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父母說警醒!2011年 | 10月
-
-
有些父母說
許多父母都發覺,兒女到了青春期,父母就開始面對前所未見的挑戰。不論對你還是對孩子來說,這段時期都不容易應付。你怎樣才能幫助孩子安然渡過青春期呢?請看看世界各地一些父母怎麼說。
孩子的改變
「我兒子小的時候,我吩咐他做什麼,他都不會有疑問,但到十幾歲時卻看來對我這做爸爸的失去信心了。他不大相信我所說的話,也不喜歡我的說話方式。」——弗蘭克,加拿大
「我的兒子不像以往有那麼多話說了。如果我想知道他在想什麼,就必須主動問他才行,而不是期望他會主動說出來。要他回答我的問題也不容易,我問他,他是會回答的,但不會馬上回答。」——弗朗西斯,澳大利亞
「有耐性十分重要。有時我們真的很想大聲罵孩子,但我們發覺保持冷靜,跟孩子好好談一談,效果總是比較好的。」——費莉西婭,美國
溝通
「有時我那十幾歲的女兒老是為自己辯護,彷彿為自己築了圍牆一樣,有時她覺得我對她太挑剔。我必須常常告訴她我很疼她,很想幫她,讓她知道我總是為她的好處著想。」——莉薩,美國
「孩子小的時候很願意把自己的事告訴我,我很容易就可以知道他們的想法。現在我得設法了解他們,讓他們知道我尊重他們,這樣他們才會願意向我傾訴心事。」——蘭姬,韓國
「單單告訴孩子不可做這不可做那是不夠的,我們一定要跟他們推理,好好跟他們談談,設法打動他們的心。想要他們坦白說出自己的想法,就要願意聽他們說話,甚至一些我們不想聽的事,也要耐心地聽。」——達莉拉,巴西
「我們如果要糾正女兒,就會盡量在私下而不是在別人面前這樣做。」——埃德娜,尼日利亞
「有時我跟兒子說話時,我會被家裡其他的事分心,沒有留心聽兒子說話。兒子也察覺到這點,我猜這就是他現在不怎麼跟我說話的一個原因吧。現在當他跟我說話時,我會盡量留心聽,希望他會願意再次把心裡的話說出來。」——米麗婭姆,墨西哥
多一點自由
「我兩個青春期的孩子想要多一點自由,但我有點擔心。我們常常為這個問題爭吵。我坦白地跟他們討論這個問題,向他們解釋為什麼我感到擔心,之後他們也解釋為什麼希望有多一點自由。最後我們達成協議,讓他們在我所定的合理界限內享有多一點自由。」——埃德溫,加納
「我兒子想要一輛摩托車,我非常反對,甚至罵他,告訴他買摩托車的種種壞處,卻不給他機會解釋。他很氣憤,更非買不可!後來我決定用另一種方式跟他談談這件事。我鼓勵兒子先搜集不同方面的資料,包括騎車會有什麼危險、要多少開支、要符合哪些規定才能獲得執照,以及每年要繳交多少費用。我也鼓勵他聽聽會眾一些成熟基督徒的意見。後來我發覺鼓勵兒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比嚴厲地管束他好得多。這樣才能打動他的心。」——惠榮,韓國
「我們為孩子定下一些規定,但也逐漸給他們多一點自由。如果孩子好好運用自由,我們就再給他們多一點自由。我們也給他們一些爭取更多自由的機會,好讓他們看出我們其實是很希望他們有更多自由的。不過,假如孩子破壞了我們對他們的信任,就一定會受罰。」——多蘿泰,法國
「我從不降低自己的標準。但如果孩子聽話,我也會很願意讓步。例如,有時我會容許他們比平常晚一點回家。但假如他們不止一次沒有 得到我許可而晚回家,就一定會受到懲罰。」——一燕,韓國
「正如雇員越盡責越服從老闆,老闆就會越寬待他。同樣,我兒子也看出他越服從我們,越遵照我們的規定做事,我們就越願意給他更多的自由。他也知道正如雇員不盡責就會受罰,同樣,他做事如果不負責任,我們就會取消他之前努力爭取到的自由。」——拉蒙,墨西哥
[第22頁的精選語句]
「要教孩子走合宜的路,這樣他到老也不偏離。」——箴言22:6
[第23頁的附欄或圖片]
家庭小檔案
「養育青春期孩子是一件樂事」
約瑟夫:我的大女兒和二女兒都十幾歲了,我發覺耐心地聽她們說話和對她們的看法表示了解很重要。我也發覺坦白承認自己的弱點,對她們說話時表示尊重,可以使大家有好的溝通。由於上帝通過聖經給我和妻子幫助,這使我覺得養育青春期孩子是一件樂事。
莉薩:我發覺大女兒踏入青春期後更需要我的關心。我還記得自己要花很多時間聽她傾訴、跟她交談、給她安慰。我和丈夫都讓女兒知道她們可以放心說出心裡的想法,我們會尊重她們的感覺。我盡力把雅各書1:19的勸告實踐出來:「要敏於聆聽,不急於說話」。
維多利亞:媽媽是我最好的朋友。她是我認識的人中最親切、最體貼的,她對所有人都這麼好。用「待人真誠」這句話來描述她再貼切不過了。我媽媽真了不起。
奧利維婭:爸爸很關心別人,對別人也很慷慨。雖然我們的家不很有錢,但爸爸總是很樂意在物質上幫助別人。爸爸知道什麼時候應該認真、嚴肅,但也很清楚 什麼時候可以放輕鬆一點。他是個好爸爸,我很高興有這麼好的爸爸!
「我們的生活很充實!」
桑尼:如果女兒碰到難題,我們全家都會坐下來談談。我們會坦誠地溝通,根據聖經的原則做決定。我和妻子伊妮茲也會盡力幫助女兒跟品行好、熱心事奉上帝的人做朋友。我們的朋友就是她們的朋友,她們的朋友也是我們的朋友。
伊妮茲:我們整家人都有很多活動,而且會全家一起做事。我們都是耶和華見證人,所以會經常研讀聖經、舉行家庭研讀,也會經常傳道和做別的志願工作,例如賑災和興建王國聚會所。我們也會調劑一下生活,做些有益的消遣。我們的生活很充實!
凱爾西:爸爸很留心聽我們說話。每當要做重要決定時,他總會先聽聽全家的意見。媽媽也很關心我,我隨時都可以找她傾訴,隨時都可以找她幫助。
莎蔓莎:媽媽很疼我,不知不覺中讓我覺得自己很受寵愛、很重要。她很願意聽我說話,很關心我。媽媽是我的好朋友,我不會讓任何事破壞我跟媽媽的關係。
[圖片]
約瑟夫·卡梅拉一家:約瑟夫、莉薩、維多利亞、奧利維婭、伊莎貝拉
桑尼·薩帕塔一家:凱爾西、伊妮茲、桑尼、莎蔓莎
-
-
教養孩子,目標是什麼?警醒!2011年 | 10月
-
-
教養孩子,目標是什麼?
要是你有個十幾歲的孩子,你希望他長大後是個怎樣的人呢?以下是三個選擇。
A.是你的「翻版」。
B.喜歡反叛,總是跟你唱反調。
C.有責任感,會做明智的決定。
有些父母選擇C,但行動上 卻反映出他們選的是A。他們嘗試把自己的標準和價值觀強加於孩子身上,例如硬要孩子揀選某種職業。結果呢?當孩子開始獨立後,所做的決定卻跟父母期望的完全不同。諷刺的是,許多父母是順著A的方向教養孩子,但到頭來卻收到B這個結果。
想要完全控制孩子會有反效果
想必你也希望孩子長大後有責任感,能明智地行事。你該怎樣做才能達到這個目標呢?有一點是肯定的:想要完全控制孩子就一定無法達到這個目標。為什麼呢?以下是兩個原因。
1.想要完全控制別人並不合乎聖經原則。耶和華上帝把人類創造成具有自由意志,容許人自己選擇要走的人生路,不論他們所選的是對的還是錯的。例如,有一次該隱惱怒弟弟亞伯,甚至動了殺機,耶和華就對該隱說:「你如果去行善,不就可以受顯揚嗎?可是你如果不去行善,罪就埋伏在門口,要伺機抓住你。你能制伏罪嗎?」(創世記4:7)
請注意,耶和華雖然對該隱提出清晰的勸告,卻沒有強迫他聽從。該隱必須自己選擇是否要控制怒氣。我們從中學到什麼呢?既然耶和華都不會完全控制人類,強迫人類服從他,父母就不該想要完全控制青春期的孩子了。a
2.越想完全控制孩子,孩子越想反抗。假如有個售貨員喋喋不休地向你推銷轟炸,那麼他越要你買他的商品,你可能就越不肯買。即使你實際需要那種商品,也可能對他的推銷手法很反感,很想擺脫他。
同樣,如果你硬要十幾歲的孩子接受你的信仰、目標和價值觀,就可能會令孩子反感。他會「買」你的賬嗎?大概不會!你這樣做可能會有反效果,使孩子對你的價值標準感到厭煩。是的,父母想要完全控制兒女通常都會適得其反。那麼,你可以 怎麼辦呢?
孩子小的時候,也許你要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但現在他已十幾歲了,與其想要完全控制孩子的生活,不如幫助他看出做對的事為什麼是明智的。例如,要是你是基督徒,你可以幫助孩子看出長遠來說,按照上帝的原則生活會為他帶來最大的滿足。(以賽亞書48:17,18)
你這樣教導孩子的同時也要以身作則。你希望孩子長大後是怎樣的人,你自己也要做這樣的人。(哥林多前書11:1)要明確地讓孩子知道你的人生價值觀。(箴言4:11)隨著孩子越來越喜愛上帝的標準,對上帝的愛越來越深,那麼即使你不在他身邊,他也會做明智的決定。(詩篇119:97;腓立比書2:12)
要給孩子實用的訓練
正如本刊第2頁說,終有一天,孩子會長大成人,「離開父母」,這一天也許來得比你想像的還要快。(創世記2:24)你自然很想孩子長大後已獲得所需的訓練,能夠自力更生。因此,要趁現在孩子還跟你住在一起的時候,就給他一些適當的訓練。以下是其中幾個建議:
訓練孩子做家務。你的孩子會不會自己做飯、洗燙衣服、打掃和收拾房子呢?會不會保養車子,替車子做簡單的維修工作?要是你的孩子學會這些技能,日後就能好好料理自己的家了。使徒保羅說:「無論什麼事、什麼情況,我都學會祕訣,懂得應付。」(腓立比書4:12)
教導孩子跟別人和睦相處。(雅各書3:17)你的孩子能跟別人和睦相處嗎?能心平氣和地跟別人解決爭執嗎?你有沒有教他尊重別人,和平地跟別人化解衝突呢?(以弗所書4:29,31,32)聖經說:「要尊重各種各樣的人」。(彼得前書2:17)
教導孩子好好處理金錢。(路加福音14:28)你可不可以幫助孩子學會某種謀生技能呢?你有沒有教導孩子在用錢方面有預算和避免欠債?有沒有教他存些錢來應付不時之需,以及在購物方面不要衝動呢?你有沒有教導孩子有了生活所需就要知足呢?(箴言22:7)保羅說:「只要有衣有食,就該知足。」(提摩太前書6:8)
十幾歲的孩子要是學會按正直的標準生活,並學會實用的生活技能,就真的為日後的成年生活做好準備了。他們的父母也就達到目標,幫助孩子長大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成年人!(箴言23:24)
[腳注]
a 如果想知道更多這方面的資料,請參看《守望台》2011年2月1日刊18,19頁。
你有沒有想過……
● 你希望孩子長大後是個怎樣的人?——希伯來書5:14
● 你的孩子長大後要負起什麼責任?——約書亞記24:15
[第25頁的圖片]
你希望孩子長大後是個怎樣的人?
你的「翻版」
喜歡反叛
做事有責任感
-
-
教養孩子,目標是什麼?警醒!2011年 | 10月
-
-
要是你有個十幾歲的孩子,你希望他長大後是個怎樣的人呢?以下是三個選擇。
A.是你的「翻版」。
B.喜歡反叛,總是跟你唱反調。
C.有責任感,會做明智的決定。
有些父母選擇C,但行動上 卻反映出他們選的是A。他們嘗試把自己的標準和價值觀強加於孩子身上,例如硬要孩子揀選某種職業。結果呢?當孩子開始獨立後,所做的決定卻跟父母期望的完全不同。諷刺的是,許多父母是順著A的方向教養孩子,但到頭來卻收到B這個結果。
想要完全控制孩子會有反效果
想必你也希望孩子長大後有責任感,能明智地行事。你該怎樣做才能達到這個目標呢?有一點是肯定的:想要完全控制孩子就一定無法達到這個目標。為什麼呢?以下是兩個原因。
1.想要完全控制別人並不合乎聖經原則。耶和華上帝把人類創造成具有自由意志,容許人自己選擇要走的人生路,不論他們所選的是對的還是錯的。例如,有一次該隱惱怒弟弟亞伯,甚至動了殺機,耶和華就對該隱說:「你如果去行善,不就可以受顯揚嗎?可是你如果不去行善,罪就埋伏在門口,要伺機抓住你。你能制伏罪嗎?」(創世記4:7)
請注意,耶和華雖然對該隱提出清晰的勸告,卻沒有強迫他聽從。該隱必須自己選擇是否要控制怒氣。我們從中學到什麼呢?既然耶和華都不會完全控制人類,強迫人類服從他,父母就不該想要完全控制青春期的孩子了。a
2.越想完全控制孩子,孩子越想反抗。假如有個售貨員喋喋不休地向你推銷轟炸,那麼他越要你買他的商品,你可能就越不肯買。即使你實際需要那種商品,也可能對他的推銷手法很反感,很想擺脫他。
同樣,如果你硬要十幾歲的孩子接受你的信仰、目標和價值觀,就可能會令孩子反感。他會「買」你的賬嗎?大概不會!你這樣做可能會有反效果,使孩子對你的價值標準感到厭煩。是的,父母想要完全控制兒女通常都會適得其反。那麼,你可以 怎麼辦呢?
孩子小的時候,也許你要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但現在他已十幾歲了,與其想要完全控制孩子的生活,不如幫助他看出做對的事為什麼是明智的。例如,要是你是基督徒,你可以幫助孩子看出長遠來說,按照上帝的原則生活會為他帶來最大的滿足。(以賽亞書48:17,18)
你這樣教導孩子的同時也要以身作則。你希望孩子長大後是怎樣的人,你自己也要做這樣的人。(哥林多前書11:1)要明確地讓孩子知道你的人生價值觀。(箴言4:11)隨著孩子越來越喜愛上帝的標準,對上帝的愛越來越深,那麼即使你不在他身邊,他也會做明智的決定。(詩篇119:97;腓立比書2:12)
要給孩子實用的訓練
正如本刊第2頁說,終有一天,孩子會長大成人,「離開父母」,這一天也許來得比你想像的還要快。(創世記2:24)你自然很想孩子長大後已獲得所需的訓練,能夠自力更生。因此,要趁現在孩子還跟你住在一起的時候,就給他一些適當的訓練。以下是其中幾個建議:
訓練孩子做家務。你的孩子會不會自己做飯、洗燙衣服、打掃和收拾房子呢?會不會保養車子,替車子做簡單的維修工作?要是你的孩子學會這些技能,日後就能好好料理自己的家了。使徒保羅說:「無論什麼事、什麼情況,我都學會祕訣,懂得應付。」(腓立比書4:12)
教導孩子跟別人和睦相處。(雅各書3:17)你的孩子能跟別人和睦相處嗎?能心平氣和地跟別人解決爭執嗎?你有沒有教他尊重別人,和平地跟別人化解衝突呢?(以弗所書4:29,31,32)聖經說:「要尊重各種各樣的人」。(彼得前書2:17)
教導孩子好好處理金錢。(路加福音14:28)你可不可以幫助孩子學會某種謀生技能呢?你有沒有教導孩子在用錢方面有預算和避免欠債?有沒有教他存些錢來應付不時之需,以及在購物方面不要衝動呢?你有沒有教導孩子有了生活所需就要知足呢?(箴言22:7)保羅說:「只要有衣有食,就該知足。」(提摩太前書6:8)
十幾歲的孩子要是學會按正直的標準生活,並學會實用的生活技能,就真的為日後的成年生活做好準備了。他們的父母也就達到目標,幫助孩子長大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成年人!(箴言23:24)
[腳注]
a 如果想知道更多這方面的資料,請參看《守望台》2011年2月1日刊18,19頁。
你有沒有想過……
● 你希望孩子長大後是個怎樣的人?——希伯來書5:14
● 你的孩子長大後要負起什麼責任?——約書亞記24:15
[第25頁的圖片]
你希望孩子長大後是個怎樣的人?
你的「翻版」
喜歡反叛
做事有責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