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得記經文選講守望台2005年 | 3月1日
-
-
「你到哪裡去,我也要到哪裡去」
當拿俄米和路得抵達伯利恆時,她們成了全城的焦點。城中婦女望著年紀較大的不斷問:「是拿俄米嗎?」拿俄米回答說:「不要叫我拿俄米,叫我瑪拉吧,因為全能者使我吃盡苦頭。我滿滿地出去,耶和華卻使我空空地回來。」(路得記1:19-21)
以色列早前發生了一場饑荒,拿俄米和家人不得不從伯利恆遷到摩押去,那時她有丈夫和兩個兒子,可說是「滿滿地」出去。他們在摩押居住了一段日子後,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就離世了。後來,兩個兒子分別娶了摩押女子俄珥巴和路得為妻。大約過了十年,兩個兒子還沒有生育就相繼死去,留下三個孤苦伶仃的寡婦。拿俄米決定返回猶大,兩個媳婦也跟她一起上路。在路上,拿俄米力勸媳婦返回摩押,在她們的族人當中另找再婚對象。俄珥巴最後還是順她的意思,起程返回家鄉。可是,路得卻始終跟隨拿俄米,說:「你到哪裡去,我也要到哪裡去;你在哪裡過夜,我也要在哪裡過夜。你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路得記1:16)
拿俄米和路得這兩個寡婦來到伯利恆時,剛好是當地開始收割大麥的季節。路得知道上帝的律法有個善待窮人的安排,遂善用這個安排到田裡拾麥穗。她恰巧來到波阿斯的麥田,這個年長的猶太人是以利米勒家族的人。路得蒙波阿斯恩待,就在他的田裡拾遺穗,「直到大麥小麥都收割完了」。(路得記2:23)
-
-
路得記經文選講守望台2005年 | 3月1日
-
-
拿俄米富足起來
拿俄米年紀老邁,不能再生育,於是吩咐路得替代她嫁給有購贖權的人。路得跟從拿俄米的指示,向波阿斯提出購贖的請求。波阿斯樂於這樣做。但他知道拿俄米有個更親的親屬,因此必須先讓對方決定是否行使購贖權。
第二天早晨,波阿斯立即行動,把事情辦妥。他請了伯利恆的十個長老來,在他們面前問這個親屬是否願意行使購贖權。那個男子拒絕這樣做。於是,波阿斯以購贖者的身份娶了路得。他們婚後生了一個兒子,起名為俄備得。俄備得就是大衛王的祖父。伯利恆的婦女對拿俄米說:「願稱頌歸於耶和華……。這個孩子使你恢復活力。你老了,他也必奉養你,因為他是你的媳婦所生的。你的媳婦實在愛你,你有她比有七個兒子更好。」(路得記4:14,15)拿俄米「空空地」回到伯利恆,現在又富足起來了。(路得記1:21)
-