩子傾吐內心的煩惱,這些煩惱根本是孩子無法解決的。在另一些家庭裡,兒女就像個小獨裁者一樣,他們放肆到可為整家人作決定的地步。這樣做不但錯誤,而且有害。父母有義務滿足年幼兒女在身體、感情和靈性上的需要,而不是由年幼兒女滿足父母這些需要。(哥林多後書12:14;提摩太前書5:8)請想想雅各的榜樣,他調整家人和隨從的步調,以免孩子過於吃力。他了解孩子的能力限度,並按著這種了解行事。——創世記33:13,14。

      滿足家人的靈性需要

      要建立一個健康的家庭環境,沒有事情比靈性狀況更重要。(馬太福音5:3)兒童在靈性上有莫大的渴求。他們常常問道:為什麼世上有人?誰造地球、動物、樹木和海洋?為什麼人會死?人死了會怎樣?為什麼好人會受苦?諸如此類的問題沒完沒了。許多時父母反而懶得想到這些問題。b

      聖經勸勉父母要花時間與兒女一起,予他們屬靈的訓練。聖經以暖人心窩的方式談到這樣的訓練,就像父母和兒女之間一種接連不斷的交談。無論父母和兒女一起行走、一起安坐家裡、在睡前,還是在其他時候,都可以教導兒女認識上帝和他的話語。——申命記6:6,7;以弗所書6:4。

      聖經不單向人推薦這樣的一個屬靈計劃,它也提供所需的屬靈教材。畢竟,關於孩子所提出的上述問題,你可以從哪裡找著答案呢?聖經載有這些問題的答案。這些答案明確清晰、引人入勝,並且在這個無望的世界裡予人光明的希望。不但這樣,要是你的兒女學會聖經的智慧,這可以使他們在現今這個混亂的時代裡,得著堅固的「錨」,就是肯確的指引。務要幫助兒女獲得聖經的智慧,這樣,他們就能夠在現今和未來真正茁壯成長。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