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你對復活的信念有多強?
    守望台1998年 | 7月1日
    • 你對復活的信念有多強?

      「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從我的人雖然死了,也會獲得生命。」——約翰福音11:25。

      1,2.為什麼敬拜耶和華的人必須對復活的希望懷具信心?

      你對復活所懷的希望有多強?這個希望使你有力量應付對死亡的恐懼,在親者去世時給你所需的安慰嗎?(馬太福音10:28;帖撒羅尼迦前書4:13)上帝的許多古代忠僕堅信復活的希望,所以有力量忍受鞭打、譏嘲、酷刑、監禁。你像他們一樣對復活堅信不疑嗎?——希伯來書11:35-38。

      2 不錯,衷誠敬拜耶和華的人都當對復活深信不疑,一生的行事為人也該受這個信念所影響。在上帝指定的時候,海洋、死亡和海地斯都會交出其中的死者,復活的人於是有機會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每想到這件事,無疑令我們雀躍不已。——啟示錄20:13;21:4,5。

      懷疑人是否會有來生

      3,4.關於死後生存的問題,有些人仍然相信什麼?

      3 很久以來,基督教國一直主張人死後仍繼續生存的道理。《美國天主教》雜誌的一篇文章說:「自古至今,由於今生的憂患,基督徒一直逆來順受,期待另一種生命來到,到時得享和平、滿足和幸福。」在基督教國屬下不少國家裡,一般人變得很世俗化而對宗教有保留,但許多人仍然覺得人死後必然有某些東西 繼續存在。可是,他們對很多事都不肯定。

      4 《時代》雜誌一篇文章評論說:「人們仍然相信[人死後繼續存在],只是他們對於死者的情況已變得模糊了,也較少聽見牧師提及這件事。」為什麼教士牧師沒有像以前那樣,常常談及人死後的情況呢?宗教學者杰弗里·伯頓·拉塞爾說:「我認為[教士們]不想多談這個問題,是因為他們覺得,既然一般人都存有懷疑,他們談及這個問題,就吃力不討好了。」

      5.今天許多人對地獄永火的道理有什麼看法?

      5 許多教會相信,人死後會上天堂或下地獄。如果教士連天堂也不願意談及,地獄就更不用說了。一篇報紙文章說:「這些日子,甚至連相信人實際在地獄裡受苦的教堂,……也設法沖淡這個觀念。」其實,現代神學家大都不再像中世紀的教會那樣,主張地獄是個烈火熊熊、使人受苦的地方。相反,他們提倡一個較「人道」的地獄觀念。許多現代派的宗教人士認為,罪人在地獄裡不是實際受酷刑折磨;他們大感苦楚,是由於「心靈與上帝隔絕」。

      6.有些人面對不幸的遭遇時,怎樣發覺自己信心不足?

      6 教會不想招惹現代人的反感,所以刻意沖淡自己的教義。這種做法也許能夠幫助教會避免不受人歡迎,卻使千百萬誠懇的信眾不知道相信什麼才好。可是,這些人一旦要面對死亡,就發覺自己信心不足了。他們的感覺也許跟一個在意外中喪失幾個家人的女子差不多。有人問這個女子,她的宗教信仰有沒有為她帶來安慰,她猶豫不決地說:「大概有一點罷。」可是,即使她充滿信心地回答,她的宗教信仰的確對她大有幫助,但如果她的信仰根本缺乏根據,那又對她有什麼長遠的好處呢?這個問題的確值得考慮,因為論到對未來生命的看法,大部分教會的主張都跟聖經的教訓有很大出入。

      基督教國對死後生存的看法

      7.(甲)大部分教會都相信什麼?(乙)一個神學家怎樣評論靈魂不死的道理?

      7 基督教國的各教派雖然彼此意見分歧,但差不多所有教派都同意,人的身體死後,有個不死的靈魂繼續活下去。大多數人都相信,人一死,靈魂就升到天上去。有些人則害怕他們的靈魂會下到烈火熊熊的地獄或煉獄裡。無論如何,對於人的來生,靈魂不死的觀念可說是他們信仰的核心。神學家奧斯卡·卡爾曼在《不死的特性與復活》這本書的一篇論文裡寫道:「今天,如果我們問一個普通的基督徒,……關於人死後的命運,他認為《新約》的主張是什麼,絕大多數都會回答說:『靈魂不死。』」可是,卡爾曼補充說:「這個觀念雖然廣泛受人接納,但其實是對基督教的一大誤解。」卡爾曼指出,他初次發表這個意見時,引起了很多非議。可是,卡爾曼的話是對的。

      8.耶和華向人類第一對男女提出什麼希望?

      8 耶和華上帝並沒有把人造成死後到天上去。事實上,他起初根本沒有定意要人死亡。亞當夏娃受造時是完美無疵的,上帝讓他們有機會在地上布滿一族正義的後代。(創世記1:28;申命記32:4)上帝告訴人類的始祖,惟獨他們忤逆上帝,他們才會死。(創世記2:17)他們只要繼續服從他們的天父,就可以永遠在地上活下去。

      9.(甲)關於人的魂,事實的真相是什麼?(乙)魂死後有什麼遭遇?

      9 可是很不幸,亞當夏娃並沒有服從上帝。(創世記3:6,7)使徒保羅描述這件事所導致的悲慘後果,說:「罪通過一個人進了世界,死又通過罪而來,於是死就傳給所有人,因為所有人都犯了罪。」(羅馬書5:12)亞當夏娃不但沒有在地上永遠活下去,反而最終死去。他們死後有什麼遭遇呢?他們有個不死的靈魂,由於犯了罪而在烈火熊熊的地獄裡永遠受苦嗎?絕不然。聖經在較早時候說,亞當受造時「成為一個活的魂」。(創世記2:7,《新世》)人並沒有獲得 一個魂,而是成為 一個魂,一個活的人。(哥林多前書15:45)事實上,不僅亞當是個「活的魂」,用來寫創世記的希伯來語表明,低於人的動物也是「活的魂」!(創世記1:24,《新世》)亞當夏娃死去時,他們就成為死的魂。最後,他們的遭遇就像耶和華對亞當所說的一樣:「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世記3:19。

      10,11.關於聖經對魂的主張,《新天主教百科全書》承認什麼?這跟聖經的說法一致嗎?

      10 《新天主教百科全書》也大致同意這個說法。它在「魂(聖經的看法)」這個條目之下說:「《舊約》[《希伯來語聖經》]並沒有把人分為身體和魂兩部分。」它又說,在聖經裡,「魂」「從來不是指一件能夠跟身體或人分開的東西」。魂所指的時常是「個別的生物本身,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這樣客觀的評論的確令人耳目一新。可是,我們不禁納罕,為什麼一般教徒都對這些事實懵然不知呢。

      11 聖經的簡明真理是:「犯罪的[魂],他必死亡」,而不是 在地獄的火裡受苦!(以西結書18:4)教會的信眾要是知道這個真理,就可以免去多少憂慮和恐懼!這個真理雖然跟基督教國的主張大異其趣,卻跟古代智者所羅門在上帝靈示之下所說的話完全一致:「活著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無所知,也不再得[今生的]賞賜;他們的名無人記念。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因為在你所必去的陰間[墳墓的統稱]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傳道書9:5,10。

      12.基督教國從哪方面採納了靈魂不死的主張?

      12 為什麼基督教國的主張跟聖經的說法有這麼大差別呢?《新天主教百科全書》在「魂、人的魂、靈魂不死」這個條目之下說,早期的教父並非從聖經找來支持靈魂不死信仰的證據,而是「從詩人、哲學家和希臘傳統思想找到信仰的根據。……後來,學者們紛紛採用柏拉圖的思想或亞里士多德的原理」。該書說:「柏拉圖和新柏拉圖思想」——包括靈魂不死的信仰在內——終於滲進了「基督教神學的核心」。

      13,14.我們向信奉異教的希臘哲學家尋求啟迪,為什麼這樣做是不合理的?

      13 關於死後希望這麼基本的問題,以基督徒自居的人應當向信奉異教的希臘哲學家請教嗎?當然不應該。保羅寫信給住在希臘哥林多的基督徒說:「這個世界的智慧,在上帝看來是愚蠢的;有話寫著說:『他用智慧人自己的狡猾去捉拿他們。』又說:『耶和華知道智慧人的推理是徒然的。』」(哥林多前書3:19,20)古代的希臘人是拜偶像的。既然如此,他們又怎可能是真理的來源呢?保羅問哥林多人說:「上帝的殿宇跟偶像哪裡可以一致呢?我們就是活上帝的殿宇;就如上帝說:『我會在他們當中居住,在他們當中行走,我會做他們的上帝,他們會做我的人民。』」——哥林多後書6:16。

      14 上帝最初通過以色列國族把神聖的真理啟露出來。(羅馬書3:1,2)公元33年以後,上帝轉而通過公元1世紀的受膏基督徒會眾發布真理。保羅論及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說:「上帝藉著他的靈,是向我們把[他為愛他的人預備的]事情啟示出來。」(哥林多前書2:10;也參看啟示錄1:1,2。)基督教國靈魂不死的教義是從希臘哲學採納過來的。上帝賜給以色列的啟示並不含有這個道理,他也沒有通過公元1世紀的受膏基督徒會眾把這個道理顯示給人。

      死者的真正希望

      15.據耶穌指出,死者的真正希望是什麼?

      15 如果人沒有不死的靈魂,那麼死者的真正希望是什麼呢?當然,真正的希望就是復活。這是聖經的一個重點教義,也是上帝予人的奇妙希望。耶穌曾向他的朋友馬大提出復活的希望,說:「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從我的人雖然死了,也會獲得生命。」(約翰福音11:25)人相信耶穌,就得相信復活,而不是相信有不死的靈魂。

      16.人相信復活,為什麼是合理的?

      16 耶穌在較早時候曾對一些猶太人談及復活的問題,說:「不要為這件事驚奇,因為時辰要到,所有在紀念墓裡的人都會聽見他的聲音,就出來。」(約翰福音5:28,29)耶穌在這裡描述的,絕不是有個不死的靈魂在身體死後直接升到天上去。相反,墳墓裡的死者,許多死去已有許多世紀或甚至幾千年,會在未來從墳墓裡「出來」。死了的魂會再次活過來。不可能嗎?對上帝來說絕不是,因為他「能使死人得生,又叫未有的好像已有一樣」。(羅馬書4:17)懷疑的人也許會嘲笑人從死裡復活的念頭,但這件事其實跟上帝的品格完全一致,因為「上帝就是愛」,他「會賜報酬給懇切尋求他的人」。——約翰一書4:16;希伯來書11:6。

      17.藉著復活,上帝會成就什麼事?

      17 如果上帝不使死者復活過來,他又怎能夠獎賞那些「就算死也是忠信」的人呢?(啟示錄2:10)憑著復活,上帝才能夠成就使徒約翰所談及的事:「上帝的兒子給顯現出來,目的是要粉碎魔鬼的作為。」(約翰一書3:8)在伊甸園裡,撒但使我們的始祖落入罪與死的魔掌中,藉此殺害了全人類。(創世記3:1-6;約翰福音8:44)亞當蓄意忤逆上帝,結果使全人類都陷入罪的奴役中;但耶穌卻獻上自己完美的生命作為對應的贖價,為人類打開出路,得以擺脫罪的捆綁。耶穌付出這個贖價時,可說是開始粉碎撒但的作為。(羅馬書5:18)那些由於亞當的罪而死去的人,他們復活的時候,魔鬼的作為就進一步受到打擊。

      身體與魂

      18.保羅一提及耶穌已經復活,有些希臘哲學家就有怎樣的反應?為什麼?

      18 使徒保羅在雅典的時候,曾對當地的群眾傳講好消息,聽眾裡有些人是希臘哲學家。他們聽他談論獨一的真神,籲請人從速悔改。但接著有什麼事發生呢?保羅在演講的末了指出:「[上帝]定了一個日子,決意要藉著他所委任的人,按正義審判世人所住之地。他已經使這個人從死人中復活,向所有人提供保證。」這段話引起了聽眾一些反應。「眾人一聽見死人復活的事,有的就開始嗤笑他。」(使徒行傳17:22-32)神學家奧斯卡·卡爾曼評論說:「希臘人相信靈魂不死,所以比其他人更難接受基督教所傳的復活道理。……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主張,是不可能跟《新約》的教訓協調一致的。」

      19.基督教國的神學家怎樣試圖使復活的道理和靈魂不死的主張協調一致?

      19 即使這樣,眾使徒逝世之後,叛道的勢力大增,神學家殫精竭慮,要把基督教的復活道理跟柏拉圖的靈魂不死主張混合起來。後來,有些人想出一個新奇的解決方法,聲稱人一死,魂就跟身體分離(有些人稱之為從身體「解放出來」)。據R.J.庫克所著的《復活道理綱要》一書說,在審判日,「每個身體會跟自己的魂結合起來,魂也跟自己的身體結合起來」。據他們聲稱,身體將來跟不死的靈魂結合起來,那就是復活了。

      20,21.誰始終如一地倡導復活的真理?這對他們有什麼造益?

      20 這個理論仍然是各主流教會的官方主張。雖然在神學家看來,這樣的主張可以自圓其說,大部分信眾卻並不熟悉這個見解。他們大都相信,自己一死就會直接上天堂。作家約翰·加維在1995年5月5日的《公共福利》週刊指出:「[關於死後生存的問題],大部分基督徒的信仰根本沒有聖經根據,看來跟基督的真正教訓沒有什麼共同之處,反倒跟新柏拉圖主義接近得多。」的確,基督教國的教士既然捨棄聖經,寧願接受柏拉圖的主張,他們把聖經的復活希望從手下羊群的心裡消滅了。

      21 另一方面,耶和華見證人卻緊守聖經的復活道理,棄絕異教的哲學主張。他們發覺,聖經的教訓不但對人有益,也令人深感滿足和安慰。我們會從以下兩篇文章見到,聖經的復活道理是有充分根據的,也完全合理。對懷有屬地希望的人,以及有希望復活到天上生活的人,這個道理都大有造益。為了準備研讀這兩篇文章,我們建議你先仔細讀讀哥林多前書第15章。

  • 「死人就被興起來」
    守望台1998年 | 7月1日
    • 「死人就被興起來」

      「號筒響起,死人就被興起來,變得不能腐壞,我們就會被改變。」——哥林多前書15:52。

      1,2.(甲)上帝通過預言者何西阿提出什麼予人安慰的應許?(乙)我們怎麼知道上帝樂於使死者復生?

      你經歷過親者去世嗎?你若有這樣的經歷,就必然知道死亡可以帶來多大的痛苦。可是,上帝通過預言者何西阿所作的應許,卻為基督徒帶來莫大的安慰:「我必救贖他們脫離陰間,救贖他們脫離死亡。死亡啊,你的災害在哪裡呢?陰間哪,你的毀滅在哪裡呢?」——何西阿書13:14。

      2 在懷疑的人看來,死人復活這件事簡直匪夷所思。但是,全能的上帝無疑有能力施行這樣的奇跡!問題的核心其實是,耶和華想不想 把死者復活過來。義人約伯問道:「人死了,能再活嗎?」然後他提出這個予人安慰的答覆:「那時,你要呼喚,而我要回答;你會喜歡你所創造的。」(約伯記14:14,15,《現譯》)「喜歡」一詞含有切望或渴慕的意思。(參閱詩篇84:2。)不錯,耶和華熱切期待復活的時候來到;他的忠僕即使死去,仍繼續活在他的記憶裡,他很渴望再次見到他們。——馬太福音22:31,32。

      耶穌闡明復活的道理

      3,4.(甲)耶穌怎樣闡明復活的希望?(乙)為什麼耶穌復活成為靈體而不是肉體?

      3 像約伯這樣忠心的古人,對復活一事了解頗有限。到耶穌基督來到之後,他把這個奇妙的希望清楚解釋出來。耶穌表明自己會在復活這件事上擔任舉足輕重的角色,說:「信從兒子的,就有永遠的生命。」(約翰福音3:36)人會在什麼地方享受永遠的生命呢?對大部分信從的人來說,他們會在地上享受生命。(詩篇37:11)可是耶穌告訴門徒:「你們這一小群羊,不要畏懼,因為你們的父親已經認可把王國賜給你們了。」(路加福音12:32)上帝的王國是在天上的,因此耶穌的應許表示,有「一小群」人會成為靈體,跟他一同在天上。(約翰福音14:2,3;彼得前書1:3,4)他們有個多麼輝煌的前景!耶穌進一步向使徒約翰透露,這「一小群」人的數目只限於14萬4000人。——啟示錄14:1。

      4 但14萬4000人會怎樣得享屬天的榮耀呢?耶穌「藉著好消息把生命和不腐壞的特性照亮了」。他憑著自己的血,創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道路」,打開了通往天上的途徑。(提摩太後書1:10;希伯來書10:19,20)首先,他死去,就像聖經所預告一樣。(以賽亞書53:12)然後,正如後來使徒彼得宣告,「這位耶穌,上帝使他復活了」。(使徒行傳2:32)可是,上帝並沒有把耶穌復活成為人。耶穌曾說:「我將要賜的餅就是我的肉,是為了世界的生命而賜的。」(約翰福音6:51)耶穌如果取回自己的肉體,就等於把這個犧牲取消了。由於這緣故,耶穌「被處死的時候是肉體,活過來的時候是靈體」。(彼得前書3:18)這樣,耶穌「為我們取得永遠的解救」,意思就是為屬於「小群」階級的門徒。(希伯來書9:12)他把自己完美屬人生命的價值獻給上帝,作為有罪人類的贖價;他的14萬4000個受膏門徒,是首先從這個安排得益的人。

      5.上帝向公元1世紀的耶穌門徒提出什麼希望?

      5 復活到天上生活的,並非僅限於耶穌。保羅告訴羅馬的基督徒同工,他們已受聖靈所膏,成為上帝的兒子;他們如果忍耐到底,證實了自己的受膏,就能夠與基督一同繼承上帝的王國。(羅馬書8:16,17)保羅也指出:「我們既然在他死的樣式上跟他團結,也一定在他復活的樣式上跟他團結。」——羅馬書6:5。

      為復活的希望辯護

      6.為什麼復活的信仰在哥林多受人攻擊?使徒保羅對此有什麼反應?

      6 復活的道理是基督教的「初步教義」之一。(希伯來書6:1,2)可是,這個教義卻在哥林多受人攻擊。會眾裡有些人顯然受希臘哲學所影響,竟然聲稱「沒有死人復活這回事」。(哥林多前書15:12)後來這件事傳到使徒保羅耳中,他就毅然為復活的希望辯護,特別是受膏基督徒所懷的希望。讓我們仔細看看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15章所說的話。正如我們在上一篇文章建議,你把這一章讀過一次會對你頗有幫助。

      7.(甲)保羅把注意集中在什麼焦點問題上?(乙)誰曾見過復活後的耶穌?

      7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15章的頭兩節,把討論的主題標明出來:「弟兄們,現在我要你們認識的好消息,是我對你們宣揚過的;你們領受了,也在它裡面站立得住,而且正在藉著它得救。[否則]你們[就]徒然成為信徒[了]。」如果哥林多人沒有在好消息裡站穩,他們接受真理也成為徒然了。保羅繼續說:「我所領受的事,我已經傳給你們,首要的事之一就是:基督照經書所說的,為我們的罪死了;他被埋葬,而且照經書所說的,第三天被興起來;他出現給磯法看,然後給那十二個人看。後來有一次,他出現給五百多個弟兄看,其中大部分到目前還在,有的卻在死裡睡了。後來,他出現給雅各看,然後給所有使徒看,最後他還出現給我看,但我不過像早產嬰兒一樣。」——哥林多前書15:3-8。

      8,9.(甲)復活的信仰有多重要?(乙)耶穌很可能在什麼場合向「五百多個弟兄」顯現?

      8 接受了好消息的人,都得相信耶穌的復活;在這件事上,他們不會有其他的選擇。有許多目擊見證人證實,「基督……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他已經被興起來。其中一個見證人是磯法(較為人熟知的名字是彼得)。彼得在耶穌被賣和被捕的晚上三次不認耶穌,耶穌復活後卻向他顯現;這必然給他很大安慰。耶穌也向「那十二個人」——整群使徒——顯現;這個經歷無疑幫助使徒們克服恐懼,勇敢無畏地為耶穌的復活作見證。——約翰福音20:19-23;使徒行傳2:32。

      9 基督也向較大的一群門徒顯現,他們共計有「五百多個弟兄」。既然耶穌只在加利利才有這麼多門徒,那個場合很可能就是馬太福音28:16-20所描述的場合。當時耶穌吩咐跟從者要使人成為門徒。這些人能夠作個多麼有力的見證!保羅在公元55年寫第一封信給哥林多人的時候,這批人當中有些仍然在世。可是請留意,保羅把當時去世的人稱為「在死裡睡了」。他們還沒有復活獲得屬天的獎賞。

      10.(甲)耶穌與門徒最後一次見面,對門徒有什麼影響?(乙)耶穌向保羅顯現,怎樣彷彿向「早產嬰兒」顯現一般?

      10 為耶穌的復活作有力見證的另一個門徒是雅各;雅各是約瑟和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所生的兒子。耶穌復活之前,看來雅各還沒有成為信徒。(約翰福音7:5)但是耶穌向雅各顯現之後,雅各就相信了,也許更幫助其餘的親兄弟相信。(使徒行傳1:13,14)耶穌最後一次跟門徒會面時,就在那個場合升返天上;當時他吩咐門徒要「做[他]的見證人」,「直到地上最遠的地方」。(使徒行傳1:6-11)後來,大數城的掃羅極力迫害基督徒,耶穌卻向他顯現。(使徒行傳22:6-8)耶穌向掃羅顯現,好像對一個「早產嬰兒」顯現一般。掃羅其實要在許多世紀之後才會復活,但當時的情形彷彿他已經復活成為靈體,有幸看見天上得了榮耀的主耶穌一樣。掃羅本來殺氣騰騰,大力反對基督徒會眾,這個經歷卻促使他懸崖勒馬,毅然作出令人驚訝的改變。(使徒行傳9:3-9,17-19)掃羅成為使徒保羅;在維護基督教的信仰方面,他的確十分傑出。——哥林多前書15:9,10。

      基督徒必須相信復活

      11.有些人說「沒有死人復活這回事」,保羅怎樣駁斥這種論調?

      11 因此,耶穌的復活是一件信而有徵的事實。保羅據理質問哥林多人說:「既然我們宣講基督已經從死人中被興起來,怎麼你們有人說,沒有死人復活這回事呢?」(哥林多前書15:12)這些人不但心裡懷疑復活是否可能,同時也公開表示不相信有復活這回事。因此保羅嚴詞駁斥他們,指出他們的想法實在大錯特錯。他說,如果基督沒有被興起來,基督徒的信息就是虛謊的,作證基督已經復活的人就是「為上帝作假見證」了。如果基督沒有被興起來,贖價就沒有呈交給上帝,基督徒就「還是在罪裡」了。(哥林多前書15:13-19;羅馬書3:23,24;希伯來書9:11-14)「在死裡睡了」的基督徒,有些是以身殉道的。這樣,他們就已經消滅了,沒有什麼真正希望可言。如果基督徒的希望僅限於今生,他們的處境會多麼可憐!他們所受的痛苦都會是徒然的了。

      12.(甲)保羅把基督稱為「在死裡睡了的人的初收果實」,這暗示什麼?(乙)基督怎樣使復活成為可能?

      12 然而,情形卻不是這樣。保羅繼續說:「基督已經從死人中被興起來。」不但如此,他已「成為在死裡睡了的人的初收果實」。(哥林多前書15:20)每逢以色列人服從上帝,把田產中的初收果實獻給他,耶和華就祝福他們,使他們得享豐收。(出埃及記22:29,30;23:19;箴言3:9,10)保羅把基督稱為「初收果實」,暗示還有另一場收穫,有些人會從死亡中興起,獲得屬天的生命。保羅說:「死亡既藉著一個人而來,死人復活也藉著一個人而來。在亞當裡,現在所有人都要死去;照樣,在基督裡,將來所有人都要活過來。」(哥林多前書15:21,22)耶穌交出他那完美屬人的生命作為贖價,為人類打開逃生之路,使人能夠擺脫罪與死的奴役;這樣,復活才得以成為可能。——加拉太書1:4;彼得前書1:18,19。a

      13.(甲)屬天的復活在什麼時候發生?(乙)為什麼有些受膏者無需「在死裡沉睡」?

      13 保羅繼續說:「不過,各人都要按著自己的序列:基督是初收果實,此後到他臨在期間,就輪到那些屬於基督的。」(哥林多前書15:23)基督在公元33年復活。可是,他的受膏門徒——「那些屬於基督的」——卻要等到耶穌臨在作王之後不久才復活。聖經預言標明,耶穌是在1914年登基作王的。(帖撒羅尼迦前書4:14-16;啟示錄11:18)生活在耶穌臨在期間的受膏門徒又怎樣?保羅說:「看啊!我告訴你們一個神聖祕密:我們不是人人都會在死裡沉睡,而是人人都會被改變,在頃刻之際,在眨眼之間,在最後的號筒吹響期間就會發生。因為將來號筒響起,死人就被興起來,變得不能腐壞,我們就會被改變。」(哥林多前書15:51,52)顯然,不是所有受膏者都要在墳墓裡沉睡,等待復活的時候來到。在基督臨在期間去世的受膏者,他們會立即經歷改變。——啟示錄14:13。

      14.受膏者怎樣「為了成為死人而受浸」?

      14 保羅問道:「不然的話,現在為了要成為死人而受浸的,將來怎麼辦呢?如果死人根本不會被興起來,為什麼他們現在要為了成為死人而受浸呢?我們又為什麼時刻經歷危險呢?」(哥林多前書15:29,30)有些聖經譯本的譯法看來暗示,活人可以代死了的人受浸,但保羅的話顯然不是這個意思。畢竟,人受浸跟成為基督門徒一事有關,死者當然不能作基督的門徒。(約翰福音4:1)相反,保羅所說的是活著的基督徒,他們當中許多人像保羅一樣,「時刻經歷危險」。受膏的基督徒「受浸歸入[基督]的死」。(羅馬書6:3)自從受膏以來,他們彷彿「受浸」歸入一條路徑,最後導致一種與基督相若的死亡。(馬可福音10:35-40)他們最後會死去,但卻有希望經歷一場榮耀的屬天復活。——哥林多前書6:14;腓立比書3:10,11。

      15.保羅可能經歷過什麼危險?保羅對復活懷具信心,這怎樣幫助他忍受一切磨難?

      15 保羅接著指出,他自己曾歷盡艱辛、出生入死,因此能夠說:「我天天都面對死亡。」保羅恐怕有人會說他言過其實,於是補充說:「我可以指著我在我們主基督耶穌裡因你們而有的歡騰,確認這一點。」思高聖經學會譯的聖經把這節經文譯作:「弟兄們,我指著我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內,對你們所有的榮耀,起誓說:我是天天冒死的。」保羅在32節舉例說明他所面對的危險;他說自己曾「在以弗所跟野獸搏鬥」。羅馬人時常把罪犯投入競技場裡讓野獸咬死。如果保羅曾跟實際的野獸搏鬥而竟能生還,就必定是憑著耶和華的幫助才行。如果沒有復活的希望,保羅這樣冒險犯難,就實在愚不可及了。人如果沒有來生的希望,為了事奉上帝而忍受種種艱辛,作出許多犧牲,就看來沒有很大意義了。保羅說:「如果死人不會被興起來,那麼,『我們只管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就要死了』。」——哥林多前書15:31,32;參閱哥林多後書1:8,9;11:23-27。

      16.(甲)「我們只管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就要死了」這句話可能出自何處?(乙)採納這種想法會有什麼危險?

      16 保羅也許引用以賽亞書22:13的話,經文描述忤逆不忠的耶路撒冷居民懷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態度。又或者他想到伊壁鳩魯派的信仰;這派的人輕視任何死後生存的希望,主張追求今生的幸福就是人生的首務。無論如何,只顧「吃喝」的人生觀是跟敬神的原則背道而馳的。因此保羅警告說:「不要受迷惑了。不良的交往會破壞有益的習慣。」(哥林多前書15:33)跟不相信復活的人來往,可以毒害我們的靈性。哥林多會眾曾有不少難題,例如性不道德、分門結黨、弟兄相訟、對主的晚餐缺乏尊重等,保羅不得不加以處理;這些難題可能是由不良交往做成的。——哥林多前書1:11;5:1;6:1;11:20-22。

      17.(甲)保羅向哥林多人提出什麼勸勉?(乙)什麼問題尚待解答?

      17 保羅對哥林多人提出這個有力的勸戒:「你們要清醒過來,行事正義,不要慣常犯罪,因為有些人不認識上帝。我這樣說,是要叫你們羞恥。」(哥林多前書15:34)由於對復活懷有消極的看法,有些人在靈性上昏昏欲睡,彷彿喝醉了一般。他們必須醒覺過來,保持清醒。今天,受膏的基督徒也必須在靈性上保持清醒,切勿受世俗各種懷疑觀點所影響。他們必須緊守所懷的希望,堅信自己會享有屬天的復活。可是,對古代的哥林多人和我們今天的人,有些問題仍是尚待解答的。例如:14萬4000人會以什麼形體升到天上?億萬人現今還在墳墓裡,他們並不懷有屬天的希望;這些人又怎樣?復活對這些人有什麼意義?我們會在下一篇文章看看,保羅對復活問題還有什麼論述。

  • 死亡要歸於無有
    守望台1998年 | 7月1日
    • 死亡要歸於無有

      「最後的仇敵——死亡——要歸於無有。」——哥林多前書15:26。

      1,2.(甲)使徒保羅指出死者有什麼希望?(乙)保羅回答有關復活的什麼問題?

      「我相信……身體復活和永生。」《使徒信經》這樣說。天主教徒和基督新教徒都把這個信條照念如儀,不知道他們的信仰其實是從希臘哲學演變而來的,跟使徒的信仰根本扯不上關係。其實,使徒保羅根本摒棄希臘哲學,絕不相信人有個不死的靈魂。但是他堅信人有未來的生命;他在上帝靈示之下寫道:「最後的仇敵——死亡——要歸於無有。」(哥林多前書15:26)對垂死的人類來說,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2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再次看看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15章論及復活的話。你還記得,保羅開宗明義地指出,復活是基督徒信仰的一個重要部分。現在他著手處理一個具體的問題:「可是有人會說:『死人怎樣被興起來呢?他們究竟會帶著哪一種身體來呢?』」——哥林多前書15:35。

      哪一種身體?

      3.為什麼有些人不相信有復活?

      3 保羅提出這個問題,很可能是要抵消柏拉圖思想的影響。柏拉圖認為人有個不死的靈魂,在身體死後繼續生存。在自幼相信這件事的人看來,基督教的復活道理無疑是毫無必要的。如果人死後魂仍然活著,那又何必復活呢?再者,復活也許看來不合常理。身體一旦化為塵土,又怎能復活過來呢?聖經注釋家海因里希·邁爾說,有些哥林多人反對復活的道理,可能是「基於哲學的理由,認為構成身體的物質復原過來是不可能的事」。

      4,5.(甲)沒有信心的人對復活提出異議,為什麼他們的理由不能成立?(乙)請解釋保羅用「光禿的籽粒」所作的比喻。(丙)上帝賜給復活的受膏者怎樣的身體?

      4 保羅指出他們的想法是沒有根據的:「你這個不合情理的人!你所撒的種,不先死去,就不能活過來。拿你所撒的種子來說吧。你不是撒下長成以後的形體,而是撒下光禿的籽粒,也許是小麥籽粒,也許是別樣的籽粒。上帝隨自己喜悅的,賜給籽粒一種形體,叫各樣種子都有自己的形體。」(哥林多前書15:36-38)上帝並不會興起人在世時所具有的身體。相反,他會使一場改變發生。

      5 保羅把復活比作種子萌芽。細小的麥種跟種子發芽長成的植物沒有什麼相似之處。《世界圖書百科全書》說:「種子開始萌芽,就會吸收大量的水分。水分促使種子發生許多化學變化,同時使種子內部的組織膨脹而綻破外殼。」這樣,種子在實際上等於死去,變成一棵新的植物。上帝「賜給籽粒一種形體」,並制定了若干科學法則去支配種子的生長,每顆籽粒各從其類,獲得一個適當的形體。(創世記1:11)受膏基督徒的情形也與此類似。他們首先以人的形體死去,然後,上帝在自己所定的時間使他們復活過來,賜給他們一個完全新的身體。正如保羅告訴腓立比人,「耶穌基督……會使我們這卑微的身體改變樣式,同他榮耀的身體一模一樣」。(腓立比書3:20,21;哥林多後書5:1,2)他們會復活成為靈體,在靈界生活。——約翰一書3:2。

      6.我們相信上帝能夠賜給復活的受膏者適當的屬靈身體。為什麼這樣想是合理的?

      6 這件事太難相信嗎?絕不然。保羅指出,動物也有許多不同種類的形體。此外,他把天上的天使跟血肉之軀的人類作個比較,說:「有天上的身體,也有地上的身體。」上帝所造的無生物也有許多不同的種類。保羅說:「星與星之間,在榮耀上也有不同。」許多世紀之後,科學界才發現天體也各有不同,例如有藍星、紅巨星、白矮星等。既然這樣,難道上帝不可以把適當的屬靈身體賜給復活了的受膏者嗎?——哥林多前書15:39-41。

      7.具有不能腐敗的特性是什麼意思?具有不死的特性是什麼意思?

      7 保羅接著說:「死人復活也是這樣。撒下的時候是腐壞的,興起的時候是不腐壞的。」(哥林多前書15:42)屬人的身體即使完美無疵,也是會腐壞的,而且可以被殺死。例如保羅說,耶穌復活之後,就「永不再歸回腐壞」了。(使徒行傳13:34)耶穌永不會再次成為人而具有一個雖然完美、卻可以腐壞的屬人軀體。受膏的基督徒復活時,上帝賜給他們的身體是不朽的,不會死亡,也不會腐壞。保羅繼續說:「撒下的時候是羞辱的,興起的時候是榮耀的。撒下的時候是軟弱的,興起的時候是有力量的。撒下的是屬物質的身體,興起的是屬靈的身體。」(哥林多前書15:43,44)保羅進一步說:「這會死的,也必須穿上不死的特性。」不死的特性就是指無窮無盡、不能消滅的生命。(哥林多前書15:53;希伯來書7:16)這樣,復活了的受膏者會「具有屬天的那位的形像」,他就是使他們的復活成為可能的耶穌。——哥林多前書15:45-49。

      8.(甲)我們怎麼知道復活的人跟他們生前是同一的個體?(乙)復活發生時,什麼預言就應驗了?

      8 雖然經歷這樣的改變,復活了的基督徒仍然是跟他們生前同一的個體。他們復活時會具有同樣的記憶,同樣的基督徒美好特質。(瑪拉基書3:3;啟示錄21:10,18)在這件事上,他們跟耶穌基督相似。他從靈體轉變為人,然後死去,復活成為靈體。可是,「耶穌基督昨日、今日、永遠都始終如一」。(希伯來書13:8)受膏者享有多麼無與倫比的殊榮!保羅說:「到這能腐壞的穿上了不能腐壞的特性,這會死的穿上了不死的特性,以下寫著的話就會實現:『死亡永遠被吞掉了。』『死亡啊,你的勝利在哪裡呢?死亡啊,你的刺在哪裡呢?』」——哥林多前書15:54,55;以賽亞書25:8;何西阿書13:14。

      在地上復活?

      9,10.(甲)哥林多前書15:24所說的「終結」是什麼?屆時會有什麼事發生?(乙)為了使死亡歸於無有,必須有什麼事發生?

      9 千千萬萬人都沒有希望到天上成為不死的靈體,他們有任何前途希望嗎?的確有!保羅解釋過屬天的復活會在基督臨在期間發生之後,接著列舉跟著發生的各事,說:「接著就是終結,到時候,他已經叫一切政權、一切權柄和力量都歸於無有,就把王國交給自己的上帝和父親。」——哥林多前書15:23,24。

      10 「終結」就是指基督千年統治的末了,那時耶穌會謙卑、忠貞地把王國交還給他的上帝和天父。(啟示錄20:4)上帝定意要「把一切都在基督裡重新聚集起來」,屆時上帝這項旨意就完全實現了。(以弗所書1:9,10)可是,基督會首先把敵擋上帝旨意的「一切政權、一切權柄和力量」鏟除。這並不僅是指哈米吉多頓所帶來的毀滅而已。(啟示錄16:16;19:11-21)保羅說:「[基督]必定作王,直到上帝把一切仇敵都放在他的腳下為止。最後的仇敵——死亡——要歸於無有。」(哥林多前書15:25,26)不錯,他要把亞當遺傳下來的罪和死亡徹底消除。當然,那時上帝必然已將死者復活過來,於是「紀念墓」就變成空空如也了。——約翰福音5:28。

      11.(甲)我們怎麼知道上帝能夠把死去的魂再次創造出來?(乙)上帝會把怎樣的身體賜給在地上復活的人?

      11 這相當於把屬人的魂再次創造出來。不可能嗎?不然,因為詩篇104:29,30指出,上帝有能力成就這項偉舉:「你收回[他]們的氣,[他]們就死亡,歸於塵土。你發出你的靈,[他]們便受造。」雖然復活的人跟他們生前是同一個人,他們卻無需跟生前有同一個身體。上帝會隨自己意思賜給他們一個適當的身體,就像他對待復活升天的人一樣。無疑復活的人的新身體會是四肢健全的,而且跟他們原本的身體頗相似,好讓親者認出他們是誰。

      12.屬地的復活會在什麼時候發生?

      12 地上的復活會在什麼時候發生呢?馬大論及她死去的兄弟拉撒路說:「我知道在最後的日子,在復活的時候,他會起來。」(約翰福音11:24)她是怎會知道的呢?在她的日子,復活是個引起爭議的問題,因為法利賽派相信這回事,撒都該派卻不相信。(使徒行傳23:8)即使這樣,馬大必然知道基督之前的見證人都懷有復活的希望。(希伯來書11:35)此外,她也能夠從但以理書12:13的經文,看出復活會在最後的日子發生。她甚至可能從耶穌口中獲知這件事。(約翰福音6:39)「最後的日子」就是指基督的千年統治。(啟示錄20:6)試想想,當復活的偉舉在那個「日子」發生時,目睹這件盛事的人會多麼興奮!——參閱路加福音24:41。

      誰會復生?

      13.啟示錄20:12-14把關於復活的什麼異象記錄下來?

      13 約翰在啟示錄20:12-14,把他在異象裡看見的地上復活記錄下來:「我看見大大小小死了的人,都站在寶座前,各書卷都打開了。又有另一個書卷打開,就是生命卷。死了的人都根據各書卷上所寫的事,按照自己的行為受審判。海交出其中的死人,死亡和海地斯也交出其中的死人,他們都按照自己的行為個別受審判。死亡和海地斯都被摔進火湖裡去。這火湖所指的,就是第二種死亡。」

      14.誰會置身於復活的人當中?

      14 復活的人會包括「大大小小」的死者;曾在世上活過的大人物或小人物,都有機會再次活過來。事實上,甚至連嬰孩也會復生!(耶利米書31:15,16)使徒行傳24:15透露了另一個重要的細節:「正義的人和不正義的人,將來都要復活。」「正義的人」顯然會包括古代許多忠心的男女,例如亞伯、以諾、挪亞、亞伯拉罕、撒拉、喇合。(希伯來書11:1-40)試想想,我們能夠跟這些古人交談,細聽他們講述自己親眼目睹的古代聖經事件!盈千累萬敬畏上帝的人在較近期才去世,他們並不懷有屬天的希望;這些人也屬於「正義的人」之列。你有家人或親者是這樣的人嗎?你有一天會跟他們重逢,豈不令你大感欣慰!但「不正義的人」也會復活,這些人又是誰呢?他們包括千百萬,甚至億萬,生前沒有機會認識和實踐聖經真理的人。

      15.復活的人會「根據各書卷上所寫的事,……受審判」。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15 可是,復生的人會怎樣「根據各書卷上所寫的事,按照自己的行為受審判」呢?書卷並不是指他們以往行為的記錄,因為他們去世的時候,生前所犯的罪就一筆勾銷了。(羅馬書6:7,23)然而,復活的人仍然受到亞當的罪所影響。因此,書卷會闡明上帝的訓示,所有人都必須謹守遵行,才能從耶穌基督的犧牲充分得益。亞當的罪被徹底清除之後,死亡就在最完滿的意義上「歸於無有」了。到一千年的末了,「對所有人來說,上帝就是一切」。(哥林多前書15:28)人類不再需要有大祭司或救贖者去幫助他們了。全人類都會恢復身心完美,就像亞當起初的情形一樣。

      秩序井然的復活

      16.(甲)為什麼認為復活會以有條不紊的方式進行是合理的想法?(乙)誰可能很早就從死裡復活?

      16 既然屬天的復活是秩序井然的,「各人都要按著自己的序列」,顯然屬地的復活絕不會雜亂無章,以致形成人口過多的情況。(哥林多前書15:23)我們可以預料,新近復活的人需要受到照顧。(參閱路加福音8:55。)他們需要物質上的供應;更重要的是,他們需要獲得靈性上的幫助,好吸收關於耶和華上帝與耶穌基督的知識而贏得永生。(約翰福音17:3)如果所有人都同時復活,就不可能適當地照顧他們了。因此,我們可以合理地認為,復活會循序漸進地發生。在撒但制度結束前不久去世的忠心基督徒,很可能會很早就復活。我們也可以期待古代忠心的男子很早就會復活,好在地上作「首領」。——詩篇45:16,《新世》。

      17.關於復活,有些什麼問題是聖經沒有明確指示的?為什麼基督徒不應當對這些問題過度關心?

      17 然而,在這些事上我們不應當武斷。有許多問題是聖經沒有明確指示的。聖經並沒有詳細透露復活會以什麼方式進行,在什麼時候或在什麼地點發生,也沒有告訴我們復活的人會怎樣獲得衣食住行所需。我們也無法斷言耶和華會怎樣處理某些問題,例如怎樣教養和照顧復活的兒童,上帝會怎樣處理某些影響到我們親朋戚友的情況。我們自然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但是,既然這些問題是目前無法解答的,我們枉費時間去尋找答案,就不是明智之舉了。相反,我們最關心的,應當是忠心地事奉耶和華,以求贏得永生的獎賞。受膏的基督徒寄望於榮耀的屬天復活。(彼得後書1:10,11)「另外的綿羊」則希望在上帝王國的屬地領域裡獲得永遠的產業。(約翰福音10:16;馬太福音25:33,34)至於復活方面許多現在還未知的細節,我們堅信耶和華自有妥善的安排。上帝有能力「使有生氣的都隨願飽足」,我們可以放心他必定會賜給我們永遠的幸福。——詩篇145:16;耶利米書17:7。

      18.(甲)保羅突顯什麼勝利?(乙)為什麼我們對復活滿懷信心?

      18 保羅在討論的末了讚嘆說:「感謝上帝,他通過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把勝利賜給我們了!」(哥林多前書15:57)不錯,憑著耶穌基督的贖價犧牲,上帝戰勝了亞當遺傳給人類的死亡。這場勝利是受膏者和「另外的綿羊」都能夠分享的。當然,今天活著的「另外的綿羊」懷有一個獨特的希望,是惟獨這個世代的人才享有的。他們構成了數目日增的「大群人」,有希望渡過將臨的「大患難」而永不用死亡!(啟示錄7:9,14)即使人由於無法控制的「時機和際遇」而死去,或者死於撒但的臣僕手中,他們也可以對復活的希望堅信不疑。——傳道書9:11,《新譯》。

      19.今天所有基督徒都必須聽從什麼勸勉?

      19 我們熱切等候那偉大的日子來到,得見死亡這個大敵歸於無有。我們對耶和華的復活應許懷有無可動搖的信心,因此能夠對事情有現實的看法。無論我們今生有什麼遭遇——即使不幸身亡——絕沒有什麼東西能夠奪去耶和華應許賜給我們的獎賞。由於這緣故,保羅對哥林多人提出的最後勸勉,今天仍然十分適當,就像兩千年前一樣:「我親愛的弟兄,你們要堅定不移,時刻多做主的工作,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那裡不是枉然的。」——哥林多前書15:58。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